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五 北京天津自由行 (三)参观故宫内廷三大宫及其他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17 发布于北京

参观完保和殿,过了乾清门,便是故宫的内庭了。

文章图片1

站在保和殿后门云台门前的高台上,向前远眺,展现在游人面前的便是紫禁城的内廷正门,乾清门和乾清门广场

也就是旅游人们比较关注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乡间人们说法)的寝宫。

其实,乡间人们说的三宫六院,就是故宫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大宫殿,以及内廷三大宫殿东西两路的东六宫、西六宫及其外东路、外西路的一些宫殿建筑设施。

文章图片2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

乾清门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乾清门后的区域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内廷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正门乾清门,在清代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

乾清门面阔5间,进深3间,高约16m,单檐歇山屋顶,坐落在高1.5m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周围环以雕石栏杆。

门前三出三阶,中为御路石,两侧列铜鎏金狮子一对,中开三门,门扉安设在后檐部位,门厅敞亮。

两梢间为青砖槛墙,方格窗。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绘金龙和玺彩画。门两侧为八字形琉璃影壁,高8m,长9.7m,壁心及岔角以琉璃花装饰,花形自然逼真,色彩绚美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流光溢彩,将乾清门映衬得华贵富丽。

门内有高台甬路连接乾清宫月台。

保和殿和乾清门之间有条狭长的广场,是紫禁城内的一条分界线,称“横街”或“天街”,又叫乾清门广场。它把故宫分成了南北两部分,前为国后为家。国是帝王的国,家是帝王的家。横街以南是外朝,是皇帝执政的地方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以北为内廷,也叫后宫,是皇帝、后妃生活居住的区域。“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紫禁城的横街,既是左右,前后,内外,阴阳的划分,横街与中轴相交,形成紫禁城的中枢。

乾清门一左一右还有两座门,为内左门和内右门。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西边内右门及军机处。

文章图片3

东为内左门及九卿值房

文章图片4

西边内右门

内左门之东有房十二间,为外奏事处、大臣值班处、文武大臣等待皇上朝见之处以及侍卫值班房。

文章图片5

内左门之东有房十二间,为外奏事处、大臣值班处

内右门之西也有房十二楹,为军机处、内务府大臣办事处、侍卫值班房。都是坐北朝南。

文章图片6

内右门之西的军机处

文章图片7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文章图片8

晚清重要的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䜣

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

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同时,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另外,军机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需要强调,军机处虽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但归根结底听命于皇帝,成为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宣统三年(1911年)四月责任内阁成立后军机处被撤销。

军机处与外奏事处相对的广场之南,有房五楹,坐南朝北,为宗室王公奏事上朝之处,俗称蒙古王公值房。

与军机处相对,也有房五楹,坐南朝北,则为军机处章京值班房,俗称小军机处。

军机处与小军机处,为朝廷枢密重地,任何非有关人员,均不得在此停留,更不许窥探张望。

乾清门是连接内廷与外朝往来的重要通道。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一日,请权贵祗候乾清门,出声无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义折之。”

在清代又兼为处理政务的场所,清代的“御门听政”、斋戒、请宝接宝等典礼仪式都在乾清门举行。

文章图片9

乾清门是清代皇帝日常上朝听政的地方

乾清门是清代皇帝日常上朝听政的地方,康熙皇帝御门听政最勤,其后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帝仍能坚持御门听政的制度,从咸丰皇帝开始,就很少御门听政了。这与清朝的强盛与衰弱的变化正相符合。

文章图片10

影视剧中御门听政

据记载,康熙时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十分勤奋。大学土曾奏请改为三四天御门听政一次。康熙说:我听政三十多年,已成常规。不每天上御门理事就会不安,若隔三四天,恐怕渐致倦怠,而不能始终如一坚持听政。这乾清门就在宫中,每出听政又有何劳?朕仍照常每天听政。”

乾清门内东侧折而转北至坤宁门东为东庑,有门5座,南北依次为日精门、龙光门、景和门、永祥门、基化门;

乾清门内西侧折而转北至坤宁门西为西庑,亦有门5座,依次为月华门凤彩门、隆福门、增瑞门、端则门。

乾清门门前广场东西两端为景运门、隆宗门。

景运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紫禁城乾清门前广场东侧,是紫禁城内廷与外朝东路的重要通路。因此也被称作“禁门”。

文章图片11

是紫禁城内廷与外朝东路的重要通路。因此也被称作“禁门”。

文章图片12

景运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紫禁城乾清门前广场东侧

景运门创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重修。

清朝沿袭明朝旧制,并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景运门和隆宗门都是进入乾清门前广场的通道,进可通往紫禁城外朝中路及内廷中路各处,故又被称为“禁门”。

