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治疗风寒感冒的思路

 老玉米棒 2022-12-13 发布于广东

当下出现了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应该怎么办呢?

或许很多人会本能地拿出试剂盒测一下,“两道杠”开始大口喝水,默默封闭,服下早已经准备好的中成药,开始等待着体温,咽喉,咳嗽等症状在自己身上的反应;而往往忽视掉,当下可能还会出现的另一种情况,如果是“一道杠”此时我们又应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个周末到今早上的这段时间里,我已经陆陆续续收到好多家长的求助了,全家都在感冒,但拿着手上的“一道杠”,面对着发热、咳嗽等类似的症状,似乎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外感症状初起时,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寒邪的特点

隆冬季节,寒邪当令,此时的外感疾病主要以寒邪为主。而寒邪致病又有这样几大特点:伤寒初起,易恶寒发热,这正如《素问·热论》中言:“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寒为阴邪,于阳微时更伤阳。正常的机体,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原本充足的阳气是可以制约阴寒,但若阴寒偏盛,则人体中的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阴寒之邪,反而会被阴寒所制,加重阳气的消耗与损伤,也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言:“阴胜则阳病”;于阴寒处易生变,寒邪致病本可单独为患,但其素有“收引与凝滞”的特性,易与“风邪”“湿邪”等邪气夹杂,滞留体内形成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应对寒邪为患时,应该把好三点:辨证应及时,用药当迅速;伤寒饮冷易伤肺,选药应该以“辛温发散”为主;频频饮用温水,覆取微似汗,发汗散寒以少量汗出为度,要补充津液,避免过汗伤阳。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具体应该怎么办?

1

“葱白、生姜、紫苏叶”冬季当常备

《伤寒杂病论》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也就是说,当寒邪初犯之时,我们能够积极应对,祛寒外出,风寒邪气是很难侵袭到身体内部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冬季家中适合准备些葱白、生姜、紫苏叶等解表散寒之品。

这三者相似而不相同,葱白偏于通阳发汗,生姜辛温散寒,紫苏叶行气宽中,散寒止呕。用法上也略有不同。

如果在外边被寒风、冷雨冻到了,回家后可以先煮一个“葱白汤”,一大段葱白(大葱的葱白部位)煮水,开锅2~5分钟即可,温温饮尽;如果受寒后已经开始打喷嚏,流鼻涕,那就要用“姜葱汤”,生姜三片配一大截葱白,煮水,此时如果家中有紫苏叶,熬一个苏叶水泡泡脚,让药借热力,驱散寒气;如果受寒时出现了明显的食欲减退,恶心症状时,则可直接选用苏叶水,儿童3克,水沸三五开,即可。

2

“荆芥、防风”祛风解表

生病不会照书本上来,在生活中,外感病症时,单独的寒邪为患,一般较少,而寒气常常乘坐着风邪而来,风寒袭肺之时,单用“解表散寒”之剂,就会稍显不足,此时最好选择一些“祛风解表”之品,如荆芥、防风等。

荆芥辛散气香,擅长发表散风,且药性和缓,是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更为平和的那一味,所以,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都可以选择荆芥祛风解表,儿童用量也应在3克为宜,同样不宜久煎,荆芥也分不同的炮制品,如成人外感,兼见呕吐下血者,可选炒荆芥;如儿童,未表不固者,则可选择荆芥穗,其祛风之力更优;

荆芥也是一味善于团队合作的中医,此时若能准确判断感染的为风寒邪气,则可以选择荆芥配防风、羌活等发散风寒之品,成药则为“荆防败毒散”;若为风热感冒,荆芥也可以与金银花、连翘、薄荷同用,成方为“银翘散”

这就是风寒袭肺的第二阶段,我希望大家在此时已经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将风寒邪气拖延到第三阶段再去治疗,因为此时能够选择的药物就没有那么平和了。

3

“麻黄”需慎重

都说“冬月麻黄,夏月香薷”,而疫情席卷这三年,让我们逐渐熟悉了藿香、佩兰、香薷等散寒化湿之品,甚至一度会误以为“麻黄就约等于香薷”,事实上,麻黄是远比香薷峻猛得多的“解表药”。

所以,在了解接下来这个方剂的时候,新手妈妈需要慎重。重点先说在前面,带有“中药麻黄”的方剂会有引发孩子心动过速的可能,不建议新手妈妈贸然尝试,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此方亦可外用,如煎汤泡脚,泡澡,如已经出现风寒入里之症,则可先选此方外用。

下面,我要说的这个方剂叫三拗汤,它就是源于《伤寒论》,用法上又“拗于”《伤寒论》,所以叫三拗汤,此方由麻黄、杏仁、甘草三味药组成,是《伤寒杂病论》中的还魂汤:“麻黄三两,去节;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甘草一两炙,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咽之,通治诸感忤”。此方之中麻黄当去节,杏仁要去尖、甘草当炙用,剂量比例为3∶1∶1,这样组合而成的还魂汤是医圣用来治疗诸身忤逆之症的。《重订通俗伤寒论》中言“此以麻黄汤去桂枝为君。而麻黄留节,发中有收;苦杏仁留尖取其发、留皮取其涩,略杵取其味易出;甘草生用,补中有散。三味与仲景法相拗故名。”

此方中采用连节麻黄,连皮杏仁,连梢甘草,“拗于”前人的炮制方法,“拗于”前人的配伍比例和煎煮方式,也就成了一剂更适合于风寒感冒、鼻塞、咳嗽的经典名方。《普济方》说三拗汤:“治冬月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伤风伤冷寒气。暴嗽痰喘。头痛目眩。四肢拘倦。胸满气短。”

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上等分,叹咀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此方用麻黄祛在表之风寒,开闭郁之肺气,为发汗解表之要药,此方中选无需去节的麻黄,是恐其“发汗太过”,取平和之意;杏仁能散能降,故解肌、散风、润燥、消积,是降利肺气,为治咳喘之要药,此方中选带皮的杏仁,也是取其苦涩之意,可防降气太过。麻黄配杏仁,二药相伍,一宣一降,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散寒止咳的不二组合。;甘草调和麻杏宣降,且生用“补中有散”。《金匮翼》曰:“经曰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咳动肩背,因背受寒邪,伏于肺中,关窍不通,呼吸不利,右寸沉而紧,亦有部俱伏者,宜发散,则身热退而喘定。小青龙汤、三拗汤之属。”

这就是极其精简的三拗汤,现如今此方也已被应用到慢性咳嗽、感染后咳嗽、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等现代疾病之中,但选择此方之前还需准确判断这三点:

“受寒后发病”无汗,可发热也可无发热症状”“或咳、或喘”,出现这三大症状后,可兼见鼻塞声重,咽喉疼痛,恶寒头痛,倦怠乏力等等外感疾病的其它症状时,则可以选择此方。三拗汤现已有中成药三拗片可直接选择,但更好的方法是自己煎煮,此方仅需四味药物,麻黄、杏仁、生甘草提前浸泡30分钟,然后麻黄先煎25分钟,再下杏仁、生甘草,出锅前入5片生姜,即可,此方可在上述症状出现后连服三日,以驱寒散邪,宣肺定喘。

好了,这就今日想要分享的全部内容了,一种防治风寒感冒的思路。

希望它能够舒缓你的当下的焦虑,解开你正在面对的疑惑,用一份轻松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香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