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七【二支】

 文化龙乡 2022-12-12 发布于河南

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七【二支】

諸家詩目三

唐詩《文獻通考》唐詩三卷。 陳氏曰。崔道融撰。皆四言詩。述唐中世以前

事實事。爲一篇。篇各有小序。凡六十九篇。

《王景初蘭軒集》唐詩序。 詩縁

情而作。情感物而動。其淺深高下。則係於王澤之厚薄。風俗之淳漓矣。故

三百篇。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樂而不滛。敦柔潤澤。雍容紆餘。極於忠厚而

後止。有以見王澤之厚。風俗之醇。而人心之天理全焉。自王澤一斬於東

遷之季。詩亡而出於人情之所不能自已者。則不以古今而存亡也。楚之

騷。漢之謡。魏晉六代之篇章。其皆詩之變巳。惟其世道愈下。是以正音愈

衰。故韓昌黎譏之曰。其聲清以滛。其節數以急。有由然矣。唐興三百年用

文治。雄才大筆。其氣高接乎三代。而其詩律精切。尤非他文之比。是以後

世宗之而無改焉。今所選近四百篇。專取七言四韻。若夫星日之相輝。雷

霆之相薄。江河之相盪。造化之相推。吁。至矣哉。雖然本盛而末茂。源深而

流長。雅而正者詩人之實。才而辯者詞人之華。去古益逺。余姑無望其王

澤之厚。風俗之醇。至於仁義以養其心。忠孝以作其氣。國風雅頌以正其

情。離騷九歌以深其思。要當先此而後彼。有志之士。試相與求之

《牧莱脞

語》唐詩序 唐以詩取士。士亦以詩名家。韻人才士。露頴掞竒。或皭若氷

霰。或膩若瑚璉。或蒼古若巖栢。或眩恠若海濤。或綺麗縝宻若罽帳流蘇。

千載而下。嚅嚌涵泳。竟莫闖其藩。世人觀盛唐詩云。是一種言語。晚唐又

别是一種。一代制作。果異乎哉。家以詩名。詩以家異。李豪。韓贍。韋澹。栁遒。

白通俗。杜渾成。杲杲行世。户刻人誦。它有長篇短聮。擅長吟囿。浩如煙海。

編綴類刋。人自爲集。俾得與諸老並行宇宙間。飲水知冷暖。當知各爲一

大家數

《劉將孫養吾集》唐詩亡慮數百家。徃徃特中唐以後所傳。荆公因

宋次道家本選之。稱百家固未備。世謂三司吏人亂摽貼。非初本。先君子

須溪先生㸃校熟復。疑荆公别有選者。然唐詩浩繁雜襲。得此本讀之者。

亦勝如盡讀諸集也。嘗見荆公集句。凡唐詩中閑篇剩語。用之如丳。想見

此老胷次諸家羙惡爛然。何不畢具。亦何待篇章反復去取。如吾等今所

觀哉。古人賦詩。猶斷章見志。無不可以取節。况大宗師之所識鑒。雖未免

失真。然豈無什四五存者。選文章難。詩尤難。評得選意。選得作意。愈難選

者。各自有意。衆共稱好者。作者或不謂然。人見之無味。而中有可感者。乃

倍覺深長。固有本語本意。若不及此。而觸景動懐。别有激發。予嘗以此通

於古今之評論。如有感也。何獨唐詩然哉。三百篇經聖筆。然謂無所遺。不

可謂尚有可刪。亦可論未有定也。此本。經先子論訂提掇。特欲以啓後學

亹亹之機古。雲譚見心詩。稱能品。先子深賞愛之。巴而名士。刻雅南者多

選其作。取吾家荆公選詩本刻之。寄聲爲序。予懼夫覽者徒能疑於是編。

乃上下論之。非曰辯其不然。聊以廣或者之意。雖不必如荆公所謂。觀此

而足。抑以此選此評而觀唐詩不亦可哉。

《趙子昻文集》左丞郝公注唐詩

鼓吹序。 鼓吹者何。軍樂也。選唐詩而以是名之。名何譬之於樂。其猶鼓

吹乎。遺山之意則深矣。中書左丞郝公。當遺山先生無恙時。嘗學於其間。

其親得於指授者。盖非止於書而已。公以經濟之才。坐廟堂。以韋布之學

研文字。出其愽洽之餘。探隠發奥。人爲之傳。句爲之釋或。意在言外。或事

出異書。公悉耴而附見之。使誦其詩者知其人。識其事物者逹其義。覽其

詞者見其指歸。然後唐人之精神情性。始無所隠遁焉。嗟夫唐人之於詩

羙矣。非遺山不能盡去取之工。遺山之意深矣非。公不能發比興之藴。世

之學詩者。於是而紬之繹之。厭之飫之則其爲詩。將見隠如宫商。鏗如金

石。進而爲詩中之韶濩矣。此政公惠後學之心。而亦遺山裒集是編之初

意也耶。公命爲序。不敢辭。謹序其大意云。 裴說詩

《文獻通考》裴說集一

卷。 陳氏曰。唐裴說撰。天祐三年進士狀頭。唐盖將亡矣。說後爲禮部貟

外郎。世傳其寄邉衣古詩甚麗。此集無之。僅有短律而已。非全集也其。詩

有避亂一身多之句。 劉德仁詩

《文獻通考》劉德仁詩集一卷。 晁氏曰。

唐劉德仁公主之子。長慶中以詩名。五言清瑩。獨歩文場者。開成後。昆弟

皆居顯仕。獨自苦於詩。舉進士二十年。竟無所成。嘗有寄所知詩云。外族

帝王恩。中朝親故稀。翻令浮議者。不許九霄飛。及卒。詩僧棲白以絶句弔

之。曰。忍苦爲詩身到此。氷䰟雪魄已難招。直教桂子落墳上。生得一枝寃

始銷。 邵謁詩

《文獻通考》邵謁集一卷。 陳氏曰。唐國子生曲江邵謁撰。

集後有胡賔王者爲之序。言其没後。降巫賦詩自。稱邵先輩。殆若今世請

大仙之類耶

《温庭筠牓》國子監。右前件進士所納詩篇等識略精微。堪禆

教化。聲詞激切。曲備風謡。摽題命篇。時所難著灯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冝

牓示衆人。不敢獨專。華藻並仰。牓出以明無私。仍請申堂并牓禮部。咸通

七年十月六日。試官温庭筠膀。 胡賔王序。 邵謁。韶州翁源縣人。少傳

聞爲縣廳吏客。至今怒不搘床逐去。遂截髻著縣門。發憤讀書。書堂距縣

十餘里。隠起水心。謁平居。如里中兒未冠者髪。苦吟繇是工古調尋。抵京

師隷國子。時温庭筠主試。憫擢寒苦。乃牓前三十餘篇。以振公道。已而釋

褐。後赴官不知所終。他日縣民祠神者。持幘自舞鈐。忽自稱邵先輩降。即

日邵先軰異時號工歌詠者。能强爲我賦詩乎。以爲巫偶妄言。意欲苦之

耳。巫略不經思。即成二十八字。詞韻凄苦。雖老筆不逮。郷老中曉聲病者。

至爲感泣咨嘆。噫。昔鍾儀操土風激生前之戀。今邵子託巫語啓殁後之

思。異時同契。有足悲者。今録其詞。附之卷末。安定胡賔王序。 李仁用詩

《文獻通考》李推官披沙集六卷。 陳氏曰。唐李仁用撰。其八世孫兼孟。逹

居宛陵。亦能詩。嘗爲台州出其家集。求楊誠齋作序。誠齋序略曰。推官公

詩。如見後却無語。别来長獨愁。如危城三面水。古樹一邉春。如明月千嶠

雪。灘急五更風。如煙殘偏有熖。雪甚却無聲。如春雨有五色。灑来花旋成。

如雲藏山色晴還媚。風約溪聲靜又回。如未醉已知醒後憶。欲開先為落

聲愁。盖征人凄苦之情。孤愁窈眇之聲。騷客婉約之靈。風物榮悴之英。所

謂周禮盡在魯矣。讀之使人發融冶之歡。於荒寒無聊之中。動慘戚之感