清朝自亲王以下,文职三品、武职二品以上大员及内廷行走各官所带之人,仅准到门外台阶20步以外停立,严禁擅入门内。

景运门坐西朝东,和乾清门前广场西侧的隆宗门相对立,二者形制相同。

景运门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单昂三踩斗拱,彻上明造,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间以及两次间辟作门道,门扉设在后檐金柱处。门道内外设有礓磋慢道,以方便车舆通行。

景运门内北侧是蒙古王公大臣值房以及九卿值房,南侧是奏事待漏值所。

景运门外东侧是奉先殿,北侧是毓庆宫。

隆宗门是位于北京故宫乾清门前广场西侧的一个古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重修,清沿明制,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

文章图片13

隆宗门位于北京故宫乾清门前广场西侧,西向,与东侧景运门相对而立

隆宗门位于北京故宫乾清门前广场西侧,西向,与东侧景运门相对而立,形制相同。面阔5间,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单昂三踩斗拱,彻上明造,梁枋绘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明间及两次间辟为门道,门扉设于后檐金柱处。门道内外设礓磋慢道以便车舆出入。

隆宗门门内北侧为军机处值房,门外正西为慈宁宫。

文章图片14

隆宗门门内北侧为军机处值房,门外正西为慈宁宫

此门是内廷与外朝西路及西苑的重要通路,是紧靠皇帝住所的一处重要禁门,非奏事待旨及宣召,即使王公大臣也不许私入。

清代帝王喜园居,康熙、雍正、道光等几位皇帝均卒于紫禁城外的西郊皇家园林中,他们的梓宫均由隆宗门迎入,并于门内斋集举哀

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

文章图片15

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

九月十四日,起义军乔装打扮,兵分两路,计划从东、西华门进入宫城。西华门一支在内应太监刘得才、刘金等人引领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门,并在此展开激战。

此次紫禁城之变,“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破例向天下发了“罪己诏”。至今隆宗门匾额上留有箭头,相传即这次战斗的遗迹。

下来走进后三宫。

乾清门中轴线上分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为后三宫。

文章图片16

后三宫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其相关区域

后三宫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其相关区域的总称,包括南起乾清门前的广场,北至坤宁门,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主的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宫殿院落。

这里座落着紫禁城的主人——皇帝和皇后的正寝宫殿。

后三宫位于前三殿后中轴线上,是内廷中心建筑。以门庑相围,平面呈矩形,南北长约220m,东西宽约120m,占地面积26000㎡,房屋420余间。

文章图片17

后三宫鸟瞰图

首先浏览乾清宫;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乾清”取乾天清正的意思。 首先浏览乾清宫;乾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建筑占地面积约1400平方米。“乾清”取乾天清正的意思。

文章图片18

乾清宫及周边示意图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两位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雍正皇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章。

清康熙、乾隆两帝还曾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

明清皇帝驾崩后都在此设灵堂,以示“寿终正寝”。

文章图片19

乾清宫

文章图片20

乾清宫正面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

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前檐设仙楼。

乾清宫无论从建筑的规模、造型;大木的用材精良、结构设计的合理;彩画等级、纹饰特征、颜色使用、工艺做法等方面着意刻画,并采用了最高的等级。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在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建筑价值等方面也是无可替代的。

乾清宫殿内高悬清顺治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文章图片21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

在当时,皇子之间为夺取皇位发生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皇帝在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将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查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根据这个制度即位登基的。

历史上年少的康熙皇帝就是在乾清宫的南书房智擒了鳌拜,去掉了一个心腹大患,将治理国家的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上。

乾清宫内,金扉雕刻的二龙戏珠;殿内外的沥粉贴金双龙彩画以及天花板上的蟠龙圆案,形象逼真。乾隆时期殿内珍藏有实录、玉牒、宝玺和石鼓等。

乾清宫地面用金砖铺墁,磨砖对缝并涂以桐油。

殿内的布置基本是按乾隆时期原状布置的。

文章图片22

乾清宫象征着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

正间中央是一方形地平台,台上设有象征着皇权的金漆雕龙宝座和金漆雕龙屏风,宝座前设有甪端、仙鹤和香筒,地平台前有四个烧檀香用的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并排放置于硬木几架上。

