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改造后的钟楼街引起的回忆

 太原老街图书馆 2022-12-16 发布于山西

  2017年开始改造修复的钟楼街今年终于向群众开放了。我和老伴都是老太原,对这里有着深深的记忆。我家曾经住过的海子边西街,离太原市最繁华的柳巷、桥头街、钟楼街只有二三百米米的距离。趁着今天星期六的空闲,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我们是乘公交从柳北进入的。柳北是后打通的,老的太原城有很多是丁字型的街道,从柳巷往北顶到头是国营柳巷饭店,姐姐的婚礼就是在这里举办的。50年代末向北与府东街打通了,道路中间那两棵老槐树保留下来了。(下图来源于网络)


  往南走左边的南肖墙路还在,但是路南的建筑被一个毫不相干的商业区“铜锣湾”所替代。 “铜锣湾”是太原市“旧城改造”的一大败笔,把太原市最繁华的地段之一的柳巷桥头街商业区毁掉了,大濮府、小濮府、宁化府、西夹巷消失了,乐仁堂、资诚号等好多的老字号、和平电影院等文化场所没有了,重建的清和元、益源庆也失去了往日风光。

     不提它了,我们沿着柳巷往南走,右侧有山西大剧院,当时是太原市最好的演出场所,我曾在这里看过省话剧团演出的话剧《一仆二主》、《万水千山》和好多电影。不过更多的电影是在大水巷里的太原电影院看的,这里五六十年代经常演些老片子,音响效果非常好。哦,酱园巷里面有个“太原人民曲艺场”,位置偏僻,但是我喜欢那里的曲艺相声演出,现在大概也没有了。柳巷右边的金银饰品店,可口食品店,一间楼酒店都被其他的商店所替代。

     昔日的山西大剧院,今天叫山西剧院。(下图来源于网络)


  往西就是今天重点回味的钟楼街了。因为是疫情期间,需要检测健康码。街口的“老香村”是有名的老字号,路北是开明照相馆,我们必须留个影,因为1968年我们的结婚纪念照就是在这里照的,那是文革期间,叫“红卫”照相馆,瞧,照片上还印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挺革命化吧。

     下图左边是刚刚拍的开明照相馆门面,右边上图是我们当年的婚照,下图的珍珠婚照是1998年在解放路的开明照相馆拍的,我们跟开明有缘分是吧。


  哦,钟楼街邮政局还在,老伴说她的父亲50年代在这里工作过,当时叫二支局,还当过局长呢。那是得进去看看,我们在里面停了好长时间,瞧,老伴坐那儿都不想走了,想什么呢?那咱们就留个影吧,好在里面就有一个当年邮政支局门面的背景。(下图)


  50年代,这里建成了太原市最大的副食品市场,是在酱园巷的基础上扩建的,是人们常来常往的地方,后来许多副食品都要用“号”购买。路南的开化市场当年是一个小商品市场,后来成为一个大商场,向南可以通到开化市街。开化市西门出去是姑姑庵,还有个电影院。路北的大中市也是个热闹地方,后来改造成为太原市最大的寄卖品商场,里边还有个大中电影院。

     修复的钟楼巍然挺立在路南,特别显眼,怎么小时候没见过?哦,是民国年间拆除的。虽然没有记忆,但是钟楼街由此而得名,应该留个影吧。(下图)


  路边的合作大楼,记忆中应该是这里最高的建筑,一二层是商场,主要是卖绸缎布匹,老伴说她以前喜欢逛这里。楼上是办公楼和培训机构,姐姐工作以后还在这里上过业余补习班。合作大楼的西侧应该是省高等法院吧,不过早就迁走了。

     西面是食品街,以前的帽儿巷,1968年我俩就是在里面的林祥斋饭店办的婚礼,可惜饭店迁走了。不过去了,远远地拍个照吧——


  好了,钟楼街走到头了,我们原路返回。路过的华太厚服装店、什么茶叶店、亨德利钟表眼镜店、大宁堂药店、钟楼街鞋店、上海饭店、双合成食品店、老鼠窟(恒义诚)元宵店都在营业。

     前面说的几个大的商场都没有开张,人们来逛也主要是带着怀旧心理来感受的,所以最开始老年人多一些。开化市、大中市只有个门脸,副食品市场(酱园巷)没找着。(下图)


  柳巷南路50年代打通,路西的长风剧场是我们常来看演出和电影的地方,路东的大商厦80年代后陆续建成。我家住了18年的海子边街,还有三圣庵、东校尉营、袁家巷以及吉民学校、贯三图书馆旧址都消失了。哦,早先还有两个庙来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