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要强!余承东:在我的字典里没有第二,必须第一

 老方说 2022-12-12 发布于山东

从基层员工到成为公司的核心管理层,余承东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同时,余承东也以他独有的风格和事迹赢得了很多人的关注,在互联网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我的字典里没有第二,必须第一。”

在《遇见大咖》节目里,余承东谈到了自己的性格。主持人说世界上有这么多优秀的企业家和这么多聪明的人,我们做个第二不行吗?余承东回答道:

“如果追求第二,可能就变成三流四流的企业。如果追求第一,短期内做不到第一,但持之以恒地努力,迟早会变成第一。”

上学时候成绩就要拿第一,来到华为公司后,不管负责什么业务,余承东的目标没有变过,那就是“做第一”。

余承东的这种风格跟华为的文化氛围很契合,华为本身就是追求卓越的精神,而且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其实也是这种性格。

比如在华为初期,公司规模很小,算是通信行业巨头眼里的小蚂蚁一样,但任正非就敢喊出“天下三分”的口号。后来取得行业领先的目标更是写在了《华为基本法》里,华为从来不讳言自己追求卓越的企图。

当年很多华为人对老板的印象就是“吹牛、说大话、打肿脸充胖子”,但任正非的本事就在于,他能说到做到,让脸上长出肉来,真的变成胖子。

所以任正非会那么欣赏余承东,两人在目标追求这点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那种不甘于平庸的性格。

在华为奋斗多年,余承东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华为终端BG CEO等职务,他不管做什么,都会想要做到最好。

余承东带过很多团队,他的下属对余承东的领导风格印象深刻,余承东经常用古人的一句话鼓励团队: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瞄准卓越的目标,才能飞速进步。比如余承东负责手机业务的时候,华为手机对标的就是苹果手机,如果不是后来因为不可抗力,苹果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很可能就保不住了。

做事业一定要敢想敢干才行,如果华为手机一开始就想着跟一些低端品牌对标,那从低端到高端就非常难。而反过来,等做到了高端的程度,再往下打低端市场的时候,就非常容易。

我们看小米就是这样,它一开始的发展路线就注定了往高端走是很艰难的路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小米和华为手机的发展历程,其实华为手机刚开局的时候还不如小米呢)。

“我内心痛苦的时候,我一个人夜里在外面走,走到天快亮再回来,就去公司上班去了。”

追求卓越的道路注定很艰难,有很多挑战和痛苦,余承东说,“每个人性格可能也不一样,别人做得好,我为什么做不好?我这个人性格可能比较好强,我做任何事情,(要是)做不好,做不到第一,过不了我自己内心的一关。”

外界很多人对余承东的印象是好说大话,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余大嘴”,但余承东从来不是那种只会吹牛的人。

余承东先把一个很大的目标说出去,实际上是在倒逼自己和团队努力奋斗,是给自己压力和鞭策,用目标牵引大家,背水一战,不留后路。

狭路相逢勇者胜,余承东说要做第一,跟任正非当年高喊“天下三分”的逻辑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胜利。事实就是如此,只有敢于胜利的人,才能赢得胜利。

余承东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一生要强,但他绝不是那种张扬、显摆自己的人,他早已超越了自我,克服了那种以自我为中心带来的狭隘、虚荣和骄傲。

奋斗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和荣誉感,余承东很佩服老板任正非:

“任总他老人家都不注重个人利益,他是为整个公司——任总在华为的股份只有百分之零点几,那我余承东能计较我的个人利益吗?”

国家利益大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余承东是跟任正非学习,其实华为的高层干部都是这样,大家是为了华为的事业和平台而奋斗,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

在华为公司,凡是能够进入高层行列的人,必须是有干劲,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与敬业精神,要能够超越个人的局限性。在这方面,任正非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什么人带什么兵,一个企业的文化源头就在于它的创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