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梦之家》还记得年少时的梦么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2-12-16 发布于浙江


造梦童年,毕生事业








































3年疫情,让越来越多电影人和电影观众不得不放弃电影,封闭影院。光影梦想难以为继,就只剩下鸡毛遍地,声声叹息。恰在此时,造梦者斯皮尔伯格赶制出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用简单的家庭和校园生活,重新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之路。让观众随着镜像内的“他”感受那份对电影炽烈的爱,体会什么叫不离不弃,初心不泯。

对于非斯皮尔伯格影迷来说,本片不过是一部自传性质的成长题材电影,由诸多琐碎情节架构起导演自己的青葱岁月。可对熟悉斯皮尔伯格的观众而言,本片却像一次导演跟影迷的围炉夜话,娓娓道来,感动几许。

生性敏感,缺乏运动细胞的斯皮尔伯格,自幼就在父母的陪伴下与电影结缘。大银幕上飞车的汽车,西部荒原上演的枪战,璀璨星空下悠扬的音乐,都成为他童年最美好的梦境。

相对富庶的家庭环境让他不仅有能力获得属于自己的摄影设备,更能在父母的关怀引导下完成自己“可笑、可爱又可敬”的导演梦。

生涩稚嫩的镜头背后,是父母和朋友、邻居的包容与支持。超强的悟性与专业技巧提炼,则实属老天爷晌饭,斯皮尔伯格打小就是干这行的材料。

影片时间轴只聚焦于青少年时期,侧重于主人公青春的成长、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与校园两条线串起了一切。构成了主线。

相敬如宾的父母随着婚外情的出现而不得不洒泪分别,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背后是主人公迅速成长的一道门槛,内敛压抑的性格养成也成为导演一生的性格缺陷。

好哭,好静,好观看。

努力用光影为大家制造欢乐和惊喜,自己则作为局外人默默看待,总有些格格不入。甚至会拍下自己流泪的样子,脆弱敏感,又童心未泯。

导演没有刻意美化或者淡化真实的家庭背景,而是用一种理解与宽容的态度去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借这种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破碎感去锻造个人性格的封闭性。

就像父母摊牌要离婚后,最早知道的他默默无语,转而选择用镜头记录,独自关起房门进行剪辑。这种在常人眼中完全无法理解的“冷漠行为”背后,是他希望用胶片记录下难能可贵的美好并加以珍藏。

人生一世,不如意十之八九。

残留一分的幸福美好弥足珍贵且转瞬即逝,不留下来岂不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所以人类发明了绘画,设计出相机,录影机,就是希望用外力弥补人记忆的不足,把幸福定格并永恒。

不知疲倦的小主人公从记录者变为创作者,又从创作者最终成为创造者。镜头的运用,无师自通的剪辑,灵光一闪的鬼点子,让他不满足于留住幸福,而是创造幸福。

不仅为自己,也为其他人,所有人。

校园舞会上播放的纪录片已然有了专业导演的范儿。镜头切换自如,固定机位与快慢镜头切换轮番登场,一场平平无奇的沙滩胡闹拍得异彩纷呈,充满人情味和节奏感。

谁又能知道,播放电影的主人公此刻正经历青春期的“至暗时刻”。男女同学们笑颜如花,他则藏于阴影内眼神涣散,不知所措。偶有被大家认可的欣喜,可转瞬即逝后又是痛苦与纠结,在掌声中无所适从。

斯皮尔伯格连用几个背影以及哀怨的表情,通过光线对比与静默无声,配合这同学老师的欢呼声来反衬出角色痛苦的煎熬。那种毫不费力的镜头表现充分展示出斯皮尔伯格老辣的运镜水准和情绪堆砌。

多一秒则太长,少一秒则太虚。

另一处展现导演高超指导水平的段落,是小主人公在剪辑胶片时发现母亲婚外恋的戏份。

观众、主人公、剪辑中的胶片片段,三者衔接细密紧凑。观众和主人公一起在反复的片段切换下一点点发现事情真相。那种一点点撕裂伤口的痛感从主人公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让银幕下的观众与他感同身受,备受折磨。

原以为的“幸福和美好”在十几秒内随着胶片的定格、回放、快进一点点土崩瓦解,与之相对应的是母亲毫无波澜的琴声与理工科父亲沉浸在自己世界的文件翻阅检索。

真相被揭示的一刻,小主人公的世界崩塌了。

那是一种无法与外人道的撕裂感。

两个妹妹好歹能相互倾诉做个伴,他只能憋出内伤无法调剂。要保护父亲,保护母亲,保护妹妹,保护全家。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小小年纪就得自己扛着。我想斯皮尔伯格拍这段时候一定最难受了。

本片最有意思的部分,或许是斯皮尔伯格选的小演员挺帅,而且肯定比导演本人小时候帅。那种不动声色的木讷和脆弱感,与斯皮尔伯格如出一辙。

说两句题外话。

一个人的成长,会伴随各种坎坷与意外。社会的发展,同样会面临各种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电影市场的萎靡,电影行业的落寞,电影院线的萎缩,都让热爱电影的人们陷入长达3年的冰河时期。无助和焦虑的社会大情绪下,能矢志不移坚持梦想的人,本身就是让电影艺术、其他门类,甚至整个社会继续下去的原动力和榜样。

斯皮尔伯格用一部似有若无的个人回忆录完成了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一次回溯。对视曾经年少的自己,追忆陷入电影梦境的最初,那种终生不忘的坚守想想就令人振奋。

本片的故事不仅与成长息息相关,更带入了对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思考。通过主人公对电影梦想的执着追求,唤醒观众对个人梦想的追寻、追求,或是追忆。

从简单的心灵鸡汤发展至银幕内外的共情,由导演改编的“电影人生”传导至影迷又借助电影魅力来“改变人生”。最终让一部寄情于电影的电影成为【导演---作品---观众】三者之间的桥梁。

影片结尾,画面构图中地平线从中间移到下方,呼应了老导演的谆谆教诲:“要有趣”。

是啊,斯皮尔伯格拍了多少有趣的电影,让无数影迷津津乐道。疫情终将过去,打起精神,像他那样对生活和事业有所追求,多好。

那个男人回来了,12年之约终于尘埃落定了,《阿凡达2》正式上映,不就是这个冬天最好的消息么?

 

不关注还等啥?
慕雪千山
万里藏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