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百科--------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 永熙三年(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元魏(拓跋魏)宣告结束。 从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历20帝(列入正史本纪者12位),享国148年。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 ,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北魏官职有哪些?他们分别管辖什么呢?我来逐一给大家百科一下。 【北魏职官品位】由低到高为: 〖从九品〗 偏将军-------为主将之下的副将、小将 裨将军------裨将军也简称裨将,属大将军,位在偏将军下校尉上。初为副将,后成为低级将军名号。新莽时赐诸县属令长皆为裨将军。魏晋南北朝位列诸杂号将军之末. 太子厩长-----主太子宫车马,隶属于太子少傅 诸局都尉-----各局的长官 典卫令-----王国属官,掌府第警卫 王、公国之中大夫----属王国郎中令,为王扈从,侍奉左右,或充使者,掌与大夫同 诸署令----秦汉至南北朝为列卿下属诸署长官泛称,品秩高低不等 治礼郎----朝隶大鸿胪属官大行令,掌朝会时赞礼仪 小黄门----名义上隶属少府,秩六百石。位次中常侍,高于中黄门。侍从皇帝左右,收受尚书奏事,传宣帝命,掌宫廷内外、皇帝与后宫之间的联络 员外司马督 -----侍从武官名。初指定员以外添授的司马督,后成为正式官称 〖第九品〗 旷野、横野将军-----杂号将军,位较低 子、男国郎中令----为王的侍卫近臣,常参与谋议 太祝令-----职掌大祭祀时宣读祝文和迎神、送神等事宜 公主家令-----西汉属宗正,职掌公主家事务 皇子典书令-----掌文书之事,有丞一人佐之 四门小学博士----亦称“四门博士”。二十三年定为九品上。以教授四门小学学生五经文字为主,参预礼仪的议定和秘书省所藏书籍的整理,或被遣检试诸郡学生学业 律博士------或称律学博士。三国魏明帝即位(226)始置,教授刑律,谘询法律 校书郎-----掌校对书籍 大将军、大司马参军督护-----领营兵,有部曲。南北朝沿置,不领营兵 检校御史----掌监察宫外百官,隶御史台 王、公国侍郎----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多以文学之士充任 侯、伯国中尉----为维持王国的治安而设,因而也有督察军吏之权 谒者----掌接待引见宾客,朝会时担任警卫,亦奉命出使 太子家令丞----东宫属官。隶太子詹事,掌东宫刑狱、仓储、饮食、奴婢. 太子率更令丞----主东宫值宿事,职似光禄勋,秩千石。隶太子詹事 太子仆丞----- 官名。秦、汉为太子仆佐官,主太子车马 〖从八品〗 扫寇、扫虏、扫难、扫逆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 司州议曹从事史----又称议曹从事史,为州的佐吏,掌谋议 公车令----官名,为公车司马令的省称,属卫尉,俸六百石。西汉时掌公车司马门,受天下奏章,主宫中巡逻 符节令---官名。秦有符玺令,掌管皇帝玺印。西汉改名符节令,兼保管铜虎符、竹使符,遣使掌授节,职任颇重,东汉秩六百石,位次御史中丞,其官署亦称台,领尚符玺郎中四员及符玺令史。三国沿置。西晋武帝泰始九年(273)省,其职归御史台,置符节御史。南朝或于御史台置主玺令史、符节令史。 署令----官名。署之长官。秦汉至南北朝为列卿下属诸署长官泛称,分掌各署事 门下录事----门下省属官。掌出纳文奏。北魏置 殿中侍御史-----官名。亦称殿中御史。三国魏始置,员二人,七品,居宫殿中纠察非法,隶御史台 宫门仆射-----官名。北魏置,掌诸宫门卫 王、公国常侍-----属王国郎中令。侍从王的左右,备顾问应对。 厉武、厉锋、虎牙、虎奋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吴置,掌帅军征伐 司州文学----执掌近畿诸郡的教学 员外将军---- 武官名。北齐设置,用以褒赏勋庸,秩从八品下 〖第八品〗 殄寇、殄虏、殄难、殄夷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袁术置,掌帅军征伐或镇守 司州西曹书佐-----官名。州刺史佐吏。晋改功曹书佐置。南朝、北魏、北齐、隋俱置。