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上将韩先楚回忆东北我军从战略撤退到站稳脚跟

 兰州家长 2022-12-15 发布于甘肃

从战略撤退到站稳脚跟

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苏联遵照雅尔塔协定,于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对日本宣战。苏联红军从八月九日分三路进军,迅速击溃了日本关东军,为我军先机进入东北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文章图片1

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举行全国规模对日反攻的声明。八月十一日,朱德总司令发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接受日、'满,敌伪投降”的命令。按照中央指示和朱德命令,冀热辽李运昌所部向辽吉进发;在八路军工作的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张学思、万毅等,率领所属部队,分别向东北进发;我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等解放区都抽调部队向东北进发。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炮兵学校也迁往东北早在一九四五年四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即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指出:如果取得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国际形势的发展,为我党实现'七大”任务,提供了良好时机。冀热辽军区我军,配合苏联红军,击破长城内外日伪军多次抵抗,攻占山海关、锦州和承德等地,率先进入东北,与在长期抗日斗争中保存下来的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一起,配合了苏军解放东北。冀热辽军区,地跨长城内外,受命进军东北,具有人时地利优势,这对我军后续部队进军东北,提供了便利。所有进军东北的部队和干部,在党中央统一号令下,有的徒步,有的渡海,日夜兼程向东北进发。

这时,美国为推行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中国看成是他控制远东的重要环节,大力扶蒋反共。蒋介石为独吞抗日战争胜利果实,在美国支援下,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手,以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他一方面邀请毛泽东主席去重庆谈判和平建国,另一方面却发布“剿匪”密令.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进攻。为霸占东北,利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由美国提供海、空运输工具.把远在人后方的精锐部队,运往东北。

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蒋介石公布组成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辕,任命熊式辉为行辕主任,将原昆明防守司令部班底,改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司令部,归东北行辕管辖。十月十八日,任命杜丰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一九四五年十月底,国民党首先空运两个军到平津,海运十三军、五十二军在秦皇岛登陆,向东北进攻。同时,派遣大批特务人员潜入东北,与敌伪军警勾结,收编伪军及惯匪,组成所谓“地下军”、“先遣军”,充当其与我争夺东北的先头部队(

当时,美、蒋的战略目标,是抢先占领平津,控制华北,进军东北,企图消灭东北我军,独占东北。

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审时度势,及时制定了党对东北的方针、政策。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中共中央确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并确定从各抗日根据地增调军队和干部进军东北,同时加强热河、察哈尔的力量一九四_丘年十月下旬,以各根据地到达东北的抗日武装,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一九四六年一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政治委员,罗荣桓任副政治委员,周保中、吕正操任副总司令,肖劲光任副总司令兼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以后人事又有变动。先后到达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三十人,于部二万人,部队十一万人。

当时东北情况比较复杂,从中央到东北局,大家都处于认识过程。从表面形势看,似是十分有利。山东主力多数已到东北,新四军三师已出关,其他各地区调入的部队,也在陆续到达中。东北人民,刚从日伪侄桔下解放,群情热烈,参军者蜂拥,部队发展很快。

但实际情况却有其不利的一面,而且在当时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上起着主导作用。诸如东北蒙受故伪的长期反动统治,我党工作遭到严重摧残,基本群众对我缺乏认识。而我各部队分头进军,先后到达东北,部分主力还在进军途中,情况不了解,装备尚未改善,部队也很疲劳。加之指挥系统还极不完备,调度不灵,不能组织较大的战役。进入东北之后,一些伪满散兵游勇和杂色团伙棍入我军,有些以“明当八路,暗投中央”为目的的组织也钻了进来。·所以,虽然出现参军高潮,但真正工农群众所占的比例不大;部队发展虽很快,但大量新成份,实际上是很不巩固和缺乏战斗力的。而国民党军,是长期保留在战略后方的精锐,美械装备齐全满员,利用美国提供的现代化交通工具运进东北最初进攻的兵力,虽然不过两个军,但战斗能力却优于我军。

由于处于认识过程中,又受到当时与国民党和平谈判这一政治形势的影响,从九月下旬起,中共中央虽多次指示东北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大力建立东北根据地,但中间曾多次发生过摇摆和变动,以致在东北局领导层和广大于部中间,对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和城乡关系以及作战方针问题,都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棍乱。

