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跟着名著写作文,这是我的第292篇原创文章。 是什么技巧,在小学作文中屡屡出现,让无数老师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是什么技巧,帮助无数同学看完题目不假思索抬笔就写,很快就完成一百字? 这种技巧就是——写作文的时候,第一段直接照抄题目中的作文指导部分。 据个人粗略估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同学会采用这种技巧。 至于结果嘛,大多数情况下毫无悬念地得了低分。 很多孩子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因他们的年级升高而升高。如果老师不让抄,很可能连字数都凑不够。这样做,起码能够把字数凑够,是吧? 即使是作文水平优秀的同学,也会遇到那种不知如何起笔的题目,这种情况下,抄作文指导,是不是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技巧? 我觉得:抄可以,但一定要先对材料进行加工。 怎么个加工法? 以我们最近一次线上考试为例,作文是这样的: 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我本来可以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注意将事情写完整、清楚,并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上段中,划线部分即为作文指导部分。) 接下来,对这段进行加工,方法有这么几种: 一.调整句子顺序 这个方法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种了。我们可以把段落中的最后一句放在开头,把“分—总”关系变成“总—分”关系。 例: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数不清的喜悦与烦恼。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让人感到喜悦;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这又让人感到烦恼。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我也不例外。 二.提取关键词,书写同义句 例子中的“本来可以……却……”这种结构,明显是一个选择,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句意来书写同义句。 例:放弃还是坚持,保持沉默还是勇敢发声,努力争取还是犹豫错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面临类似的选择,也造成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喜悦和烦恼。 三.根据句意,用事例替代 读了例子中的那些话,你会想起哪些事? 老师想到了这些事情:
有了事例,就可以这样加工: 例:赛跑不小心摔倒,是就此退赛还是坚持跑成全程?面对违纪同学的口头威胁,是一声不吭还是勇敢举报给老师?竞选班干部,是积极参选还是思前虑后裹足不前?成长的路上布满了选择,每一个选项后都对应着喜悦和烦恼。 经过这样的加工,你写出的句子就和别人大不相同了。 我是李老师,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写作文的小技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