掌诸吏及选举事,位在别驾、治中下,与主簿相亚而略低,但在诸从事上 殿中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殿中禁兵,督守殿廷 皇子侍郎----宿卫宫禁,侍奉皇子 侍御史----官名。秦置,汉因之,在御史大夫之下,掌受公卿奏事,举劾非法,出讨奸猾,治大狱等 协律郎----官名。掌校正乐律,为乐官 王、公国中尉----王国中尉,即王中尉,掌武职 司州祭酒从事-----官名。亦称 “祭酒从事史”。州府主要僚属之一。晋朝始置,掌州所置兵、贼、仓、史户、水、铠诸曹事,不设之州则以主簿治事 下县县令、相----郡治(政府)不在的县。一郡管几县,郡政府只能设在一县,郡政府不在的其余几县,称为下县 〖从七品〗 荡寇、荡虏、荡难、荡逆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置。掌率轻车征伐 大将军、大司马行参军----官名,也称行参军事,掌参议军事或专负责某事 太学博士----学官名,掌教授五经 皇子常侍-----侍奉皇子左右,掌管文书、诏令,权势很重 太常博士-----官名,秦汉皆置,为太常属官,掌通古今,备顾问应对,教授经书 武骑常侍----官名,西汉置,为侍从武官,西汉李广、司马相如都曾任此官 司州主簿----典领文书簿籍,经办事务 奉朝请-----官名,汉置。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叫请。到汉朝,皇帝给退职的老臣和将军、皇室、外戚等以参加朝会的机会,便赐其以“奉朝请”名号,意即奉朝廷的召请而参加期会 国子助教-----掌协助博士分经教授 〖第七品〗 威烈、威寇、威虏、威戎、威武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吴置,掌帅兵征伐 武烈、武毅、武奋将军----官名合称。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武猛、武略、武胜、武力、武毅、武健、武烈、武威、武勇、武锐十号将军 王、公郎中令-----掌宫廷戍卫,侍从王子左右,参与谋议,职甚亲重 积弩、积射将军----官名。*杂号将军之一 员外散骑侍郎----为闲散之职,常用以安置闲退官员、衰老人士。 左、右卫将军司马----为禁卫军主要统帅之一,多由皇帝亲信担任。员一人,四品。与领军、护军、右卫、骁骑、游击等五将军合称为六军 讨寇、讨虏、讨难、讨夷将军-----杂号将军之一 太子詹事丞-----官名。初为詹事副贰官,协掌宫内庶务,战国秦太后、王后、太子诸宫皆设 太仆丞----官名。秦代置,为太仆副贰。西汉沿置,佐太仆掌车舆马政 廷尉平---官名。简称廷平,亦称廷评、廷尉评。廷尉属官,掌审理案件 鸿胪丞----为鸿胪寺处理日常公务的事务官,位次少卿 宗正丞----官名。秦、西汉为宗正副贰,秩千石,协助管理皇族外戚事务,参与审判宗室诏狱,由宗室充任 司农丞----官名。南朝梁、陈为司农卿副贰。代判本寺日常公务,掌租税折糙进京收纳及官产奴婢分配等事 太府丞----太府寺属官,掌判寺务,管理帐簿。 秘书郎中----为秘书署属官。两晋因之,南朝宋以后多称秘书郎 著作佐郎----官名。三国魏太和中置佐著作郎,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 中县县令、相---- 金代以户口万户之下、三千户以上为中县 〖从六品〗 襄威、厉威将军----官名。将军名号。北魏置,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六品上。可作为士族的起家官 将军录事参军-----将军府为录事曹长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位在列曹参军上。 给事中----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 太子门大夫----官名。秦代置,掌东宫门禁。西汉沿置,员二人(一说为五人),职比中郎将,隶太子太傅、少傅 骑都尉-----官名。秦末汉初为统领骑兵之武职,无员,无固定职掌,不统兵时为侍卫武官 符玺郎----官名。汉朝有尚符玺郎 (尚符玺郎中),为符节令属官,掌保管玺印符节 皇子主簿----多掌监印,检核文书簿籍 太子舍人----轮流宿卫 太常丞-----官名。两汉魏晋南北朝为太常副贰,员一人,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具体事务,总管本府诸曹,参议礼制 光禄丞----官名。