文章图片2

开始,中央和东北局鉴于进入东北初期的顺利形势,曾设想在北宁路上打几个好仗,阻止国民党进军东北,因此,积极筹划打大仗,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以刚到山海关的七师和冀东部队一部在山海关一带阻击敌人,激战十余日,我被迫撤出战斗。国民党军十三军、五十二军,即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占领山海关,继而连陷绥中、兴城、锦西。当时中央和东北局又曾想在锦州以西打一大仗。这时,到达前线指挥所的林彪,鉴于各方一面条件并不具备,经东北局同意,放弃了这一打算。十一月二十六日撤出锦州,避免了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了迟滞敌人前进,我军于十二月一日在锦州以北上下齐台组织战斗,仅将敌击溃。

国民党为了扩大内战,欺骗人民,于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与我党达成停战协定,但声称不包括东北在内,军事调处执行小组的美方代表也不制止国民党军破坏停战令,形成关里小打东北大打的局面_在这期间,国民党又将其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和七十一军相继调入东北。东北国民党军得到后续梯队的加强,即猖狂组织进攻。十三军由锦州向北冒进,连陷义县、阜新、彰武和锦承路仁的北票、朝阳、叶柏寿,南线占我营口。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四日,由胶东渡海来辽南之我军(即后来东北野战军四纵队之前身)攻克营口.歼国民党军五仁二军一个营和团直一部一千七百人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四日,我原山东一师和原新四军三师七旅,在彰武、法库间秀水河一子,抓住了一股冒进的敌人,坚决攻击,白刃格斗.全歼敌卜三军八十九师四个营及一个山炮连和一个运输连一千六百人一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初期打得较好的第一个歼灭战。

这次战斗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了敌人分兵冒进、骄傲轻敌的弱点,经周密侦察,认真准备,突然包围,速战速决。一九四六年二月十六日,我军又将由锦州向东进攻的新六军新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及师教导营,包围于盘山以东沙岭子。我以四纵六个团、三纵一个团,五倍于敌的优势兵力,打了一昼三夜四十八小时,却没将敌人消灭。至二月十九日晨,敌人增援上来,我撤出战斗。虽然毙伤敌六百七十人,俘敌一个连,可我伤亡大于敌三倍.为二千一百人。

战斗失利的主要教训是对敌人战斗能力估计不足,对敌人防守特点不了解,缺乏统一指挥与相互协同,在当时上级提出的“最后一战”的错误鼓动口号下,轻敌蛮干,沿用抗日战争时打日伪军的战,以致失利。这也说明了我军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在新形势下要对付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尚需一个过程。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曾考虑放弃几百里地方,主力分别部署,迟滞敌人进攻,待敌兵力分散,寻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另方面分兵剿匪,掩护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但由于受国共和谈进程的影响,正确方针迟迟未能付诸落实。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二日,国民党军五十二军以从苏军手中接受的方式进占沈阳,随即配合新一军、新六军,以沈阳为中心,向沈阳以南、以东、以北展开进攻,相继进占辽阳、抚顺、铁岭。我军虽在抚顺以西及三保本溪作战中给敌以打击,消灭国民党军六千人,但仍不能遏制国民党军进攻。尽管国共双方于三月二十七日又达成关于派遣执行小组前来东北进行调处的协议,国民党军仍把云南部队六十军和九十三军调到东北,使进攻东北的兵力增加到七个军。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八日,国民党军集中五个军十个师的兵力,在沈阳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动大规模进攻。以五个师向中长路南段之海城、营口和安沈路上之本溪进犯,妄图驱逐南满我军主力;另以五个师向四平进攻,并声称于四月二日前攻占四平。敌人企图利用有利态势,一举夺取四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与此同时,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国民党收编的土匪武装,也积极活动,策应正面国民党军进攻。

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指示东北局为配合我党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保卫北满,东北我军必须以敏捷手段,在苏军撤退的同时,不惜牺牲,夺取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三市及中东路全线。为此目的,我应力争阻敌于四平以南,给敌以严重打击。南满方面则作有利钳制,尽量求得歼敌一部。东北局当即决定,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

