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靶向头针概述

 张建海中医之家 2022-12-12 发布于河北

中医里,一针、二灸、三用药,针灸是一种绿色疗法,没有副作用。

靶向头针是以祖国传统阴阳学说及整体观为基础,以哲学相对论与绝对论、胚胎学、全息等理论为指导思想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息针法

       这个针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记住前后、左右、远近、阴阳八个字就可以了。

头针无经无穴,也不辩证,只要你敢扎针,就能学会。常用于解决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如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颈肩腰腿痛,只要你能够准确扎针,都能够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对于一些重病、大病、久病和疑难杂症,效果也非常好。

在头部能找到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全息点位,针刺这些全息点位,就能治疗身体所有疾病。这个针法是认证不认病的,也就是说以证论病。症就是中医里的酸、麻、胀、痛、热、凉等等。看病只问他的症状,让他的症状消退、消除,疾病就痊愈了,所以不考虑是什么病。中医讲风寒暑湿燥火等等,西医讲的病是内外妇儿等等。

靶向头针,只看症状不看病,这个针法认骨不认肉,管骨要疗效的,头针都是贴骨进针,管骨要疗效,击骨生阳。

人体在空间是立体的结构。

西医认识人体结构有三个面: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

矢状面就是通过人体左右正中线,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冠状面就是通过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水平面又称横切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与地面相平行的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三者相互垂直。也就是说人体是立体的结构,比如说个头的高度,肩膀的宽度,前胸后背的厚度等。

中医认识人体结构那就是阴阳学说。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称它为无极;阴阳两气生成万物,称它为太极;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分为了天地;又分为了东南西北四方,也就是四象。人体就分为了上下左右,也叫四象。

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中医里阴阳之道,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也就是说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世界上所有的变化都是阴阳的变化,一切事物都是由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所组成的。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不同的属性。有阴阳才有万物,有阴阳才有世界。所以在中医里,阴阳是大纲。

学习医术就必须从阴阳入手,治病才能够必求其本。不明阴阳,就像盲人摸象,就无法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人体。通过阴阳学说就概括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也形成了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

具体地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就胸背和胸腹而言,腰背为阳,胸腹为阴,就是说的前阴后阳。对于盘骨和皮肤而言,皮肤在外为阳,筋骨在内为阴;对于四肢来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对于手脚来说,手掌、脚掌为阴,手背、脚背为阳。人体四肢的阴阳分界原则为“近骨为阳”。

中医讲阴阳失衡则为病,万物都包含阴阳两部分,且处于动态平衡中。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生病,就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了。治病的根本就是帮助病人调节阴阳,达到阴阳平衡的过程,这就是治病。如果说一个人的阴阳平衡了,身体就会健康,这就是中医经常所说的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头针对于阴阳的认识和传统的不一样,它对阴阳在人体的分界有了新的认识,然后用针去调节阴阳,就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头针在人体对阴阳的分界是以脊柱孔的脊髓中心为分界,胸阔的后面为阳面,胸阔的前面为阴面,也就是说人体的阳面是很少的一部分,其它大部分都是阴面。

大脑、五脏六腑属于阴面。脊柱一小部分,连后背,它是阳面。并且阴多阳少。从人体神经传导上来看,人体所有的刺激都是由脑通过神经传递的,由骨髓膜进行传导,从神经传导的这个角度来说,脊髓就应该是阴阳的分界线。

针扎到骨,刺激到骨,骨传导针感是最强的,也是最快的。从中医的道家严讲,道家讲的中就是空,空就是阴阳,骨头中间是空的,脊柱中间也是空的,里头容纳脊髓,从空上角度来考虑脊髓就是阴阳的分界。

手背上的肉,相对来说高骨头近,也少一些,手背是阳面;手掌上的肉多一些,离骨头也远一些,所以手掌为阴。

胳臂也一样,胳膊的外侧,它的肉少离骨头近,所以上肢的外侧为阳面;上肢的内侧有肱三头肌,下面有尺侧、桡侧的屈肌,它相对于骨头来说,离的远一些,所以上肢的内侧为阴面。

下肢的脚背,肉少一些,离骨头近一些,所以脚背为阳面;脚掌相对来说离骨头远一些,所以脚掌为阴面。

大腿的前面,离骨头都近,所以大腿前面为阳面;大腿的后面,腓长肌离骨头相对来说远一些,所以大腿下肢的后侧为阴面。

躯干上按阴阳的分界,是阴多阳少。四肢同样也是阴多阳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