两汉为光禄勋副职,权位较重,多以博士、议郎充任,光禄寺处理日常公务的事务官 卫尉丞----官名,为卫尉或卫尉卿之佐,助卫尉或卫尉卿掌宫门卫士及宫中巡察。 〖第六品〗 宣威、明威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帅兵征伐 治书侍御史----官名。亦称治书御史,简称御史、侍御。或说西汉宣帝时令侍御史二人治书(管理图籍文书),遂有其名。东汉为御史台属官,置二员,秩六百石。职掌依据法律审理疑狱,与符节郎共平廷尉秦事,选御史考试高第、明习法律者充任 谒者仆射----官名。秦、西汉隶郎中令(光禄勋),统领诸谒者,职掌朝会司仪,传达策书,皇帝出行时在前奉引 皇子功曹史----官名。汉朝郡县官府所属功曹之长,亦称功曹、主吏。主选署功劳、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 河南郡丞----官名,东汉置,为河南尹之副,佐尹主京都、典兵禁,行县劝农桑、审囚徒,振救困乏等 虎贲中郎将----官名。主宿卫 驸马都尉----官名。西汉武帝始置,皇帝出行时掌副车,秩比二千石。为侍从近臣,常用作加官。东汉员五人,名义上隶属光禄勋。魏、晋沿置,与奉车、骑都尉并号三都尉,多用作宗室、外戚、功臣子、贵族、亲近之臣的加官,或亦加于尚公主者 廷尉正、监、评---地位相当于列卿丞,为高级审判官员,可代表廷尉参加诏狱会审,或独立决断疑狱、平反冤案,参议案例律条;禄秩与廷尉正相当而位稍次之。执行具体逮捕任务,亦参议案例、律条,审理疑狱。与正、平通署公牍,互相监督;-掌平审诏狱 尚书郎中----官名。西汉武帝时常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掌收发文书章奏庶务,后渐成定制,成为中朝常设官职,员四人,一主匈奴单于营部,一主羌夷吏民,一主户口垦田功作,一主钱帛贡献委输,分隶诸曹尚书 功曹、记室、户曹、仓曹参军事---职掌选举,兼参诸曹事务;掌文疏表奏;掌国家财政、会计、仓库、户籍、田宅等;官署名。西汉丞相府僚属诸曹之一,东汉三公府沿置,主仓谷事 上县县令、相 ----离京五百里内及缘边之地,户五千以上即为上县 〖从五品〗 伏波将军,凌江将军,平汉将军----杂号将军名,汉置,掌征伐 大将军、大司马掾属---官名。汉朝三公府、将军府分曹办公,掌管一曹事务的正长官称掾,副长官称属 著作郎---官名。魏明帝太和中始置,属中书省,掌编写国史;其属有佐著作郎等 通直散骑侍郎----官名。晋置,晋武帝置员外散骑侍郎;太兴元年,元帝使二人与散骑侍郎通员直,故称通直散骑侍郎,后增为四人。与侍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共平尚书奏事。也简称“通直郎,参平尚书奏事,兼掌侍从、讽谏,地位较高。南朝属集书省,宋以后地位渐低,常授衰老之士,多为加官,不被人重视 太子洗马----官名。为太子属官。秦称洗马,汉或称先马,后汉置十六人,六百石,职如谒者,太子出,当值者前驱导威仪 从二品将军之谘议参军---官名。梁、隋、唐、宋王府皆置谘议参军,掌谘谋众事 奉车都尉----官名。西汉武帝始置,职掌皇帝车舆,入侍左右,多由皇帝亲信充任 太子步兵、屯骑、翊军校尉---官名。东宫侍从武官,掌步兵,骑兵。东宫侍从武官。南朝宋置,员七人,太子三校之一,隶太子左、右卫率 都水使者-官名。汉朝始设此官,掌管池沼灌溉,保守河渠,为都水官之长 归义侯,率义侯,顺义侯----官爵名,给归降者的封号之一 轻车将军,威远将军,虎威将军----杂号将军名,汉武帝初置,掌帅军征伐或驻守。 洛阳令----官名,掌治其县 散男--- 爵位名。北魏始置,秩从五品,地位在开国县男之下。 〖第五品〗-- 宁远将军,鹰扬将军,折冲将军,扬烈将军----杂号将军名,三国魏置,掌征伐。其后,历代多沿用 大将军、大司马从事中郎----官名。东汉大将军、车骑将军属官。职参谋议、大将军府所属员二人,秩六百石 秘书丞---官名。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为魏公后置,员二人,辅佐秘书令典尚书奏事,职权甚重 国子博士----学官名。西晋武帝咸宁 (275—280) 中立国子学,置一员,以教授生徒儒学,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为之 散骑侍郎----官名,三国魏吴皆置,属散骑省,员额四人,五品。掌侍从左右,顾问应对、规劝得失;与散骑常侍等共平尚书奏事 太子中舍人----东宫属官。亦简称太子中舍、中舍人、中舍。秦、汉有太子舍人,在东宫更直宿卫 员外散骑常侍----官名。初为正员之外添差之散骑常侍,无员数,后为定员官。三国魏末置,两晋、南朝、北魏、北齐沿置。