四平是东北的战略要地。苏军撤退时,国民党收编的伪、匪军进占了四平。我军于三月十八日攻克该城,歼敌辽北省主席刘翰东“铁石部队”三千人。敌新一军于四月初开始向四平攻击前进.五个师同时展开,分两路平行推进,遭我节节抗击,进展迟缓南线我军三纵、四纵,自四月一日至七日,三次保卫本溪,先后击溃新六军十四师、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以及六十军一八二师五四五团之进攻,击伤敌五十二军副军长郑明新、二十五师师长刘世憋和十四师副师长等,共毙伤俘敌四千人敌乘我主力·部北调参加四平地区作战之机,侵占本溪、北线我军于四月八日,集中一师、万毅纵队(旅)、三师八旅、十旅等十二个团的兵力.于兴隆泉一线歼敌新一军新三十八师一部。

后于四月十五日,集中十四个团的兵力,将敌左路七十一军八十七师诱至大洼、八面城地区袋形阵地,乘敌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将其大部消灭,并击溃援兵第九十一师,共歼敌五千六百人,重创进攻四平之敌。

为了执行中央全力控制长、哈、齐三市的指示,我七师、三五九旅和三师一部,在东满、北满、西满地方武装配合下,于四月十八至二十八日,接连解放了三市,歼国民党收编武装的主力二万七千人,清除了北满腹地之敌,解除了前线我军作战的后顾之忧。

由于本溪、大洼作战的胜利和长、哈、齐三市的迅速解放,暂时改善了我军在东北的地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中共中央根据苏联政府三月二十二日照会国民党政府,苏军在四月底将自满洲撤退完毕的情况,指示东北局应用一切力量,不惜重大牺牲,阻止国民党军向北满及长、哈、齐等城的进攻为执行这个指示,我军集中了十四个师(旅)的兵力,保卫四平。以四平市区为中心,组成一条东西蜿蜒百余里的防线,部署力量,构筑工事,击退了敌人的正面进攻和迁回战至四月二十七日,敌人被迫转取守势,与我形成对峙状态。

国民党军为突破我军防御,于五月十五日集结了十个师,分三个集团向我全面进攻。左路集团七十一军两个师,向四平以西进攻,造成我翼侧顾虑;右路集团以新六军等五个师,向四平以东实施迂回,于五月十八日突破我军防线,对我坚守四平东南塔子山部队实施三面围攻,经过反复争夺,我终因伤亡过大,被迫放弃阵地。

这就形成敌人迁回成功,有封闭市内我守军退路,使我军完全处于被动以至遭受严重损失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前线总部下令我军于五月十八日夜撤出四平,并报请中央军委备案。持续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遂告结束。当时在前线负责指挥作战的林彪,又连夜邀请当时在长春的东北局主要领导彭真、罗荣桓等同志,到公主岭附近的范家屯紧急磋商,决定排除要继续坚守长春,把长春变为第二个凡尔登的不切实际的主张。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城市防御战。虽然取得了毙伤敌人一万余的战果,阻滞了敌人的进攻,但在我军处于劣势情况下,过多的看重了一城一地的得失,与敌进行不利条件下的作战,在战略上是失策的。我军动用不少兵力,以浅近的防御纵深,在兵力、火力并不得心应手的状态下,在那样长的战线上,打那样长的时间,部队打得相当苦,有的甚至丧失了元气。我军虽打得很英勇,也取得了作战的经验和教训,但付出了八千多战斗骨干伤亡的代价。由于我军果断的撤退,摆脱了战略上的被动,又一次避免了不利条件下的决战,保存了有生力量。经过四平保卫战和大撤退的反面教育,彻底消除了和平幻想,对东北全党全军在和战问题、根据地建设问题上统一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当国民党军于五月二十二日进占长春后,正趾高气扬向吉林进攻的时候,南满我军遵照毛泽东主席集中兵力,在中长路南段,选择较大城市,狠狠打击敌人,迟滞敌人向北满进攻,或把进攻的敌人拖回去的指示,发起了鞍海战役以四纵“前指”率两个师、一个炮团和辽南一分区的两个团,于五月二十五日攻克鞍山,全歼国民党军六十军一八四师一个团,乘胜南下海城,逼海城守敌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率师直和一个团起义。进而我军又攻占大石桥、营口,歼一八四师另外一个团。鞍海战役,是我军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在东北战场上创造解决敌人一个整师的范例。这迫使正在向北满进攻的敌新一军等四个师回援鞍、海,打破了敌人向北满的进攻计划,也加深了国民党军内部嫡系和非嫡系的矛盾,对稳定东北战局,起了重要作用。