於笑談方憚之後。國風之遺音。江左之異曲。孰謂其果弦絶歟。 黄御史

《文獻通考》黄御史集。 誠齋序略曰。詩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黄

公之詩尤竒。如聞鴈一聲初觸夣。半白已侵頭。餘燈依古壁。片月下滄洲。

如遊東林寺。寺寒三伏雨。松偃數朝枝。如退居。青山寒帶雨。古木夜啼猿。

此與韓致光吳融輩並遊。木知何人。徐行後長也。水豐君自言其集乆逸。

其父考功公始得之。僅數卷而已。具後永豐又得詩文五卷於吕夏卿之

家。又得逸詩於翁承賛之家。又得銘碣於浮屠老子之宫。而後御史公之

文復傳於二百年之後。按唐藝文志。御史諱滔。字文江。光啓中爲四門愽

士。其集舊曰黄滔集云。 劉商詩

《文獻通考》劉商胡笳十八拍一卷。 晁

氏曰。唐劉商撰。漢蔡邕女琰。爲胡騎所掠。因胡人吹蘆葉以爲歌。遂翻爲

琴曲。其辭古淡。商因擬之。以叙琰事盛行一時。商彭城人。擢進士第。歷臺

省爲郎。好道術隠義興。胡父渚世傳其仙去。 李雄詩

《文獻通考》李雄鼎

國詩三卷。 晁氏曰。後唐李雄撰。雄洛鞏人。壯宗同光甲申嵗。遊金陵成

都鄴下。各爲詠古詩三十章。以三國鼎峙。故曰鼎國。 李有中詩

《文獻通

考》李有中詩二卷。 晁氏曰。南唐李有中。嘗爲新塗令。與水部郎中孟賔

于善。賔于稱其詩如方干賈島之徒。賔于。晉天福中進士也。有中集中。有

贈韓張徐三舎人詩。韓乃熈載。張乃洎。徐乃鉉也。春月詩云。乾坤一夕雨。

草木萬方春。頗佳。他皆稱是。 劉一詩

《文獻通考》劉一集一卷。 陳氏曰。

似唐末五代人。藝文志不載。其詩怪而不律。亦不工。 釋皎然詩

《文獻通》

《考》皎然杼山集十卷。 晁氏曰。唐僧皎然字清晝。呉興人。謝靈運十世孫。

攻篇什。德宗詔録本納集賢院。集前有于頔序。并贈書上人詩。 陳氏曰。

顔魯公爲剌史。與之酬倡。其後剌史爲作集序。所居龍興寺之西院。今天

寧寺是也。又嘗居杼山寺在妙喜。 唐史藝文志。顔真卿為剌史。集文士

撰韻海。敬原預其論著。貞元中集賢御書院。取其集藏之。 石林葉氏曰。

唐詩僧皎然居湖妙喜。今寳積寺是其故廬。目言謝靈運後。詩祖其家法。

自許甚髙。顔魯公爲守。時與張志和陸鴻漸皆爲客。意其人品亦必不凡。

吾嘗至妙喜訪其遺跡。無復有。但山顛墳存耳。其詩十卷尚行於世。無甚

令人喜者。以爲優於唐詩僧可也。觀其詩評亦貶駮老杜。如論送髙三十

五書記詩云。崆峒小麥熟。且願休王師。請君問主將。安用窮荒爲。以爲四

句已前不見題。則其所知可見矣。 靈徹詩

《文獻通考》僧靈徹詩集一卷。

澈姓湯。字源澄。越州人。劉夢得序曰。如芙蓉園新寺詩云。經来白馬寺。

僧到赤烏年。謫汀州云。青蠅爲弔客。黄耳寄家書。可謂入作者閫域。豈特

雄於詩僧間耶。雪浪齋日記。靈徹詩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殘夜。江春入暮

年。䆫風枯硯水。山雨慢琴弦。

前輩評此詩。云轉石下千仞江。

 寳月詩

《文

獻通考》寳月詩一卷。 晁氏曰。唐僧貫休撰。字德隱。姓姜氏。㜈州人。後入

蜀號禪月大師。初莫融爲之序。其弟子曇域削去。别爲序引。僞蜀乾德中

獻之。 碧雲詩

《文獻通考》碧雲詩一卷。 晁氏曰。唐僧虚中詩也。司空圖

嘗以詩贈之云。十年太華無知已。只得虚中一首詩。 薛洪度詩

《文獻通

考》薛洪度詩一卷。 晁氏曰。唐薛濤。字洪度。西川樂妓。工爲詩。當時人多

與酬贈。武元衡奏校書郎。太和中卒。李肇云。樂妓而工詩者。濤亦文妖也。

陳氏曰。號薛校書。世傳奏授。恐無是理。殆一時州鎮褒借爲戯。如今世

白帖借補之類耶。濤得年最長。至近八十。 花蘂夫人詩

《文獻通考》花蘂

夫人詩一卷。 晁氏曰。僞蜀孟昶愛姬。青城費氏女。㓜能属文。長於詩。宫

詞尤有思致。蜀平以俘輸織室。後有罪賜死。 續古文詩

《文獻通考》續古

文詩文苑英華集十卷。 晁氏曰。唐僧惠凈撰。輯梁武帝大同中。會三教

篇。至唐劉孝孫成臯望河之作。凡一百五十四人。歌詩五百四十八篇。孝

孫爲之序。 珠英學士詩

《文獻通考》珠英學士集五卷。 晁氏曰。唐武后

朝賞詔武三思等。修三教珠英。一千三首卷預修書者。凡四十七人。崔融

編。集其所賦詩。各題爵里。以官班爲次。融爲之序。 麗則詩

《文獻通考》麗

則集五卷。 晁氏曰。唐李氏撰。不著名集。文選以後。至唐開元詞人詩。凡

三百二十首。分門編類。貝元中鄭餘慶爲序。 李啇隱詩

《文獻通考》梁詞

人麗句一卷。 陳氏曰。唐李商隱集。梁明帝而下十五人詩。并鬼詩。童謡。

玉䑓詩集

《文獻通考》玉䑓後集十卷。 陳氏曰。唐李康成撰。 後村劉

氏曰。鄭左司子敬家有玉䑓後集。天寳間李康成所選。自陳後主。隋煬帝。

江揔。庾信。沈。宋。王。楊。盧。駱而下。二百九人。詩六百七十首。彚爲十卷。與前

集等。皆徐陵所遺落者。往往其時諸人之集尚存。天寳間。大詩人如李杜

髙適。岑參輩迭出。康成同時。乃不為世所稱。若非子敬家偶存此篇。則許

多佳句失傳矣。中間自載其詩八首。如自君之出矣。絃吹絶無聲。思君如

百草。掩亂逐春生。似六朝人語。如河陽店家女長編一首。押五十二韻。若

欲與木蘭及孔雀東南飛之作方駕者。末云。因縁苟㑹合。萬里猶同鄉。運

命倘不諧。隔壁無津梁。亦佳。 篋中詩集

《文獻通考》篋中集一卷。 陳氏

曰。唐元結次山録。沈千運趙㣲明。孟雲卿。張彪元。李川子遊。土季友七人。

詩二十四首。盡篋中所有次之荆公詩選。盡取不遺。唐中世詩。髙古如此。

今人乃專尚季末亦異矣。舘閣書目。以爲作自入别集門非是。 國秀詩

《文獻通考》國秀集三卷。 陳氏曰。唐國子進士。苪挺章集。李嶠至祖詠

九十人。詩二百二十首。天寳三載國子進士樓頴爲序。 搜玉詩集

《文獻

通考》搜玉小集一卷。 陳氏曰。自崔湜至崔融三十七人。詩六十一首。

聮珠詩集

《文獻通考》竇氏聮珠集五卷。 陳氏曰。唐禇藏言所存竇氏兄

弟五人。詩各有小序。曰。國子祭酒常中行。國子司業牟貽周容。管經略群

州列。婺州剌史庠胄卿。武昌節度使鞏友封。皆拾遺叔向子也。五人惟群

以處士薦入諌省。庠以辟舉。餘皆進士科。 容齋洪氏随筆曰。竇氏聮珠

序云。五竇之父叔向。當代宗朝善五言詩。名冠流輩。時属正懿皇后山陵。

上注意哀挽。即時進三章。内考首出傳諸人口。有命婦羞蘋葉。都人挿奈

花。禁兵環素帝。宫女哭寒雲之句。可謂佳唱。而略無一首存於今。荆公百

家詩選亦無之。是可惜也。予嘗得故呉良嗣家所抄唐詩。僅有叔向六篇

皆竒作。念其不傳於世。今悉録。

詩見四筆第六卷。

叔向字遺直。仕至左拾

遺。出爲溧水令。唐書亦稱其以詩自名云。 御覽詩集

《文獻通考》唐御覽

