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水晶棺:纯度99.9999%,可抗8级地震,如今却无人能做

 acerbookstore 2022-12-13 发布于天津

1956年,毛主席带头发起了一项极为特殊的倡议:去世后遗体进行火葬。不过这个决议最终并没有变成现实,因为党中央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最终还是决定打造水晶棺来保存毛主席遗体。

此前,当获悉毛主席进入弥留之际的消息后,正在接待外宾的华国锋立即赶赴中南海看望。但他最终还是来晚了一步,未能见到毛主席最后一面。

虽然心中极度悲愤,但他此刻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去处理,那就是毛主席的身后事。为此,华国锋与叶剑英等其他中央领导人一同前往中南海202室紧急磋商,核心问题:就是讨论如何安置毛主席遗体。

期间分为两派。一派表示应该遵照毛主席遗愿进行火化;但另一派则主张保存,以表达对伟大领袖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不过在最后,华国锋、叶剑英等人还是当机立断选择了后一种方式,即:永久保存。

受中央特别指示,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徐静博士等专家匆忙抵达中南海。此后,徐静等人仔细检查了毛主席遗体的基本情况,并得到了准确的数据。通过检查、探讨,专家们还迅速制定出了一套可靠的防腐方案。

当时为抢抓关键时间点,他们不眠不休地在毛主席身边记录数据,最终成功通过技术、药物手段将毛主席遗体进行了妥善防腐处理。但此时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却出现了:如何才能让群众瞻仰到毛主席的遗容呢?对此,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金丝楠木等名贵材料,但这项提议很快就被否定了。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突然传出一个声音: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水晶棺?这可是有先例的,列宁和斯大林的遗体都是这么保存的,而且一直都很完好。虽然当时我国从未做过这类棺椁,一点经验都没有,但中央还是下定了决心。

不久后,北京玻璃总厂便接到了建造水晶棺的重任。为确保按期完成水晶棺,该厂迅速开始分化工作细则,将光学、冷加工任务交由608厂,至于选材、制作工作则让603和605工厂处理。而当各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制造水晶棺的同时,中央也临时设计出有机玻璃棺罩来存放毛主席遗体,以便群众先行吊唁、瞻仰。

其实对于水晶棺的设计,北京玻璃总厂等企业工作人员一开始根本毫无头绪,关键是缺乏技术与经验。要知道的是,苏联才是水晶棺的发明者,但当时想要从他们那获得技术已经绝无可能。另一方面,中央提出打造水晶棺的具体要求中,表示:不仅要有庄严的设计外型,还要具备抵抗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特殊材质,要确保在毛主席去世一周年前能使用......

当时工作人员迫切希望从别处获取设计水晶棺的经验,但并未成功。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自力更生,幸运的是通过技术探索、钻研,工作人员最终还是设计出了水晶棺,而且居然有五个之多,但这些样品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选材方面,工作人员首先使用外观类似于水晶的K9玻璃进行设计,但却发生了炸裂。虽然后续该问题得到解决,但当中央领导来视察时,却看到了存在玻璃折射问题,专家们也曾试图通过改变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但却发现这样便无法保证可靠的观看效果,因此便淘汰了前两个水晶棺样品。

而这时中央又有了新指示,希望能借此改善毛主席的遗体。就这样,专家特别增加了光学美容的效果,形成了第三个水晶棺材,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水晶材质,而是光学玻璃。因此按照最初的设想,下一步就是寻找优质水晶了。

当时这项重大任务交给了江苏东海县,因为当地拥有着“水晶甲天下”的称号。得知为保存毛主席遗体,东海当地群体迅速响应,经过多日奋战,东海县累计开采了35.2吨的优质水晶,后转交至605厂。

按照任务分工,605厂需要利用上述水晶原料,打造出厚度达30毫米的石英玻璃板,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这块玻璃板,工人们舍小家为大家,冒着高温挑战,夜以继日地投身到烧制、焊接等一线任务中,之后还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技术检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后制作出了长度为2米,重量为95公斤且纯度为99.9999%的石英玻璃板。有了玻璃板后,上海等地的玻璃厂也成功设计出水晶棺两侧的构造,而608工厂还对其进行了打磨、抛光。

克服了重重困难,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为保证万无一失,科技工作者还通过上千次的实验研发出了专用粘合剂,确保水晶棺外表不会有任何痕迹。1977年8月,这套经过千辛万苦设计的水晶棺成功通过8级地震的模拟验证。当年9月9日,安置在水晶棺内的毛主席遗体被成功存放进毛主席纪念堂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