一九四六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党军七十一军进占吉林之后,派出八十八师向吉林以东前出,六月六日占我新站、拉法,七日进迫蛟河。新站、拉法是延吉、哈尔滨铁路与吉林的铁路交叉点,这个点若被敌人占领,即切断了延吉到哈尔滨的铁路交通,对我很不利。所以,我军组织一师、二师及警二旅四团,于六月七日夜进行反击,歼敌二六三团及二六四团四个营一千八百人,保障了延、哈交通,打击了敌人进攻的嚣张气焰。

国民党军进占四平、长春、吉林之后,与我争夺战略要点的第一步计划已告一段落,加上战线拉长,兵力分散,急需喘息;特别是鞍海战役,在背后被戳了一刀,增加了后顾之忧。因而,国民党军提出从一九四六年六月六日起,停战半个月。我军长时间作战,急需补充和整顿,并为争取时间建立根据地,也同意停战。由于关内多处大打,东北国民党军未能得到后续增缓,停战期限一再延长,直至十月中旬,东北战场出现了四个多月停战状态。

从山海关到松花江半年多的时间,我军是且战且退,经过这段战略撤退的过程,使大家对解决东北问题的思想,也逐渐明确了。

即国民党武力抢占东北的总方针是不会变的,即使某些时候出现停战或和平活动,也是在对国民党有利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对这一点不再抱什么幻想了从这段时间与国民党军的交战,使大家认识了当面之敌确实是国民党的精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军与之相比,确有差距,敌人是有优势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立我军的行动方针,就成了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战争初期,如果我军能在北宁路上消灭国民党军一两个军,在四平能把敌人顶住,东北无疑将出现对我有利的局面。但事实上.不具备这个条件。因此,不得不作战略退却。我军在北宁路和四平两处,避免了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这对后来形势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在与国民党军交战中,使我军深刻体会到无根据地作战的苦处。由于日伪长时间残酷统治,我党工作遭敌严重破坏和抗日联军撤出东北,致使我党我军在人民中影响很小,人民对我军缺乏了解。相反,由于盲目的正统观念,使国民党一时的欺骗性比较大。这也是这个时期敌强我弱的一个侧面。在这种无根据地依托的情况下作战,困难很大,不仅得不到群众支援,而且由于到处有土匪骚扰,又加深了这种困难。刚进东北时收编的杂色武装,与国民党军进攻相呼应,纷纷哗变,与我作对。

事实教育了大家,不下大力建设东北根据地,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在我军主动撤出四平、长春、吉林等大城市和退过松花江时,有些干部和战士对于东北斗争的复杂性、严重性认识不足,仍然缺乏长期斗争和作艰苦群众工作、创建根据地的思想准备,甚至有少数人对斗争前途失去了信心。党中央为了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把东北尽快建设成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中旬发出了关于东北局干部分工问题给东北局的指示。

调整分工后的东北局于一九四六年七月上旬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东北工作的指示精神,分析了国内外和东北形势,总结近一年来斗争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我党在东北的工作方针和作战方针,并于七月七日会议通过了委托陈云起草的《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简称“七七决议”)。这一决议经中央修改后批准,成为我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它标志着东北的工作方针和作战指导方针,已经沿着中央指示的道路走上正轨。

东北全党全军,随着“七七决议”的传达和贯彻,一万二千干部“脱下皮鞋”,走出城市深入农村,发动群众。野战军抽派三分之一的兵力分散剿匪,创建根据地。广大干部的下乡热潮,群众运动的暴风骤雨.武装剿匪的积极行动,使根据地建设出现了一片新气象,使土匪的社会基础土崩瓦解。解放区的匪患用了不长时间,即被基本肃清。

