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裳水佩想依稀 云影烟光落画旗——中国近现代书画臻选于12月10日开拍

 仙山飞鹤A 2022-12-11 发布于广东

图片

风裳水佩想依稀

云影烟光落画旗

预展时间

12月5日—12月9日

拍卖时间

12月10日

参拍扫码

图片

腻纷嫣红玉作香,秋深晓艳斗新妆。
几曾一识春风面,偏向花丛唤海棠。

图片

Lot 001

常玉 《黄瓷瓶中盛开的花朵》

油画

40×31 cm 

RMB:40,000

【题识】玉SANYU

【简介】

常玉(1900年10月14日—1966年8月12日), 本名常有书,生于四川顺庆(南充市)的富商家庭,1910年即与赵熙习画,长于书法的他,1917年入上海美术学校就读,1919年常玉与徐悲鸿、林凤眠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并于1919年赴日时在东京展出其书法作品,而获当地杂志刊载推荐。常玉自20岁 (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到巴黎,1921年与徐悲鸿、张道藩等留法学生组织“天狗会”。至67岁辞世,大致都住在巴黎。此后,他的作品经常在沙龙及各大画廊展出。1938年他曾短期回中国,接着转往纽约,在该地生活了两年。并于1948年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展出作品。该馆同时印行“瓶花”的彩色明信片。1948年返回法国,直至1966年逝世于巴黎。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收藏常玉40几幅油画巨作,曾于1978起定期举办他的回顾展及学术研究,藉此宣扬他有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成就。


 

世界绘画之东方明珠——常玉


觉得常玉自己就是盆景,巴黎花圃里的东方盆景。

——吴冠中

      “花卉”是陪伴常玉一生的艺术主题,这份喜爱所折射的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图片

      “人生即超越,艺术即道路。”常玉一生所坚守的艺学或许可以用这句来完美概况。作为一个同时接受传统中国私塾教育和西学训练的新知识分子,常玉对艺术有着独特的敏锐感受。从晚清到民国,从中国到日本,再从欧洲到美国,常玉不断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的身份去碰撞西方的现代知识结构。以其横跨中西的知识体系,连接了现代与传统的各式美学理念,此种“中西融合”的趋势成就了常玉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作为近现代中国艺术史上不可跨越的丰碑,不同于林风眠、徐悲鸿与陈师曾的变革,常玉以自身的艺术实践走出了迥异的“先锋”艺术之路,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转型提供了值得思考的范例。

图片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先后涌现的华人艺术巨匠的行列,常玉算是尤为“另类”的一个。这首先缘于他那我行我素、不媚世俗、风流倜傥的孤傲性格,以及由此所致的极具传奇色彩的跌宕一生。常玉出生于四川一个富甲一方却又不乏儒学书画氛围的商人家族,十六岁进入上海美术学校学习,十九岁游学日本,二十岁留学法国,其艺术作品旋即备受法国艺术界和收藏界青睐。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能够备受瞩目的中国艺术家本就寥寥无几,常玉却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不仅频频亮相于巴黎各大沙龙,同时更能比肩于毕加索、杜尚、勃拉克、莫迪里阿尼等当时引领西方前卫潮流的现代艺术大师,从而获得与他们共同展览的机会。纵观常玉的前半生,幸运之神彷佛一刻都未曾疏远过这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1931年之后,命运却无情地向他接连开起了玩笑,婚姻失败、家财散尽、闭门独居,甚至困顿潦倒到晚年要靠法国政府贫困救济勉强度日,沦落到巴黎的家具店铺以描绘图案维生。

图片

       不得不说,常玉的“花朵”是乡愁的花朵。那遒劲有力的文人书法线条,那浓郁丰富的民间色彩交响,那有着记忆与温度的吉祥纹样布料,都是他回不去也忘怀不了的故乡。

图片

经心岁月诗千首,过眼云烟画一义。

图片
Lot 002
林散之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136×34*2cm 

RMB:20,000

【题识】丙辰年二月七十九叟林散之

【印文】散之印信

【简介】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墨色生,气韵显


      林散之在草书上的贡献,首先在水墨的运用上。他善于将黄宾虹传授的墨法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尤其对湿笔涨墨、渴笔焦墨之法得心应手,正如他的论书诗中所说的那样——“天际乌云忽助我,一团墨气眼前来。得了天机入了手,纵横涂抹似婴孩。”

      诗中所谓 “墨气”是对墨色的形象描述。在林散之的书法作品中,因了长锋羊毫蓄墨量较大,多在长幅作品饱蘸浓墨,一拓直下,中途不停顿,直到笔中所蓄之墨倾泻干净为止,所以其黑白虚实对比异常强烈。用浓墨而长于淡墨,可见他控笔能力的超常功夫。书法中以淡墨形成的墨块往往有墨无骨,若运用不当则丰肥滞留,而林散之则在水墨无常的变化中能做到纤秾得度,水墨氤氲,枯湿合宜,神采飞扬,用笔时或干擦涂抹,或绞翻蹲搓,或跳跃纵擒,均使水与墨各自安好,润而不腻,丰而不肉。其次,林散之将国画中皴擦之法用于书法,甚或枯笔干擦,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条迹,更是不可端倪。有时甚至多侧卧顿挫,这种渴笔妙用在先贤草书中是不可能的。

