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情放开后,想要少生病,首要关注这个字……

 曾仕强 2022-12-13 发布于北京

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569戳上方蓝字关注


中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一个字讲清楚,就叫“气”。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600字,深度阅读需8分钟,受益终生|

疫情新政策逐渐放开这几天,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是囤药,一个是阳性感染。

不少大V、明星都阳了,身边的朋友似乎一大半都中招了,朋友圈里两道杠也屡见不鲜

虽然好多人早早准备了药品,治感冒的、退烧的、抗病毒的……迎接随时而来的感染,难免还是有点儿慌。

尤其是,人往往喜欢自己吓自己,看着网络上各种症状分享,以及身边发烧咳嗽的亲友,莫名其妙觉得自己好像也跟着感染了,哪哪哪都不舒服。

有时候,这种状态,比疾病更加可怕,甚至还会让原本健康的你病倒。

那么,如何才能少生病,保持自我健康?这个问题,在当下疫情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为我们指明了出路,你只需要抓住一个字就行。

这个字,就是“气”。

医所讲“百病生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都是这个道理。

1
气不顺,人就会生病

中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一个字讲清楚,就叫“气”。

气在人身上,有一个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呼吸。

请问各位,先呼后吸还是先吸后呼?先吸后呼你就吸不进去,全身都是气,就吸不了了。

所以,要先呼后吸,换句话说,做人要舍得。

呼的时候千万记住,气是从前面往下走,不能从后面,这比较容易。

气从前面下是对的,从前面上就是逆,逆就会生火气。

现在很多人养生,练太极拳,这是好的,但是不明白道理,就白练了。

如果气起不来的时候,就叫操,大家都在做太极操,哪里有太极拳?因为没有气,动半天都没有用。

还有些人练功,这边嘴鼻破了,那边也生疮了,练到最后把五脏六腑都伤害了,身体都好不了,哪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打太极打了一辈子,然后还问人家“我打太极你知道吗”。

打到人家看不出来,还叫你会打太极?

人家一看你的脸色,就觉得你不像打太极的人,一切都写在脸上,一看就是气不顺,根本不用问。

我的祖父是中医,我从小是在中医家庭里长大的。

我的祖父对这些东西是很清楚的。病人一坐下,他就知道病人有什么病。

大家可能会问:怎么那么神?我祖父说:

“这有什么神的。病人进来的时候,你看他是头重脚轻还是头轻脚重,凡是病人都是头重脚轻的。

走近一点儿再看看他的脸色,如果整张脸都是红的,不用量就知道不是血压高就是发烧。接着坐下来,看病人的耳朵,所有的东西都写在耳朵上。”

这就是你内在的气不顺畅显现出来的征兆,明眼人一看便知。 

2
让阴阳之气调和起来

中医常说,“百病生于气”。

气不通,气不顺,都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进而出现各种疾病。

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阴阳不调和——阳气上升下不来,阴气往下走上不去。

那你就开始要调动,把阴的往上调,把阳的往下降,让它循环往复,这样就达到平衡了。

恢复平衡,你就能恢复健康,所有的生病状态就会消失了。

为什么孔子那么讲究,教大家坐要坐得笔直,这不是很辛苦吗?就是为了让气顺畅。

其实,人最健康的状态就是坐得直直的。

人所有的病都是从脊椎来的,脊椎一侧弯,很多问题跟着就来了,因为你的气不顺了。

尤其现在的人,你去照X 光试试看,整个颈椎都完蛋了,只是外面这一层皮,看起来很好,很漂亮而已。

怎么办呢?要慢慢去调。

调什么?调左右均衡,也就是阴阳平衡。

教给大家一个方法,从现在开始,你照镜子的时候,不要总是关注“脸上的粉擦不擦得好”这类的问题。

我们照镜子,要在镜子正中画一条中心线,看看两边平不平衡。

先看自己的眼睛是否是一只高一只低。如果真是如此,就知道糟糕了,一定有问题。再看看嘴巴歪没歪,鼻子正不正。

这就是自我检查。

人的五官两边是要对称的,因为宇宙多半是对称的、均衡的。

发现哪里不对称、不均衡,就要立即去调。否则,下一步疾病就找上你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想阴阳调和就要随四时节律安排作息。

比如注重养生的人都知道子时一定要休息。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清晨一点那两个小时。

那两个小时,你再忙也要躺在床上。你再忙,也要十一点上床休息,哪怕两点钟再起来工作都可以。

因为这时候正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也就是正气不足,邪气容易入侵人体的时候,所以要休息,要护阳。

否则很容易正气受损,第二天就精神不振。长此以往,不生病才怪。

可见,如果人顺应自然规律去走,就会阴阳平衡,如果违逆自然,则可生小病,如果不及时调整,慢慢积累成大病。

如果自己选择顺应自然,去掉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习惯,就会慢慢与天相应,做到天人合一。

一切都是自己在决定。

有的人明知熬夜不好,可还是继续熬,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还美其名曰为了学习,为了工作,为了能养家糊口,为了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如此种种的自我心理安慰,实在是害了自己。

3
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要想健康,拥有好的身体,除了阴阳之气要协调,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于日常生活中培养正气。

如何才能培养正气?那就是要学会养心。

心只能养什么?孟子讲得最清楚,养浩然之气。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扶正祛邪。

人体有阴阳,有正气就有邪气,如果只任它自然去摆布的话,就会时正时邪,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所以要常常调整。一定把正气养出来,邪气不侵,你就减少生病,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我们常说:医生才,病人福。

意思是同样一位医生,才能是固定的,所用的药也是那几种。

为什么有的病人来就诊,很快就好了;而有的病人来看病,却看不好?

不一样的病,还可以推托这位医生有一定的专长,并非样样疾病都能看。

同样的病症呢?那就是病人自己的福气了。

如果我们对医生有信心,把自己强大的正气力量,投注在医生身上,大抵都能病愈。

如果我们生病时,不断发出负面的念力,一再否定医生的能力,那么医生再用心,药再合用,都将无济于事。

《易经》说:宇宙万物都有一种自我修复能力。

现在很多人一生病就大把吃药,其实用外面的能量去调理,你的本能就会慢慢失去了,最后导致完全丧失。

而正气正念的力量,会在你生病的时候,激发自我修复的能力。

道家的养生保健之法,也非常注重修身养性。

养得正气心安,精、气、神才能好。

其心安,其身健。

所以,平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起心动念”这四个字,一有邪念就把它控制下来,一有善念就让它发扬出来。

这样你的心安了。

心安了,烦恼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气血就通畅了,正气就慢慢具足了。

正气具足,自然可以做到中医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那就会身体健康,不容易生病了。

其实,保持健康少生病,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当然也不是什么难办的事。

关键是要讲究方法,而且只要你有心去做,就一定可以做到。

注意饮食健康,随四时节气而动,时刻关注阴阳调和,培养正气正念。

把握这些基础的智慧,不需要花大价钱学各种功法、吃各种保健品,身心就会很健康。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