战场上的暂时体战,为加紧整顿军队提供了机会。东北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军事斗争,如果军队不能有效的制止国民党军进攻,其他都将无从谈起。所以,在创建根据地的同时,抓紧了整顿军队。主力部队整编为五个纵队,十五个师,十个独立师,四十四个独立团,初步建立了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兵种。地方部队整编为东、西、南满三个军区,六个小军区。总兵力达到二十三万人。同时各军区组建第一批二线兵团,以备及时开赴前线,补充主力。

在此期间,全国形势变化很大,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的反革命内战。

一九四六年七月,东北国民党军主力增加到七个军二十五万人,加特种兵和地方军,总兵力达四十万人。虽然初期作战一再得手,占领了东北中心战略要地,但要继续向北满进攻,深感南满我军对他的威胁,后顾之忧甚大。因而确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企图首先消灭南满我军,尔后集中兵力向北满进攻。

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九日,国民党军集中八个师,十万多人,占其在东北全部兵力的三分之一,分三路向南满进攻。这时,南满我有三纵、四纵两个纵队,四万多人,另有两个独立师。兵力对比,敌占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不得不放弃一些地方,集中兵力,争取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我四纵于本溪东南,将分路冒进的敌五十二军二十五师,合围于宽甸新开岭地区。经三天激烈战斗,至十一月二日,将敌自诩为“千里驹”的全美械装备的二十五师八千余人全部歼灭,俘敌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首创东北战场全歼敌人一个整师的范例。此战我与敌兵力之比实际为二对一,数量上并非绝对优势,装备上不如敌人。

但由于看准了该敌骄傲冒进的突出弱点,抓住了战机,选择了有利地形,兵力部署比较得当;更重要的是前线指挥所冷静沉着,在我部队已向预定阵地运动,中途敌情发生变化,我又屡攻不下且伤亡较大等关键时刻,毅然排除干扰,决心果断坚定,处置迅速准确.发扬了部队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终于打成了一个干脆彻底的歼灭战。敌二十五师是杜幸明的起家部队,是抗战时国民党远征军的主力之一,战斗力较强,但遭我全歼,证明了敌之精锐部队也并不难打。这一胜仗,大杀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粉碎敌人进攻的信心,同时掩护了南满我军后方将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区。

嗣后我军放弃安东(今丹东市)、通化和辑安等城镇,敌人凭其兵力优势,继续向长白山压缩。到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下旬,南满根据地仅剩下临江、长白、抚松、蒙江四个完整小县,人口只有二十二万,地区狭小,粮食、被服、弹药以及兵员补充,都出现了很大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南满是否还能坚持,在南满领导中出现了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坚持,甚至提出:“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分散打游击的口号;有的则主张向北满撤退,与北满主力汇合。东北局分析战局,坚持南满将迫使敌人分散兵力两面作战;如果放弃南满,敌人解除了后顾之忧,将集中兵力压向北满。因此,能否坚持南满,成了东北形势好转或恶化的关键。东北局决定坚持南满,并经中央批准,派陈云和肖劲光同志到南满,加强南满领导。一九四六年十月三十一日成立了南满即辽东分局,陈云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肖劲光任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任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中旬,在通化以东七道江召开纵、师级干部会议,会上就是否坚持南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陈云高瞻远瞩,循循善诱,深刻分析了坚持和北撤的利弊,阐明了坚持的意义和条件,也指出了实际困难。他说:坚持南满是争取东北时局好转的必须,可以迫使敌人在不利条件下同我们作战,我军南北配合,定会出现有利战机。敌人好比一头野牛,一头撞向北满,可尾巴却甩在南满。坚持南满,就等于拽住了这条尾巴,使这头野牛无法施展其能。而放弃南满,敌人可以集中兵力压向北满,不但增大了北满的负担和损失,而且在部队北撤和将来打回时,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两相比较,撤不如不撤有利。最后陈云坚定地说,我们不走了,一个也不走,都留下来坚持,我们终归还有四个县,还有两个纵队主力嘛。

