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清单当成了备忘录 ——第十六周给老师们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昨天与金副校长在办公室谈论一个话题——事情琐碎繁杂,怎样静心读书?她说,事情一多心就会乱。大概意思是事情多了之后,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还会惦记着另一件事。结果,两件事都不能很好的去完成。这种感觉想必很多人都会有。那么,怎么解决这样的困扰呢?我尝试从我的经验,来给大家作一个分享。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即使手上的事情很多,也从来不熬夜。不论写论文还是做课件,只要接近十一点我就会关机睡觉。有老师问我,你怎么睡得着呢?我说,那时我真的很累了,就是需要休息的。最为重要的是,我知道第二天起来,我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继续完成。而且,我越来越发现,早起的那段时间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如果事情很多,难度很高,我会选择四五点就起来;如果不是那么复杂,我会选择五六点起来。这样,从起床到上班还有三四个小时,怎么也比晚上加班的时间要有效。我知道第二天会有时间,而且这个时间一定是属于我自己的,所以我不会慌张,我知道自己可以完成的。我现在越来越体会到了这种自由感和掌控感。那么,这种感觉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其实是这件事情,在我脑海里已经形成了框架。框架有了,我只要填充一些内容就可以了。比如做课件,我就是先做框架。每一个大标题定下来后,其实当中的故事,也就差不多了。写文章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清单。有了这份清单,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可以从容不迫。有人会说,我就是不知道这些清单内容是怎么来的。是的,这才是关键。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清单列好的,它是需要经过一个训练的过程。比如写文章,我经常会在不经意间想到了一个观点,就会在手机微信文件助手里,把它写下来。可以是几个字,也可以是几句话。有时候,手机助手里有好几个关键词,那么我的一篇文章也就完成了。只不过需要用一点时间,去把它扩充成一篇文章。写文章和做课件是需要清单意识的,其实那么多琐碎的工作更需要清单来帮助。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使用清单,他们或者用一张便利条,或者用手机备忘录,就可以把一天所要做的事情给安排好。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遗忘,帮助我们提高效率。不过,从大多数人的清单来看,都只是前者的作用大一些,后者的作用小一些。因为大多数人,从心里就已经把清单定位为遗忘工具,而不是效率工具。所以,大家的清单只是把一些该做的任务填上去,避免遗忘而已。如此,做事情的效率是无法提升的。我一般会把每天的任务填写完之后,再增加一两个额外的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务,甚至有时会增加一些可能当天就是完成不了的事情。总之,要把一天安排得丰满一点。越是丰满,越是有一种紧张感。而当自己完成了所有的清单,会有一种收获感。因为除了各种迎接检查的任务,我海完成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感觉这一天没有白过。用魏智渊老师的话,这种方式就叫做“多背一公斤”。其实,这就是一种刻意训练。当你一天能够完成那么多事情时,你的掌控感就会产生了,你就更有自信了。面对琐碎繁杂,也就有了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了。很多人只是把清单当成备忘录,是不会让人有紧张感的。因为要拖延的人太多了。只有把清单当成训练工具,才会愿意把清单填满的。我曾写过《越忙碌的人越有时间》的文章,学生如此,老师更是如此。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