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先生:肝区痛剧者可加此药

 伊悠帆123 2022-12-16 发布于湖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药物基本知识
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称桔梗;《吴普本草》称符苨、白药、梗草、卢如、利如;《名医别录》称房图、荠苨;《丹溪心法》称苦梗;《本草纲目》又称苦桔梗;《江苏药物志》称大药。

解析所在方证
1.薯蓣丸方证
桔梗于厥阴病薯蓣丸方证中,与桂枝、杏仁引邪出表

2.桔梗白散方证
桔梗白散方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桔梗三分、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去,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伤寒论》第141条: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按:三物小陷胸汤当是三物白散之误,因小陷胸汤治热不治寒,其中必有错简,不少注家如章太炎等已考证其误,宜改之。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附方(五):《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按:本条文与桔梗汤条条文同,都有排脓作用,但证有虚实,本方证以实为主宜攻,桔梗汤方证以虚为主则不可攻,临证须细辨。

解析:桔梗、贝母排脓,伍以温下的巴豆,故治痰饮凝结的寒实结胸,如肺痈、白喉以及其他咽喉肿痛、痰阻胸咽、或有痈脓之变,以至呼吸困难、饮食不下而无热证者。本方适应证为胸满、胸痛、咽痛、咳唾脓浊而属寒实证者。
按:桔梗白散,出《外台》第十卷肺痈门引仲景《伤寒论》第十八卷,故有的书方名为外台桔梗白散。

桔梗于阳明太阴合病桔梗白散方证中,主排脓血,除胸胁滞气,疗咽痛

3.排脓汤方证
桔梗于少阳病排脓汤方证中,主排脓血祛痰,除胸胁滞气

4.排脓散方证
桔梗于阳明病排脓散方证中,主排脓

5.桔梗汤方证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枯梗汤。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12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解析:桔梗味辛,微温而有排脓作用,并有治胸胁痛的功能,于甘草汤加入此味,故治甘草汤证而有上述的桔梗汤证者。本方适应证为咽痛、咳吐浓痰或胸痛者。

桔梗于少阳病枯梗汤方证中,主排脓血,利咽宽胸

6.侯氏黑散方证
桔梗于厥阴病候氏黑散方证中,主利咽宽胸,解半表半里邪热。

解读药味特点
经方用桔梗见于以上6方证,主治为排脓、利咽、宽胸,根据《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可知其主治在半表半里少阳。《本经》谓:“桔梗,味辛、微温。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记载了治胸胁痛、排脓作用,至汉代增加了善治咽痛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到主治在半表半里。胡希恕先生也认为:桔梗汤中用治肺痈,然肺痈用桔梗,不只为排脓,并亦治胸胁痛,临床于肝炎患者,诉肝区痛剧则常于适方加桔梗,确有效验。故《神农本草经》谓桔梗“治胸胁痛如刀刺”可信。这里要注意的是,半表半里阳证在一定情况下可转变为阴证,始候氏黑散方证,桔梗伍菊花、防风、桂枝引邪出表。

后世因桔梗治咽痛,因归肺脏功能,因谓有宣肺解表作用,《贯通》谓:“桔梗能升能降,能散能泄。伤寒邪结胸胁,经脉阻塞而痛如刀刺,邪在中焦,升降失常则腹满,肠鸣幽幽。本品辛散升发,苦泄甘和……使邪解气和,诸证自消。”值得参考。

药物功用述要
桔梗,苦辛,微温。排脓、利咽、宽胸药。治胸痛如刺,浊唾脓血痰,或咽中肿痛者。

用法及用最:入煎剂,每用3~10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