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7—23,讲于2021年11月19日 )

 惟虫能天 2022-12-17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无文不行

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论语》载,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讲的是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对你们有隐瞒吗?我对你们是毫无保留的。我没有什么事情不对你们公开的,这正是我孔丘的为人呐。孔子作为老师,自己的言行、思想都可以公开,自己的知识、学问、道德、文章都可以向学生传授,没有什么隐瞒的。但可能学生总认为老师有什么神方秘诀没有传授。做学问都有个疑问,就是怕老师留一手。尤其是古代学武功的人,老师也很可能会留一手。一是怕学生抢了老师的饭碗,二是以防徒弟打老师。这样留来留去,以至许多武功和技能失传了。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老虎拜猫为师傅,猫把其他本事都教给了老虎,就是没传他上树的本领。老虎以为自己的本事比猫大了,就想把猫吃掉,这时猫上到了树上,老虎没招了。但世间既非皆是留一手的师傅,也非尽为翻脸不认人的恶徒。再说教授武功和技能的师傅与教学生心性、道德学问的老师也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像孔子如此伟大的教育家,他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学问知识全教给学生,也恨不得所有学生都成贤成圣,他怎么会留一手呢?但孔子的教育绝不仅仅局限在言身教上,他的言行举止、笑怒骂,无一不是教育,无一不是传授。这是没有隐瞒也是隐瞒不了的。但对不同悟性的弟子而言,对此的体悟就大不相同了。好学生遇到好老师不容易,好老师遇到好学生同样不容易,双方有缘能走在一起更是难上加难。孔子门下有七十二贤,那真的是因缘难得。

过去一些道德学问好的老师,能招收到一两个弟子传其法脉就不错了。比如说,从禅宗达摩祖师到六祖慧能,亲传的一直是一个弟子。还有一些善知识终生不收徒弟,不是不收,而是找不到可传的人。如果传错人,还不如不传。不是老师有隐瞒,而是弟子学不到。想到这里,我们应有所省思了我们的境界到位了,就会遇到好老师,就能得到老师的真传。否则就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一庭秋水,四壁书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