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1216学生习作:归心澄澈,抗言无声

 老程杂记 2022-12-16 发布于安徽

归心澄澈,抗言无声

义熙元年(405),他41岁。仅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段仕途。他再也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腐化,愤然将那身官服掷向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污海,随着官服脱去的,还有功利与疲惫。

留恋?世俗之徒尔虞我诈争名夺利令人厌烦,茫茫俗世纷乱动荡歪风邪气让人失望。遗憾?我也曾意气风发,在狂风中呼号;也曾嫉世愤俗,在晦暗中奔走。我也曾与权臣针锋相对,用横眉冷对迎战奸邪的戏谑耍弄。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更何况是一大群乐在其中的人?我尽力了。唯一遗憾的,便是深陷尘网中的三十年光阴“之不谏”吧。无为?消极?不,世事件件都在枉费我的执着,庸人个个都暴殄我的付出——错的不是我——所幸,狂风没有动摇我,晦暗没能蒙蔽我,俗世没能同化我,归心仍在,我!

罢了罢了,不想了!我要开启全新的生活。在自挂印玺的那一刻,我成了一只自由的飞鸟,一条自在的游鱼——这一天我等很久了。

我的门庭不大,却比宽敞的王庭更令人心安,桃李的清芬取代了利欲权谋的瘴气;我的草堂简陋,却比精饰的朝堂更令人心怡,宁静与美好取代了俗世的喧嚣与丑陋。在这独立于世的一方小天地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与烂漫。我与乡邻的相聚共饮,远胜于身处权臣与小人丛中的令人扫兴反胃的权力游戏。我在南山种豆锄禾,远胜肉食者摆弄虚伪的权柄以戏耍无辜的苍生。对于百姓来说,关怀虚伪不如母鸡所产之卵,恶吏假言不如柴门犬吠来得亲切,“皇恩”流毒甚于凶狠残暴的豺狼。与流俗为伍,污了品性,蚀了灵魂。好在,我归还了自然,这里有我爱的一切,与存放我傲骨和心志的圣所。我回来了!

他的长吟令人沉醉,令人痴狂。豁达中深藏睿智,自得中饱含高洁。相对于避世于无为,我更多地读出了一份高尚的理想,一种自守的宁静,以及一种对于污秽世俗的,无声的,但是更为沉稳,持久而坚决的抗争。

他的诗文,重在抒情与言志。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崛且令人惊艳。他在超凡雅致、清新脱俗的自然描绘中,在自给自足的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中,在遗世独立和谐美好的桃源幻境中,在竹杖芒鞋始终如一的归来豁达中,无声地直言着对黑暗现实与腐朽社会的不满,对士人急功近利、争权不下的嘲讽与批判。与范成大“也傍桑阴学种瓜”相比,陶渊明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田园生活的畅快中,多了一份对官场潜规与流俗成见的鄙夷与唾弃。与陆游晚年“僵卧孤村不自哀”相比,他的“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显得更为明智理性而豁达开阔。在“魏晋风骨”的慷慨激昂的理想与一般归隐的失落哀伤中,他的隐逸带有平静面对现实的智与决然背弃世俗的勇。像他这般用隐逸的、不合作的自持睥睨天下俯瞰众生,以给予流俗以无声而智勇的回击者,不仅是一股清流,而且是绝无仅有的了。

诚然,如鲁迅先生所言:“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苏轼亦曾言:“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悟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

《桃花源记》在追求理想世界的同时,亦可见字里行间对当时世人相互猜忌、处处计较、刻薄势利的讽刺与批判。《归去来兮辞》与《归园田居》字里行间均透露出归隐不仕之志,但实则暗透对流俗妄念欲、贪嗔痴慢疑的嫌恶与厌弃。《饮酒》组诗有很多则展现了五柳先生如莲般的品性和节操,让龌龊与谗邪在澄心的照耀显得无地自容。

从整体上看,陶诗中始终如一的,不仅有对自然的迷恋,对桃花源的向往,而且有不拘于俗世的超脱和归隐后的自得。这些无不昭示了他对“归去”之心的坚守与光大。坚持理想坚守本心,不被世俗冲垮,不因贫贱动摇,不正是世人最为短缺的品质吗?

他的归心澄澈,他的抗争无声!

洗掉恶俗的尘埃,冷对庸俗的污浊,笑看浮世的闹剧,栽培内心的兰桂,这正是陶公的独特魅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