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乏力、没精神、反复低烧,用这个流传700多年的补气名方,浑身舒坦

 常常喜乐lllll 2022-12-13 发布于河南

Image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病,百病峰起。

得了脾胃病是一种什么感觉?欧女士对此非常有发言权。她老是觉得气不够用,易疲劳,没精神,吃饭也没什么胃口而且反反复复低烧半年了。

为了彻底搞清楚原因,她住院做了个系统检查,可该做的检查都做完一遍啥也没查出来,全部正常。你说奇怪不奇怪?

欧女士没辙了,家人给她出主意说:要不咱找个好中医看看吧?

Image

嘿,对付这种情况,中医妙招多着呢。张教授只用了一个方加减治疗,就把折腾了她半年的病给摆平了。

什么方?补中益气汤。您可能听过这个大名鼎鼎的方子了,它适用于少气乏力、气色不好、胃口差、大便溏等有一系列脾胃虚弱表现的人

药物组成是什么?具体怎么用?不要急,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医案,一点一点地把它给吃透。

01
Image

先看一个典型验案


欧某,女,26岁,2020年12月24日初诊。

【主诉】反复低热半年余。


【病史】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持续性低热,体温波动在36.8-37.8℃之间,发热常在劳累后加剧,曾自行服用感冒清热颗粒、小柴胡汤等进行治疗,无效。平素容易出汗,发热期间伴有头晕、倦怠乏力、纳食不佳、大便溏(日行2次)

两月前因反复低热入院系统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及结核、病毒、寄生虫、免疫系统检查均显示阴性;常规心电图、上腹部超声检查亦无异常表现。近期仍持续低热,体温最高至37.8℃,遂求治我处。 


【刻下】

自汗,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无华,纳差,睡眠尚可,大便溏薄质稀,日行2次。舌淡胖苔偏腻,脉沉细。

—— 张景明教授临床验案 ——

读完这个医案,你注意到患者的病情有什么特点没?

首先,体温怎么样?都不高,波动在36.8-37.8℃之间

什么时候加重?一劳累后就加重


常规的治疗方法也用了,效果怎么样?都没有效。

住院检查结果怎么样?都没问题。

身体在不断用“反复低热”示警,📢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虽然现代仪器查不出来,但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并给它命名为“内伤发热”。

Image

02
Image

内伤在哪?脾胃

患者以反复发热为主诉,且伴有头晕、倦怠乏力、纳食差、大便溏等表现。

条条症状都在指向一个问题——这是脾胃气虚导致的发。不信?我们来一条一条地捋一下。


首先患者的反复发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劳累后加重。你知道劳累最伤什么吗?


同志们有没有体验过累得吃不下饭的感觉?我是体验过的,刚参加工作那会适应不了工作强度,累得吃饭时筷子都举不起来,一点胃口也没有。

Image

这种现象早在2000多年的《内经》时期,中医前辈们就已经发现并总结出来了——“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虚了,承受的食物量会受到严格限制,吃一点就饱;脾气虚了,把食物消化吸收变成营养的能力会直线下降。

所以,脾胃就相当于人体的食物加工厂,你要是让脾胃不舒服了,那不好意思,加工厂放假了。眼瞅着山珍海味,你也吃不下。用中医专业术语来说,叫“纳呆食少”。

Image

03
Image

脾倒下了,有哪些连锁反应?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全身各处都在眼巴巴地等着它提供营养呢。

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脾虚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营养谈何而来?

营养供应不上,身体就会消极怠工,于是倦怠乏力就产生了。

现在气血生化的源泉都虚了,哪里还有足够的气血上荣到头面部?亏空地厉害,就会觉得头晕

而且脾虚气血弱的人,往往气色也不好,脸上没有光华。不信你观察对比下,那些气血足的人,不用抹什么化妆品,脸上就会光彩照人。

Image

04
Image

脾虚的人,往往湿气也大

脾虚了,最容易生什么?

生湿。脾的好恶非常明确,喜燥恶湿。脾虚运化不了水湿,它就会趁机快速泛滥。这点肉眼就能看到凭证。

患者舌象如何?

舌淡胖,苔偏腻。代表什么含义?《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舌淡主气血两虚,舌胖大主水湿内停,苔腻主湿浊内蕴

提炼关键点:气血虚,有湿邪。这不是脾虚是什么?
Image

还有一个典型凭证。患者的大便什么样?

便溏,不成形,看着就像溏泥一样,一天两次。这都是脾虚湿盛的典型表现。

05
Image

脾虚连累肺虚了——气短懒言

脾虚时间久了,会不会影响其它脏腑?

肯定的,说白了大家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会连累到谁呢?从五行角度来说,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如今脾土受伤不能生肺金了,肺可不就跟着吃苦受累了吗?