     再次,林散之草书在章法布局上,有纵横挥洒、气势连贯的风致。冲和柔美的线条伴随着节奏的提按起伏,犹如音乐般舒缓跳宕,丝丝入扣,缠绵悱恻。他的字行与行相对独立,字与字紧密关联,字形直中寓曲,曲中见直,柔中带刚,顿挫分明。其大疏大密,实处见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片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图片

Lot 003
林散之《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65×32cm 

RMB:10,000

【题识】八七年十二月春日散之

【印文】林散之印

【简介】

林散之(1898年11月20日—1989 年12月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  ,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

图片

Lot 004

黄胄 《信札》

软片 水墨纸本

22×14*5cm 

RMB:10,000

【题识】黄胄书十一月六日

【简介】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图片

黄蘖作驴秋,始知苦在后。

图片

Lot 005

黄胄  《毛驴》

镜心  水墨纸本

46x34cm 

RMB:10,000

【题识】黄胄画于北京

【印文】黄胄之印

【简介】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艳黄胄笔下的驴子,都在动!


        画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并通过很好的技巧表现出来,使画家自己想象的东西能够感染观众,让观众也去想象,参与“创作”。不过,想象要以生活为依据,否则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甚至要闹笑话。我过去生活在祖国西北,经常深入边疆。那里远离城市,驴子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差不多每家都有驴子。因为看得多了,画得也就多了。越画越觉着驴子非常可爱,越画越觉得对驴子需要加深了解,需进一步推敲它的形体结构。

      我过去忽略了驴子好几个重要东西。刚开始画驴,对驴耳朵的特点不太注意。后来发现它的耳朵很灵活,听到声音就来回动。它迈步走时,哪一步先走都有一定的规律。像秦始皇墓的兵马俑,铜马的脸向右转时,舌头一定是往左的;头往左转时,舌头又一定是往右的。塑造兵马俑的匠人对马观察得非常细,那不是凭想象,而是有现实的根据。

      我画了很多年驴子,至于驴子怎么走路我不知道,我相信许多人也不见得知道。驴子四条腿和人腿不一样,迈右腿时不能同时迈左腿。我也发现有些画,包括古人画的驴子或其它四条腿的动物,右边的前后腿一起迈,那是不行的。驴子和人走路—样,不可能出右手、迈右脚,出左手、迈左腿。人出左手迈左脚还能站得住,驴子就站不住,非摔跤不可。

     我根据积累的素材,一天一天地加强对驴子的观察,发现画好毛驴非常难。我就想把驴子的结构、驴子的形态、驴子的生活,尽量观察细些,多知道一点。同时我想通过画毛驴来锻炼我的笔墨技巧,通过画驴——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吸收前辈大师、古人和外来的技法,作为自己练基本功的试验。

      我画了那么多毛驴,甚至在“文革”中有幸养毛驴、赶驴车卖豆腐。接触多了,就懂得毛驴的动作、脾气、性格,越觉着毛驴非常可爱,画的毛驴也比较有点感情。所以,你要画好一种动物,必须集中力量突破一点,举一反三;要少而精,少则得,多则惑。这对于自己水平的提高,对自己笔墨的变化有好处。这不是我的发明,是前人的经验。

——黄胄

图片

黄胄画驴,胸中自有百万驴。

图片

Lot 006

黄胄  《双驴图》

镜心  水墨纸本

46×17cm 

RMB:10,000

【题识】黄胄

【印文】黄胄之印

【简介】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日)中国画艺术大师,社会活动家,收藏家。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独创性地将速写融入中国画,开启了全新的人物画笔墨范式,拓展了中国画艺术语言。

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

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

图片

Lot 007

郭沫若  《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85×43cm 

RMB:20,000

【题识】一九六五年初冬郭沫若

【印文】郭沫若

【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


 

开锋转向,逆入平出


     在书法艺术方面,郭沫若同样成就不凡,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8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70余年。

图片

郭沫若(右一)与傅抱石(左一)等

在中国文联1963年迎春联欢会上

      青年郭沫若的书法得到社会承认,始于辛亥年间。19世纪 20年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辩史,借史鉴今,谙熟了祖国文字、书体的演进轨迹,创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学模式。1937年他归国抗战,在民族危难之中,其诗词创作常与书法相结合,笔墨间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图片

      新中国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国事之余从事更为丰富的书法创作。他慷慨为人,博识广闻,为全国各地名胜古迹、工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海内外友人留下难计其数的辞章墨宝。其书法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少有出其右者。

图片

      为纪念建国15周年而创作的巨幅书法作品是郭沫若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他的书法作品中,处处透射出一种“文”的气息,宠万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种思绪,从笔端涓涓流出,生成与他诗、文、史种种学问修养相融合的化境,以书法的外化形式展现给读者。

图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图片

Lot 008

孙云生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67×52cm 

RMB:16,000

【题识】戊辰春三月漙心堂下写孙云生

【印文】孙云生  云生

【简介】

孙云生(1918年—2000年),又名家瑞,河北宁河人。家学渊源,九岁从叔父启蒙习画,修临王羲之,欧阳修,苏轼,欧阳询等名家书法,并从其母习诵近体诗。后师从王雪涛、秦仲文及胡佩衡等人,着手勾勒古人名迹,并遍临宋、元、明、清各大家。1936年,孙云生拜张大千之大风堂门下,其后追随大千先生长达四十七年,并跟随大千先生旅居巴西。


