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周涛先生的诗《乌鲁木齐》

 李雨航的图书馆 2022-12-14 发布于新疆

朋友发来周涛老先生的诗:《乌鲁木齐》,看了两遍,之后在电脑中打开又读了数遍,说句实话,我读懂了,先生是本土文学太斗,我不知道先生戴着花镜,用手机激情的录入这诗的时候,是否眼中含着泪。

全诗651个字,其中“乌鲁木齐”出现了18次,72个字,占11.2%。一个地名,在一首诗里占比如此之大,可见这个地名在先生心中的权重。

我读过先生的一本书《一个人和新疆》,这是先生与一个地域的关系史。

书中,先生口述自己的人生简史时想必很多人很多事早已大彻大悟的放下、舍弃;一位名人、太斗、大官自述缺点时毫不避讳;书中人情的尴尬、人性的暗夜、人生的麦城,纤毫重现。如同在讲别人的故事,幽默、诙谐、风趣的大手笔。微观传神,宏观豁达,点点滴滴闪现着凡常经历中化腐朽为神奇的趣闻。改成”脱口秀“都是绝思妙语,使人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在先生的长诗《乌鲁木齐》中,先生说:“我在你身边活了大半个世纪,但是我不是你的亲生子弟。”

我的父辈与先生的父辈有着相同的经历,解放了这里、建设了这里、埋在了这里,把儿孙留在了这里;与先生不同,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乌鲁木齐人。我对这块土地的热爱不亚于先生。

先生与我都是这块土地的孩子,他是养子,我是庶子!

先生有一篇力作叫《致父亲》,文中说:“我总是力图以不含偏见的立场来认识父亲,解释他的行为,总结他的过往。结果我发现,这根本不可能。我总是由于他在现实中的失败而低估他,忽视了他在本质上具有的优秀品质。我无法认清自己的父亲,谁叫我是他的儿子呢?

读先生诗的时候,我想起了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个月前,楼上的兄弟敲开我家的门,提着两个大袋子说:哥,我们全家要回山东老家了,冰箱里的这些食物留给您吧!

我弱弱的问:还回来吗?

他定定的答:回来,过完年就回来,我所有的奋斗经历都在这里!

我喃喃的说:想给你带些干果,也没机会买。

他呵呵的笑:等明年回来,我带山东的名酒“刘伶醉”,再听您讲:

流年心事许多情,酿痴意,一壶冰。我有灵犀天意晓,千万事,总看轻”的故事。

那刻,我在乌鲁木齐,眼中已含满泪,现今就用先生的诗做结尾吧!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我的头颅高过博格达的雪峰,我的心永远都会随着你!命运把我交给你,我要为你拼它个昏天黑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