肺伤了,这窟窿就捅得更大了。你知道谁是人体一身之气生成和运行的背后靠山吗?

是肺。肺主气、司呼吸。

因此脾虚连累肺虚了,气的生成不足,就会出现气虚,气不够用,甚至不想说话、不想动
Image

06
Image

反复低烧的病根就在脾胃气虚

那么,发热、自汗又是怎么回事?

脾胃中气不足,气虚不能内守,虚阳趁机外逃,浮越于外。在体表上就表现为身热,体温高低起伏,长期不退

而气虚自顾不暇,阴液失去应有的固摄,化身为汗液逃到体表,就会容易出汗

所以这个病根就在脾胃虚弱,导致了气虚发热。这种发热用一般的感冒发烧药,那是治不住的,为啥?不对症、不除根啊。

所以想治好它,非得把病根除不可,怎么治?

紧紧抓住脾胃气虚的根本原因来补中益气

Image
张景明教授《讲透方剂》补中益气汤板书
07
Image

专病专方:补中益气汤

因为这个治法太经典了,所以古人干脆用治法来给药方命名,叫“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出自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治疗气虚发热的代表方
张教授为它编写方歌如下:
Image

但谁都不会完全参照书本生病,对吧?所以医术高超的大夫用方时都会灵活加减。张教授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方药的排兵布阵做了如下调整:
炙黄芪30g   党参12g       炒白术10g   升麻6g 
柴胡6g         陈皮12g      当归12g       防风10g 
连翘10g       淡豆豉10g   炒枳壳15g   浮小麦30g 
炙甘草10g
Image
脾脏补气第一要药——白术
首先,气虚该怎么办?虚则补之嘛。怎么补?所有补气药一拥而上就能补进去吗?不仅浪费药材,还会适得其反,那该如何调兵遣将?
先派炙黄芪、党参出战,迅速补充已虚之气,解决燃眉之急。然后,派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脾不虚了,就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气,这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式。
这种用药方法有理有据、有谋略、有智慧,没人指点恐怕很难悟透。所以学医为什么要找个好老师带?既学到真本事又节约时间。而且这个方是一环扣一环的,你要注意了,下面又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用药技巧。
Image
血中圣药——当归

现在大量的气补进来了,你得给它们找个地方住吧?谁能照顾好它们呢?这是补血药当归的拿手好戏。因为“血为气之宅”,用当归补血可以使气有所依附。
气进来了,也有地方安顿了,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患者会不会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打个比方来说,大量物资一下子给到你了,不及时分发都堵在路上会不会造成混乱、拥堵?肯定的。
那你如何把它们井井有条安排好,运送到身体需要的地方?聪明的你一定意识到了吧,此时急需一个优秀的“交通指挥管理员”。
Image
“优秀的交通指挥管理员”——陈皮

谁能胜任?陈皮,它不光会理气,还能燥湿运脾和胃,一药多用,是实现“补而不滞”效果的绝佳人选。
这样用药,既预判了滋补所引起的壅滞,又提前给予了解决方案,而且四两拨千斤。这对医者的水平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是高得很!
由于患者病程较长,为了迅速打赢这一仗,张教授又派了性情缓和、遇事不急不躁的炒枳壳理气宽中,分担繁重的任务。
Image
炒枳壳

下面,又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药物用法。你知道脾有一个什么特点吗?脾宜升为健,你能帮它把清阳升起来,它就能步伐矫健地运转起来。
派谁?柴胡、升麻,这两个脾胃引经要药,能使清阳上行,气血上达,头面之困完美解决。
同时,因脾虚产生的湿邪,也会因脾的健运而消失,大便溏的症状也会随之得到缓解。
Image
防风

然后,加入温和发散的防风,与前面的黄芪、白术打配合,正是治疗自汗的名方玉屏风散,可益气固表止汗。再加一味身兼数职的浮小麦,在辅助加强止汗力量的同时,还可益气、除热
患者反复发热半年了,邪气在体内作威作福的时间比较久,你想它出去也得给它指条明路吧?所以张教授又派了连翘透热转气淡豆豉宣发郁热,使邪有出路。
脾胃气虚的病根拔除了,方方面面也考虑到了,身热自然就会消退了。
Image
一周后,患者来复诊,说自从吃了这个药不仅精神见好,而且头目清利,大便逐渐成形,体温最高时37.4℃。张教授就嘱咐她再吃7剂,以巩固疗效。
后来复诊体温渐至正常,所有症状跟以前比明显改善。依照前法,改服丸药3周后热退身安
好了,以上就是补中益气汤的验案应用,里面的用药技巧很多,你都学会了吗?欢迎留言区总结分享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