 

金笺泼彩


      孙云生在绘画方面,兼有古画与今画的趣致,更散发出新生的气息,自然融合中西绘画理念,又同时保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风情。孙云生的作品工整秀雅,山水、人物、花鸟、虫草,均无所不擅。其人物有唐、宋用笔的简逸,设色瑰丽,其工笔、写意、泼墨、泼彩均运用自如,书法更得大千之笔意。孙云生对于水墨绘画之创新及思考方法的探索,着力于中国精神持续追求及现代风貌之建立,对于传统与近代美术,能融会贯通,师古而不泥古,堪称中国少有的画家。

图片

Lot 009

赖少其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36x44cm 

RMB:20,000

【题识】赖少其画

【印文】赖少其

【简介】

赖少其(1915年—2000年),斋号木石斋,中国当代画坛领袖之一,有“艺坛圣哲”之称,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画伯”。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使其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历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等。


 

淋漓泼墨漫无边


     赖少其是近代著名国画家,他出生于广东,毕业于美术专科学校,曾经学习过西方绘画,也创作过木刻版画。不过,他的主要艺术成就还是山水画,他自己说过,“淋漓泼墨漫无边,写天写地写心肝。”用来形容他在创作时的酣畅快感。他喜欢画弥散浩然正气的山水,更喜欢表现山水相依,丘壑纵横,云蒸霞蔚的绝美景色。借此,抒发他的浓厚爱国情怀。他用一句诗形容过自己画的山水,“万壑皆蒸腾”。传统画家追求苍润、厚重的味道,他将其放大,尽情释放情怀,赋予作品磅礴之美。赖少其通过写生,撷取自然山水最美的一面,将色彩运用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让作品有了新鲜感。赖少其的山水画相当多元化,有西方风景画的构图,有可以体现光影变化的色彩,有传统国画的笔墨章法,还有一种叩打心扉的震撼力。

    “我们要欣赏赖少其先生的画,首先就得弄清楚从倪云林到程邃、到黄宾虹这一条一肪相承的渊源关系。

     我对文人画可能有些天生的偏爱,可是我所指的文人画决不是那些画于南窗下不食人间烟火味的骚人剩墨。我喜欢境界高远,气质华美、韵味深邃的充满诗情的作品。这样的山水画,为我们的心灵展开了另一个广阔的天地。山水画越带有理想主义,就越能透露东方艺术的灵魂。在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画坛上,赖少其先生我以为是在追求这一点的。”

——范曾

图片

图片

黄山奇峰映金秋,云海乾坤眼底收。

苍松满崖斋招手,笑看彩霞舞神州。

图片

Lot 010

刘海粟  《黄山奇峰》

镜心  设色纸本

178×94cm 

RMB:20,000

【题识】黄山奇峰映金秋,云海乾坤眼底收。苍松满崖斋招手,笑看彩霞舞神州。壬戌新秋九上黄山登松始信峰观秋涛呼啸,白云飞过青山赤岭,朝夕变色奇向百出,我之所见未必前人所有也,泼彩成此。刘海粟年方八七。

【印文】刘海粟印   曾经沧海

【简介】

刘海粟(1896年3月16日—1994年8月7日),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人为峰


      刘海粟泼墨泼彩创作的灵感来源董其昌没骨山水。五十年代,他曾在一个收藏家那里看到四幅董其昌临摹张僧繇的没骨青绿山水,设色奇古,使他非常吃惊。董其昌没骨青绿山水色彩的古艳雄奇,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刘海粟晚年的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海粟是在“青绿”、“水墨浅绛”、“泼墨”基础上接受油画的某些技法并融会贯通创造出来了大泼彩绘画,有着从实验摸索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构线泼染到放笔泼染的变化过程,写意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强。他始终注重意境和笔墨的高质要求,注重骨法用笔与随类赋采的两向融合,把青绿山水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把用线造型及泼墨泼彩的表现性因素结合起来,构线为骨,泼墨泼彩。他的泼墨泼彩绘画具有强烈的光色效果,他对后期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雷诺阿、莫奈乃至野兽派马蒂斯等西方现代画家的绘画成分都有所吸收,用到泼墨泼彩上来,用色大胆概括,创造出斑驳陆离、绮丽幽深的光色效果。他积极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保留传统的骨法用笔,以长线造型,演变出泼墨泼彩的法度。

      刘海粟以画名世,唯为画名所掩,人多不知他的书法造诣亦深,早为行家称道。他的行草书法夭矫苍劲、傲视左右,唯又不失谨严法度,不逾规范,兼有钟鼎、碑石、法帖的神韵、气势。

图片

Lot 011

陈大羽  《书法》

镜心  水墨纸本

97×50cm 

RMB:10,000

【题识】大羽书

【印文】陈大羽

【简介】

陈大羽(1912年—2001年)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陈大羽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姚世影、马公愚、诸乐三、诸闻韵、王个簃。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


