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贞观年间,边陲遭遇异族侵犯,情况岌岌可危。名将薛仁贵奉唐太宗之命西征,一路顺利,可是打到苦峪城(又名锁阳)时中了埋伏,被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包围在城中,唐军屡次冲击突围不成,只能苦守,将士们由此挨冻受饿。无奈之下,老将程咬金杀开一条血路,回长安讨救兵。 锁阳位于今甘肃定西地区东南50公里,地处大漠,粮食匮乏。幸有当地人士告知大漠中有一种像棒槌的肉质地下茎根可以充饥,并献给样品。于是,薛仁贵命人在大漠中挖此物充饥。不料,吃了此物,全军将士精神倍增,而此时敌军懈怠,薛仁贵率部队全力出击,把准备不足的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而狼狈逃窜。冲出重围的薛部与正恰赶到的援兵又乘胜追击,终于把敌军赶出边境。薛仁贵班师,将当初被围锁阳城用植物根茎充饥收到奇效一事向唐太宗奏明。唐太宗大喜,马上命人重赏献植物根茎者。因为植物根茎长在锁阳的大漠中,所以特赐名其为“锁阳”。 锁阳简介 ![]() 别名:不老药、锁燕、地毛球、铁锤、锁严子、锈铁棒。 来源: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干燥肉质茎。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产地: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归肝、肾、大肠经。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5-15cm,直径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和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用于阳痿、遗精、早泄、不育不孕、腰膝酸软无力、血虚肠燥便秘等症。现代用治外周弛缓性瘫痪、周围神经炎、脊髓神经根炎、小儿麻痹后遗症、胃溃疡、子宫下垂、性功能减退、腰肌劳损、妇女白带过多症等。 用法用量:5-10g。 适合体质:阳虚体质。 禁忌:大便溏薄之人忌用、脾功能亢进者忌用、脾虚泄泻及实热便秘者忌服、精不固,火盛便秘,阳道易举,心虚气胀者皆禁用、孕妇慎用。 古籍记载 《本草衍义补遗》:味甘可啖,煮粥弥佳。补阴气,治虚而大便燥结者用,虚而大便不燥结者勿用,亦可代苁蓉也。 《本草纲目》:润燥养筋,治痿弱。或谓里之淫妇,就而合之,一得阴气,勃然怒长。功力百倍于肉蓉苁也。 《药性解》:味甘咸,性温,无毒,入肾经。补阴虚,固髓,润大便燥结,宜酥炙用。按:锁阳咸温,宜入少阴,《本经》不载,丹溪续补,以其固精,故有锁阳之名。主用与苁蓉相似,老人枯闭,最为要药。大便不实者忌之。 《本草备要》:补阳滑肠。甘温补阴,益精兴阳,润燥养筋。强筋故能兴阳。治痿弱,滑大便。便燥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鳞甲栉比,状类男阳。 《本草求真》:补阴润燥,功同肉苁蓉。锁阳专入肾,兼入大肠。本与苁蓉同为一类,甘咸性温,润燥养筋。凡阴气虚损,精气衰败,大便燥结,治可用此为啖,并代苁蓉煮粥弥佳。 日常食疗方 ![]() 01 锁阳粥 材料:锁阳30克,白米50克,盐少许。 做法:将锁阳洗净,加白米及适量清水煮成粥,并加入盐调味。滤去锁阳渣之后,即可随意服食。 功效:具有兴阳固精功效。适用于肾虚遗精、早泄、阳痿、小便频数、形寒怕冷等。 02 锁阳羊肉 材料:羊肉(瘦)150克,锁阳15克,核桃25克,大葱5克,姜4克,料酒3克,盐3克,味精3克。 做法:将锁阳与羊肉均切成薄片,葱、姜切成细末。将核桃肉先置于碗底,锁阳与羊肉规则混合排列于其上,葱、姜、盐拌入其间,黄酒、味精洒上其表面。上笼用旺火烧沸,转用小火蒸2小时至羊肉酥烂即可。食用时反扣于盆内。 功效:具有壮阳补肾功效。适用于阳痿、遗精、腰膝酸软冷痛等肾阳虚症。忌用铜器烹调加工,不可与南瓜同食,不宜与半夏、菖萍薄同用。 03 锁阳强身汤 材料:锁阳10克,枸杞10克,甘草5克。 做法:水煎取汁(或用汤包、料袋直接投入锅内,加羊肉、鸡肉等共煮,待熟时加食盐、味精、葱花、姜末调味煮沸即可食用。每日1剂,供2-3人)。 功效:具有温阳益精功效。适用于下元不足引起的遗精、阳萎及精少、精稀等症。 04 锁阳酒 材料:锁阳100克,肉苁蓉片50克,龙骨30克,桑螵蛸10克,茯苓20克,山药30克,甘草片5克。 做法:将以上全味药材混匀,装入布袋置于酒瓶中,加入纯粮白酒5kg浸泡一周后搅匀,取清液饮用。 功效:具有补肾壮阳、健脾益精功效。适用于肾虚、滑精、膘膝软弱,内分泌失衡,性功能低下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