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白”,让孩子学习更从容

 尚廉心语 2022-12-17 发布于江苏

本文借用艺术作品中的“留白”一词,其涵意是,教师给求学的孩子留有适当闲暇、短暂空隙,起码有“喘息之机”,而不是那种高密度、大容量、全充满的上课或训练,奉若制胜法门,只为应对考试

闷在教室,沉溺“题海”,会让不少孩子感到窒息枯燥乏味,失去求知的热情和兴趣,感觉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所学知识来不及消化吸收,疑问困惑得不到澄清解决。犹如玉米地里忙采摘的猴子,看似卖力与辛劳,可最终的收获却微乎其微。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张弛有度才是王道”,在落实“双减”政策、还教育本真的今天,亟待改变这种为应试而教学的状况,切实扭转教育领域的浮躁心理与急功近利。

本文提出在教学中适当“留白”,看作教改的一个切入口,具体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1、作业做完留白,为预习

眼下初中学生的课业负担仍过重,大多数孩子不得不牺牲宝贵的睡眠时间以完成学业。哪有时间休整与调节?更不用说提前预习!

建议削减作业量,精选精练,明显减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习题要筛选优化,作业要分层布置,且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去完成。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做预习,而不致落空。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预习要求,应突出这两方面:预习后的收获与预习后的困惑。

学生经预习再上课,因为对教学内容已有所认识,学习效果会好得多。为了确保预习有成效而不走过场,教者可事先编拟预习提纲指导学生,不时查询学生的预习状况,并加以改进完善。

坚持做预习,至少可让一部分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容应对学业,实现良性循环,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答疑之前留白,朔根源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思考,有疑便欲发问。求学,正是在不断质疑释疑中缓缓前行的。

为学生答疑解惑,包括求教作业中的难题。教师不必马上陈述答案,不妨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追寻疑难困惑的根源所在。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加以点拨或提示,促使孩子拓开思路,或有所发现或迅速顿悟。

这样做,要比那种直接给出解答强得多!这样做,更能体现教者的智慧和能力,也让学生品尝成就感、幸福感,增强自信心、探究欲。

3、新授结束留白,解困惑

记得上学时有幸遇到某老师:下课铃未响之际,他的授课计划已完成,大概留有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提出尚有的困惑或费解,若无学生提问,他会抛出问题,反过来问大家。

别小看这短暂的几分钟,别小看就一两个问题,好似“牵一发而动全身”,绝对澄清了心中的疑虑,有种豁然开朗之感,或起到画龙点睛之效,让所学更加牢固,领悟更加透彻。

可是,能做到这样并不容易!常见有些老师到下课铃响还没讲完,有的草草收场,有的顺势拖延,有的再花时间接续才得以完成。说到底,在于备课是否充分周到,在于课堂的驾驭能力,还在于对教材的掌控水平。

一个教师真正把课上好,是永无止境的追求!遇到会上课的老师,置身优质高效的课堂,无疑是学生的大幸!有一群这样的好老师,也是校长的自豪,他们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这篇关于“留白”的浅见,是基于教学现状耳闻目睹后的思考。如能读懂内涵增强认识,立足育人为本,大胆变革陋习,不仅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成效,还让孩子学得更从容更自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