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版中国艺术史笔记(12)

 与春天同行 2022-12-12 发布于青海

中国艺术,贯通天地,周旋人伦,浑沦道器,整一内外,非执于一端、偏于一隅者所能梦见。然目下之种种中国艺术史,皆惑于一端、囿于一隅,故去中国艺术之真相远甚。念此怃然。乃试以世说通例,采众家之轶闻,董千年之纷纶,考万变之人事,彰不易之志义,裒为一集,名之曰《世说新语版中国艺术史》。不揣谫陋,请方家哂正。

图片

大鱼 秦修平 纸本水墨   400cmX100cm  2017年

1

【栖逸】一日,董其昌朝起,见云气变幻,叹曰:可收入笔端。又尝行洞庭湖,推蓬旷望,喜曰:俨然米家笔墨。(采自《中国画论辑要》周积寅编著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年7月版 98页)

按:画者世界,处处无非笔墨。自然是笔墨,笔墨是自然,合而为一,人翱翔容与其间,不辨自然,亦不辨笔墨,是为化境。

图片

刘墨作品

2

【轻袛】钱杜雅不喜董其昌画。人问其故。答曰:董有筆墨而無丘壑,鲜含蓄之趣。(语见錢杜《松壶画忆》)

按:形式即内容,笔墨乃丘壑。钱杜于此艺术三昧,似未梦见。高居翰评董其昌曰:“此子率以风格为题材。”可谓深知董者。(见《山外山》(高居翰 著 三联书店 2009年8月版 页107)

图片

衲子作品

3

【识鉴】钱杜论王蒙、董其昌优劣,谓曰:余谓元、明以来,善变者莫如山樵(王蒙)不善变者莫如香光(董其昌)。(引自清钱杜《松壶画忆》,转自《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 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版 页940) “古来诗家皆以善变为工,惟画亦然。若千篇一律,有何风趣?使观者索然乏味矣!”

按,董其昌何尝不善变?倪云林最不善变,然境界至高。

4

【巧艺】王献之工丹青。桓温尝请画扇,误落笔,就成乌駮牸牛,极妙绝。乃书《牸牛赋》于扇上。语引《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 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版 页352)

按:极言王献之画技之高,可谓“穷神变,测幽微”。(语见《历代名画记》(唐 张彦远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年5月版 页1)然则仅为自然之神变,造化之幽微,去艺术所以更远。宋徽宗宣和画院制度曰: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意高简为工。(引自《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高居翰 著 三联书店2012年10月版 页14)虽不仿前人,然一拟自然,都不关艺术,虽工何益?

图片

拟子昂东坡像  怀一  140cmx340cm  2014

按:整饬周到过子昂。能周到,是其佳处,也是其未及子昂处

5

【识鉴】黄宾虹曰:欧人近来研究中国画者不取四王,以其甜而近于市井;不取石涛、八大,以其悍而近于江湖。(采自《黄宾虹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7年9月版 页50)

按: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见《文心雕龙 体性》)以此揆之,黄宾虹是才力派,八大山人乃性情派吴昌硕则入血气派。

图片

三狩图 张演钦 纸本水墨 47x77cm 2022

6

【栖逸】南朝宗炳好山水,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乃画象布色,构兹云岭。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自谓曰: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语引《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 编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12月版 页583-584)

按,兴尽则已,何必见戴?

7

【栖逸】江夏王义恭尝荐宗炳于宰相,前后辟召,竟不就。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尚平之志。以疾还江陵,叹曰:“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坐卧向之。(语见《历代名画记》(唐 张彦远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3年5月版 页129-130)

按:对劣作,“看半尺便倦”(苏东坡语),则谈何卧游?“卧以游之,澄怀观道”,道之不存,卧游无由。

图片

半窗明月  明瓒 纸本水墨 66cm×33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