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 李彦循 ‖ 忆公兰谷先生

 倚月临风 2022-12-16 发布于河北

在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历史上,有很多卓有成就的名家教授,他们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贡献了毕生心力和才华。其中有一位先生一生坎坷,生活孤苦,刚迎来学术研究的春天就过早地陨落了,这位先生就是公兰谷


公兰谷先生是我们的现代文学老师,五十多岁,个儿不高,微胖,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他讲课时语调平缓,语速均匀,每句话开头声音尚可,说到后半句音量就越来越小,几至坐在后面的同学快要听不到了,所以听他讲课要全神贯注,洗耳静听。但认真听下去就会发现,他讲授的课程内容充实,推理严密,条分缕析,论证合理。犹记得,他讲鲁迅的《狂人日记》,指出正确认识狂人的形象是关键,接下去分析了几种不同的狂人形象见解的得失,认为狂人形象的内涵应该是:疯子是假象,战士才是本质。然后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剖析这篇小说“忧忿深广”的思想内容,即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揭露封建社会制度吃人的本质,最后指出《狂人日记》是一篇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小说。现在看他的讲课笔记,就是欣赏一篇上好的学术论文。
公先生是现代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勤奋刻苦,一心为学。50年代初,他就致力于现代文学研究,常与一些名家探讨交流治学心得,也与一些作家、诗人如贺敬之、柳杞等相熟识。我们能够亲耳聆听这样一位大家讲课,实乃三生有幸。我们从他的课上,不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更主要的是从他的讲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如何去读书,如何进行学术研究,这是春风化雨式的熏陶,是润物无声的浸染,把我们自然地带进了文学研究的殿堂。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1980年元月的一天,学期快要结束时,我们这群78级学生已在大教室坐好,等待公先生来讲课。上课时间已过,先生迟迟未到,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正在疑惑间,系里一位老师进来通知说,公老师病了,已经送医院了,今天的课暂停。没过两天又传来消息,公先生患脑溢血抢救无效,竟告不治,于元月12日不幸逝世。同学们在惊讶、悲痛之中参加了公先生的追悼会,送了他最后一程。后来,在其他老师的闲谈和文章中才逐渐了解到他过去的一些情况。

公兰谷又名公方枝、公方苓,山东蒙阴人,20年代初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读中学时日寇入侵,他成了西去逃亡学生群中的一员。后进入四川,1941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中文系,修至研究生毕业后曾任中学教员,1952年8月调入位于天津的河北师范学院任讲师。先生博学多识,富有文学才华,大中学时代就曾在《大公报》《抗战文艺》等报刊上发表过小说、诗歌,读研期间又潜心研究古典文学。

他出身于农家,有农民式的质朴和率直,又有老式知识分子的迂腐。他不通庶务,不善于与人交往,专心学术研究,五十年代后自然就成了那个时代的不合潮流者。

公先生一生孤苦,家庭生活充满了悲欢离合。由于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四十多岁时还是孤身一人,一直吃单位大食堂,伙食自然不好。如果赶上有免票供应的猪肉,他才能改善一下伙食。搬到宣化后,偶尔也见他翻墙而出,到附近村子里找农民购点猪肉,“炖点大肉”是他对日常生活的唯一追求。有时由于他专心于著述而把肉烧焦,糊味四散才有好心同事过来提醒他,“肉糊了!”他总是笑眯眯地走出来,“你看,早忘了。没关系,没关系。”这一顿大肉也就泡汤了。

60年代初,他和朋友几次谈到婚事问题,说起女方的条件是,(一)同一爱好情投意合的,(二)年轻貌美的,(三)没结过婚能生孩子的。朋友也不客气,逐条反驳:第一条圈子太小,增加难度,第二条你要有自知之明,第三条太难测定。如果坚持这三条,你买好的双人床只好空着位置。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对婚姻充满了罗曼蒂克幻想的人,可爱而可怜。

文革正乱时,他大概感到急需一个生活上的伴侣给以慰藉共同度过难关吧,还是经北京的朋友牵线搭桥,他终于有了一个对象。准备结婚时,几经申请,都未获得掌权者批准,一直拖到搬迁宣化后才获同意,但给他的婚假却仅够路途往返而已。他也不计较,又不会争取,匆忙赶往北京,晚上八点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后两个小时就奔火车站回宣化向军宣队报到去了。这样的婚礼,也只在战前部队战士的婚礼上见过。有朋友取笑他,温和的他也不争辩,“这就够了!这就够了!”由于二人分居两地,聚少离多,缺少交流,这段婚姻没过多久也就结束了,先生又成了孤单一人。

公先生生不逢时,一生被时代辜负,饱尝艰辛,经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文革结束后刚刚迎来新生,终于可以发挥他的学术研究的专长了,却又溘然长逝,难道真是天妒其才吗?由于他无妻子儿女,走后倒也了无牵挂,一点儿存款听说给了农村老家的几个亲戚。留给世人的,只有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作品论集》和《文学评论》《北京文艺》《光明日报》等刊报上的一些文章,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50万字的油印本。不知时至今日,还有几人会想起他?

半生萧瑟孤病身,一世风雨任浮沉。文章知己空似梦,遥寄相思慰君魂。公兰谷,人如其名,既像空谷幽兰般恬淡自守,不理世事,一心向学;也如空谷幽兰般清冷寂寞,难遇知己,少人赏识。斯人已逝,怀念长存。在我们78级入学40周年和先生逝世38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本文曾参考李屏锦《陈年旧事》,花山文艺出版社2013年,谨致谢忱!)

                                              2018年3月

阅读链接

[揭秘] 王树民 ‖ 京南地道群试解

[名家] 秦进才 ‖ 王树民先生的人生与学术(上)

[名家] 秦进才 ‖ 王树民先生的人生与学术(中)

[名家] 秦进才 ‖ 王树民先生的人生与学术(下)

[名家] 秦进才 ‖ 胡如雷先生学术贡献窥管 ①

[名家] 秦进才 ‖ 胡如雷先生学术贡献窥管 ②

[名家] 秦进才 ‖ 胡如雷先生学术贡献窥管 ③

[名家] 秦进才 ‖ 胡如雷先生学术贡献窥管 ④

[名家] 赵云耕 ‖ 怀念萧望卿先生

[名家] 王勇 郭燕立 ‖ 一个不应被忘却的文学前辈——论公兰谷先生文学成就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