詩一卷。 陳氏曰。唐翰林學士令狐楚纂。劉方平而下迄于梁鍠。凡三十

人。詩二百八十九首。一名唐新詩。又名曰。選進集。又名元和御覽。 河嶽

英靈詩集

《文獻通考》河嶽英靈集二卷。 陳氏曰。唐進士殷璠集。常建等

詩二百三十四首。 極玄詩集

《文獻通考》極玄集一卷。 陳氏曰。唐姚合

集。王維至戴叔倫二十一人。詩一百首。曰。此詩家射雕手也。 中興間氣

詩集

《文獻通考》中興間氣集三卷。 晁氏曰。唐髙仲武輯至德迄大暦中。

錢起以下二十六人。詩自爲序。以天寳叛渙。述作中廢。至德中興。風雅復

振。故以名仍品藻衆作著之於首云。或又題孟彦深纂。 陳氏曰。所選詩

一百三十二首。各有小傳叙其大略。且拈題其警句。而議論文辭皆凡鄙。

南薫詩集

《文獻通考》南薫集三卷。 晁氏曰。唐竇常撰。集韓雄至皎然

三十人。約三百六十篇。凡三卷。其序云。欲勤上中下。則近於褒貶。題一二

三。則有等衰。故以西掖南宫外䑓爲目。人各係名係賛。 本事詩集

《文獻

通考》本事詩一卷。 晁氏曰。唐孟棨撰。纂歴代詞人縁情感事之詩。叙其

本事凡七類。 唐詩類選

《文獻通考》唐詩類選二十卷。 陳氏曰。唐太子

校書郎顧陶集。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目爲序。大中丙子嵗也。陶會昌四

年進士

《文苑英華》顧陶唐詩類選序。 在昔樂官釆詩。而陳於國者。以察

風俗之邪正。以審王化之興廢。得芻蕘而上逹。萌治亂而先覺。詩之義也。

大矣逺矣。肇自宗周。降及漢魏。莫不由政治以諷諭。繫國家之盛衰。作之

者有犯而無諱。聞之者傷懼而鑒誡。寧同嘲戯風月。取懽流俗而已哉。晉

宋詩人不失雅正。直言無避。頗遵漢魏之風。逮齊梁陳隋。德祚淺薄。無能

激切於事。皆以浮艶相誇。風雅大變。不随流俗者無幾。所謂亡國之音哀

以思。王澤竭而詩不作。吳公子聽五音知國之興廢。匪虚謬也。國朝以来

人多反古。德澤廣被。詩之作者繼出。則有李杜廽生於時。群才莫得而問。

其亞則昌齡。伯玉。雲卿。千運。應物。益。適。建。况。鵠。當。光羲。郊。愈。籍。合十數

家。

李白。杜甫。王昌齡。陳伯玉。孟雲卿。沈千運。韋應物。李益。髙適。常建。顧况。

于鵠。鴨當。儲光羲。孟郊。韓愈。張籍。姚合。

挺然頽波。間得蘇李劉謝之風骨。

多爲清德之所諷。覽乃能抑退浮僞流艶之辭冝矣。爰有律体。祖尚清巧。

以切語對爲工。以絶聲病爲能。則有沈。宋。燕公。九齡。嚴。劉。錢。孟。司空曙。李

端。二皇甫之流。實繫其數。

沈佺期。宋之問。張說。張九齡。嚴維。劉長卿。錢起。

孟浩然。司空曙。李端。皇甫曽。皇甫冉。

皆妙於新韻。播於當時。亦可謂守章

句之範。不失其正者矣。然物無全工。而欲篇詠盈千。盡爲絶唱。其可得乎。

雖前賢纂録不少。殊途同歸。如英靈。間氣。正聲南薫之類。朗照之下。罕有

孑遺。而取捨之時。能無小誤。未有游諸門而英菁畢萃。然成卷而貼類全

無。詩家之流。語多及此。豈識者寡。擇者多。實以体詞不一。憎愛有殊。苟非

通而鑒之。焉可盡其善者。由是諸集悉閱。且無情勢相託。以雅直尤異成

章而已。或聲流樂府。或句在人口。雖靡所紀録。而闕。

疑作關

切時病者。此

乃究其姓家無所失之。或風韻標特。譏興深逺。雖已在他集。而汨没於未

至者。亦復掇而取焉。或詞多鄭衛。或音渉巴歈。苟不虧六義之要。安能間

之也。既歷稔盈篋搜竒略罄。終恨見之不徧。無慮選之不公。始自有唐。迄

于近殁。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分爲二十卷。命曰唐詩類選。篇題屬興。類

之爲伍。而條貫不以名位卑崇。年代逺近爲意。騷雅綺麗。區别有可觀。寧

辭披㨂之勞。貴及文明之代。時大中景子之嵗也。 又後序。 余爲類選

三十年。神思耗竭。不覺老之將至。今大綱已定。勒成一家。庻及生存。免負

平昔。若元相國稹。白尚書居易。擅名一時。天下稱爲元白。學者翕然號元

和詩。其家集浩大。不可雕摘。今共無所取。盖微志存焉。所不足於此者。以

刪定之初如相國令狐楚。李凉公逢吉。李淮海紳。劉賔客禹錫。楊茂郷。盧

仝。沈亞之。劉猛。李渉。李璆。陸暢。章孝標。陳罕等十數公詩。猶在世。及稍淪

謝。即文集未行。縱有一篇一詠得於人者。亦未稱所録。僻逺孤儒。有志難

就。粗随所見。不可殚論。忠愧力不及心。庻非耳目之遏也。近則杜舎人牧。

許鄂州渾。洎張祐。趙嘏。顧非熊數公。並有詩句。播在人口。身没纔二三年。

亦正集未得。絶筆之文。若有所得。别爲卷軸。附于二十卷之外。冀無見恨。

若須待見全本。則撰集必無成功。若但泛取傳聞則篇章不得其羙。已上

並無採摭。盖前序所謂終恨見之不徧者矣。唯歙州敬方。才力周備。興比

之間。獨與前軰相近。亡殁雖近。家集已成。三百首中。間録律韻八篇而已。

雖前後夐接。或畏多言。而典刑具存。非敢遐棄。又前所謂無類選之不公

者矣。嗟乎。行年七十有四。一名已成。一官已棄。不懼勢逼。不爲利遷。知我

以類選起序者天也。取舎之法二十通在。故題之于後云耳。 古詩選唐

《國朝蘇平仲太史集》古詩選唐序。 詩之有風雅頌賦比興也。猶樂之有

八音六律六吕也。八音六律六吕。樂之具也。風雅頌賦比興。詩之具也。是

故樂工之作樂也。以六律六吕而定八音。詩人之作詩也。以賦比興而該

風雅頌。但詩人作詩之初。因事而發於言。不若樂工作樂之初。先事而爲

之制焉耳。於戯。韶簫也。大夏也。大武也。以至于秦魏齊諸國。其樂之作也。

陳之以八音。和之以律吕。未嘗不同也。而其音則未嘗同也。商也。周也。魯

也。以至于邶。鄘。衛諸國。其詩之作也。經之以風雅頌。緯之以賦比興。未嘗

不同也。而其音則未嘗同也。樂音之有治有忽。不係八音六律六吕。而係

世變。詩音之有正有變。係風雅頌賦比興。而不係世變哉。夫惟詩之音係

乎世變也。是以大小雅十三國風。出於文武成康之時者。則謂之正雅正

風。出於夷王以下者。則謂之變雅變風。風雅變而爲騷些。騷些變而爲樂

府。爲選爲律。愈變而愈下。不論其世而論其体裁可乎。李唐有天下三百

餘年。其世盖屢變矣。有盛唐焉。有中唐焉。有晚唐焉。晚唐之詩。其体裁非

不猶中唐之詩也。中唐之詩。其体裁非不猶盛唐之詩也。然盛唐之詩。其

音豈中唐之詩可同日語哉。中唐之詩。其音豈晚唐之詩可同日語哉。昔

襄城楊伯謙。選唐詩爲唐音録。蜀郡虞文靖公序之。慨夫聲文之成。係於

世道之升降。而終之以一言曰。吾於伯謙之録。安得不歎。夫知言之難也。

盖不能無憾焉。無他。文之日降。譬如水之日下。有莫之能禦者。故唐不漢。

漢不秦。秦不戰國。戰國不春秋。春秋不三代。三代不唐虞。自李唐一代之