东西架几案上陈放着天文仪器、彝器等物。地平台前后置有四个高大紫檀雕龙座镜,雕仁精细,构图生动,是光绪年间制作的。

殿内还有放玉牒、实录的大龙柜。

文章图片23

殿内还有放玉牒、实录的大龙柜

文章图片24

殿内还有放玉牒、实录的大龙柜

文章图片25

乾清宫内景

文章图片26

乾清宫暖阁

清代乾清宫仍然设置有二层仙楼,位于东西暖阁内(东西暖阁前窗下的槛墙太高,一般游客很难注意到乾清宫还有这两个房间)。

文章图片27

民国时期乾清宫西暖阁图

文章图片28

乾清宫东部二层暖阁

文章图片29

明朝后宫图

而明朝嘉靖年间的'壬寅宫变'就是发生在乾清宫。

公元1521年,嘉靖帝朱厚熜继位,十五岁的他竟然被长生不老的传说迷住了心窍,在紫禁城设立道场,祈求长生不老。朱厚熜为了炼制长生不老丹药,他命令宫女们每天清晨到御花园为他采集甘露,为此,有很多宫女都病倒了,还有的年纪轻轻就得了风湿病。

文章图片30

明世宗朱厚熜

后来,朱厚熜将采集露水当成一种惩罚,犯了错的宫女和妃嫔都会被罚去采集露水,还不允许有一句怨言。长此以往,有几位经常被虐待的宫女就产生了秘密杀死皇帝的念头。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宫女杨金英与另外几位宫女悄悄到了乾清宫,做了绳子准备杀死朱厚熜,但是她们却怎么都拉不动绳子,这时,一个叫张金莲的宫女突然背叛了姐妹,跑到了坤宁宫报告给皇后。

文章图片31

影视剧图片

皇后召集人前往乾清宫救驾,而朱厚熜则早被吓得昏死过去。皇后为了调查主使者,将几位宫女都交到刑部张合处进行拷问,最后参与的宫女全都被处死了。而至于宫女们为什么没能勒死朱厚熜,原来宫女们在慌乱中将绳子打成了死结,怎么也拉不动,这样,朱厚熜才逃过一劫。

文章图片32

影视剧剧照

经过此事,朱厚熜吓得20多年不敢再住在乾清宫,而这个事件也被称为壬寅宫变。

而在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农历正月,康熙帝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他在乾清宫举办了清代第二次千叟宴,当时12岁的弘历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而这年是康熙皇帝人生旅途的最后一年。

正月初一日,宫中举行新年朝贺礼,饱经风雨而又对自己六十年帝业颇感满意的老皇帝,作了《六十一春斋戒书》诗,诗云:

文章图片33

乾隆御赐养老牌

性理参天地,经书辅国朝。

勿劳民力尽,莫使俗氛嚣。

不误农桑事,须轻内外徭。

风高林鸟静,雨足路尘清。

视察焉能隐,行藏岂可摇。

桑榆虽景暮,松柏后霜凋。

长养春容盛,宽严君德调。

倦勤应不免,对越愧明昭。

这次设宴的由头是为天下太平,民生富庶。正月初二日,在紫禁城乾清宫前,设宴招待八旗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斥人员年65岁以上者680人,诸王及闲散宗室成员出来为老人们授爵劝饮,分发食物。初五日,再宴汉族文武大臣、致仕退斥人员年65以上者340人。

二在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举行了他的第一次千叟宴。

文章图片34

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正月初六日,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乾隆喜添五世元孙,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如期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

自宗室王贝勒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致仕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官阶:士农工商、外藩、蒙古王公、台吉、回部、西藏代表、西南土官及朝鲜贺正陪臣之年过60者约有3000余人,共聚一堂。

整个宫内觥筹交错,熙熙攘攘,殿廊下布50席,丹墀内244席,甬道左右124席,丹墀外左右382席,计800席之多。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

席间,乾隆召一品大臣及90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大家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

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百岁老人郭钟岳倍受赏赍。据说已有141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

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随后,乾隆帝按康熙帝《千叟宴》诗原韵再赋《千叟宴》诗,

诗云:

抽秘无须更骋妍,惟将实事纪耆筵。

追思侍陛髫垂日,讶至当轩手赐年。

君酢臣酬九重会,天恩国庆万春延。

祖孙两举千叟宴,史策饶他莫并肩。

文章图片35

乾清宫外景

下来浏览一下紫禁城里体量最小的宫殿——江山社稷金殿。

乾清宫前丹墀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铜制的亭式建筑,均矗立在二层石台之上。两座建筑的造型和尺寸完全相同,且为紫禁城里体量最小的宫殿。

其中,乾清宫东侧的宫殿称为江山殿,西侧的宫殿称为社稷殿,合称为江山社稷金殿。在这里,“江山”是指江河和山川,寓意国家政权;“社稷”是指谷神和土地神,寓意国土。

清代官书《日下旧闻考》卷十三所载“(乾清宫)东西丹陛之下有文(纹)石台二,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可说明江山社稷金殿名称的来源。