图片

眉湿春痕重,非关墨渖多。

有怀荆楚月,意绪乱婆娑。

图片

Lot 012

潘天寿  《无边春色》

立轴  设色纸本

95×58cm 

RMB:30,000

【题识】一九六三年元旦作此颂之雷婆头峰寿制

【印文】寿制

【简介】

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天惊地怪见落笔

     

      “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这是当年八十高龄的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在发现潘天寿先生这位“年仅弱冠才斗量”的奇才时,写给他的一副对子。当时,潘先生还不到三十岁,然已表现了这位农村业余美术爱好者的非凡的才华。

图片

      吴先生这副对子,对当时初出茅庐的潘天寿先生来说,或恐是过奖,然而,今天看来,却正是他的国画艺术的最大特色,可谓是慧眼识真才!潘天寿的画不仅趣奇、意奇、格奇、笔奇,而且用墨、用色、用印以及书法、落款也都是非常奇特。

图片

      潘先生的构图,总是戛戛独造,专在破常规、创新格上做工夫。他不避画忌,往往不计天地之位,不受画幅所限。比如画幅的中心部位,向来是“经营位置”的重点,潘先生却偏不画,把重点转移到向来不大为人所重的边角上去。正者偏之,偏者正之,破平淡以造神奇,寓空灵于迫塞之中,创造意趣奇绝的境界。

图片

      如《无边春色》中,主体猫被安放在边角上,画面的主要部位几乎为一块方形的巨石占据,由于石不加皴,中间便成了大片虚空,方形的石头,不加皴,容易板,又几乎占据画面,容易造成迫塞,而潘先生却在这板、塞之中求得了相反的艺术效果。正由于石不加皴,让画面的中心部位虚空,就能化迫塞为空灵,使虽在边角的猫却更清楚而突出,猫是有灵性的动物,如这只形似卧虎的睡猫,会使人想到它彻夜的辛劳,红日当午,无黠鼠猖狂之虑,正好酣睡养神。因此而讨人欢喜,加上右下角的花草,画面就有了灵气。猫和花草各在一边,布局本来分散,潘先生用块大石头,便变分散为严整。这种匠心独运的构图方法,既富有生活气氛,又使人感到新鲜而奇特。

图片

Lot 013

朱屺瞻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60x45cm 

RMB:10,000

【题识】屺瞻年百又四岁

【印文】朱屺瞻印

【简介】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图片

Lot 014

朱屺瞻   《晴山流水》

立轴  设色纸本

68×67cm 

RMB:20,000

【题识】辛未春月朱屺瞻年百岁

【印文】朱屺瞻

【简介】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自然绮丽,动人无际。


      朱屺瞻的画面瑰丽多姿,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的豪情壮志。虽是方寸之间,却是帧帧气象恢宏。长城峰火台上,行进的战士,飘扬的红旗,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黄洋界、娄山关、古栈道、三湾、龙源口、金沙江上,都是战时的重要旧址,也是反复出现在主席诗意中的地标。日出时分、野营训练之时、碧浪滔天,残阳如血,大树繁茂,屋宇整饬,队列行进朝气蓬勃,中有红旗点明题意。本套写生山水册创作于1964-1971年间,正是浩劫之时,现实如山,由他表现出来,却是光辉璀璨,浪漫如云。“造化随人笔仗,到处天机奔放。谁云依样葫芦,未有葫芦一样”,这是启功对朱屺瞻的评价,对他的画面非程式化的倾向赞誉有加。他在新时代的山水画常常在构图繁复的画面之中,描绘奋发向上,如火如荼的场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符号。这是朱屺瞻在“笔墨当随时代”语境下的自然反映,也是其艺术渐臻化境的表现。

     朱屺瞻的山水朴拙淋漓,水墨腴润,喜作平坡近景,设色艳丽,尤其吸取油画技法,色调鲜明,众彩辉映,层次甚多。画面意境近音乐,全在笔墨与色彩的轻重、虚实、浓淡中表现节奏与韵律,在静与动中寻找平衡,反映出了他书法、音乐、舞蹈的全面艺术修养。朱屺瞻先生在色彩上营造新境,对现代中国画也是一个重要贡献。其在处理笔力与色彩的关系上,善于用浓重的色彩如重绿、大青、浅绛、繁紫与老练的笔线、笔触相结合,组成色墨交相辉映的画面。他有时先涂大块色,再勾线条,有时先勾线条,后加色块,有时两种方法混合采用。总之,他的作品色调强烈而鲜丽,浑厚而丰富,含蓄而大气,充分发挥了墨与色结合的艺术感染力!


图片

Lot 015

朱屺瞻  《晓日秋山破》

立轴  设色纸本

68x67cm 

RMB:20,000

【题识】乙丑新春朱屺瞻作

【印文】朱屺瞻

【简介】

朱屺瞻(1892年5月27日-1996年4月20日),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生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等职。


 

民族和时代的骄傲


     朱屺瞻先生(1892-1996)是我国20世纪美术史上有重要贡献和有广泛影响的大艺术家,他在绘画上贯通古今,融合中西,油画、国画均有很深造诣,并在国画领域自立门户,别开生面,成为一代宗师。

