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常 | 读《了凡四训》之妄念

 四地闲夫 2022-12-11 发布于山东

【日更第1388天】

通过修行

创建良好的生活

日常 | 读《了凡四训》之妄念

看到手边有一本《了凡四训》还没拆封,顺手拆封了,就翻了起来——我常这样拿起一本书就读,读到有感受又想记一记,反思反思自身。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通过自我修行创建良好的生活

这个体系与我当下所行是同路的,遂继续读:

袁了凡根据云谷禅师的开示,过上了修行的人生。首先是改过,就是矫正自己的行为,有所不为。其次是行善,就是不断做好事。他分辨何为善何为恶,又细细列了十种善事,最后讲了保持谦虚的重要性。

我也时时讲“修行”,在我看来,修行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行为,而是每一天里都要去做的事情,主要是由内而外,心中如何想,行为就如何做;心想错了,事就会做错,错了则改之,以此自勉。

所以内在会有一种紧张感,不是时时都能放纵自我,但这样很安心,是可以看到自我的进步和成长的。

这本书也是一本生活方式手册,可以作为生活中的指导,学习前人终其一生总结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人生心得和经验,以此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这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年少时有一段时间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慢慢的随着对自我的认清,就会“认命”,这段对话或许每个人心里也多多少少会呈现,给人以启示:

了凡先生和云谷禅师坐禅三日三夜,不眠不休,也无对话。

云谷禅师就问:为何你整整坐了三日三夜,也不见你起心动念?

了凡答曰:有一算命先生将我一生之得失荣辱尽数告知,就算是要起妄念,也已经没有什么可想的了。

云谷禅师笑:原以为你有大智慧,却原也是一凡夫尔。

了凡不明所以,禅师回答:一个人如果做不到没有妄念,就会被妄念束缚,最终难逃命运流转,怎么还可能超越命运呢?事实上只有凡夫俗子才会有所谓的命数。非常非常善良的人,命数很难困住他;非常非常邪恶的人,命数也很难框住他;因为善与恶积下来的种子会让命运变得很不确定。而你二十年来因为被一个算命先生算定了命运,就从此不再努力,不曾转动命运丝毫,难道不是凡夫俗子吗?

了凡问:难道可以逃脱命数吗?

难道真的有所谓命数吗?我也问。我常会感叹,现在的生活是过去如何都想象不到的状态,那以此推论,未来的状态,又如何能是现在的我所能想见的呢?所以,凭借自我的努力在此时此刻,今时今日来累积,至于未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禅师又说了许多智慧之语:

  • 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心。求不求在于自身,道德仁义,功名富贵,都是想求就可以求得的,可以向内求道德仁义,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是正确的追求。
  • 假如我们不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自我省察,而是一味追求外在的东西,就会陷入盲目的追求中,万事只能听天由命,向内向外都不会得到,毫无益处。

  • 向神佛祈愿,构建自己的生命格局,不存一丝妄念,虔诚祈祷,勤勉修行,才能有所感应。

  • 孟子说“夭寿不贰”,短命和长寿是很主观的二分法,当我们安静时,当我们全然投入生活时,哪有短命?哪有长寿?细细说来,如果对于丰足和短缺不起分别心,就可在贫富方面乐天知命,不被贫富所牵累;如果对于潦倒和成功不起分别心,就可在贵贱方面顺应天命,不被贵贱所牵累;如果对短命和长寿不起分别心,就可以在生死方面得大自在。人生在世,生死是最重要的事,勘破了生死,一切顺境和逆境都能够安之若素。

  • 对待命运得态度,应当是勤勉修身,而又能安心等待。是竭尽所能之后得放下,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业。

  • 所谓“修”,就是自身有过错,就应该彻底改正,永不再犯。所以“俟”,是彻底斩断哪怕一点点非分的企图,念头,迁就,迎合。如此,才能达到不动念的境界,才是真正实在的学问,真正的立命之学。

修行,就是战战兢兢,心存敬畏。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