時觀之。晚不及中。中不及盛。伯謙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其豈不以此乎。

然而盛時之詩。不謂之正音而謂之始音。衰世之詩。不謂之變音而謂之

正音。又以盛唐中唐晚唐並謂之遺響。是以体裁論。而不以世變論也。其

亦異乎大小雅。十三國風之所以爲正爲變者矣。詩與樂固一道也。不審

音。不足以知樂。不知樂。則何以知詩。伯謙之於音如此。則其於詩也可見

矣。此文靖之所以不能無憾也歟。平陽林敬伯。蚤嵗誦文靖之序。深有槩

乎其衷。及遊國學。質諸愽士貝廷琚劉子憲。而知唐音去取其嗜。好也。其

主蒙隂縣簿。暇日乃更選焉。非有風雅騷些之遺韻者不取也。得七百六

首。随其世次。釐為六卷。以所選皆五七言古詩。故目爲古詩選。唐敬伯之

言曰。竊聞詩縁情而作者也。其部則有風雅頌。其義則有賦比興。其言或

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其篇或長或短。初曷嘗拘拘於其間哉。又曷嘗曰。

我爲風爲雅爲頌也。因事而作出於國人者則曰風。出於朝廷者則曰雅。

用之宗廟郊社者則曰頌。又曷嘗曰。我爲賦爲比爲興也。成章之後。直陳

其事。則曰賦。取彼譬此則曰比。托物起意則曰興。如斯而已矣。柰何律詩

出而聲律對偶章句拘拘之甚也。詩之所以爲詩者。至是盡廢矣。故後世

之詩。不失古意。惟有古詩。而今於唐詩。亦惟選古律以下則置之。而况唐

之詩。近古而尤渾噩。莫若李太白杜子美。至於韓退之。雖材髙欲自成家。

然其吐辭暗與古合者。可勝遏哉。而唐音乃皆不之録。今則不敢不録焉。

余偉其論之確。識之夐。而選之精也。是以備著之。於戯。此詩選。盛於唐音

逺。甚使文靖復生而見之。寧不快於其意必有以發揮敬伯之用心者矣。

惜乎九原莫作。顧使余序其篇端也。 題襟詩集

《文獻通考》漢上題襟集

三卷。 陳氏曰。唐叚成式。温庭筠。崔皎。余知古。韋蟾。徐啇等唱和詩什。徃

来簡牘。盖在襄陽時也。 松陵詩集

《文獻通考》松陵集十卷。 晁氏曰。唐

皮日休與陸龜蒙酬唱詩。凡六百五十八首。龜䝉編次之。日休爲序。松陵

者。平江地名也。 竒章詩集

《文獻通考》竒章集四卷。 中興藝文志集。唐

李林父至崔湜。百餘家詩竒警者。集者不知名。 續本事詩

《文獻通考》續

本事詩二卷。 晁氏曰。僞呉處常子撰。未詳其人。自有序云。比覽孟初中

本事詩。輙搜篋中所有依。前題七章類而編之。皆唐人詩也。 宼準詩

《文

獻通考》宼忠愍詩三卷。 晁氏曰。㓂準字平叔華州人。太平興國中登進

士科。淳化五年參知政事。定策立真宗爲皇太子。景德元年拜平章事。契

丹入宼。决親征之策。凡三入相。真宗不豫。皇后預政。準白。上請太子監國。

因令楊億草制。且進億以代丁謂。詰朝準被酒漏言。累貶雷州司戸。徙衡

州司馬。卒仁宗時。贈中書令謚忠愍。嘗封萊國公。初篤學喜屬文。尤長詩

什。多得警句。在相位。論議忠直。不顧身謀。仇邪媒孽。既以謫死。或又謗之

云。在相位時。與張齊賢相傾。朱能爲天書降乾祐。準知而不言。曽子固明

其不然。曰。審如是。丁謂拂鬚。固足以悅之。司馬温公訓儉文。亦言其奢侈。

子孫丐於海上。然以史考之。莱公盖無子也。集有范雍叙。共二百四十首。

野水無人渡。及江南春二首。皆在獨到海只十里之詩。。亡其全篇矣。

陳氏曰。巴東集三卷。公初以將作監丞。知巴東縣。自擇其詩百餘篇。且爲

之序。今刻於巴東。忠愍公集三卷。乃河陽守范雍。得公詩二百首爲三卷。

今刻板道州。 張刑部詩

《臨川先生集》張刑部詩序。 刑部張君詩若千

篇。明而不華。喜諷道而不刻切。其唐人善詩者之徒歟。君並楊劉生。楊劉

以其文詞染當世。學者迷其端原靡然窮日力以摹之。粉墨青朱。顛錯叢

龐。無文章黼黻之序。其属情籍事不可考據也。方此時自守不汚者少矣

君詩獨不然。其自守不汚者邪。子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觀君之志。然則

其行亦自守不汚者邪。豈惟其言而已。畀予詩而請序者。君之子彦愽也。

彦愽字文叔。爲撫州司法。還自楊州。識之日與之接云。慶暦三年八月序。

魏野詩

《文獻通考》媿仲先草堂集二卷。 鉅鹿東觀集二卷。 晁氏曰。

魏野字仲先。陜州人。志清逸。以吟詠自娛。忘懐榮利。隱于陜之東郊。手植

竹木繞以流泉。鑿土袤丈。曰樂天洞。前立草堂。爲詩清苦。句多警策。與宼

準王旦善。每徃来酬唱。祀汾隂嵗召不起。卒贈著作郎集有薛曰序。鉅鹿

東觀集。乃野之子閑集其父詩四百篇。以贈著作。故以東觀名集。 潘逍

遥詩

《文獻通考》潘逍遥詩三卷。 晁氏曰。皇朝潘閬字逍遥。犬名人。通易

春秋。尤以詩知名。太宗甞召對。賜進士第。將官使之不就。王繼恩與之善。

繼恩下獄捕閬甚急。乆之弗得。咸平初。来京師。尹收繫之。眞宗釋其罪。以

爲滁州叅軍。後卒于泗上。與王禹偁孫何栁開魏野交好最宻。集有祖無

擇序。錢易張逹皆碣其墓。附于集後。蘇子瞻少年時。過一山院。見壁上有

句云。夜凉知有雨。院靜若無僧。而不知何人詩。今集有此聮。乃閬夏日宿

西禪院詩也。小說中。謂閬坐盧多遜黨。嘗追捕非也。陳氏曰。閬嘗賜及第。

後坐追奪。變姓名。僧服入中條山。卒於泗州。又有嚴陵刻本同。但少卷末

三首。 滕白詩

《文獻通考》滕工部集一卷。 陳氏曰。滕白撰。篇首寄陳搏。

知爲國初人。又有右省懐山中。及䑓中寄朱從事詩。則其楊歷清要亦多

矣。史傳亡所見。未有考也。 王嵒詩

《文獻通考》王嵒集一卷。 陳氏曰。王

嵒撰。集中有春日感懐。上滕白郎中。盖亦國初人。又有聖駕親征河東。及

有甲午避㓂。全家欲下荆南之語。則是李順亂蜀之嵗。嵒盖蜀人也耶。

王初詩

《文獻通考》王初歌詩集一卷。 陳氏曰。王初撰。未詳何人。有延平

天慶觀詩。當是祥符後人也。 甘棠詩集

《文獻通考》甘棠集一卷。 陳氏

曰。知制誥上蔡孫僅鄰幾。咸平元年進士第一人。後其兄何一牓。嘗從何

通判陜府。以所賦詩集而序之首篇。曰甘棠思循吏。故以名集。僅兄弟皆

不壽。故不大顯。 錢易詩

《文獻通考》錢氏曰歌詩二卷。 陳氏曰。翰林學

士呉越錢易希白撰。廢王倧之子。咸平二年進士第二人。景德二年制科

初。錢氏歸國。群從皆補官。獨易與兄昆不見録。遂刻志讀書。皆第進士。昆

至諌議大夫。易子彦逺明逸。又皆以賢良方正入等。宋興父子兄弟制舉

登科者。惟錢氏一門。易有集百五十卷。未見家止有此。及滑稽集四卷而

已。 林和靖詩

《文獻通考》林和靖詩三卷。 晁氏曰。林逋。字君復。杭州錢

塘人。少刻志爲學。結廬西湖之孤山。真宗聞其名。詔郡縣常存遇之。善行