朱屺瞻先生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负笈东瀛,学习和研究油画,但他一直情系国画,坚持在两个领域内进行创作。上世纪五十年代,他把自己的精力主要用于中国画创作,花鸟、山水均佳,尤擅长兰、梅、竹、石。由于他在海派基础上广泛研究各家之长和从中吸收营养,又深入观察自然,学传统而不拘于成规,敢于探索和创新,终于形成个性鲜明的风格面貌。由于朱屺瞻先生是中国以至世界绘画史上少有的长寿艺术家,晚年作品更承载了他丰厚的人生体验和艺术修养,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备受人们的赞赏。

      朱屺瞻先生的油画造型功底深厚,在吸收了印象派、后印象派和表现派技巧的基础上,渗入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讲究笔触和肌理美感,色调丰富、浑厚,气势宏大,意境开阔,早在30年代即受到艺坛的关注。他在学习和研究油画艺术的过程中,始终有传统中国画作参照、作比较。他早年特别喜爱塞尚、凡高和马蒂斯的艺术,因为在这些现代艺术大师作品中,他感受到与中国艺术相通的神韵和情趣。而这种神韵和情趣的造成,在于绘画形式语言本身,如他看重凡高的线条、塞尚的块面和马蒂斯色彩的内在气质和传达出的文化意味,而非绘画的题材内容。他在比较中认识到西画中的点、线、面的造型与空间构成,不同于中国画笔墨在平面上的勾、勒、点、擦、皴、染,但其中蕴涵的审美旨趣彼此相通。他敏感地发现,欧洲印象派及早期现代派绘画从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东方艺术中,吸收了不少有益的养分。总之,西方现代艺术家们的革新勇气和他们在形式语言现代感方面的追求,无疑对朱屺瞻先生的中国画创新有所启发和帮助。正如他说:“我学西画三十多年,动机不限于好奇,目的是求中西法的汇合。”

——邵大箴

《我们民族和时代的骄傲》节选


图片

Lot 016

张仃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130×31*2cm 

RMB:6,000

【题识】癸未首夏辽西八七叟它山张仃

【印文】它山  张仃

【简介】

张仃(1917年5月19日—2010年2月21日),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图片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士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图片

Lot 017

张仃  《诚无垢》

立轴   水墨纸本

82×53cm 

RMB:6,000

【题识】九六年盛夏画之它山张仃于京华并记

【印文】它山  张仃之印

【简介】

张仃(1917年5月19日—2010年2月21日),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图片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图片

Lot 018

陆抑非  《荷泽春深》

立轴   设色纸本

68×34cm 

RMB:10,000

【题识】苏叟抑非

【印文】翀之印

【简介】

陆抑非(1908年-1997年),名翀,字一飞,1937年后改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江苏常熟人,是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画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擅花鸟画,尤以牡丹为长。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西泠书画院副院长,常熟书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顾问。


 

笔墨两全


      陆抑非擅长花鸟画,所作题材广泛,生机盎然。早年多作工笔重彩,取法宋代院体及明代林良、吕纪;中年长于没骨,得力于南田、新罗及海派诸家,艳而不俗,工而不滞;晚年求变,深入青藤、白阳之堂奥,旁及八大、石涛、缶翁,又以书入画,笔墨生辣朴茂,而不失清丽典雅之韵味。陆抑非画花鸟,工写皆能,尤以兼工带写成就更高。六十年代后至杭州,画风也随之大改,吸取大写意之长,由工而放,以雄盖秀,笔墨生辣,色调浓丽。陆抑非先生以他丰厚的书法功力积累,开始尝试着以书法入画——亦即或是他所说的“画是写出来的妙”。但他的取径显然不同于吴昌硕、赵之谦。吴、赵是先擅书,再以书入画,因此有书法风格的“先入为主”,作画的笔墨个性极强,当然“程式”也越强。陆抑非却完全不同于吴、赵之法。他不是先从书法立身,而恰恰是从绘画之应物象形入手,建立起自己非常系统完整的绘画形象、色彩、笔墨语言体系,形成了明确的“陆牡丹”式的“陆家样”。而由此再出发,则以出众的书法功底,引书法入画,因此,他即便是作大写意,造型也极精准而没有那种含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怯形症”。


图片

无论行远近,归向旧烟林。

寥落人家少,青冥鸟道深。

白云长满目,芳草自知心。

山色连东海,相思何处寻。

——皇甫冉《送庐山人归林虑山》

图片

溥儒   《山水》局部图

图片

  

图片

青山隐隐水迢迢


图片

Lot 019

溥儒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07×39cm 

RMB:20,000

【题识】寥落人家少 青冥鸟道深 心畬

【印文】溥儒

【简介】

爱新觉罗·溥儒(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浓似春云淡似烟


       溥心畬的画风并无师承,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此大内许多珍藏,自然多有观摹体悟的机会。他曾经收藏一件明代早期佚名画家的山水手卷,细丽雅健,风神俊朗,俱是北宗家法,一种大气清新的感觉满布画面,溥氏的笔法几全由此卷来。因此其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笔挺健劲秀,真所谓铁划银钩,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斧劈皴的表现特质阐发无馀,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观察溥心畬的作品时,在画面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无论在表现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那种文人心灵、鱼樵耕读与神趣世界的向往,还有远承宋人体察万物生意,与自然亲和的宇宙观及文化观,皆可谓完全谨守传统中国文人精神本位﹝农业社会的文化结构﹞,而拒绝了与现代世界﹝工业社会之文明结构﹞沟通的可能。然而他的书画作品却并未落于古典形式的僵化,而有其生命内涵的真实与精采,只因他的世界本来如此。

