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透析者,不做透析患者

 yygltj 2022-12-13 发布于广东

我常告诉我的患者,要努力做透析者,不做透析患者。这两者有什么区别?透析者的健康状态和常人相当,而透析患者是病怏怏的,除了透析,可能还得三天两头去急诊救治。

我国透析患者增加速度非常快。2021年,我国透析患者数量较2011年增加了3倍多,总数近100万人,平均每100万人口中,约有519个透析患者。透析患者的增加与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也有很多患者因为肾病前期治疗不足、不够规范,过早地开始了透析。

慢性肾脏病和高血压、糖尿病、肿瘤一样,都属于慢性疾病,如果管理得好,患者可以长期带病生存,也能达到相对健康的状态。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的国家,透析患者最长透析时间可以达到50年以上,这依赖于患者的高度自律、规范治疗以及与医护人员的良好配合。

图片

肾功能衰竭患者庄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至今已经8年,尽管她不是专业舞者,却一直有个芭蕾梦,患病后仍在坚持练习舞蹈。

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需要不断加强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特别希望适龄的透析患者都可以正常工作,参与社会生活,改善经济状况,并从中获得更多自信。

我对透析患者生活状况的关注和思考开始于2008年。在那年的北京残奥会中,中日友好医院参与了医疗保障工作。当时有多个运动员都是透析患者,其中一个运动员是四重残疾。他患先天肾病,除了因尿毒症需要透析外,还有耳聋、智障,但他脸上的笑容是那么自信乐观,还获得了残奥会蛙泳项目的银牌。

一位籍贯东北、在日本工作的患者透析已经18年了,一直坚持工作,即便现在退休了,仍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曾请他为病友们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不说,大家根本看不出他是个透析患者。

最近一部名叫《他血液中的山》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位透析22年的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治疗情况,以及他是如何从事自己喜欢的极限运动——高山马拉松。当然,我并不是鼓励每个透析患者都去尝试极限运动,而是希望大家能够学习他这种自立自强的精神,管理好自己的健康。

透析管理无小事。这种管理,既包括医护人员的管理,医院的管理,也包括患者的自我管理。患者自我管理意识需要不断加强,对慢性疾病患者的教育和管理,其作用不亚于手术或药物治疗。比如,患者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血压是否达标;经常检查自己的心脏功能,看看两三层楼是不是心慌气短;关注自己的身体质量指数是不是达标,一些患者体重过轻,严重营养不良;还要关注血红蛋白、血铁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亢进、骨质疏松指标等等。

我做血液净化工作已经30多年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的治疗。一位患者透析10多年以后,身高从162厘米缩减到147厘米,体重从55公斤下降到39公斤。她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坐着轮椅来找我,要求做甲状旁腺切除手术,但是她的情况太差了。

这类患者我遇到了不少,他们让我认识到,继发甲旁亢如果不处理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促使我这些年一直不断努力为患者解决这类问题。

患者要主动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的一位患者透析已经31年,参与了我们科的很多志愿服务工作。一位做过甲旁亢手术的患者来门诊随访,他一直坚持上班,状态非常好,根本不像一个病人。这些患者的经历启发着我,作为一名医生,除了看病,还要关注患者群体背后的一些社会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自我管理。

患者应该主动沟通,有什么需求及时跟医生沟通,医患共同决策,共同做好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心理干预。

比如,有些药物有副作用,患者需要及时向医生反馈自己的一些症状,便于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有些患者营养状况不好,医生推荐的营养补充剂价格不便宜,患者可能承担不起,这也需要告诉医生,医生会尽可能为患者推荐更适合的营养改善办法。

我见过的透析患者中,不少人不仅能正常工作,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结婚、怀孕、生子。

一位云南的患者,38岁开始透析,做完甲旁亢手术一年半后,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曾有过一个孩子夭折了,特别希望可以保住这个孩子。在她的主治医生以及医院产科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下,她最终成功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这个孩子现在已经快上学了。

重庆有对夫妇,在透析室里相识、相爱、结婚,也生了一个健康的男孩。

成为透析者,你需为自己做更多

该如何成为透析者,而不是透析患者?

首先,要科学、勇敢地对待疾病,不要悲观绝望,更不要自我伤害。面对严重的慢性肾病,我们一定会背负着很多压力,比如经济的负担、舆论的和精神的压力等等,有可能让你感到备受摧残。但是,你要调整好心态,平和应对,就能够活出精彩的人生。

患者每个月要坚持化验,这能让你时刻关注身体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如果有异常,需要认真对待,寻求医生的帮助。有很多专家写了一些关于透析患者如何自我管理的科普书籍,介绍了包括药物如何规范使用、饮食如何更科学之类的知识,患者不妨买来好好学习,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另外,你也可以做些记录,把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跟医生讨论该如何解决。当医生发现你是一个认真的自我管理者时,也会更耐心、更仔细地对你进行指导。如果一个人不珍惜自己的健康,别人怎么帮他,可能都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的一个老患者目前已经透析23年了,前19年里,他一直通过药物控制甲旁亢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调整用药。他让我认识到,如果选择不做甲旁亢手术,用药也可以控制这么久的时间,但这是建立在他良好的自我管理基础上的。

2019年,这位患者做了甲状旁腺切除手术,加上后来因为透析引发的腕管综合征做了一次腕管综合征手术,在23年透析生涯里,他的住院时间一共只有8天。

要成为一名透析者,除了做好自我管理,还需要坚持科学运动。很多透析患者每周进行2~3次透析,每次4个小时都不能动,再加上很多透析患者觉得自己身体不好,要多休息,每天睡10个小时,不动的状态持续时间很长。过去很多医生也要求患者静养,这些其实都是不对的。长期静养会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血压不稳定、心功能越来越差。

运动对透析患者有很多好处,除了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要知道,影响透析患者死亡率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心血管疾病。很多患者常年受疾病困扰,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如果能坚持一定强度的锻炼,不仅对调整心情非常有帮助,还可以改善容易疲劳的问题,提高生化指标的达标率。

如果你今天要透析,早到了医院半小时,不妨在医院周边走一走,晒晒太阳,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血液加速流动了,再进行透析,能促进毒素排出。

透析患者衰老的速度比同龄人更快,对抗衰老最好的办法是运动。

愿每个透析患者都能成为透析者,回归正常生活。


图片

整理:健康报记者 张昊华

编辑:管仲瑶 张昊华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