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你太刻苦了!

 行为逻辑 2022-12-15 发布于天津

每天写一篇原创文章的第2251

写作目的:帮助更多的人提升智慧

我们常听一句话:
自律不够,他律来凑。
现在很多常见,连续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打卡的活动,美其名曰帮助你自律,鞭策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什么结果呢?
很多人在这短期的任务中会心潮澎湃,觉得自己做到了,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觉得自己已经养成了良好习惯,而实际呢?
这只不过是短期“打鸡血”式的训练而已,活动结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方面的“律”会慢慢淡化,甚至消失,你又打回了原形。
但是为什么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点?
因为热衷于“他律”的人,当完成了这项的打卡坚持,随即又会转到其他的打卡中,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永远在被牵着走。
就在这乐此不疲的活动中,感受着自己的“蜕变”。
“改变”一定是从内在发出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意愿不需要“自律”,更不需要“他律”。
有人说:你说的不对,如果没有自律,没有努力刻苦,何来成功?
在高中阶段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
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上课不停的记笔记,下课不停的做题,白天学,晚上到家也要学。但是,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
反而有的人,学的时候认真学习,玩的时候疯了似的玩,但是成绩却不错。
大家习惯于把这两种情况的成因归结为智商,认为第一种学生脑子慢,第二种学生脑子好用。
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评判学习成果,不能单单的以时间这一个要素。
重要的是看有效学习时间。
你别看有些人一直在埋头学习,其实他们在“假勤奋”,有效学习时间并没有多少,无效学习时间的堆砌并不能带来好的成果。
人们经常提到一个词:效率。
效率=总量/时间
如果你的工作总量不高,但时间比较长,那么,效率是非常低的。
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但是人人都知道,只是不重视。
那么,如何提高效率?
专注。
如何做到专注?
平衡。
什么平衡?
工作与休息平衡。
看到这有人会举例了,有多少人废寝忘食的工作才换来了成功。
当一个人靠着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去工作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效率很可能是非常高的,但是没有劳逸结合,就意味着会透支一些东西,可能是健康,可能是快乐,可能是爱好。
《道德经》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工作与休息就是阴阳两面,阴阳相互转化达到平衡的状态,冲气以为和的“和”,指的就是平衡。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人不可能长时间保持专注的状态,而休息能够恢复精力,使专注力迅速回升。
所以,如果一个人只是靠意志力苦苦的支撑,有的也许只是感动,但这并不会到来高效的结果。
那么,除了工作与休息的交替进行,我们还能做什么?
不断地延长专注时间,比如,你专注力能持续保持15分钟,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延长到16分钟、1分钟、18分钟……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注时间。
真正的自控高手,不是只知道一味的冲刺,而是善于主动休息,保持平衡的人。
如果刻苦,是一种宏观态度。那么,轻松,是一种微观智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