溥心畬的画在笔法上具有北宗的厚重古朴,而在意境上却显示出南派的萧远淡泊。所谓的“宁静以致远”就是描绘的这样一种感受。然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画幅中深邃稳健的风格与清雅淡逸的意境之间的交织中,我们终能体会到画家旷阔高深的情怀。

图片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

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点绛唇·兰花》

图片

Lot 020

溥伒《幽兰香远》

立轴  设色纸本

67×43cm 

RMB:10,000

【题识】甲子夏五月爱新觉罗溥伒画

【印文】伒印信长寿  学斋书画

【简介】

爱新觉罗·溥伒(1893年—1966年),字雪斋、学斋,号松风主人。惇勤亲王奕誴(道光帝旻宁第五子)之孙、贝勒爱新觉罗·载瀛(奕誴第四子)长子。幼年饱读诗书经史,能文善赋,长于书画,其山水、花鸟、人物、鞍马均具风采,兼善画兰,风神飘逸,在画坛上堪称一绝。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伒,近代书画家,与两个弟弟爱新觉罗·溥佺、爱新觉罗·溥佐均以画名,有“一门三杰”之称。

      溥伒幼年饱读诗书经史,能文善赋,长于书画,其山水、花鸟、人物、鞍马均具风采,兼善画兰,风神飘逸,在画坛上堪称一绝。因为曾有很多机会观摩宫中藏画,故其山水常以古代名格为母本,承绪了前辈名家的某些特色,在北京画界有一定影响。

      花中君子兰花,美的别出心裁,素有“天下第一香”的美称,是我国古老的名贵花种之一。兰花不仅香味怡人,舒展的兰叶更是优雅多姿,如此香幽气清的兰花,深受画家喜爱,成为了国画中常见的题材。

在溥伒笔下,兰花显得自由而又淡雅,要比真正的兰花更有灵动的艺术气息,让我们在观画时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始终感觉有一股幽幽的兰香萦绕在我们的左右。溥伒笔下的兰花,带给我们的是其他方式都无法代替的心灵震撼,这种感觉也让我们深深的沉浸在一片幽然的自然意境之中。


图片

眸粉靥黛眉弯,着罗裙,佩玉环。

柳姿轻摆步姗姗,

图片

徐邦达   《仕女图》局部图

图片

  

图片

清妆柳眉轻描,绰约如许


图片

Lot 021

徐邦达  《仕女图》

立轴  设色纸本

73×36cm

RMB:10,000

【题识】丁丑之冬在心远草堂灯下作徐邦达

【印文】徐邦达印  孚尹

【简介】

徐邦达(1911年7月7日—2012年2月23日)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1947年曾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调北京国家文物局,主要从事古书画的鉴定工作。


 

艺德双馨“徐半尺”——徐邦达

 

      徐邦达因书画之缘而鉴定,因鉴定而每日里与书画耳鬓厮磨。对于古迹名作,更有摹以乱真的本领。现存加拿大的奚冈《松溪高逸图》摹本是他18岁时所临,现存新加坡的张中《芙蓉鸳鸯图》摹本是他24岁时所临。至上世纪40年代,徐邦达的画艺已然名噪江南,并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之后,还被聘为上海美术馆筹备处的顾问,并在此期间,于沪上举办了第一场个人画展。

      上世纪40年代末,徐邦达从上海市区迁居嘉定县城。在那里,他进行了大量的山水画及诗词创作,而其鉴赏水准也随之精进。与此同时,凝聚徐邦达一生心血的《古书画过眼要录》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编撰的,而那时的徐邦达并没有想到这部书会延续一生。

       为徐邦达的古代书画鉴别能力所折服的人送给他一个雅号——“徐半尺”。据说,这个雅号得名于一次,有一位来访者将画轴徐徐展开,刚看到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展开,果然是“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作品。很多书画卷刚打开半尺,徐邦达就已经说出了与此画有关的一切,以至有“徐半尺”的雅号。而他的弟子说,其实更应称呼他为“徐一寸”,因为书画卷往往展开寸许,徐邦达便已知真伪。

       晚年鉴考之余,重拾画笔,创作山水。于书画鉴定之外,他更是以著述记录心得,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等著作。

      徐邦达90多岁时写了一幅“实事求是”,挂在书房的墙上以自勉,这四个字也是他鉴定原则的写照。


图片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Lot 022

王明明   《花鸟四帧》

软片  设色纸本

69×69*4cm 

RMB:12,000

【题识】王明明

【印文】王明明印

【简介】

王明明,1952年5月出生于北京,山东省蓬莱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第六、第七、第八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四届、第五届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北京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图片

Lot 023

方增先  《人物》

立轴  设色纸本

67×43cm 

RMB:10,000

【题识】甲戌三月增先画

【印文】方增先

【简介】

方增先(1931年-2019年12月3日),1931年生于浙江浦江西塘下(今属兰溪),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


 

大胆入笔,小心收拾


      方增先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物画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人物,中国画坛“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他将一生的情感倾注在现代中国人物画个人风格的建立上,表达自己的精神气质及对社会的认识。以积墨法为例,方增先受到中国山水画积墨法的启发,将其引入自己的人物画创作,用以增加所画人物的厚重感和质感。

