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怀才不遇写诗咏史,后被毛主席化用推陈出新

 zzm1008图书馆 2022-12-14 发布于上海

图片

文 | 向小园 · 图 | 网络

图片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名人,与屈原齐名,在《史记》与《汉书》中皆有传可查,后世无数文人为他写诗咏怀,就连毛主席都曾多次提及。他名贾谊,西汉人,或许你对他知之甚少,但你一定读过他的《过秦论》。

贾谊,年少成名,18岁便已名动洛阳,21岁入朝为官,成为当时博士中最为年轻的一位,古时的博士并非一种学位,而是负责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一类官职。

每论实事,贾谊总能对答如流、针砭时弊,引无数人称叹,备受汉文帝青睐。

然而,过刚易折,惊才绝艳的贾谊因过于直言,触动权贵利益,在小人不断的谗言下,羽翼未丰的汉文帝只好与其日渐疏远贬谪外放。彼时贾谊郁郁不平,途经湘江时,写《吊屈原赋》借古人之言抒愤懑之情。

图片

后来,汉文帝对于贾谊的政论屡次不闻不问,即便几年后贾谊重回朝堂,也并未被委以重任,而是做了汉文帝之子梁怀王的老师。

公元前169年梁怀王坠马而死,身为老师贾谊因觉照顾不周深感歉疚,第二年便于忧郁中去世,时年三十三岁。

多年后,贾谊诸多政论决策,皆被汉武帝付诸实践,足见其远见卓识,可惜天妒英才,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

正因如此,后世诸多文人常因贾谊的怀才不遇怜及自身,留下无数咏史诗,其中较为出名的便是李商隐的《贾生》。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唐·李商隐

贾谊在谪居地方三年后,因汉文帝想念,遂重回京师,彼时汉文帝对于鬼神之事颇感兴趣,就连接见贾谊时都问询鬼神之说,与贾谊促膝长谈至深夜,更感慨道:“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生》一诗中李商隐便是借这一典故,在讥讽汉文帝不问民生问鬼神的荒唐行径的同时,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对大唐凋敝、明主不再的哀叹。

 图片

历朝历代,关于贾谊,世人大多叹其怀才不遇,直到千年后,一位伟人对此却有了不同的见解,他就是人民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多次谈及贾谊,时常将班固《汉书》中的《贾谊传》推荐给旁人看,譬如1958年,毛主席就曾致信给田家英,推荐他阅读《贾谊传》,并说道:“如伯达、乔木有兴趣可给一阅。”

关于贾谊所写的政论,毛主席亦给出过高度评价:“《治安策》一文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众所周知,毛主席亦十分喜爱李商隐,因而对于李商隐这首《贾生》自然会在有所共鸣的情况下另有观点,对此毛主席同样作诗叙情。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近现代·毛泽东

在诗中,毛主席与李商隐一样对于贾谊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贾生才调世无伦。”此处,虽将李商隐的“更无伦”改为“世无伦”,一字之差却使得境界更为宽广,一个“更”字含对比之意,而“世”字则为后世评说,公允客观,对贾谊的赞誉亦再度拔高。

随后“哭泣情怀吊屈文”一句,是对贾谊《吊屈原赋》的提及,贾谊与屈原,命运相似,几经坎坷,令人感怀。

图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两句则在陈述贾谊去世缘由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再添议论。

在毛主席看来,梁怀王坠马而死并非离奇之事,本身也与贾谊并无太多干系,何须因此介怀,郁郁而终呢?

要知道,生命何其珍贵,一时的不顺并不能代表人生的彻底灰暗,更何况如此惊才绝艳之辈,却英年早逝,着实令人叹息。若是他多一些豁达与隐忍,或许便能在之后的人生中迸发出更为耀眼的光彩。

 图片

毛主席这首诗,在惜才爱才的基础上更添上一笔积极昂扬的色彩。

每每阅读毛主席诗词,总能被其雄浑开阔的精神所鼓舞,在这篇咏史诗中亦是如此。或许此时的你深感怀才不遇,但请始终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更何况,人生漫漫,世事无常,或许当下阴云密闭,但转瞬可能便是雨过天晴,与其沉溺于消极颓唐的情绪中,不如大步流星的向前走,毕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