另据《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五月,顺治帝下令安设江山、社稷神位于乾清宫前,并派遣官员祭祀。以上说明,江山社稷金殿是古代帝王用于祈求长久“执掌天下”的祭祀性建筑。

文章图片36

江山社稷金殿

文章图片37

乾清宫 江山社稷金殿

文章图片38

乾清宫西侧的社稷殿全图

江山社稷金殿文石台下有台基,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556厘米,高30厘米。四周环绕白石栏杆,南面出一步台阶。白石栏杆的形式与乾清宫等处的石栏不同。其他柎仿须弥座中的下枭式样,并浅雕伏莲。栏板上的浅雕菱形与卷草图案,构图匀称,刀法纯熟,线条流畅。望柱头不刻云龙,云凤,而雕狮子。其神态生动:雄狮戏绣球;雌狮戏幼狮,幼狮或匍伏脚下,或搂抱肩头,极尽亲昵之态。十二根望柱头雕有狮子二十只之多。

文石台分三层,由下到上,逐层收缩,层高也相应减低,外观形成阶状收势,给人以稳定之感。下层台的南面有大门,朱漆油筋饰,九路门钉。

门内有石室,人可进入。石台通身雕刻海水、江牙的几何形图案,浅浮雕的海水,高浮雕的江牙,两种图案相间,高低起伏变化有致。石台每层的顶部都略向下凹,使得各层浮雕的画面彼此略有重叠。

这细微的处理,把三层浮雕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在每层的各个侧面,设有排水小孔,使下凹部分泄水畅通。其位置选择得十分巧妙,都在江牙的洞穴内,丝毫不露痕迹。

文石台由艾叶青石块砌筑而成,体积都很大,其中最大的一块长360厘米,高93厘米,厚47厘米,重量达4吨。这种大块料的砌筑,与其通身粗犷有力的雕刻风格一致,增添了石台外观的艺术感染力。

台上置仿木构建筑铜质镀金社稷江山金殿。

金殿平面亦呈正方形,深广各一间,每面安一槽四扇菱花槅扇门。槅扇裙板镂刻升龙,绦环板镂刻宝相花。额枋上浅刻双龙枋心旋子彩画。四个柱础上刻伏莲。金殿重檐,上层圆形攒尖,安宝顶。下层方形腰檐,四条戗脊上装小兽,后部与围脊相接。两层檐下都有斗拱。整座金殿造型庄严,做工精良。

社稷江山金殿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金殿与石台的风格不同,质地也相差很远,一个富贵高雅,一个朴实自然。

文石台总高(连同石基)350厘米,其中第一层最高,达194厘米,容人进出;上两层则较矮,合在一起不过115厘米,恰好适于人们站在第一层台上,打开金殿槅扇置香火。

“社稷”“江山”都是国家的代称,而社稷江山金殿,则予国家以形象的表现。除了在紫禁城西侧设置社稷坛以外,还在皇帝的寝宫前设置社稷江山金殿,就是为显示皇帝的尊贵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看一看乾清宫丹墀上的日晷和嘉量;

日晷和嘉量为什么要陈设在太和殿和乾清宫前的左右侧呢?这是因为它们除了各自的用途以外,还是皇权的象征。太和殿是清代皇帝举行大典的仪所,乾清宫是清代皇帝召见大臣的地方。在这两处放置日晷和嘉量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太和殿前面的为方形,乾清宫前面的为圆形。两个嘉量上镌刻了汉、满两种文字的铭文,为乾隆御笔。

文章图片39

日晷

文章图片40

嘉量 乾清宫前面的为圆形

浏览一下乾清宫的铜鹤与铜龟;

乾清宫前的铜鹤与太和殿前的不同,它的嘴是闭着的,额头比较平缓,身上的羽毛纹饰较浅,尾羽更短,脚下以寿石假山为底衬,总体来说更加阴柔秀美。

乾清宫前的铜龟头上有独角,脖颈两边有数条纹饰,背上的甲片也与太和殿前的不同。脚下以碧波万顷为底衬,意味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文章图片41

乾清宫前的铜鹤与太和殿前的不同,它的嘴是闭着的

文章图片42

乾清宫前的铜龟头上有独角,脖颈两边有数条纹饰,背上的甲片也与太和殿前的不同。

乾清宫参观告一段落,下来浏览交泰殿;

文章图片43

交泰殿

交泰殿,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

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殃及此殿,交泰殿重建。

文章图片44

交泰殿宝座上方高悬康熙帝御笔“无为”匾

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遂为储印场所。

现殿内宝座前两侧分别排列着用来储放皇帝宝玺的宝盝。宝座上方高悬康熙帝御笔“无为”匾,宝座后板屏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