      他用积墨法绘制的人物,给人凝重而沉郁的审美感觉,带有岁月的沧桑和苦涩味,与传统中国人物画的笔墨所传达的文人式审美情趣和精神气质有很大不同。从乡村走出来的画家方增先认为,这恰好可以表现自己内心一直关怀和敬重的对象——那些质朴的农民和牧民们所代表的劳作大众。在方增先笔下,可以看到用厚重的积墨画法表现的人物弯腰劳作。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方增先使用的积墨法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所展现的浑厚、苍凉与悲壮,是历代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经历过的集体体验。

图片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图片

Lot 024

卢光照  《松鹤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7×68cm 

RMB:10,000

【题识】甲子春七十岁不老人卢光照

【印文】光照

【简介】

卢光照(1914年-2001年),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名誉院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师从齐白石先生,为北京齐派四大家之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名誉院长、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约教授及京内外一些美术研究院会顾问。

图片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图片

Lot 025 

贺天健   《莲华埂上》

立轴   设色纸本

110×54cm 

RMB:10,000

【题识】贺天健制时年六十有七丁酉春日也

【印文】贺天健

【简介】

贺天健(1891年—1977年),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江苏无锡人。其书法作品《东风吹到好江山》曾获世界美术博览会一等奖。出版有《贺天健画集》《贺天健山水册》等,著《学山水画过程自述》。


 

笔墨雄茂,秀逸多姿


      贺天健幼年喜欢绘画,早年通过实地写生,领悟画理,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贺天健精研山水画,功力深厚,法度谨严,出入传统诸法而自创新境。其画以“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路径”,所谓“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他的山水画变化多端,丘壑深具,各家皴法,无不头头是道,更以草书法运宋元之技,颇为放纵。更精于设色,认为自然瞬息万机,本无固定色,宜用复色作多层次表现。在绘画实践中,他强调严谨的过程是质量与数量并重,并称“画现代画要有时代精神。山水画中即使不画人,一树一石一泉也应有时代气息。画要耐看耐读,即能吸引观众进入画里的境界。”这是针对当时的提法贺天健的大声疾呼。贺天健是从传统中一路走来的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笔法、墨法、皴法及金碧青绿等用色的手法。贺天健将南派山水刚化了,又将北派山水柔化了,最终形成了其清新爽健的画风。在美学的情调语言中,贺天健既偏爱高旷辽远、大气磅礴的一类意象,同时也爱王摩诘的“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的画境。


图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图片

Lot 026

卢沉   《东坡先生夜游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8×47cm 

RMB:10,000

【题识】甲子清明卢沉

【印文】卢沉

【简介】

卢沉(1935年—2004年 ),中国著名国画家,江苏苏州人,早年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洋绘画,195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师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等,1958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妻子为画家周思聪。


 

不独柳眠竹亦眠


     “以线造型这是我们的传统。以线为主,体面就要减弱。中国画的处理主观成分是很多的。

      一张画中,只有线是统帅,是首要的,象建筑中的的钢架。没有线,再好的墨色、颜色都是零散的、松垮的。要有完全用线画的本事。

      画线要象用犁耕田一样,追求毛、涩,沉着入纸。线和纸的关系象是有许多脚抓着纸,一种涩、沙的感觉,每一根线从头到尾力量都要贯穿,这样即使形不准也是一条具体的线 。用笔过光,感觉浮在纸上。李可染先生的用笔,即使用焦墨画树,由于毛、涩,也感到有一种松灵的空气感,所以画线是两边毛,与纸仅仅咬在一起。

      遒劲是一种内在的的东西,而不是外形上外露的东西。遒劲是指线之性质,而不指画线时外形上拐了多少个弯。好的演员在台上动作不多,而不好的演员则有很多小动作。我们画画也如此,线要给人一种整体力量,不要追求局部的小变化。

      率是不真诚,有一种炫耀的意思。心里有,笔里必定带出来。我喜欢兢兢业业,慢一点,容易思考,大写意画得好的用笔都是慢的。要多讲一点线本身的表现力,形本身的表现力。

用笔只有慢才能找味道,找变化,用线一定要追求一种味道,若有若无,不是面面俱到。用笔多用干笔,湿笔易荒率,用湿笔要做的湿而不泡。

只有从整体感受出发,才敢用线,才敢用焦墨勾脸,也才敢用淡墨画黑的衣服。

      线不要死板,要有随意感,但随意里要有一种力量,不要松,不要板,不要草,好的线条感觉是刻出来的,可以入纸,有一种力量渗入纸里,和纸不可分割。抓不住纸的线条是没有达到起码的要求。先求线的力量入纸,然后再求变化。

      画画一定要要达到这种境界,出出进进,干干湿湿,千万不要勾边框,要很自如,中锋勾勾,侧锋扫扫,这画画,那 画画。线条有干湿、出入之变化,便不是死线。用必要一气呵成,要追求气韵,这就是趣味,如日本的茶道,它已不是一种简单的喝茶,而是一种程式的艺术。率的线往往是技巧的流露,而笨的线往往是人的感情的流露,笔永远不能走的比脑子还快。一开始就要画要害部位,往往难大胆以落笔,初学没用把握,不要先动要害部位,这样成功率会高些。

