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钱就有幸福吗? | 康老师幸福课 5

 康老师心育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前不久,一个班主任专业群里,在讨论关于钱的问题。

谈钱,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你如何理解?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少班主任老师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多数老师认为,钱是一个很重要的尺度,不仅标识着班主任、教师这一职业的价值,也决定着教师们的幸福。

既然把钱与幸福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就来谈谈钱与幸福的关系。

我们时常会思考这个问题:有钱,就有幸福吗?

其实,这一问题,早就引起人们的探索。

18世纪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亚当斯密说过:

“关于人类的幸福,穷人相比富人,幸福感并没有任何优劣之分。”

一项数据研究也表明,年收入1亿日元的人与年收入1000万的人的幸福感并没有差异,这就是说,并非你钱越多,你就能够越幸福。

美国的学者把这种现象称为金钱对人们即时幸福感的“天花板效应”。

即随着收入提升,评价幸福感持续增加,但在(美国)家庭总年薪达到 7.5 万美元之后,即时幸福感就会到达一个“天花板”,幸福感的增长逐渐停滞。


一项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成果显示:从长远观点看,金钱的多少与幸福指数的高低并不存在正比关系。

这一结论既适用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那些刚摆脱了贫困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

负责这项研究的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指出:

“幸福不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无论是在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在体制转型国家。我们早就知道,在发达国家,金钱买不到幸福,现在通过比对,这一判断也适用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

伊斯特林说,经济增长可能会提高人们短暂的幸福感,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幸福感会很快消失。

幸福感是这样,生活中的不幸也会有同样的影响。

在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进行的研究中,竟然明确了因事故而导致下半身不遂的人和中了彩票的人的幸福度,在事件发生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同等程度」。

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免疫系统」,是哈佛大学的丹·吉尔伯特教授提出的。

这种心理学免疫系统是通过在心里设置防护墙来应对残酷现实的心理活动。


基于此,我们再来讨论“有钱就有幸福”这一问题。

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幸福。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照上面的研究结论,我们认为金钱能决定自己的职业幸福,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金钱收入还没有达到“天花板”水准。

其实,问题的根本在于, 与其说金钱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不如说人们对金钱的态度影响了幸福感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生活中很多经济条件不佳,仍旧过得很开心幸福的人或家庭,看到收入不高,仍在竭力去帮助别人的人。


《小王子》里,借天真的小王子之口,道出了成人世界追逐物质利益的荒谬。

小王子说,如果你跟他们说你认识了新朋友,他们不会他的声音怎么样,喜欢什么游戏,会不会收集蝴蝶,只会问:他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

如果你说你看到一座漂亮的房子,窗台上摆着天竺葵,屋顶有很多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到的,但是如果你说:我看到一座价值10万法郎的房子,他们立即就会惊叫:好漂亮的房子啊。

我们对于物质的态度,是决定我们有没有尊严,要不要幸福的关键。

但是,难道我们成人只能用物质来衡量一个人、一件事物?

我们教师也时常陷入物质的羁绊中,觉得教师工资太低,干起来没劲,甚至感觉没有职业幸福感,没有职业尊严!

难道我们教师的尊严仅仅靠工资多少来定价?

尤其对于繁杂的班主任工作,虽然做班主任会有一定金额的津贴,但不少老师表示,宁可不要这微薄的津贴,也不愿做班主任工作。

谈钱,是正常的生存、生存需要,本无可厚非。

衍生开来,教师的尊严或幸福是建立在收入、分数、成绩、职称等外在物质基础上的,但我们不能仅仅用物质来圈定。

因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是完整的鲜活的人。

我们应该有更丰富的追求。

古有孔老夫子如丧家犬一样,带着弟子周游列车,推行自己的儒家思想,今有张桂梅老师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救助贫穷完成学业。

这就是师者仁心,是超越了物质追求的职业情操

我不是想让大家都去做圣人,当模范。

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追求让自己幸福些,而不把幸福仅仅投注在金钱、物质上。

当我们超越了物质的羁绊,从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寻找到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或许才能找到更大的幸福,更多的乐趣。



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我的想法是——

若把自己个人、职业的幸福,压在钱或物质上,认为有钱才有幸福,则是押错了宝

我们把金钱、物质作为衡量教师职业尊重的标尺,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毕竟,通常的社会标准就是物质的。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尊重就能给老师们带来幸福,那么,这种幸福也是外在的,不牢固的、不可靠的。

尊重不只来自外在,更来自内在,即自我的尊重。


我在讨论中回复道——

钱本身没有错,但如果用钱来衡量老师的工作,认为是对老师最好的尊重,则有些世俗化,容易滑入功利主义。作为老师,领着国家的工资,说大点,是为家育人,说小点,是一份普通的职业,无所谓尊重不尊重。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谈,幸福与钱不成正比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钱可以体现人、老师的价值,但不是惟一的价值所在。

老师本来是与人打交道的,是做精神思想工作的,也多不了多少钱。

不是要大家甘于清贫,至少不能把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用钱来定价。

社会上对老师尊重不尊重,不只是看工资的多少。

(社会上)多数人还是尊重老师的,也不是因为老师的工资有保障。

意义、价值观的追求才能给老师带来职业的满足,用自己的专业成就才能换来更多社会的尊重。

你对金钱对于教师职业的幸福,有什么看法?

请在留言区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