殿内东次间设铜壶滴漏,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交泰殿内的二十五宝,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印章,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将代表皇权的二十五宝存放在交泰殿。这些玉玺由内阁掌握,由宫殿监的监正管理,用时须请示皇帝,经许可后方可使用。

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

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

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乾隆十一年厘定之御宝的宝文,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

乾隆十三年,创制满文篆法。为使御宝上的满汉文字书体协调,乾隆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二十五宝。

二十五宝玺平时密藏于紫禁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左右。

二十五宝玺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

存放在这里的每方宝玺各有不同的用途: '皇帝之宝'用于颁发诏书、录取进士时公布皇榜;'制法之宝'和'命德之宝'用于谕旨臣僚和奖励官吏;'制驭六师之宝'用于军事。

现在,宝盒仍按原来的位置陈设在交泰殿。

下面浏览欣赏二十五件宝:

文章图片45

01曰“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纽,高二寸。汉字篆书,满文是本字。

文章图片46

02曰“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碧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一分。盘龙纽,高三寸五分。汉字篆书,满本字。

文章图片47

03曰“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汉字篆书,满文是本字。

文章图片48

04曰“皇帝之宝”,以布诏赦。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龙纽,高二寸一分。满文篆书。

文章图片49

05曰“皇帝之宝”,以肃法驾。栴檀香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盘龙纽,高三寸五分。

文章图片50

06曰“天子之宝”,以祀百神。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高一寸三分。

文章图片51

07曰“皇帝尊亲之宝”,以荐徽号。白玉,方二寸一分,厚七分。盘龙纽,高一寸三分。

文章图片52

08曰“皇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白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高一寸二分。

文章图片53

09曰“皇帝行宝”,以颁赐赉。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

文章图片54

10曰“皇帝信宝”,以徵戎伍。白玉,方三寸三分,厚六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

文章图片55

11曰“天子行宝”,以册外蛮。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高二寸三分。

文章图片56

12曰“天子信宝”,以命殊方。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

文章图片57

13曰“敬天勤民之宝”,以饬觐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

文章图片58

14曰“制诰之宝”,以谕臣僚。青玉,方四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七分。

文章图片59

15曰“敕命之宝”,以钤诰敕。碧玉, 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一分。交龙纽,高一寸八分。

文章图片60

16曰“垂训之宝”,以扬国宪。碧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二寸。

文章图片61

17曰“命德之宝”,以奖忠良。青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一分。

文章图片62

18曰“钦文之玺”,以重文教。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

文章图片63

19曰“表章经史之宝”,以崇古训。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一分。交龙纽,高二寸二分。

文章图片64

20曰“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五分。

文章图片65

21曰“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五分。

文章图片66

22曰“制驭六师之宝”,以整戎行。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二分。

文章图片67

23曰“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五分。盘龙纽,高二寸三分。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25曰“广运之宝”,以谨封识。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龙纽,高二寸。

乾隆玉是玉器收藏中的宠儿,二十五宝中的玉玺应该体现了乾隆时期玉雕的最高水准,整体凸显乾隆时期的审美取向——“厚重”、“平实”、“威武”。
乾隆至今,虽然历经战乱,与紫禁城有关的诸多宝物,也随着圆明园西洋强虏的劫火,随着清末皇宫的监守自盗,随着国民党仓皇撤离前的卷包会,流离失所。

但是,乾隆二十五宝,上个世纪30年代末由于北方战乱出宫,南巡一趟,40年代初“竟然”平安无事地回到紫禁城交泰殿绣龙纹黄缎罩下的宝盝里。

这个正是我中华之幸!

欣赏完二十五宝,再来浏览交泰殿中的铜壶滴漏。

交泰殿中的铜壶滴漏:也可称为漏壶,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早在三千年前,中国人民就发明了用水滴漏的计时方法。陈列在交泰殿的铜壶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制造的,这是中国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漏壶。

文章图片70

交泰殿的铜壶滴漏

文章图片71

铜壶滴漏说明

大自鸣钟:交泰殿内陈列的大自鸣钟,是嘉庆三年(1798年)由清宫造办处制造的。其外壳是仿中国式楼阁型的木柜,通高五米八零,共分上中下三层。钟楼背面有一小阶梯,登上阶梯,可以给自鸣钟上弦。自鸣钟走动后,可按时自动打点报刻。如今,这座自鸣钟已经历过二百个年头,却仍能正常准确地走动,打点报刻时,声音清脆洪亮。由此可见它的制造工艺非常精良。

文章图片72

交泰殿内陈列的大自鸣钟

出了交泰殿往北就是坤宁宫。

文章图片73

坤宁宫平面图

文章图片74

坤宁宫外景

文章图片75

坤宁宫玻璃窗

坤宁宫,位于故宫内廷中路,为内廷后三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

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九间,进深三间,屋顶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内部分为三个单元。明代,坤宁宫为皇后寝宫,又称“中宫”。