書。喜爲詩。其語孤峭澄淡。臨終作一絶曰。茂陵他日求遺藁。猶喜初無封

禪書。或刻石置之其墓中。賜謚曰和靖先生。

《豫章文集》書林和靖詩。 歐陽

文忠公。極賞林和靖踈影横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黄昏之句。而不知和

靖别有詠梅一聮云。雪後園林纔半樹。水邉籬落忽横枝。似勝前句。不知

文忠公何縁棄此而賞彼。文章大槩亦如女色。好惡止繫於人。 李之儀。

書林逋處士詩後。 西湖風物固不遷。但無和靖輩人物尒。覽之悵然。姑

溪老農

《黄文獻公集》䟦林和靖詩。 予嘗見先生手書詩一卷。多集中所

載。此三詩則皆有之。而亦不盡同。竊意集中。是後来所改定也。 石曼卿

《文獻通考》石曼卿集一卷。 晁氏曰。石延年。字曼卿。南京宋城人。舉進

士不中。爲三班奉職。改太常寺太祝。遷秘閣校理。氣貌雄偉。喜論事。善書

札。縱酒不覊。世多傳其仙去。其詩如春隂紅梅。及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

不斷樹交花。鸎聲不逐春光老。花影常随日脚流之句。至今諷詠焉。 陳

氏曰。其詩自爲序。石介復爲作序。其仕以三舉進士。爲三班奉職。出處詳

見歐公所乍墓誌。 歐公詩話曰。石曼卿自少以詩酒豪放自得。其氣貌

偉然。詩格竒峭。又工於書筆。畫遒勁。体兼顔柳。為世所珍。余家嘗得南唐

後主澄心堂紙。曼卿爲余以此紙書其籌筆驛詩。詩曼卿平生所自愛者。

至今藏之號爲三絶。眞余家寳也。曼卿卒後。其故人有見之者。云恍惚如

夢中。言我今爲鬼仙也。所主芙蓉城。欲呼故人徃遊不得。忿然騎一素騾

去如飛。其後又云。降於亳州一舉子家。又呼舉子去不得。因留詩一篇與

之。余亦略記其一聮云。鸎聲不遂春光老。花影長随日脚流。神仙事怪不

可知。其詩頗類曼卿平生語。舉子不能道也

《蘇東坡集》書曼卿詩藁後。

范文正公。祭曼卿文。其略曰。曼郷之才。大而無媒。不登公卿。善人是哀。曼

卿之詩。氣豪而竒。大愛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筆。顔筋柳骨。散落人間。寳

爲神物。曼卿之心。浩然無機。天地一醉。萬物同歸。不見曼卿。憶兮如生。希

世之人。死爲神明。方此時。世未有言曼卿爲神仙事。後十餘年乃有芙蓉

之說。不知文公偶然言之乎。抑有以知之也

《黄文獻公集》書石曼卿舘直詩

後。曼卿仕凡再入舘。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祕閣校理。卒於官。距作此卷

時。厪四浹旬耳。安知非曼卿絶筆耶。嗚呼。曼卿之卓然不可朽。固不必在

是歐陽子所謂軒昻磊落。突兀崢嶸者。覽卷猶可槩見也

《李端叔姑溪集》

䟦石曼卿二踈墓詩。曼卿跌蕩不覊。劇飲尚氣節。視天下無復難事。不爲

小廉曲。謹以投瓦合。非獨不爲而已。一有相值藐然。不少降意。若此等輩。終

身不敢輙窺藩籬也。方時天下無事。嘗感槩論列。引物連類。一切取律古

人。君相心竒之。而適以多事爲戒。故不果用。雖在祕書。不屑夜遊。浮沉里

巷間。見者如遇於煙雲中。與所善飲酒家。其命至無筭。竟席不交一語。引

去。至今指其地爲神仙所降。方大醉開省西門。卧大慶殿廡下。衛士前呵

問。已而知爲曼卿也。率辟易以手加額。上嗟惻而去。年纔五十餘。竟死於

小官。大鵬尺鷃九萬里。而圖南與夫自抉於槍榆枋者。固不可同日語。横

海之鱣。睍睍於蹄涔盃杓之間。欲求合於一轍盖難矣。安得不叢驚聚駭。

或譏且罵邪。要亦如吾所素而無媿焉可也。文詞翰墨。乃其餘事。既不得

用。聊復剪剪所好姑玩勝日。而流傳相夸。覽之亦足以彷彿其平生爾。崇

寧三年八月一日

《晁無咎鷄肋集》䟦曼卿詩刻。 右石公曼卿詩。自書曼

卿與蘇公子美齊名。兩人皆歐陽文忠公所畏。澄心堂詩所謂曼卿子美。

皆竒才者也。又曼郷墓表。其略曰。曼卿先世幽州人。少以氣自豪。讀書不

治章句。獨慕古人竒節偉行。非常之功。顧不合於時。乃一混以酒。文章勁

徤。稱其意氣云。文忠公一代儒宗。曼卿於補之輩行闊四五。詩工字妙。不

當從補之議。當如文忠公語也。曼卿以天聖四年来令金山。故詩爲此邑

人作者多。劉君一也。如題張氏園亭詩云。樂意相關禽對語。生香不斷樹

交花。尤爲佳句。其地在邑東郭。近秦城古寺。盖太宗時御史張公穆之别

業園。諸子之所營也。逮補之寓此。盖七十年。而荒墟廢址。狐䑕之所跳嘷。

獨兩大檜蒼然猶在。其枝半死半生。蟠驚竒怪。想見山隂品彚之盛。㣲詠

竒句。為之大息歸。御史曾孫大方曰。嘗試復之崎立兩亭。當爲子名之。以

其語一曰樂意。一曰空香。以記曼卿嘗醉此。亦知子先世與曼卿厚。今不

可得也。大方曰。唯嵗再春。大方率清曉出郭門。或問之曰。東園壅培事。恐

後㑹大方。猶子芻與同里郭方。又以曼卿此詩刻石。欲補之書數字石上。

乃摭文忠公詩文。并附題園亭詩事。其末爲夫後来益逺。前軰竒偉。有如

石公。至不知其名字志行。終始何如人。故詳出之。大方字廷賢。芻字堯詢。

方字進道。皆里良士。而堯詢自云藏曼卿書詩猶十數。大觀二年三月已

已。頴川晁補之無咎題

《李昭玘樂靜集》䟦石曼卿詩後。 右石曼郷詩三

篇。爲侍御史髙公作也。髙公初自御史。以言事忤丁晉公。出守淄川。天聖

三年擢户部判官。坐試進士擅不如格。左廷監兖州酒。三年復官知單州。

時曼卿爲濟州金鄉宰。馳此詩寄之。髙公志大氣剛。學貫今古。論天下事

有理。勇于自任。雖屢謪逐。志愈不屈。文章雅重有法度。作詩務高古。語徤

而志深。一時望人也。曼卿以豪偉自許。獨深知其爲人。執弟子禮敬事之。

其詩引賈誼韓愈杜甫。以見不得其志。才不下古人。區區冀復用以發于

事業。以此觀之。士君子氣節相與。又不可苟合。必欲致身於功名之㑹。惟

恐汨汨以死。非特言辭取悅而已。未幾髙公再入爲塩鐵判官。属大河决

澶淵。乃䟽利害。議者不喜。罷去知陜府。卒于官。後十年。曼卿自海州通判

遷祕閣校理。上書陳西夏十事不報。既而元昊犯吾圉。邉邑騷動。天子稍

思其言。方試一事。不幸病且死。嗚呼。髙公終身力行而三躓。曼卿纔一進

武而遂殞厥身。竊讀此詩。艮可歎云。大觀戊子仲秋朔。樂靜堂題。 吕夷

簡詩

《文獻通考》吕文靖集五卷。 陳氏曰。丞相許國文靖公壽春吕夷簡

坦夫撰。文靖不以文鳴。而其詩清潤和雅。未易及也。 陳亞詩

《文獻通考》

陳亞之集一卷。 晁氏曰。陳亞字亞之。性滑稽。喜賦藥名詩。仕至司封郎

中。藥名詩始於唐人張籍。有江臯嵗暮相逢地。黄葉霜前半下枝之詩。人

謂起於亞。實不然也。 陳氏曰。咸平五年進士。有集三卷。藥名詩特其一

体耳。如馬嘶曾到寺。犬吠乍行村。吏辭如賀日。民送似迎時。皆佳句。不在

