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谊谋略有多厉害?汉文帝自叹不如,毛泽东夸赞堪比百万雄兵

 dawn的图书馆 2022-12-23 发布于贵州

贾谊,一个年仅三十三岁的超一流战略家,他对西汉的影响十分大。尽管他并没有受到什么重用,但是他的文章还是给汉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更是被后世的史学家高度肯定,热爱二十四史的毛泽东曾评价贾谊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古代形容一个人厉害经常会说我得xxx堪比十万雄兵,而毛主席在形容贾谊谋略厉害的时候竟然直接用了“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的形容词。

而且在贾谊去世的时候,毛主席更是做诗“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来惋惜贾谊。

无论是“才调世无伦”还是“胸罗文章兵百万”亦或者是毛主席评价的《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这些都充分证明了贾谊的谋略之高,毛主席都为之感叹。而且毛主席写别人都是写一首诗就作罢,唯独写贾谊写了两首诗。

贾谊为何能享此殊荣?他的谋略主要侧重哪一方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位超一流战略家。

文章图片1

贾谊的生平

贾谊属于少年得志的类型,师父是荀况的学生张苍(西汉丞相),先不说贾谊有没有才艺,就单凭一篇《我的宰相师父》就能出道了。

不过我们的主人公贾谊是属于不单有背景而且还有能力的那种人,他辅佐吴公治理河南郡,一不留意就把成绩做成了第一名。

有背景,有能力,这样的人不升迁谁升迁?所以贾谊的升迁速度十分之快。汉文帝初期,贾谊就成了汉朝的博士,与其他两鬓斑白的老同志不同,这一年贾谊才二十一岁。

年少太得志,容易栽跟头。这句话在贾谊身上应验了,贾谊二十一岁当上博士,二十二岁就成了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就被周勃、灌英等人所排挤。排挤原因就出在贾谊的政论上了。

《汉书·贾谊传》: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这句话是贾谊被排挤的主要原因。

贾谊认为应该尽快把列侯们(刘邦封的功臣们)送离京城到自己的封地,但是这一下子把列侯们得罪死了。因为他们一旦回去了,那么远离政治中心,在日后的政治决策中必然会落下风。而且一旦他们离开京城回到封地,那么天高皇帝远,列侯们也不能及时沟通和联络感情,那么必定会逐渐分化、衰败。

这是列侯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开始排挤贾谊,迫使汉文帝停止“温水煮青蛙”式的“削藩”行为。由于汉文帝本身就是依托列侯们的支持而上位的,他的统治根基十分薄弱,于是汉文帝向列侯们低头了,不仅不再采纳贾谊的意见,更是将他外放到长沙。

这段熟悉吧,这就是李白笔下的“汉朝公卿忌贾生”。贾谊在外放时途经湘江,于是贾谊写下了《吊屈原赋》,一方面是凭吊屈原,另一方面是诉说自己心中的愤冤之情。

文章图片2

外放长沙三年有余,汉文帝十分想念贾谊,于是征召入京。满怀希望的贾谊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未央宫,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盆冷水。汉文帝并没有问他治国方略,而是问了一些鬼神之事。

这次夜谈一直被视为一大遗憾,如果当时汉文帝多问一些民生之事,那么汉朝会不会更好?汉文帝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在后世,李商隐强忍心中的怒火做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而这次夜谈也仿佛成了君臣之间的转折点,在日后的汉文帝和贾谊的关系并没有之前那么密切了。尤其是在灌英去世、周勃下狱等一系列事件发生之后,汉文帝都没有重用贾谊。尽管汉文帝知道自己不如贾谊:“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贾谊对当时的内忧(诸侯王)外患(匈奴)颇有见解,于是写了一篇政论文《治安策》。但是很遗憾,这个时候汉文帝并没有重用贾谊,尽管贾谊说出了问题,但是汉文帝无力解决问题。而且最遗憾的是在汉文帝十一年的时候,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照顾好梁怀王的义务才导致梁怀王坠马的,所以十分自责,次年就郁郁而终了。

文章图片3

贾谊的谋略

如果是一个废物去世,那么世上可能都不会有什么人缅怀,但是如果是一个有才之人去世,那么可能就会有许多人缅怀,甚至可能都会成为历史上的遗憾。贾谊就是后者,他“胸罗文章兵百万”却英年早逝,这就成了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为此缅怀贾谊的诗词、文章太多了。

为什么毛主席认为贾谊的谋略堪比百万雄兵?那我们就需要分拆一下《治安策》了,看看贾谊的谋略有多厉害。

一: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汉朝自从实施分封制起,祸乱的根源就深深植入这片土地。汉高祖刘邦时期有淮南王英布反叛、汉文帝刘恒时期有济北王刘兴居反叛,汉景帝刘启时期有七国之乱。这一系列的叛乱都足以证明分封制的弊端,所以贾谊就此提出了他的看法:

1:亲疏不是主要问题,刘家人不一定就比异姓王可靠;

2:强弱是反叛的主要因素,通常都是强者率先反叛,弱者伺机而动;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刘恒自己就不是通过嫡长子继承制上位的皇帝,他是属于被列侯们推举上来的皇帝。那么既然今天列侯们可以推举你上来,那么谁能保证明天列侯们不会推举别人上位?反正天下是刘家人的,刘家那么多人,为啥非要你刘恒上位?