清代,坤宁宫改为萨满教祭祀的场所;并先后为康熙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举办大婚仪式,还是末代皇帝溥仪举办婚礼的场所

明代,坤宁宫用作皇后居所时,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

清代,坤宁宫仿沈阳故宫清宁宫建设,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改原槅扇门为双扇板门,改原其余各间的棂花槅扇窗为直棂吊搭式窗。

文章图片76

坤宁宫

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1644—1723年),坤宁宫东暖阁仍延续明制,为皇后居住的寝室;清雍正以后,坤宁宫的东暖阁成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

文章图片77

坤宁宫东暖阁落地罩上面仙楼二间

坤宁宫东暖阁为敞两间,前檐通连大炕一座,后檐落地罩木炕每间一座,落地罩上面仙楼二间,中间合卺与神幔距离较近。

房间内灶间设棂花扇门,浑金毗卢罩,房内墙壁饰以红漆,顶棚高悬双喜宫灯。洞房有东西二门,西门里和东门外的木影壁内外,都饰以金漆双喜大字,有出门见喜之意。

文章图片78

坤宁宫东暖阁内景

文章图片79

坤宁宫东暖阁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

文章图片80

坤宁宫东暖阁龙凤喜床

洞房西北角设龙凤喜床,床铺前挂的帐子和床铺上放的被子,都是江南精工织绣,上面各绣神态各异的一百个玩童,称作“百子帐”和“百子被”

文章图片81

在坤宁宫我们还隔着玻璃观看了同治,光绪,以及宣统皇帝大婚居住过的婚房

在坤宁宫我们还隔着玻璃观看了同治,光绪,以及宣统皇帝大婚居住过的婚房。

里面的婚房设备一应俱全,大红的锦被整整齐齐的陈饰在东暖阁的御床上,看起来还似新的一样。

文章图片82

设于坤宁宫东暖阁东北炕北壁正中。是咸丰帝临摹乾隆帝《坤宁宫铭》

文章图片83

夕祭神画像轴

这幅绢画供奉于坤宁宫北炕,画中共绘有女神7位,均头戴凤钗,配饰项圈,身着广袖宽袍和百褶裙,脚穿红色如意云头鞋,端坐于椅上,双手行拱手礼于胸前。居中女神执圭,右端女神怀抱如意,左端女神执方天画戟,戟头栓系玉磬、玉鱼各一,寓意“吉庆有余”。

文章图片84

坤宁宫喜字门

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改原明间开门为东次间开门,原槅扇门改为双扇板门。

室内东侧两间隔出为暖阁,作为居住的寝室,门的西侧四间设南、北、西三面炕,作为祭神的场所。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

此喜字门为同治皇帝大婚时所制,各角饰龙凤祥纹,四周绘繁盛的葫芦纹饰,即寓意吉祥辟邪、富贵长寿、子孙万代。

文章图片85

坤宁宫中皇帝的婚房

不过,清朝真正在坤宁宫里住过的皇后并不多,只有几位皇后曾在这里住过,即顺治帝废后孝惠章皇后,康熙帝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等。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清朝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的大婚都是在坤宁宫东暖阁举办的。

光绪十四年(1888年),17岁的光绪在坤宁宫迎娶隆裕。整个婚礼从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一直到次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才全部完成。

文章图片86

光绪帝大婚典礼图册,清庆宽绘

文章图片87

光绪十四年(1888年),17岁的光绪在坤宁宫迎娶隆裕

1922年逊帝溥仪大婚也将洞房设在这里。照片中的坤宁宫搭设彩棚及灯笼,一派喜气之气。

文章图片88

1922年逊帝溥仪大婚也将洞房设在这里。照片中的坤宁宫搭设彩棚及灯笼

大婚后帝后只在坤宁宫洞房住三天,然后皇帝回乾清宫或养心殿,皇后到东西六宫择殿居住,如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生前住在长春宫,嘉庆帝孝淑睿皇后生前住在毓庆宫,道光帝孝全成皇后、咸丰帝孝贞显皇后、光绪帝孝定景皇后住在钟粹宫等。

文章图片89

坤宁宫西三间陈设

大体上浏览了坤宁宫,下来再参观一下乾清宫西侧的重要宫殿——养心殿。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曾修葺养心殿。

文章图片90

养心殿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

养心殿始建之后修缮不断,较大规模的修缮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养心殿是一组红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南北长约94.8米,东西宽约81.3米,占地约7707平方米。

文章图片91

养心殿包括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8座建筑

养心殿包括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8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887平方米。

