分享

康老师评析 | 用慧眼与师心化危机为教育契机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此文为《班主任之友》杂志案例评析文章)

案例中,钱老师在采买班服时遭遇诈骗后,适当地把危机变成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事件转机的关键因素在于,钱老师受到师傅一句话点醒:“这件事情不一定是坏事,正好是一个很好的主题教育素材。”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看似是一件很让人沮丧愤怒的事件,被钱老师拿来作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好时机。

可见积极正面的看待问题,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资源,需要一双慧眼,更需要一颗师心。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过去的不重要,你怎么看待过去才重要。因为过去是死的,而我们是活的,我们不能被过去所束缚。他还说,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才重要。

班服费用被骗的概率极大,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不易挽回

作为班主任,当务之急是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运动会着装问题和如何把这件事当作教训、素材对学生的教育问题。

这时候,怎么看待被骗事件就很重要。

我们班主任也容易陷入具体的事件中,被造成的成果左右,情绪用事,乱了方寸。

还好,钱老师就被骗事件,请教老班主任和领导,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处理,及时认识到危机中的教育契机,让事件转向有利于师生成长、班级发展的方向上。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

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的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B中的信念是左右我们对待事件的情绪和结果。

能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事件,努力寻找出危机背后的教育价值,需要超越老师本身的利益羁绊,始终站在教育者的视角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收获,将教育的价值最大化。

这样才不枉班主任作为师者的专业智慧。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中提出“解释风格”的问题,按照永久性、普遍性与个人化,引导孩子学会乐观地看待问题,用更积极的视角去解读所遭遇的问题,从而培养更乐观的孩子。

做班主任也要让自己的心态更阳光,分清事件是偶然还是总是(永久性)、特殊还是一般(普遍性)、内因还是外因(个人化),不把问题都归结于无法改变的原因上,看到事件背后的积极方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跳出事件本身,得到更具教育意义的人生体验,这比仅仅看到经济上的损失要有价值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