属散骑省(东省、集书省)。初多授公族、宗室,虽是闲职 射声、越骑、屯骑、步兵、长水校尉---官名。西汉武帝始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领待诏射声士,所掌为常备精兵,屯戍京师,兼任征伐 开国县男----爵位名。北魏始置,秩五品,地位在散子之下,散男之上 〖从四品〗 中坚、中垒将军----杂号将军名,掌领兵征战。 尚书左丞----官名,东汉置,为尚书台副长官,俸四百石,掌吏民章报及驺伯史,总典台中纲纪,无所不统。 司州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官名。即别驾从事、别驾从事史,汉朝州部佐吏,官名。简称治中,掌文书案卷等,东汉至隋多沿置 左、右中郎将----官名,两汉皆置,秩比二千石,掌左署郎持戟值班,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曹操置,以夏侯惇为之 太子家令、率更令、仆、庶子-----东宫属官。秦、西汉隶太子詹事。西汉管理太子汤沐邑,掌东宫刑狱、饮食、仓库,职比廷尉;官名。秦、西汉掌知漏刻,主东宫值宿事,职似光禄勋;东宫属官。秦、西汉隶太子太傅、少傅,东汉隶太子少傅,秩四百石。值宿东宫,职比郎官 中书侍郎----官名,三国魏始置,属中书省,掌协助起草发布诏令 前军、左军、后军、右军将军----武官名。晋与南朝以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合称四军,各置将军,共掌宿卫。 谏议大夫----官名。秦、西汉皆置谏大夫,掌论议 尚书右丞----官名。东汉始置,为尚书台佐贰官,居尚书左丞下,秩四百石。掌授廪假钱谷,假署印绶,管理尚书台专用文具及诸财用库藏,并与左丞通掌台内庶务,保管文书章奏 散子----爵位名。北魏置,秩从四品,地位在开国县子之下, 开国县男之上。 〖第四品〗 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司农、太府少卿----协助太常卿管理礼乐宗庙祭祀事务,分领诸署;职掌宫殿门户、帐幕铺设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事务;掌宫门宿卫屯兵,巡行宫外,纠察不法,管理武器库藏,领武库、公车司马令;协助太仆卿管理车舆厩牧,审计籍帐,通判本寺事务;官名,东汉置,为廷尉长官,俸中二千石,掌平狱,奏当所应;职掌外国少数民族宾客接待、朝会及吉凶礼仪,兼管佛教、祆教寺庙,领典客、典寺、司仪等署;亦称“宗正寺少卿”,通判皇族事务;官名。北魏置。亦简称“司农少卿”。四品上。协助大司农管理租税园苑仓储;协助太府卿掌仓储出纳,两京诸市,通判各署事务。 尚书吏部郎中-----官名。西汉武帝时常以郎官供尚书署差遣,掌收发文书章奏庶务 给事黄门侍郎-----官名。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而置。亦简称“黄门”、“黄门郎”、“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内外,与侍中平省尚书奏事,因出入禁中,故职任显要 太子中庶子---官名。汉置,为太子侍从。西汉属太子太傅、少傅。东汉属太子少傅,秩六百石,员五人,职如侍中。三国魏沿置。掌侍从、奏事、谏议等。 司空长史-----掌司空府诸曹事,地位仅次于司空公 中常侍----官名。秦和西汉时为加官,有此加官,就能入禁中。东汉时由宦者担任,掌侍从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皇上提出问题时,负责解答,或受差遣办事。 城门校尉---官名,汉置,西汉掌京师城门屯兵及开闭;东汉掌京都洛阳十二城门屯卫兵,俸比二千石。属官有司马、城门候等 骁骑将军----官名。西汉置,东汉沿之,为杂号将军,统兵出征,事迄即罢 游击将军-----汉置游击将军。为杂号将军。统兵专征, 建义、建忠、建节将军-----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领兵征伐。 立义、立忠、立节将军-----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领兵征伐。 恢武、勇武、曜武、昭武、显武将军----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掌领兵征伐。 中散大夫----与光禄、太中、谏议大夫及议郎等皆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唯诏令所使 下州刺史----州的等级之一 开国县子 ----爵位名。