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路径思考

 愚然楼 2022-12-11 发布于湖南

  高校之所以积极地推动和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一方面不仅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以及相关专业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的任务和职能非常重要。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对教师的思政意识以及相关能力进行提高,将立德树人的培育观念贯彻到教师的思想和教学行为中,这样才有利于思政工作的保障,积极地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是保证思政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多样性,因此高校需要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制定相关的培养目标,并在新时代背景下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教学任务,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课程的思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执行能力,通过对各方面教授资源的整合,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综合的思政能力。

  树立课程思政建设主体意识

  提高立德树人的自觉意识。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教学方针,因此相关教师需要有立德树人的意义,并将其意识作为最根本的教学出发点,这有利于将学生培养得更加合格。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工作的教学质量,各大高校的教师需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避免学生因过于享受个人主义,而给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去扭曲。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思政建设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广大教师需要规范自身的意识与行为,在日常点滴生活中为学生的思想和个人行为作出贡献,各大高校在开展思政过程中,应该注意将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主义事业进行融合,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为我国的伟大复兴作出了努力,进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加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

  充分意识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由于社会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加快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迈进的脚步。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快社会的发展,教育工作不能停歇,同时还需要进行较大的改进和发展。大部分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往往会偏向于利益一方面,因此降低了学生思想和责任的灌输,使学生缺乏相关的责任感和担当感。另一方面,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也具有较大的提升,部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时地树立更加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使学生的素质追得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思想人格品质进行提高,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和观念,进而给学生作表率。高校教育工作只有将育人和育才进行结合,才能给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良品质,坚定不移的人才,同时也能够真正地对学生的价值观起到影响作用。

  树立自强意识。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教师在保证正常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与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行交流。通过进一步明确学生内心的价值导向,进而对人才培养的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样不仅能够与我国伟大复兴的号召所契合,并且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为社会事业献出了力量。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强烈的情感以及使命感,在贯彻和树立自强意识的同时,进而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以及理想信念。通过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样也有利于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教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环境,使思政教育工作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根深蒂固,进而为培养全新的育人工作做出基础。

  提高思政建设的执行能力

  善于整合教学资源。为了能够提高教师工作的执行能力,首先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进行着手,通过不断发现和挖掘有关的教育元素,进而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比如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教师大多是以专业知识为主,很难融入一些思政知识,这时需要教师充分地挖掘该专业课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并对其进行拓展,以此来推进学生思维教育工作的开展。教师通过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从而找到最恰当的教学切入点,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地提高学生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加强思政教育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的性质,积极地开展有关思政的培养方案,并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以及品质修养,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积极地鼓励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扩展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各大高校应该把教学工作放在最主要的位置,通过教师对专业课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进而加大来自各方面思政教育工作的资源,使学生认识更加专业化的知识结构。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在不同的专业课上强烈地给学生灌输思政教育工作思想,通过将教育工作与社会时代发展紧密联系,进而促进专业课与市场行业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另外教师还需要拓展学生看待思想教育工作的眼光,可以从国际发展的眼光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分析,通过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专业课的重要性。在不断地学习中,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思政教育是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此外,教师要保证所发现和挖掘的思政元素符合社会发展的逻辑,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教育的目的。比如在利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思政教育时,要明确地保证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方法能够更加生动灵活地给学生展现教学画面。之外针对一些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是要积极地鼓励该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通过充分地关注国家所提出的政策法规,让学生对该专业获得较强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工作奠定基础。

  提高课程思政的支撑能力

  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详细的评价体系可以进一步保障教师的执行工作能力。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或者存在一定的限制,为了能够推进思政建设工作的加强以及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需要采取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式,进而对高校的思政建设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评价,以此来实现全面的教学目标。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各个专业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需要根据各大专业课教学目标以及课程要求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模式。评价要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进行整合,通过引入定量评价,进而确保评价结果更具有全面性和价值性。

  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激励机制。为了能够使思政建设工作推动得更加有效,各大高校需要制定激励机制。完善且详细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使教师的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力量,各大高校首先需要改变传统激励机制中不合理和存在漏洞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后期的奖励和表彰也会带去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具有积极性,首先需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从物质和精神上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全面地推动和营造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氛围。(林春艳 石河子大学)

来源:光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