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也能“防疫”?

 火岩山 2022-12-14 发布于浙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 王安石《元日》
曾经流传数千年的岁旦饮屠苏的习俗,你是否通过诗句,感受古人文化习俗的内涵?

如今防疫手段多样化,屠苏酒这一有数千年使用基础的防疫良酒,也可以历久弥新,重新焕发出防疫抗疫的光芒。

屠苏酒是用大黄、花椒、白术、肉桂、桔梗、制川乌、菝葜等7味中药经破碎泡或煮酒而成,可以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

岁旦(正月初一)饮屠苏这一习俗,上至帝王官宦,下达黎民百姓,岁以为常,是疾疫对节日民俗影响的结果。

它始于汉末,兴于唐宋,曾传播海内外,延续明清,直至近代逐渐消失。关于它的起源与普及还可以追溯到神医华佗与药王孙思邈。

唐朝初年南方时有瘟疫发生,孙思邈在常州一带行医,不舍昼夜抢救病人。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瘟疫得到有效地控制。然而过了不久,又从小孩到大人流行起来。

为了长期地预防和治疗此病,孙思邈经过潜心研究,发现《肘后备急方》中有预防瘟疫的此方。他便精心配制药酒,让未得病的人喝,结果瘟疫就再也没有发生。

为了普及防疫知识,防止有人将此方神秘化,孙思邈便找来一大张黄绢,把药物组成及炮制方法全部誊写上边,张榜公布在屠苏庵的山门的柱子上,让人们广泛传抄。


图片

图片


过年又是燃放烟花炮竹,又是喝屠苏酒,老祖宗把防疫做到了生活中。过年前后,天气寒冷,正是流感和瘟疫的温床。古人创造性的搭配烟花爆竹和屠苏酒,用烟花爆竹燃放后的烟来驱散瘟疫。

可见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文化。

此外,关于消毒,也可以在室内点燃艾草或艾条,苍术。

 “正朝屠苏酒法,令人不病温疫。大黄五分,川椒五分,术、桂各三分,桔梗四分, 乌头一分,菝二分。七物细切,以绢囊贮之,十二月晦日正中时悬置井中,至泥。正晓拜庆前出之。正旦取药置酒中。屠苏饮之于东向, 药置井中,能迎岁,可世无此病。此华佗法,武帝有方验中。从小至大,少随所堪,一人饮一家无患。”
  ——东晋 葛洪《肘后备急方》

  “屠苏酒,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 之方:大黄十五铢,自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心十八铢,乌头六两,菝葜十二铢。右七味咀,绛袋盛。以十二月晦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旦 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屠苏之饮,先从小起,多少自在。 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饮药酒得三朝,还滓置井中。能仍岁饮,可世无病。当家内外有井,皆悉着药,辟温气也。”
  ——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方》
屠苏酒配方:

大黄 10g
白术 桂心 12g
桔梗 蜀椒 10g
乌头 4g
菝 8g

大家也可以自己酌情加减。现代一斤是10两,但是以前的计量单位,一斤是16两,所以半斤是八两。 古以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图片


桂心是肉桂中的一种,一般说,肉桂为桂树的皮,干燥后为桶状,称“桂通”,而“桂心”系去掉外层粗皮的“桂通”,也写作“桂辛”。特点是比较小,跟香烟差不多大。


图片


另外菝葜是金刚刺,乌头不是附子。


图片

图片


把药放在两三斤黄酒煮(一定要是粮食酿制零添加的酒),开了后滚几次就可以,趁温热是小口小口地喝。一人饮,一家无疫。同时药渣可以放置在家里,或院子等地方,也能起到一定防疫效果。

当然,要记得饮屠苏酒,不要用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这些相反的药,且孕妇禁用。同时忌生冷寒凉,海鲜,生水果,牛奶,鸡蛋,冷藏食物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