该区还包括琉璃门1座(养心门),琉璃影壁3座,木照壁1座,22处室外陈设,15棵古树名木。

文章图片92

养心殿琉璃影壁

养心殿主要为皇帝理政之所,同时也担负着许多功能,可以说是一个办公、起居、会客、宴饮的复合空间。

其最南侧是库房,为储存空间,库房北侧为御膳房,为养心殿提供饮食。

而北侧的养心殿主殿则有办公、起居、游赏等多种功能。

相对于乾清宫等功能较为单一的宫殿建筑群,养心殿宫殿建筑群由于帝王的起居需要,衍生出了多种功能,帝王也可以在此小天地中完成自己的各项需求。

文章图片93

养心殿宫殿建筑群由于帝王的起居需要,衍生出了多种功能,帝王也可以在此小天地中完成自己的各项需求。

文章图片94

养心殿外部

文章图片95

养心殿养心门

文章图片96

养心殿宽大的报厦

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这里。

文章图片97

养心殿正殿雍正御笔“中正仁和”

而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就是在这座院子里养心殿的东暖阁。

文章图片98

养心殿东暖阁

养心殿东暖阁在清代经历了多次空间的变化。

清代早期作为皇帝的临时寝宫,康熙时期作为造办处的作坊,东暖阁室内无间隔。

雍正乾隆嘉庆时期,搭建仙楼,室内分为上下两层、前后两部,空间分隔复杂。

道光时期,彻底改变了乾嘉时期的格局,拆除仙楼,形成自己独特的空间格局。

咸丰时期又恢复了乾隆时期的空间布局。

文章图片99

养心殿东暖阁南面的窗户

文章图片100

养心殿东暖阁内景

文章图片101

养心殿东暖阁内景

1983年香港导演李翰祥在大陆拍摄了电影《垂帘听政》,其中很多场景都是破例在故宫取的实景,其中开头和结尾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戏就是在养心殿东暖阁拍摄的

同治光绪时期,为了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需要,几经变化,东暖阁最终定格为垂帘听政空间。

养心殿西暖阁就是雍正批示奏折、阅看殿试前十名的试卷、召见军机大臣、面授机宜的枢密要地。

文章图片102

养心殿西暖阁就是雍正批示奏折、召见军机大臣、面授机宜的枢密要地

军机大臣,始称“办理军机大臣”,后来又改为“军机处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简称“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雅称“枢臣”,是军机处的官职之一,人员无定额,均为兼职,由一人领班,主持工作,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

从《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看,军机大臣最初设了三人,排名第一的即著名的怡亲王允祥。

作为皇帝与军机大臣等重臣商议机密要事之地的养心殿西暖阁,室内整体被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被隔成中间大两边小的三间,北部亦作适当间隔划分为数室,屋内道路曲折宛若迷宫一般。西墙稍北辟门,接耳殿“梅坞”。

文章图片103

养心殿西暖阁示意图

西暖阁东间为夹道,一边是通往明间的门,靠西墙立一架紫檀落地穿衣镜,北板墙上嵌有紫檀雕金线如意夹纱方窗,有门通后室。

西暖阁当中一间,北设坐榻,南为窗,坐榻左右有御案和文房四宝,室内东有板墙开门,与夹道相通,西有板墙开门与三希堂相通。

文章图片104

养心殿西暖房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

为了保密起见,避免被窥伺、偷听,又在室外抱厦的柱子之间安装了半截板墙。

文章图片105

在室外抱厦的柱子之间安装了半截板墙。

室内坐榻上方的墙上悬有雍正皇帝亲笔所书匾额“勤政亲贤”,勤政意即辛勤政事,多为治理天下花精力;亲贤则为亲近贤臣,多采纳贤臣的意见!

楹联“唯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也是雍正的亲笔,语出唐代张蕴古给唐太宗的《大宝箴》“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但雍正之联反其意而用之,上联凸显皇帝“唯一人”的尊崇地位,下联则说如果施政不得民心不顺民意,就是皇帝的过失了。

文章图片106

雍正皇帝亲笔所书匾额“勤政亲贤”

匾下为乾隆御笔亲书诗屏,屏文是乾隆的御制诗:“一心奚所托,为君止于仁。二典传家法,敬天及勤民。三无凛然奉,大公何私亲。四序协时月,熙绩在抚辰。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备身。六府赖修治,其施均养人。七情时省察,惧为私欲沦。八珍有费甘,念彼饥饿伦。九歌扬政要,郑卫漫亟陈。十联书屏扆,式听师保谆。”