此集也

《蘇東坡集》書陳亞之詩後。 故三司副使陳公。某不及見其人。然

少時所識。一時名卿勝士多推尊之爾。後前軰彫䘮略盡。能稱頌公者。漸

不復見。得其緖言遺事。當記録寳藏。况其文章乎。公之孫師仲録公之詩

二十五篇以示。其三復大息。以想見公之大略云。元符四年十月二十三

日。眉陽蘇某書

《豫章文集》書陳亞之詩後。 岷山之發江。僅若甕口。淮岳

桐柏。力能泛觴。卒之成川注海。以其所從来逺也。學問文章。震耀一世。考

其祖曾發源必有自。陳氏昆仲多賢。是中將有名世者。觀吏部公之詩可

謂源清矣。 金陵覽古詩

《文獻通考》金陵覽古詩三卷。 陳氏曰。虞部員

外郎楊備撰。億之弟也。 蘇才翁詩集

《文獻通考》蘇才翁集一卷。 晁氏

曰。蘇舜元字才翁。子羙兄也。工草隷詩章豪麗。 晁君成詩集

《文獻通考》

晁君成集十卷。别集一卷。 陳氏曰。新城令晁端友君成撰。東坡爲作序。

補之其子也。 東坡序略曰。晁君成。君子人也。吾與之游三年。知其爲君

子。而不知其能文與詩。而君亦未嘗一語及此者。其後君既沒。其子補之

出君之詩三百六十篇。讀之而驚曰。嗟乎詩之指雖微。然其美惡髙下。猶

有可以言傳而指見者。至於人之賢不肖。其深逺茫昧難知。盖甚於詩。今

吾尚不能知君之能詩。則其所謂知君之爲君子者。果能盡知之乎。君以

進士得官。所至民安樂之。惟恐其去。然未嘗以一言求於他人。凡從事二

十三年。而後改官以没。由此觀之。非獨吾不知。舉世莫知之也。君之詩清

厚靜深。如其爲人。而每篇輙出新意竒語。冝爲人所共愛。其勢非君深自

覆匿。人必知之。而其子補之於文。無所不能。愽辯俊偉。絶人逺甚。將必顯

於世。吾是以知有其實。而辭其名者之必有後也。 杜師雄詩

《文獻通考》

杜師雄詩一卷。 晁氏曰。宋朝杜黙。字師雄。徂徕人。石介作三豪篇。所謂

歌之豪者。蘇子瞻頗陋之。 邵堯夫詩

《文獻通考》擊壤集二十卷。 晁氏

曰。宋朝邵雍堯夫隱居洛陽。熈寧中與常秩同召。力辭不起。邃於易數。始

爲學至二十年。不施枕榻睡。其精思如此。歌詩盖其餘事。亦頗切理。盛行

于時。卒謚康節。集自爲序。 朱子語録。康節之學。其骨髄在皇極經世書。

其花草便是詩

《劉靜修集》書康節詩後。 物齊也。齊之則不齊矣。猶之東

西也。東自東而西自西。固不齊也。然東人之西。則西人之東也。是曰東亦

可。曰西亦可。則是未始不齊也。然東西之形既立。指其西而謂之曰東。則

爲東者必將起而爭之。而不齊者出矣。不齊之。則物將自齊而平矣。東也。

西也。吾立於中而制其東西焉。如是則謂之無所著可也。一有所著。則不

西而東矣。謂之無所著可乎。彼空將無所著也。一倚於空。獨非著乎。此程

子深有取于邵子之言也。然彼爲其說者。曰。是不足以破吾說也。吾曰齊。

固未嘗齊夫物也。吾曰空。固未嘗著夫空也。噫。悠謬輾轉。愈遁而愈無實

《魏鶴山大全集》䟦康節詩。 理明義精。則肆筆脫口之餘。文從字順。不

煩繩削而合。彼月煅季煉於詞章。而不知進焉者。特秋䖝之吟。朝菌之媚

爾。 又䟦康節逢春詩。 先生妙極道數。從容於義理之會。雖形諸餘事。

無問精粗。莫非實理。秦漢以来。諸儒鮮能及之。此所謂豪傑之士也。陵陽

牟君鉉。得其所書逢春詩。嘗以遺臨卭魏某。辭不敢有仍書而歸諸。 又

䟦康節與韓康公唱和詩。 惟古於文必已出。而先生此詩全用韓文公

送李愿序意。豈人心之所同。固不嫌於相襲耶。先生雖不爲公卿得時行

道。而發明先後天之奥。約之於事。心踐於形。所以淑時賢而啓来哲。爲斯

世治理之助。其爲公卿不既多乎。 韓持國詩

《文獻通考》韓持國詩三卷。

晁氏曰。韓維字持國。億之子也。與其兄子華王汝。俱位宰相。持國最能

詩。世傳其酴醿絶句。他多稱是。 王荆公詩

《文獻通考》臨川詩選一卷。

註荆公詩十五卷。 陳氏曰。汪藻彦章。得半山别集。皆罷相山居時老筆。

過江失之。遂於臨川集録出。又言有表啓十餘篇。不存一字 又曰。叅政

眉山李壁季章撰。謫居臨川時所作。助之者曾極景建。魏鶴山作序

《劉將

孫飬吾集》王荆公詩序。洛學盛行而歐蘇文如不必作。江西泒接而半山

詩幾不復傳。諸老心相服各有在。而世俗剽耳附聲者。徃徃可嘆也。慶元

叅政鴈湖李氏。獨箋臨川詩於共懲荆舒之後。與象山記祠堂。磊磊恨意

相似。文章行義。固各有必不可槩揜者。然東南僅刻兩本。眉乆廢撫亦落。

士大夫或白首不及見。以是藏本極少。亦牽聮没没至此。李箋比注家異

者。間及詩意。不能盡脫窠臼者。尚襲常眩愽每句字附會。膚引常言常語。

亦䟦渉經史。先君子須溪先生於詩喜荆公嘗㸃評李注本。欲刪其繁。以

付門生兒子未暇也。安成王士吉。往以少俊及門有聞。日以書来汀清白

刻荆公詩。以評㸃附句下。以鴈湖注意與事確者類篇次。願序之。於是荆

公詩。當粲然行世矣。公詩爲宋大家。非文人詩而具用文法。抑光耀以樸

意。融制作爲裁体。陶冶古今而呼吸如令精變塵秕。而形神俱妙。其覈也

如老吏之約三尺。其麗也又如一笑之可千金。歴選百年。亦東京之子美

也。獨其不得如子美之稱於唐者。相業累之耳。嗚呼。使公老翰林學士。韙

然一代詞宗。亦何必執政耶。論詩文與論人物異。論行事竟見又異。鴈湖

箋此詩尚以明君怨置議論。盖共正之。然彼詠明君耳。何與大節而剌剟

玭之。因士吉刻本。記先君子所嘗爲荆公感歎者於此。而非敢評公詩也。

《葉水心集》題荆公詩後。 或言蘇公書荆公髙下數家村詩。武陵句爲不

工。且云也是别無好韻。審是則欲宿媿桑門。當又疑矣

《陸游渭南集》䟦荆

公詩。 右荆公手書詩一卷。前六首贈黄慶基。後七首贈鄧鑄石刻。皆在

臨川。淳熈七年七月十七日。陸某謹題

《汪藻浮溪集》䟦半山詩。 半山别

集有詩百餘首。表啓十餘篇。乃荆公罷相居半山時老筆也。祝邦直作淮

南學事司屬官時。摹印甚精。德興建節鄕人周彦直。舊從荆公學。亦用此

集印行。余皆寳之。過江以来二十年。求之莫獲。頃見徐師川云。黄魯直讀

此詩。句句擊節。公噐之不可揜也如此。近觀臨川前後集。猶識其在集中

者數十首。因擇出録之。而表啓不存一字可惜也。然録者極多舛誤。非不

知其非真。但不敢擅下雌黄耳。今人謂荆公詩皆其。少作。而此老筆無人

辨之。尤悵然也

《魏鶴山大全集》臨川詩註序。 國朝列局修書。至崇觀政

宣而後尤爲詳備。而其書則經。史。圖。牒。樂書。禮制。科條。詔令。記注故實。道

史内經。臣下之文。鮮得列焉。時惟臨川王公遺文。獲與編定。薛肇明諸人

寔董其事。雖曰出於一時之好尚。然其鍜錬精粹。誠文人之巨擘。以元祐

諸賢與公異論者。至其爲文則未嘗不推許之。然肇明諸人所編。卒以靖

康多難。散落不存。今世俗傳抄。已非當時善本。故其後先舛差。簡帙間脫。