要把复杂的线条都归纳为直、横、斜,无论千变万化,画面上的线都离不开这三种情况,这样的线就好看,痛快。画线就怕不痛不痒,含含糊糊。

画什么都要和周围有关系,要有空气感、雾气感,水墨画中的石头很有趣,好象有空气在石间流动,这种感觉完全在于用笔。

画衣纹好像山水画中画群山,正面没有纹路,而侧面纹路可多些,一层层推远。

形体的意思到了就行了,线的味道不能丢,人物可以像山水一样画,重于笔墨味道而不斤斤形体。人物画中皴檫的运用,就像花鸟画中的点子,是画面的需要,而不是具体说明这是说明东西。”

——卢沉

图片

Lot 027

尼玛泽仁   《苍岩秀水》

软片  设色纸本

69×68.5cm 

RMB:10,000

【题识】班禅画师尼玛泽仁

【印文】尼玛泽仁

【简介】

尼玛泽仁,1944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塘县,1962年毕业于四川美学院,为已故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亲赐的班禅画师,中国一级美术师,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教传统绘画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巴蜀书画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常委,获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现供职于四川省文史研究馆,任副馆长。


图片

Lot 028

贾广健   《花卉》

软片  设色纸本

136×68cm 

RMB:6,000

【题识】藕香馆主人贾广健

【印文】贾  广健

【简介】

贾广健,别名大涵,1964年1月生,河北永清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教授,国家一级画家。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图片

Lot 029

刘文西  《夏荷》《清趣》

软片  设色纸本

69x69*2 cm 

RMB:10,000

【题识】刘文西

【印文】文西印

【简介】

刘文西(1933年10月17日-2019年7月7日),中国人物画泰斗,“浙派人物画”代表画家之一、黄土画派创始人。1953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受潘天寿等先生教导。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曾任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陕西省文艺界联合会顾问、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图片

Lot 030

吴冠南   《花卉》

软片  设色纸本

100x50cm 

RMB:6,000

【题识】老藤花馆倦翁制

【印文】吴冠南

【简介】

吴冠南,江苏宜兴人,1950年生。获2004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美术学术奖,“黄宾虹奖“、2004年南京传媒水墨画三年展”傅抱石奖“。现为江苏省国画院艺委会委员、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图片

Lot 031

石齐   《花鸟》

软片  设色纸本

69x42cm 

RMB:6,000

【题识】石齐

【印文】石齐

【简介】

石齐,1939年生,福建人,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油画皆精。曾获世界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理事,北京市高级职称(美术)评委,国家一级画家 (教授)。

图片

Lot 032

周京新   《花鸟》

软片  水墨纸本

137x35cm

RMB:6,000

【题识】二零一二京新画于黄瓜园

【印文】周京新印

【简介】

周京新,1959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苏通州。担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教研室主任,美术系副主任,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江苏省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蔚微拍专场规则

(滑动查阅)

为确保各位竞拍者权益,凡进群者均同意并接受此《规则》

 1.入群规则:

本群实行实名制入群竞拍原则,入群前需要将真实姓名,电话,收货地址报备到管理员处,请各位竞拍者自觉遵守;

2.  出价规则:

请竞买人慎重出价,出价后立即生效。请在拍卖前请仔细查看拍品和阅读相关文字;或联系管理员详细了解拍品有关资料,查看拍品实物。

①出价规则:拍卖期间竞拍者每次出价需高于拍卖品的当前最高竞拍价(或起拍价)方为有效出价,以结束时间内最高竞拍价为成交价;出同一价格时,先出价者有效。

②每幅作品的加价幅度为200元或大于200元且为100的整数倍数;

3. 交接原则:

① 竞拍佣金:竞拍佣金费用为:5%(成交价);

② 拍卖完成后会由管理员或者管理员指定的工作人员在当天联系竞拍者并确认收货相关信息;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

③ 发货前本公司会将作品留存一个完整无残缺、无污损的拍照档案并发送给收货人,确保竞拍者能拿到完整无缺的作品;

④ 竞拍者拍下拍品后若未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交接,拍卖师有权将拍品与其他竞拍者进行交接工作;拍卖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拍品重新上拍;

4.支付方式:

  1.  银行卡转账:6228 4800 1884 2166 573 农业银行(北京海淀东区支行)  王尧  

2:对公账户:

单位名称:华宸创荣拍卖(北京)有限公司

税       号:91110106MA0086QTXK

开  户  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朝阳区支行

账       号:11050166360000001034

5.退货原则:

①本公司承诺,签收后3日内无条件(佣金不予退还)退货。

②延迟无条件退款期限规则:超出无条件退货期限1日收取拍卖品价值10%的延期费用,以此类推。超出无条件退款期限10日本公司将不予退货。)

③对于存在争议、瑕疵、污秽的拍品,在成交生效一定期限内公司将无偿退货;

对于拍品由竞拍者自身造成的二次伤害(如破损、装裱、污损等),公司不予退货。

6. 拍卖群规:

①禁止添加群成员为好友,在群内发送广告、图文等其他与拍卖无关的信息!

②禁止讨论时事政治敏感事件、传播不当言论,传播低俗信息;如若发现,立即移出群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