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盖碗泡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5克投茶量该怎样确定?

 白茶大课堂 2022-12-15 发布于福建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茶和水之间,是一段“鱼水情”。

相辅相成,才能得到一杯香滑无比的好茶。

泡茶喝,有不少冲泡方面的门道。

合理控制茶水比例,仅是其中之一。

同样是110毫升的标准白瓷盖碗,泡白茶、红茶、岩茶时,不同茶叶,适用的“茶水比”略有区别。

冲泡白茶,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到寿眉,都是放5克。

当然,个别茶味充足的老白茶,比如那款2014高山牡丹王饼,经过亲测,放到4克茶味也很精彩。

内在茶味越充足,品质越出彩的好茶,投茶不需量多,比较省茶叶。

冲泡红茶,包括正山小种、金骏眉在内,同样是5克足矣。

但武夷岩茶的情况比较特殊,放到8克更适合。

不过,也不提倡一味增量。

泡岩茶水仙、肉桂、大红袍时,从8克猛增到10克、12克,投茶太多,茶味太浓。

泡出来的浓重茶水,或许部分重口味的老饕,能欣然接受。

但这种浓茶多饮无益。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浓重到齁”的茶水,难于入口,完全没法喝!

《2》

近期听到一个观点主张。

“泡白茶没有标准投茶量的说法,适口即可。”

泡一次茶,用多少茶叶,投茶数量多少,的确全凭个人自由。

反正,自己的地盘自己做主,我的好茶我做主。

投茶多一些或者少一点,是个人自由,旁人也说不了什么。

但这不能全部否认标准投茶量的存在意义。

尤其是新手入门喝茶,建议参考标准投茶数量进行泡茶。

若是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在一次次泡茶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

结果只会导致要么泡浓,要么太淡。

参考标准茶水比例泡茶,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个人浓淡喜好,适当调整增减,更能早日泡出那一杯浓淡适中,口味正好,适合自己的茶!

《3》

不过,盖碗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该怎么把握?

从网上听到这样的分享——看干茶高度。

“如果是寿眉,茶叶放进盖碗里,差不多能到盖碗边缘。散茶太蓬松的话,高于盖碗,注水时还得溅出,也很麻烦。”

“白牡丹的话,投茶1/2;至于白毫银针,只放到1/3就足够。”

这样的分享,说得好像也有道理,是老茶客的经验之谈。

但对泡茶新手来说,难以提供准确借鉴。

毕竟,寿眉又分春、秋寿眉,两者的散茶蓬松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单纯看干茶高度,容易受视觉误差影响。

再说,如果是压成饼的白茶,紧结成团的茶饼,类似压塑饼干,泡开后能舒展出一大片,很难做到一抓一个准。

稳妥起见,为了避免浪费,还是用克秤比较好。

精准称茶,效率最高。

不然,每次随手抓茶,多抓出来的两克、三克,不仅导致茶味偏浓一分。

积少成多下来,浪费掉的茶叶数量不容轻视!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