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武功之桩功篇(三)
说明:20100313始,开始跟随绝世武功博文专心习练太极拳。恐畏难,无戒持,损颜面,故利用过往不会再看之文,转入先生博文及评论释义,以便于学习体会跟踪。 五、动桩训练精华 (一) 很显然,这两张图是互相动作的变换之状,从后到前或是从前到后身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是动桩之身形变换,因为这里没有步子的移动,可见身法与步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练法,这说明就是我们练拳不可泥盘喝稀粥,一股脑儿上,这也是步要一步一步走,话要一句一句拉,不可乱了规矩,有一齐练的,不是不可,可能效果不佳,因为这里有个神经调配问题,说的玄乎些就是阴阳论中我们不知黑白,更不知怎么知白守黑的问题,我们不谈这个玄乎,那是哲学太高深,我也不懂,我们说神经调配可能好理解些,就是指在走架套路中怎样摸索那个身法规矩的问题,这太难,说的确切些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的神经达不到一个面面俱到的本领,主要是因为筋肉的萎缩造就的神经与筋肉的脱节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身体的一处而是充斥了我们的全身,它无处不在,这样,您在那么多复杂多变的调配问题上怎么用您的大脑来面面俱到的统一,归纳,来做一个劲往一处使的单一动作呢?而且走架的动作是那么的瞬间与复杂,转眼就是许多的劲往一处使啊。这样一说是不是吓了您一跳啊?所以,没有老师亲授的拳基本就是废拳,这是不可否认的,您自以为是真的东西,也只不过是您自己的一点点的感觉罢了,这感觉也许不是打拳走架跟您带来的,许是您每天坚持运动的结果,要是我说,要是您这么的坚持不懈,您只是每天的做那个老式的广播体操也会有这种精神烁烁的功效的,不信,您就找一个力量大您许多的傻汉胡乱打过来一拳您试试,而不是把手轻轻的靠在一起在那里绕来绕去。您说这样不行,您还不到打的时候,好,那就叫这个力量大您许多的傻汉胡乱推您一下看您是不是能不动如初,我想这是最好的鉴别方法了。当然,这个样子,我是对于那些个已经在拳界侵染了五年多的洗练者而言的。 (二) 上一篇我们说了一个大体,其实,悟性好的可能已经有些知道了,因为我已经说过我们的动作是在无有缺陷的情况下从后做到前面来的。这个“无有缺陷”就是整体劲,浑圆力。可是反过来说了,因为没有浑圆力所以才练的啊,要是有了,一动就是,何必找这些形态啊。说到点上了,况且,我说过的这些形态与心法,对于您来说,这个“看到”只在思想上知道:哦,原来是这样,可是,这个看到在身体上还是茫然无知的,就是在身体上还是不懂,这就是心意不合,怎样能够心意合一呢?只有一个字:做。没有第二个法子了。 (三) 现在我们说动桩训练的内容,我们把那两张经典图片再发上来,我们按照自然顺序从后到前来说明动桩训练的各个要点,这样我们来看第一桩: 这个桩的重心力的分配是后七前三分。这种分配对于人体力的平衡是最完美的,对于肢体肌肉筋腱也是合理的,对于锻炼肌肉筋腱的阴面肌肉趋于最大值也是非常之合理,这样,我要是说说其中的这些合理要花许多的话才能说明白,而这话对于我们的锻炼似乎没有用处,只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这个为什么合理就没有必要一说了,您只要按照这个方式做就行了。 (四) 上篇我们列举了常人一般的动态情形,以及一般练拳的动态情形,这种情形在我是极不赞成的,因为这样的练法到后来只是在本我中自己的身体与思想上有些肯定,一旦外力的加入还是什么也没有,我说过,武学的本质不是本我状态,它要以本我之外的“他”为中心,从他之后再回到“由我之本我”方是武学,这个转变不仅仅只是思想上的一种衔接,而是我们身体上的一种轻松自如的驾驭,这才是武学。 (五) 我们上几篇已经说明了对于武学没有很多益处的一般“大师”的训练方式,说这话看官们也许会嗤之以鼻,对于桃李满天下的“大师们”更是游锤灌顶,实话总是不好听,忠言逆耳嘛,我也想过要用迂回曲折的方法使您慢慢接受,可是,效果更加的不好,就放弃了。 (六) 接上篇专述腿功。 (七) 我们说了手推,说了脚蹬,现在再说身合下压之折叠。 (八) 接着说动桩过程,我们说了蹬走,下压,手推,现在,我们说说这个前腿的大动作,之所以“大”是因为它的重要性,这在武学中也是个“需口授”,看官注意了。 您看第二张图,当我们在后蹬前移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为了防止前倾下倒之引力,下意识就会把前腿支起来,这样后腿蹬的力量越大,我们前腿支的力量也就越大,于是,这两股子力量就聚在了交界处:胯上,这就叫双重,您说了,我没有双重,按你的说法应该动不了才是,可我是按照拳架的要求前移的啊,是的,只是力的分配有个大小主次罢了,这不是“武学”,这是自以为是的得意而已。我可以肯定,这种自以为是的武学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已经是绝大多数,这还包括了多数的“大师”级人物,所以,我们学者要有自辩能力,不要叫大师忽悠的不知就里。 (九) 补缀前文的"收"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