陈云说服了大家,统一了大家思想,并具体确定了坚持的方针:以部分兵力抗击敌人正面进攻,集中兵力在运动中相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以四纵主力和地方武装挺进敌后,与辽南分散的部队相配合,开展敌后游击战。当时作战条件很艰苦,战士衣单被薄,粮食困难,常冒零下三四十度严寒连续作战。但我军作战思想明确,上下一致,团结一心,克服了许多困难。同志们有时饿了啃块包米面饼,渴了吃把雪,有时在冰天雪地里露营,在雪深及膝的山间行军,爬冰卧雪地进行战斗。在这样十分困难条件下,干部爱护战士,战士尊重干部,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掀起杀敌立功热潮,出现了许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敌人纠集六个师,开始进犯临江,从通化以南多路向东进犯,企图首先沿通化、辑安铁路构成封锁线.然后向东进攻。我军三纵、四纵十师和独立师进行正面阻击,伺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四纵主力,直插安东、沈阳铁路两侧,积极打击分散守点的敌人,在敌后转战十数日,横扫二百里,攻克敌人据点二十余处,歼敌三千人,迫使敌人将进攻临江的新二十二师和九十一师西调。我军乘敌人西调之机,向通化、辑安铁路两侧之敌一九五师展开反击,经大小四十余次战斗,歼敌四千人,粉碎了敌人向临江的进攻。

北满我军为配合南满作战,于一九四七年一月五日,以一纵、二纵、六纵及三个独立师,冒严寒沿中长路两侧越过松花江,举行一下江南作战。一纵三师,首先包围了长春、吉林以北的江防据点其塔木敌新一军一一三团一个营及轴重连,九台之敌一一三团主力出援,在张麻子沟为我一纵一师伏击歼灭。当我攻击其塔木时,六纵在其塔木以西焦家岭,歼灭了德惠增援之敌新一军五十师一五O团(缺一个营)。一纵在攻克其塔木之后,乘胜攻克沐石河,歼灭守敌保安团二个营。二纵在中长路两侧,进至德惠以北打援,主力出击长春敌人前哨据点。北满我军一下江南,调动了南满敌人四个师向北增援,减轻了南满我军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保卫临江战斗我军冒零下四十度严寒,打得英勇顽强,取得了攻坚经验。

但在攻击其塔木、焦家岭战斗中,也暴露了战斗组织上的弱点,兵力、火力不集中,突击点选择不当,及协同动作不够周密,以致都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才解决战斗。其塔木战斗,我以优于敌人九倍的兵力打了三天,少数敌人还被漏网逃掉了。

国民党军为了贯彻其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经过短时整顿,于一九四七年一月三十日,又纠集四个师,在通化以东分三路再犯临江敌一九五师进抵通化以北高丽城子;我三纵及四纵十师,当即发起攻击,敌不支向通化逃窜,我跟踪追击,歼敌五个营二千三百人。二月五日上午,敌伸向通化、临江铁路之新二十二师,为我四纵击溃。接着三纵克三源浦,歼敌二0七师两个营一千七百人。

进攻临江之敌受到打击,无力再进,加上四纵与敌后部队积极活动,相继收复抚顺、本溪、沈阳三角地区据点二十余处,歼敌三千人,控制了本溪以东广大地区,威胁着安沈路,使敌人再犯临江又告失败。

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三日,敌人又纠集五个师,分三路第三次进犯临江。我三纵主力于二月十八日,在金川以南歼敌翼侧之暂二十一师两个团,并击溃柳河来援之敌我三纵八师和四纵十师,在通化东之老爷岭、四道江,依险阻击敌人七十一军第九十一师和五十二军第二师,并在反击中歼敌九十一师五个营和第二师一部,当晚配合友邻部队合围了高丽城子。高丽城子之敌九十一师主力和第二师一个团,见形势不利,在通化敌人策应下乘夜突围,为我军追歼一部。

追歼中与敌接应部队五十二军第一九五师遭遇.展开激战,无敌英雄周恒农击毙敌副师长何士雄,俘敌一百余人,相继解放金川、柳河,攻克辉南,敌被迫放弃辑安我四纵主力和独立师,在敌后连克据点,歼敌第二师五团、新六军二0七师一部及保安团等,积极配合了正面作战。正面部队据险阻击,积极反击,结合迂回包围,粉碎了敌人第三次对临江的进攻。

