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年轻的心。” ——毕加索
01看得见的艺术看不见的价值 🖼️2015年5月,纽约佳士得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拍卖会。在这场拍卖会上,毕加索的《阿尔及尔女人》以1.6亿美元成交(约合11亿人民币),一举刷新了当时的世界拍卖纪录。 “存续于艺术中,并将永远存续下去的,首先是画家本身,然后才是画作。”(梵高)毕加索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现代主义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欧洲画坛,野兽主义和印象主义等流派出现了很多后世耳熟能详的大师。 * 野兽主义的代表马蒂斯,《红色的和谐》(1908) * 印象主义的代表塞尚,《圣维克多山》(1890)年轻的毕加索来到巴黎,没有沉溺于追随和模仿他人的风格。在这样大师云集的时空里,他硬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他将大量亚非艺术吸收到了自己的作品中,打破了传统欧洲艺术的风格,将视觉重新组合,独创了“立体主义”。 早在“立体主义”之前,毕加索就经历过忧郁的“蓝色时期”,以画笔抒发悲伤。

 在毕加索90岁时,他的作品被选出在卢浮宫内展出,毕加索因此成为了第一位生前就看到自己的作品入住卢浮宫的画家。毕加索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我在小时候已经画得像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我却花了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像小孩子一样作画。” 听起来自恋中还带着点凡尔赛,但了解过他的人生经历之后,就会知道:正如大姐说过的:“年轻就是自己不设限不认命,还在为此努力。”一生求变的毕加索,正是这样活成了一生年轻的人,活成了淋漓尽致的人。02懂点艺术的人,世界该有多精彩啊🤩上个月,周杰伦的新歌《最伟大的作品》发布之后,有人解析了歌曲和MV中的艺术彩蛋:周董穿越回到1920年的巴黎,开启了一场寻找艺术大师的旅程。


 看过解析之后才发现,听的何止是一首5分钟的歌,明明是上下百年的艺术史! 懂得艺术的人, 才能看到隐藏情节,在创作者埋下的彩蛋中发现无数乐趣,真正和作曲家产生共鸣。 艺术离我们的日常并不遥远。懂艺术的人,生活处处有彩蛋。你会发现电影虚构世界中的真实照射,一闪而过的场景中竟然有这么多“小心思”。 *《冰雪奇缘》中“藏”的艺术作品(cr:@遇见博物馆)大家超喜欢的趁早文创“莫兰迪系列表单”,配色风格就来自于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
 * 趁早文创“莫兰迪系列表单”和莫兰迪的作品《静物画》(1960)艺术本身可能是小众的,但艺术能给人带来的体验却是大众的。在小众和大众之间,仅需要我们对艺术的一点主动探究。03如何看懂一幅画?🧑🎨在《如何看一幅画》中,作者弗朗索瓦芭布-高尔介绍了观赏一幅画时,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来感受:1. 观察画作中的现实世界:体会人物的本质,真实的情感 2. 感受画作中的崇高和庄严:感受历史、宗教、神话等主题作品中时间静止的这一刻 3. 分析扭曲的可见世界:有些作品会打破自然法则,通过调整素材的形状和次序,强调某些方面,压制另一些方面,来揭示某种现实 4. 考虑表象的迷惑:调整方向和心态,换一种观赏方式 5. 克服第一印象的震惊:思考痛苦,了解幻觉,目睹分崩离析,看到事物的另一面 6. 沉入绘画的温柔:过滤现实,去掉无关紧要的细节,享受平静和休憩 * 《晨歌》(L'Aubade,1942),毕加索。 。 。 有谁和我一样,看了半天,还是只能憋出一句“好看”……陈丹青说过:“毕加索为什么不好懂,这牵涉到一个知识储备,一个眼界。”比如,在这幅作品创作的1942年,德国占领了巴黎,这幅画的主题正是“战争”;画中的人物看起来被打碎成了碎片,右侧的人物怀抱曼陀铃琴却没有琴弦、无法弹奏;作品的标题《晨歌》是一种法国的音乐题材,意思是早晨的小夜曲,似乎又暗含着希望……连毕加索自己都说:“我会在自己所有的作品上签署日期,你认为是为什么?因为只知道一个画家的作品还不够。人们还必须知道他何时创作了这件作品,以及为什么,如何创作,在什么情况下创作。” 今年9月,「遇见毕加索」展览将在北京开展,202件毕加索真迹,横跨70年的创作历程,让我们可以在毕加索一生的时间线上欣赏这位大师的创作。为了让大家在看展之前做好功课,我们联合遇见博物馆打造了「遇见毕加索21天」课程,给生活安排一点“好玩时间”。去真的认识一幅画、欣赏一件展品、最终看懂一场展览,获取一张真正走入艺术的“门票”。 还为大家准备了超有艺术感的 趁早x遇见博物馆 联名日常管理安排打卡表,让每一天都有艺术相伴。在这场为期21天的云看展之旅中,你将推开艺术的大门,发现名画中你从未见过的那一面。特别推荐大家学过21天课程之后,亲自来到线下「遇见毕加索」展览与这些名作见面。亲临艺术现场时,不止在美术馆里拍拍拍,而是真正与作品产生共鸣。遇见毕加索21天 让看展不止于拍照 📅 -2023趁早效率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