亦有他人之文淆亂其間。雖然未足多辨者。而公愽極群書。盖自經子百

史。以及於凡將急就之文。旁行敷落之教。稗官虞初之說。莫不牢籠搜覽。

消釋貫融。故其爲文。使人習其讀而不知其所由来。殆詩家所謂秘宻藏

者。今石林李公。曩居臨川。嗜公之詩。息游之餘。遇與意會。徃徃随筆䟽於

其下。渉日既乆。命史纂輯。固已粲然盈編。㑹某来守眉山。得與寓目。見其

闚竒摘異。抉隱發藏。盖不可以一二數則爲之舎然。嘆曰。是豈世所謂訓

故者乎。訓故之病。黨枯護朽。守闕保殘。有不非鄭服之陋。無是正左班之

忠。今石林之於公。則有不然。其丰容有餘之詞。簡婉不迫之趣。旣各随義

發明。若愽見疆志。廋詞險韻。則又爲之證辨鉤折。俾覽者皆得以開卷瞭

然。公之學亦時有專已之癖焉。石林於此。盖未始随聲是非也。明妃曲之

二章曰。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則引范元長之語。以致其譏。

日出堂上飲之詩。其辭曰。爲客當酌酒。何預主人謀。則引鄭氏考槃之誤。

以寓其貶君難託之詩曰。世事反覆那得知。䜛言入耳須史離。則明君臣

始終之義理。以返諸正。自餘類此者尚衆。姑摘其一二以明之。則詩注之

作。雖出於肆筆脫口。若不經意之餘。而發揮義理之正。將以迪民彛。厚世

教。夫豈訓故云乎哉。石林常參預大政。今以洞霄之禄里居。其門人李西。

極醇儒。必欲以是書板行。而屬某叙所以作。乃書以授之。 東坡詩

《文獻

通考》註東坡詩四十二卷。 司諌吳興施元之德。初與吳郡顧景蕃共爲

之。元之子宿從。而推廣且爲年譜以傳於世。陸放翁作序。頗言註之難。盖

其一時事實。既非親見。又無故老傳聞。有不能盡知者。噫。豈獨坡詩哉。註

杜詩者非不多。徃徃穿鑿附會。皆臆决之過也

《陸游渭南集》東坡詩序。

唐詩人最盛名家者以百數。惟杜詩註者數家。然槩不爲識者所取。近世

有蜀人任淵。嘗註宋子京。黄魯直。陳無已。三家詩。頗稱詳贍。若東坡先生

之詩。則援據閎愽。指趣深逺。淵獨不敢爲之說。某頃與范公至能會於蜀。

因相與論東坡詩。慨然謂余。足下當作一書發明東坡之意。以遺學者。某

謝不能。後二十五年。某告老居山隂。呉興施宿武子。出其先人司諌公所

註數十大篇。属某作序。司諌公以絶識愽學名天下。且用工深。歴嵗乆。又

助之以頋君景蕃之該洽。則於東坡之意。盖幾可以無憾矣

《王灼頥堂集》

䟦蘇子送宋使君詩。 元祐丁卯宋使君爲尚書郎。以便親。丐鄉郡。得彭

州。二蘇先生爲作送行詩。非榮其歸也。喜其獲奉親之樂耳。然竟以内艱

不之官。而二詩巳爲好事者刻石於守居之西湖。後六十年使君之孫泰

發將母通守益昌。出先生筆蹟相示。灼讀數過。竊嘆曰。使君之孝。傳子若

孫。宋氏家聲不墜矣。 又䟦送頋子敦使河朔詩。 頋子敦。軀幹豐偉。當

時有頋屠之號。先生兩詩。前軰雅戯也。今世士大夫喜治邉幅事文律。面

相謟悅之。不暇一語。稍渉忌諱。兩家之難不觧。求見前軰誠實風流。豈復

得耶

《李莊簡公文集》䟦東坡雙泉詩。 東坡先生。紹聖庚辰六月十七日。

北歸過瓊作雙泉詩。盖有譏焉。先生度嶺海。雖黎童蠻婦。亦如愛敬。而士

大夫或致厚薄愛憎於去来之間。故其詩曰。一瓶之中。有澠有淄。又曰。豈

弟君子。江海是儀。雖先生曠懷雅量。亦未能忘情於此時也。今四十有六

年矣。先生親筆。以爲好事者取去。紹興乙丑。予謫海南。兒子孟愽孟堅。更

来視予。雙泉舊有亭宇。因葺居之暇日。偶書先生詩。復揭之亭上。庻幾先

生雄詞英氣。千古不泯。抑使後来者有攷焉。紹興丙寅八月五日。上虞李

某題

《李蝨叔姑溪集》䟦東坡玉盤盂詩後。 東坡守東武。得異花於芍藥

品中。既已名之。又即席賦二詩。以志其事。異時聞其語。并得其詩。花則未

之見也。禜寧四年冬至後七日。陽翟人傳君仲訓。偶出花圖相示。而東坡

小楷二詩於其下。盖當日本也。予得此花。又見其字。泫然流涕。因次其韻。

《元遺山集》䟦東坡和淵明飲酒詩後。 東坡和陶氣象。秪是坡詩。如云三

杯洗戰國。一斗消彊秦。淵明决不能辨此。獨恨空杯亦嘗持之句。與論無

絃琴者自相矛盾。别一詩云。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此爲佳。丙辰秋八

月十二日題

《余謙一文安家集》䟦蘇東坡松江風字韻詩。 吳松。天下之

絶景也。前之嵗。公與子野公擇六人飲焉。自杭守宻時也今之嵗與太虚

叅寥四客又飲焉。由徐移霅時也。垂虹亭上。落日酒酣。分韻賦詩。立如雙

壁。人與境俱勝矣。蜀牋厚如皮。顔楷大如掌。想見揮毫落筆時。所謂吞五

湖三江者。山谷不得爲虚語

《豫章文集》䟦子瞻木山詩。 徃嘗觀明允木

假山記。以爲文章氣旨似莊周。韓非恨不得趨拜其履舄間。請問作文關

紐。及元祐中。乃拜子瞻於都下。寔聞所未聞也。今其人萬里在海外。對此

詩爲廢卷竟日。 又䟦子瞻送二姪歸眉詩。 觀東坡二丈詩。想見風骨

巉巖而。接人仁氣粹温也。觀黄門詩。頎然峻整。獨立不倚。在人眼前。元祐

中每同朝班。余嘗目之爲成都兩石笋也

《朱晦庵集》䟦東坡書李杜諸公

詩。 東坡此卷。考其印章。乃紹興御府所藏。不知何故流落人間。捧玩再

三。不勝敬嘆。但其所冩李白行路難。闕其中間八句。道子胥屈原陸機李

斯事者。此老不應有所遺忘。意其刪去。必當有說老。翁井詩。在老蘇送蜀

僧去塵之前。必非它人之作。然不見於嘉祐集。亦不省其何該也。彼欲井

中老翁。改顔易服。不使人知。而後篇遽有嫌瘦廢弹之歎何耶。然其言怨

而不怒。獨百世以俟後賢而不惑。則其用意亦逺矣哉。慶元丁已十月丁

丑。新安朱熹觀玉山汪季路所藏。而識其後如此云

《晁景迂集》題東坡詩。

柳子厚詩與陶淵明同流。前乎東坡。未有發之者。檀弓。則又東坡窺之

以學爲文章者。靖康丙午仲冬二十二日。箕山晁說之題

《周益公大全集》

題東坡潁州詩。 東坡以元祐六年秋到潁州。明年春赴維揚。作此詩。題

曰。西湖月夜泛舟。今集序以趙德麟餞飲湖上。舟中對月爲題是也。案公

在潁僅半年。集中自放魚長韻而下。凡六十餘詩。歴考坡所至嵗月。惟潁

爲少。而留詩反多。盖陳傳道。履常。趙徳麟。歐陽叔弼。季默適聚于潁。故臨

别詩云。五君從我遊。傾㵼出怪珍。又中間劉景。文特来送行。詩云。歐陽趙

陳皆我有。豈謂夫子駕復迂。邇来又見三黜柳共此煖熱餐氊蘇。自注云。

郡中日與叔弼景貺履常相從。而景文復至。不數日。柳戚之亦見過。賔客

之盛。頃所未有。乃知攄發妙思。羅列于此。抑有由也。堂名聚星今古相望。

使有俗物敗人意。如坡所云其能爾乎。馮吳江軫逺示真蹟敬題其後。嘉

泰癸亥孟夏九日

《黄庭堅豫章集》書東坡與蔡子華詩後。 余来青衣。當

東坡詩後十一年。三老人悉已下世。或見其兒孫甥姪耳。此邦士人恂恂。