文章图片107

乾隆御笔亲书诗屏

西墙上悬挂有咸丰御笔“正大光明”匾,匾中上方钤“咸丰御笔之宝”朱文印。

养心殿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

文章图片108

养心殿三希堂

三希堂内部面宽二点一米,进深六米,高二点一米。东墙中部开小门与勤政亲贤殿相通,东墙北部开一小门。养心殿的西套间原是皇帝读书和休息的地方。

清朝乾隆皇帝得到了王珣的'伯远帖';连同他已经得到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件稀世珍宝。

这处珍藏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就被称为三希堂。

文章图片109

三希堂藏贴

文章图片110

三希堂藏贴

三帖中《快雪时晴帖》现藏在台北,另两帖,现藏于故宫。

三希堂里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

穿过养心殿正间“安敦、恬澈” 二小门为穿堂,直通后殿。

养心殿后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代曰“涵春室”,清代无殿额。正间额曰“ 乾元资始”靠北墙为一炕,正间南为穿堂与前殿正间相连,成工字殿。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

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

文章图片111

养心殿后殿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

文章图片112

养心殿后殿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文章图片113

养心殿内部图景

养心殿后殿寝宫东西各有南向耳房五间,东曰体顺堂(开放参观区域),为皇后的临时居所;西曰燕禧堂(未开放参观区域),为妃嫔等候侍寝时的居所。

文章图片114

体顺堂在明代时称为“隆禧馆”,雍正后曾有所修葺,但一直没有命名。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始名绥履殿;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改称同和殿;光绪初年改称体顺堂。堂前悬有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的体顺堂匾;中间明间开门;两次间、两梢间为槛墙、步步锦支窗。

文章图片115

体顺堂

从这里去养心殿非常近,同治初年,为便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曾将此作为处理政务之余的临时休息处。

末代皇帝溥仪未出宫前,也曾在体顺堂前有一张留影,当时他正抱着柱子,看着手中拿的物事。不过照片年代太老,看不清手中的是什么东西,据说是怀表。

文章图片116

末代皇帝溥仪未出宫前,在体顺堂前的一张留影

体顺堂前院中有一块巨大的天然水晶石,其意光明磊落,纯洁无瑕。

文章图片117

体顺堂前院中的一块巨大天然水晶石

体顺堂与东围房相连处的后墙上,辟有名为吉祥的小门,便于皇帝前往西六宫和妃嫔们前来养心殿候寝。

文章图片118

吉祥门

体顺堂明间设宝座床,原本这床在东梢间,是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挪过来的。

文章图片119

体顺堂明间设宝座床

上面挂着慈禧所题“绥德安家”匾,上钤印三方,由左至右依次为白文“数点梅花天地心”、朱文“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白文“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绥德安家”语出汉代焦延寿《易林》“绥德安家,周公勤劳”,意思是以德安抚,治理国家。

文章图片120

慈禧所题“绥德安家”匾

东次间沿北窗设有紫檀木条案,上面陈列着西洋钟表与宝石盆景。条案前面是方桌与椅子。次间与梢间的隔断上方悬挂“祥开麟趾”匾,为廷臣潘祖荫所书,钤朱文“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与“臣潘祖荫”白文印两方。

文章图片121

东次间沿北窗设有紫檀木条案,上面陈列着西洋钟表与宝石盆景

东梢间尽东头设床,靠墙立有屏风,床上有炕几,北窗前有紫檀木雕脸盆架,左右各有小案,分置宝石盆景、雕漆盒等物件。东壁挂礼部尚书徐郙所书“尧饮舜舞”匾,上有“光绪御览之宝”朱文印一方。对面悬慈禧亲笔“含和履中”匾,上有白文“数点梅花天地心”、朱文“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白文“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三方钤印。

文章图片122

东梢间悬慈禧亲笔“含和履中”匾

西次间与东次间的陈设类似,只是条案上的陈设的插花盆景更多一些。前往西梢间的门上方悬慈禧所书“永天庆”匾,匾红底,钤蓝色“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

文章图片123

西次间

西梢间后檐设暖床,床罩上方悬光绪御笔“与福相迎”匾;门上“延福”匾,同样为光绪御笔亲题。这里是皇后就寝的地方。

文章图片124

西梢间后檐设暖床,床罩上方悬光绪御笔“与福相迎”匾

养心殿作为清朝中后期皇帝实际的居所,从其建筑本体到其蕴含的科学艺术、文化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原因大概有三:一是建筑本身蕴含的信息层次丰富,信息量大。

二是建筑及其内部的器物反映的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体现了当时科技艺术的“天花板”。

三是养心殿本身为帝王活动空间,为帝国实际上的“权力空间”,其反映的帝王生活习惯、仪式等都与整个帝国的走向息息相关。

养心殿浏览告一段落,下来走进东西六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