北魏始置,秩四品,地位在散伯之下,散子之上 〖从三品〗 散骑常侍-----官名。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汉因之。魏文帝黄初年间把散骑与中常侍合而为一,谓散骑常侍,侍从皇帝左右,掌规谏,不典事 东、西、南、北中郎将----官名。东汉灵帝时所置四中郎将之一,帅师征伐 国子祭酒-----掌教授生徒儒学,主管国子学,参议礼制,隶太常 御史中尉----官名。北魏改御史中丞为御史中尉,督司百僚 将作大匠----官名,秦称将作少府,掌治宫室 征虏将军----杂号将军名,汉置,凡将军皆掌征伐。 太子左、右卫率-----东宫武官名。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分中卫率为左右卫率,各领一军,掌东宫护卫。 武卫、冠军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光武帝置,掌帅兵征伐。杂号将军名,三国魏吴皆置,掌宿卫禁军 护羌、护夷、护蛮校尉----官名。西汉始置此官,专门负责西羌事务 太中大夫----官名。秦始置,掌议论 辅国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置,掌征伐 中州刺史----州的等级之一 散伯 ---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三品,地位在开国县伯之下,开国县子之上 〖第三品〗 吏部尚书----官名,东汉置,掌选举和祠祀事。东汉光武帝改常侍曹为吏曹,也称吏部曹,其长官称尚书,属官有郎 安东、西、南、北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置,掌帅军征伐或镇守一方兼任地方长官或为地方长官兼管地方军事 中领军----将军名号,西汉置。凡将军皆领兵征战 中护军----官名。东汉置,掌军中参谋、协调诸部 光禄、卫尉、太常、太仆、廷尉、鸿胪、宗正、司农、太府卿----同少卿 太子少师----官名。东宫三少之首。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 始置,与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少傅、少保并号六傅,掌辅导太子,三品。然不常设 太子少傅----官名。与太子太傅并称太子二傅。西汉协助太子太傅监护、辅翼、教导太子,秩二千石。与太子太傅同领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等东宫官属 太子少保---官名。东宫三少之一。亦尊称“宫保”。位居太子少师、少傅下。其设置、职掌、品秩同“太子少师” 中书令---官名,在汉朝为“中书谒者令”的简称,魏晋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 太子詹事---官名。掌皇后和太子家事。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和诸宦官等。 侍中---侍从皇帝左右,侍奉生活起居,分掌御用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唾壶等杂务,无员,以功高者一人为仆射。 尚书----职掌收发文书,传达记录诏命章奏,隶少府。西汉中期以后,渐成为重要宫廷政治机构,参与国家机密,常以中朝大臣兼领、平、视,以左右曹诸吏平尚书奏事,参与议政决策,宣示诏命,责成丞相、列卿执行 平东、西、南、北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献帝年间刘备置 河南尹----官名,东汉置,为京都洛阳所在郡的长官,秩二千石,掌京都,典兵禁,特奉朝请 上州刺史----州的等级之一 秘书监----官名,掌图书秘记等 左、右卫将军-----掌宫禁宿卫 前、后、左、右将军----将军名号,前后汉皆置,金印紫绶,位上卿,掌征伐 光禄大夫----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中大夫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论议,在大夫中地位最为尊显 开国县伯---- 爵位品。南朝梁始置。 〖从二品〗 尚书仆射----官名。秦、西汉为尚书令副贰,秩六百石。东汉为尚书台次官,职权益重,若公为之,增秩至二千石。