汉文帝时期第一个造反的不是异姓王,而是刘家人(济北王刘兴居),自刘兴居开了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朝廷的先例后,刘家人就不那么可靠了,所以对刘家人也要有所防备。

而且决定诸侯王反叛与否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他们本身实力。如果诸侯王实力较强、王室衰弱,那么诸侯王就会找各种理由“吊民伐罪”、“清君侧”等等;如果王室较强,诸侯王实力较弱,就算真需要吊民伐罪,那群诸侯王也不敢放屁。

提出看法之后,贾谊还提出了解决之法: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那就是著名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此法的核心就是尽可能的把诸侯搞多一点,把每个诸侯国的地盘搞小一些。贾谊的这一句话好说但是不好落实,因为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遭遇诸侯们的抵抗。从汉文帝到汉武帝,这三代人都在搞这件事。

文章图片4

汉文帝时期,刘恒分齐为七、分淮南为三。把这两大地区分化成十来个国家,那么每个诸侯国的地域和势力都会相对应缩小,而且互为掣肘,难以一致行动;汉景帝时期,刘启打赢了齐国之战,除另立楚王以外,其他参与此次叛乱的诸侯王尽数被废,同时刘启乘势收回其他诸侯国的任免官吏、收受赋税的权力。

汉武帝时期,刘彻搞了一出推恩令,要求诸侯们必须把自己的地盘分给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这样下去,诸侯国越分越小。这其实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最好的体现,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进一步巩固中央集权。就从这一点看,贾谊的眼光是十分深远的。

二:三表五饵,瓦解匈奴

内忧就是诸侯王,而外患就是匈奴。在汉朝初期,草原上的匈奴十分强大,一度压得汉朝喘不过气,汉高祖刘邦都险些丧命于白登。在刘邦之后,长期的时间内汉庭都是采纳和亲的政策来拉拢匈奴,对匈奴反而有些卑躬屈膝。这一点让贾谊十分不爽,贾谊斥责:

臣窃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大县,以天下之大困于一县之众,甚为执事者羞之。陛下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

贾谊的口气很大,先是表达了对现况的不满,之后又夸下海口,说自己能治匈奴:

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係单于,其术因以疏矣。

颜师古注: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於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

《新书》:爱人之状,好人之技,人道,信为大操,帝义也。爱好有实,已诺可期,十死一生,彼必将至,此谓三表。

贾谊的建议就是:对匈奴搞文化输出那一套,不断的腐化匈奴高层,同时又不断拉拢匈奴底层人士,不嫌弃匈奴的外貌,要尊重匈奴人的能力和风俗,同时搞德化教育。无论是攻心为上还是上兵伐谋,都着重体会到谋略的重要性,更是注重不战而屈人之兵。

文章图片5

贾谊抛弃中原王朝的短处(机动性差、补给困难)发扬汉人的长处(教育、物质),试图拉拢匈奴,分化匈奴的力量。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贾谊都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要用各种战前手段来削弱敌人,不要等打仗的时候才想起来这套。一定要居安思危,不要临时抱佛脚。

因为贾谊没有被重用,所以汉朝也没有具体实施“三表五饵”,只不过听了贾谊的“重农抑商”的建议,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其实历史上对贾谊的“三表五饵”贬褒不一,班固讥其疏就是一个体现。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对此深有体会,贾谊的“三表五饵”其实就是和平演变的雏形。而和平演变的威力也不可谓不大,苏联就倒下了。而且根据中国古代的历史来看,前有越王勾践送吴王夫差女人,后有杨坚分化突厥,这充分证明了腐化敌人、分化敌人是有效的,贾谊的“三表五饵”只不过没有得到实际应用罢了。

三:儒法兼用,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是汉宣帝教训儿子的时候所说。霸指的就是法,王指的就是儒,而汉家的法度就是儒法兼用。

贾谊认为周朝重儒,所以传了数十代就亡了。而商鞅抛弃仁义那套学说,搞法制,结果秦国就传了两世。这足以证明重儒、重法都是不行的,所以汉朝要儒法兼用。于是贾谊老早就提出要“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但是他的建议并没有被汉文帝所采纳。

不过贾谊仍旧孜孜不倦的向汉朝人解释重礼和重法的利弊,这一点在《治安策》上面占据了很大的篇幅,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虽然汉文帝没有采纳贾谊,但是汉武帝采纳了。汉武帝时期,刘彻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礼制。而且通过这一套礼制,汉武帝在强化皇室权威的同时还利用漏洞削弱列侯势力,比如通过“酎金夺爵”事件打击王侯势力。(ps:汉武帝以诸侯王进献的“酎金”成色不佳、斤两不足为由,剥夺了106个爵位,几乎是当时列侯的一半)

文章图片6

贾谊是在汉文帝时期提出的,但是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才开始搞儒法兼用。应用效果也是挺好的,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汉宣帝,这两位雄主都在坚持儒法兼用的路子。当儿子想要用周礼的时候,汉宣帝还批评了儿子。

从这一点上看,儒法兼用已经成了汉朝的主要政治思想,对汉朝的影响较为深远。而后世也多借鉴汉家法度,也就是儒法兼用。就从这点上看,贾谊是领先时代的一个人。

结言

扁鹊见蔡恒公的例子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能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就预料到,这种高瞻远瞩的目光是非常重要的。贾谊的《治安策》把汉朝的内忧外患都说清楚了,而且不光把问题指出来了,还把解决的方法也提出来了。平定七国之乱的是周亚夫,上书推恩令的是主父偃,而在他们之前预料到问题的就是贾谊。贾谊要领先他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作为一个一流的战略家,贾谊的眼光非常独到,谋略也十分惊人,“胸罗文章兵百万”也不是虚词。要知道当年德国出动百万大军都没能征服俄罗斯,而美国人不过是凭借和平演变的手段就使红旗落地。但是很遗憾,贾谊英年早逝了,他的三表五饵并没有得到应用,在日后大汉王朝用了庞大的代价才击败匈奴,而且终大汉一朝都未能再见如此深谋远虑的英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