北满我军一纵、二纵、六纵及独立师,共十二个师,于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第二次下江南,以突然行动,包围了九台东北城子街,进逼九台、农安两城我六纵与一纵配合,攻歼了城子街守敌新一军三十师八十九团,占领九台、农安,乘胜进攻德惠山f战斗部署不当,主攻方向不突出,平分了兵力和火力。长时间没有攻克。此时长春敌人四个师来援,同时打开小丰满水库闸,使松花江水位增高,借以阻碍我军北撤。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旧,我军撤回江北,国民党军尾随我军进到松花江边,并以部分兵力前出到中长路两侧松花江北岸的王家站、五棵树等地。

三月八日,我军对突入江北之敌进行反击,敌人仓慌过江南逃,我军乘机发起三下江南。二纵首先在德惠以北达家沟、靠山屯一线,歼灭敌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两个营,并将自德惠、农安增援之敌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阻止于靠山屯地区。我一纵渡江西进,在二纵、六纵配合下于三月十二日断敌退路,将敌八十八师大部、八十七师一部及军特务团、工兵等堵截于德惠、农安间之郭家屯。激战一昼夜,除八十八师少数逃农安外,全部就歼,取得了我军一举歼敌两个主力师大部的重大胜利。

此时,松花江即将解冻,我军遂令各部队用铁路大翻身的办法,彻底破坏中长路四平长春段、长春德惠段以及长春吉林段等铁路后,于三月十六日撤回江北,结束了三下江南作战。

国民党军不甘心三次进攻临江的失败,又拼凑十四个师,以营盘至通化公路为轴线,于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分三路向我临江发起第四次进攻,企图第一步打通通化、柳河线,封锁我军;第二步进攻临江。辽东即南满分局陈云、肖劲光决定我军三纵和四纵十师,由四纵“前指”统一指挥,准备歼灭其中路冒进之敌第十三军八十九师及五十四师一个团。四月三日,我军在通化西北,以少数兵力诱敌进入预设战场—三源浦西红石拉子一线,并迅速抢占周围制高点,突然发起攻击。战斗十个小时,全歼敌七千八百人,俘敌副师长张校堂、秦世杰。其它两路敌人闻讯纷纷四窜,四犯临江又被粉碎。

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国民党军第一次进攻临江开始,到一九四七年四月三日粉碎敌第四次进攻临江,四个月的作战,我军克服了冰雪严寒、装备供应不足等种种困难,终于打破了国民党军的南攻北守计划。加上北满根据地建设的迅速发展,到一九四七年四月已消灭土匪八万二千人,大股土匪被肃清,使东北战场上出现了敌人由进攻到防御,我军由防御到进攻的历史性的转折。

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作战的胜利,进一步表明了决心坚持南满的重大意义。在当时敌强我弱条件下,既坚持了南满,又迫使敌人腹背受敌,两面作战,顾此失彼,这就为我军取胜创造了条件。

所以,从全局着眼,定下坚持南满斗争方针,是不可动摇的科学原则。在具体执行这个方针上,全局一盘棋,各个局部积极配合,发挥了重大作用。南满北满,南打北拉,再加西满攻克通辽、开鲁、库伦、长岭,东满攻克桦甸等城市,南满主力深入敌后.与坚持敌后的独立师等积极开展敌后斗争,都对坚持南满阵地起了支助作用。

南满部队克服困难.英勇奋斗,是取得坚持南满胜利的直接因素。由于根据地缩小,粮源、兵源困难,再加事先准备不足,与其他根据地隔绝等原因,南满部队的困难确实很大。时值严寒季节,部队多不适应,更加重了困难。我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挥政治工作的作用,开展诉苦运动、立功运动,讲奋发识大局,调动了部队的积极因素,因而士气旺盛,情绪饱满,终于渡过了难关。这一个冬天的作战,对提高东北我军战斗力,起一了明显的推进作用。指挥员和领导机关积累了指挥经验,不论是运动战或小型攻坚战,都能够比较有把握驾驭。在战斗组织和协同动作上都有提高,部队真正成了有机的战斗整体,与解放战争初期相比,部队的战术技术都有很大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