职掌拆阅封缄章奏文书,参议政事,谏诤驳仪,监察百官。令不在,则代理其职 中书监-----官名。魏晋南北朝为中书省长官之一。三国魏文帝初年分秘书置中书省,并掌收纳章奏、草拟及发布皇帝诏令之机要政务,皆位三品, 司州牧---官名。北魏京畿行政长官,治洛阳。 镇东、西、南、北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献帝年间,掌征伐 中军将军,镇军将军,抚军将军----杂号将军名。凡将军皆掌征战或驻守宿卫。 金紫光禄大夫----官名。晋初有光禄大夫,授银章青绶。如加赐金章紫绶,则为金紫光禄大夫,二品,禄赐、班位、冠帻、车服、佩玉、置吏卒羽林及卒,诸所赐给皆与特进同。其以为加官者,唯假章绶、禄赐班位,不别给车服吏卒 散侯---- 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二品,地位在开国县侯之下,开国县伯之上。 〖第二品〗 太子太师---官名。东宫三师之首。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始置,与太子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并号六傅,掌辅导太子,三品 太子太傅---官名。与太子少傅并称太子二傅。西汉初掌保养、监护、辅翼太子,昭、宣以后兼掌教谕训导。秩二千石。与太子少傅同领太子门大夫、庶子、洗马、舍人等东宫官属 太子太保---官名。东宫三师之一。位居太子太师、太傅下。其设置、职掌、品秩同“太子太师”。 官名。为照管太子身体、负责太子体育的官 特进---初为对大臣的优待名义。西汉末始置,以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 尚书令---官名。秦、西汉为尚书署长官,掌收发文书,隶少府 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官名。骠亦作票。西汉武帝置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官名。西汉初置为军事统帅,作战时领车骑士,故名。事讫即罢。武帝后常设,地位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在卫将军上,常典京城、皇宫禁卫军队,出征时常总领诸将军。文官辅政者亦或加此衔,领尚书政务,成为中朝重要官员;将军名号,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皆位比公,凡将军皆主兵,掌征伐,而卫将军平时掌宿卫 征东、西、南、北将军,诸大将军----杂号将军名,东汉末年献帝置,曹操执政后,列为四征将军之一,多为持节都督,出镇方面,地位显要,秩二千石 左、右光禄大夫----官名,三国魏置,仪同三司,作为在朝显职加官用。也作为年老退休或死后赠官用 开国县侯----南朝梁始置,爵名 〖从一品〗 仪同三司----官名。原意是非三公而给予与三公相同的待遇 开国县公----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县 散公---- 爵位名。北魏置,秩从一品,地位在开国郡公之下,开国县侯之上 〖第一品〗 太师---表示恩宠的加衔。历代大官的加衔,多以太师为最高加衔,表示恩宠至极,但无实职 太傅----赠官加衔。南朝时太傅多用作赠官,名义尊崇而实无职事,多用以安置元老勋臣。隋初复号三公,但无职事,只与皇帝坐而论道。明朝后期与清朝,太傅作为赠官加衔,没有实际职事,正一品 太保---与太师、太傅、少傅并号四辅,名为皇帝师傅,位上公,无实际职掌。不久罢。三国魏末年复置,位在三司上,安置元老重臣,无职掌,一品 大司马---起初只授与功勋卓著的将帅,后多授显贵外戚,成为左右朝中政务的官号。 大将军---名誉职衔。魏晋南北朝有诸名号大将军,作为加授给大臣、重要州郡长官的戎号。凡加戎号者,可开军府。 太尉---官名。秦始置,两汉皆置,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管政务的丞相、管监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共同负责国务 司徒---户部尚书的俗称。 司空---工部尚书别称 开国郡公---爵名。初指公爵中开国置官食封者,后仅为爵位名。食邑为郡,故爵前常冠以所封郡名。 历经一个月,终于把北魏的官职整理齐了,欢迎大家收藏学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