猶有忠厚之氣。盖以前輩多老成耶。子華之孫汝礪持此詩来。時東坡猶

在零陵使。人拊卷太息。元符三年九月庚辰天少晴。又欲雨。涪翁書

《吕祖

儉大愚叟集》書東坡訪子由倡酬詩。送子長弟行題其後。 欒城謪居此

邦。東坡自黄移汝。由興國迂道来訪欒城。爲十日留。兄弟叔姪倡和之詩

具皆可攷。今相距百餘年。父老猶相傅以爲盛事。固以人爲重。亦以至情

所感。自有所不能忘也。予自廬陵蒙恩徙筠。子長弟南康秩滿。疋馬相過。

適會予遷居大愚。相與周覽二蘇墨刻。顧予之兄弟。雖未能仰企前修。然

當中和佳時。無官事以相縈。得以携手近郊。而其所留之日。復踰兩旬。則

其幸會。視昔人益有過焉。其返也既不能作爲詩章以追前作。姑手書東

坡来途。自興國歸途至奉新。及子由所賦以送之。子由送東坡詩有云。此

行千里隔江河。何人更問維摩疾。自念衰病。寄迹江鄉。生還之期。未敢有

覬。弟歸先廬。洒掃松楸。扶持門户。時以尺書。訪予死生。庻篤一時相見之

情。且慰别後相思之意云。慶元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東莱吕子約父書于

大愚僧舎。 黄山谷詩

《文獻通考》山谷集十一卷。外集十一卷。别集二卷。

山谷編年詩集三十卷。 陳氏曰。黄庭堅魯直撰。江西所刻詩泒。即豫章

前後集中詩也。别集者。慶元中莆田黄汝嘉增刻。 又曰。山谷詩文。其甥

洪氏兄弟所編。斷自進德堂以後。今外集所載數卷。有晚年刪去者。故任

子淵所註。亦惟取前集而已。監丞黄㽦子耕者。其諸孫也。即會稡别集。復

盡取其平生詩。以嵗月次第編録。且爲之譜。今刋板括蒼

《黄文獻公集》䟦

山谷贈元大師詩。 元符二年。公在戎州有寄題祖元大師。此君軒詩。明

年公自戎州放還。以十二月扺江安。又明年是爲建中靖國元年。公以正

月發江安。元師自榮州来送之。故有是作。其詩今載别集中。而蜀刻小本。

以爲祖無大師。盖傳録者以元爲無。故又譌而爲無。幸真迹尚在。可證其

誤也

《韓元吉南澗集》䟦山谷送徐隱父二詩草。 聶長樂藏山谷二詩。雖

属草筆力遒徤不苟。前篇用邑令事。後用徐姓事爾。淳熈甲辰。二月既望。

潁川韓某觀

《朱晦庵集》䟦黄山谷詩。 杜子美詩小序有言。虎搪突夔人

藩籬者。夔人正謂夔州人耳。而山谷詩乃有虎夔藩之語。今此頌又用躨

觸字。按躨跜見靈光殿賦。自爲蚪龍動貌。元無觸義。不知山谷何所據也。

此卷詞筆精麗。而指意所属。未免如李太白所以見譏於王荆公者。覽者

亦可以發深省矣 

《國朝宋濂集》䟦黄山谷贈祖元師詩後。 黔安居士

書自紹聖乙亥謫黔中。之後得藏真自序於石。揚休家落筆。頓覺超異。此

卷乃召還時所書。居士年已五十七矣。其爲妙絶有不容言者。至若其詩。

則爲祖元大師而賦。師。和義人。族王氏。能用五行書察人休祥。性尤嗜琴。

學之二十年弗厭。構霜鍾堂。畜推琴十餘遇嘉賔至。輙欣然鼓一二曲。或

坐此君軒。對竹嘯咏。居士嘗寄詩題軒中。及聞東還。師自三榮追至瀘川

餞之。居士嘉其勤。因疊前韻贈焉。夫居士之在中朝惇卞軰。平日以士大

夫自居。反不相容。至於擯斥五溪蠻蜑之鄉。而師以一浮屠氏。乃能不逺

七百里而送之。則其尊賢尚徳爲何如。要不止精於琴學而已也。詩中第

五句。有孤臣蒙恩已三命之言。案居士辭免吏部貟外郎。狀元符。庚辰自

戎州起廢。五月復宣德郎監鄂州鹽稅。十月改奉議郎。簽書寧國軍節度

判官。十二月發僰道。建中靖國辛已。三月出峽州。始改朝奉郎知舒州。或

疑居士之賦是詩。在於辛已之正月九日辛未。當時僅授二階。不應前兩

月遽云三命殊不知。僰道初發之時。已聞有守舒之擢第。未嘗被詔命爾。

不然其和丹稜楊皓詩。亦未出峽所作。何以有老作同安守之句耶。此盖

不難知者也。詩序云。并簡周彦公。周彦名庠。皇祐進士。夢易之子。師之羣

從弟程遵誨之門人。七嵗能文。後舉八行大司成。考定爲天下第一。詔旌

其門。授潼川府教授。辭。殁謚賢節先生。東坡潁濵及范忠宣公。皆稱其人。

所著有氷壺集二十卷。亦一知名之士。謾附及之。非惟見居士擇友之精。

而師之昆季清標雅望。足以承居士崇奬之重。庻幾覽之者有所發哉。楊

子雲之楊。文宜從手。今攺而從木者。其偶誤耶。抑或别是一人耶

《釋大訢

蒲室集》釋大訢題黄山谷詩後。 蘇子瞻薦魯直有曰。瑰偉之文妙絶當

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平生盡之。其詩與字畫。特餘事爾。後魯直叅禪老

晦堂。聞桂香悟道。故超然於患難死生之表。而視子瞻之論。又大有徑庭

矣。因觀荅任道教授詩評之如此。使魯直復生。必以予言爲然

《李壁鴈湖

集》書山谷秋懷八詩後。 山谷此書遒勁而姢秀。與詩皆得意之作也。獨

未知吕虢州指何人。屢攷而莫得云。眉山李某書。 陳後山詩

《文獻通考》

後山集六卷。外集五卷。 注後山詩六卷。 陳氏曰。陳思道無已撰。亦於

正集中録出入詩泒。江西宗泒之說。出於吕本中。居仁。前輩固有議其不

然者矣。後山雖曰。見豫章之詩。盡棄其學而學焉。然其造詣平澹。真趣自

然。實豫章之所闕也。 又曰。新津任淵子淵註。鄱陽許尹爲序。大抵不獨

註事而兼註意。用工為深。二集皆取前集。陳詩以魏衍集記冠焉。 盧載

《文獻通考》盧載雜歌詩一卷。 陳氏曰。盧載厚元撰。集中有與胡則錢

惟演徃來詩。 李有慶詩

《文獻通考》琴軒集一卷。 陳氏曰。題南榮浪翁

李有慶撰。與石昌言任師中同時。卷末贈荅十二絶。闕其六。其曰癸已嵗

者。殆皇祐中耶。 元章簡詩

《文獻通考》元章簡詩集十卷。 陳氏曰。叅政

元絳厚之撰。 劉景文詩

《文獻通考》劉景文集十卷。 陳氏曰。左藏庫使

知隰州劉季孫景文撰。環慶死事將平之子也。東坡嘗薦之。坡在杭季孫

寄詩。有四海共知霜鬢滿重。陽曾挿菊花無之句。其詩慷慨有氣。如其爲

《豫章文集》書劉景文詩後。 劉景文樞宻副使。盛文肅公之壻。於先妣

安康郡君。尚爲丈人行。然景文不以尊属。臨我以翰墨文章見謂親友。余

嘗評景文胷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㸃俗氣。徃嵗東坡先生守餘杭。而景

文以文思副使。爲東南第三將。東坡嘗云。老来可與晤語者。凋落殆盡。惟

景文可慰目前耳。身後圖書漂散。余亦鬢髮盡白。今對此詩。令人氣塞

《蘇

東坡集》題劉景文詩後。 景文有英偉氣如三國時陳元龍之流。讀此詩。

可以想見其人。以中壽没於中州。哀哉。曇秀學道離愛人也。然出詩與余。

相對泣下。丁丑

正月六日謹題。

永樂大典卷之九百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