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九 北京天津自由行(七) 御花园(3)钦安殿为中心的其他景点

 新用户8926AVU2 2022-12-17 发布于北京

大体上浏览了解了钦安殿内的情景,下来浏览以钦安殿为中心的其他建筑。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钦安殿左右有四座亭子: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四亭,它们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北边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于水池之上,只在朝南的一面伸出抱厦;

南边的万春亭和千秋亭,为四出抱厦组成十字折角平面的多角亭,屋顶是天圆地方的重檐攥尖,造型纤巧,十分精美。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首先浏览万春亭与千秋亭;

万春亭、千秋亭分别位于御花园内浮碧亭、澄瑞亭以南,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建。 亭重檐,上圆下方,合于“天圆地方”之说。东方与春季对应,故名万春,即天地长春之意。

万春亭与花园西部的千秋亭相呼应,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仅藻井彩画有细微的差别。

两座亭子的平面均呈形,是由一座方亭各面出抱厦形成。四面抱厦前各出白玉石台阶,周围白玉石栏板,绿色琉璃槛墙饰黄色龟背锦花纹,槛窗和隔扇门的槅心都是三交六椀菱花,梁枋施龙锦彩画。

重檐攒尖顶,下层檐施单昂三踩斗栱,下层檐以上改成圆形,施单昂五踩斗栱。

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上层的圆攒尖顶,明代称之为“一把伞”式。

尖顶上安有宝顶,绿色琉璃宝珠上浮雕黄色龙凤荷花及龙凤牡丹图案,既美观又可保护尖顶防止漏水。

宝顶上又加设铜体鎏金华盖,精美绚丽,是锦上添花的妙想。两亭色彩绚丽,造型精美,可称是宫中亭子之最。

文章图片1

亭内天花板绘双凤,藻井内置贴金雕盘龙,口衔宝珠

万春亭和千秋亭,两亭本为明代嘉靖年间同时建造,但千秋亭于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后来重建。

文章图片2

虽然千秋亭是对万春亭的复刻,但是在细节上与万春亭有不少差异。毕竟一座是明中后期,一座是清后期,相差了大概三百年。

文章图片3

万春亭和千秋亭

文章图片4

千秋亭

文章图片5

两座亭子虽为圆顶,但下面的底座却呈方形

两座亭子虽为圆顶,但下面的底座却呈方形。底座四周圈有汉白玉石雕刻的低栏。柱额门窗及一个个呈菱花形状的槅扇,均朱漆油饰。远远看去,十分典雅而醒目。

亭子顶端的宝顶上雕有龙凤戏珠图案,宝顶两边各装有一条之字形挂耳,与宝顶上伞盖两侧的云板上下呼应,衬托得整个建筑结构和谐,风格清新。

下来欣赏一组《西游记》中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的夫人,中国紫檀博物馆馆主陈丽华女士博物馆中仿照御花园千秋亭的作品——紫檀木雕千秋亭。

文章图片6

紫檀木雕千秋亭是仿照故宫御花园中的千秋亭制作而成以1:5的比例手工制作

文章图片7

紫檀木雕千秋亭是仿照故宫御花园中的千秋亭制作而成以1:5的比例手工制作

下来走进浮碧亭;

文章图片8

浮碧亭

浮碧亭位于御花园的东北,亭北正对倚园北墙而建的摛藻堂,正南是万春亭。

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座落于桥上。
  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蔴叶斗栱,檐枋下安华板,方柱。亭东西两侧为石雕栏板,同时也是桥的栏板,南北两面在石栏板中间设两步台阶为亭的出入口。方亭内天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周围为百花图案天花,檐下苏式彩画。抱厦三面开敞。
  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系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
  池中水引自护城河,池壁雕有石蟠首出水口,池中芙蓉出水,游鱼穿泳,为御花园的景色增添了清新活泼的情趣。

文章图片9

浮碧亭

文章图片10

浮碧亭下面是一个水池

浮碧亭下面是一个水池,水池里有鱼没虾。水池上有一座石桥横跨南北,浮碧亭即建在桥上。因为看上去桥比亭小得多,所以你不好把这座桥叫做亭桥,但是不妨碍你把这座亭叫做水榭。三开间正方形亭子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南面的三间出厦敞轩是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后加的。亭子是带黄剪边的绿色琉璃瓦四角攒尖顶,琉璃承露盘上宝珠脊刹。敞轩是带黄剪边的绿色琉璃瓦卷棚悬山顶。

澄瑞亭;

文章图片11

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平面方形三开间,通面阔约8m,前出抱厦,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池上横跨单券洞石桥,亭座落于桥上。

亭和抱厦顶均为绿琉璃瓦黄剪边,攒尖顶上安琉璃宝顶,一斗二升交蔴叶斗栱,檐枋下安华板。亭东西两侧的石雕栏板亦为桥的栏板,蕉叶纹望柱头。亭南北两面设踏步,作为进出口。方亭内为金龙图案井口天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檐下龙锦彩画。抱厦三面开敞。

文章图片12

澄瑞亭

澄瑞亭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前檐抱厦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所添建。亭的四面原装有护墙板以开门窗,内设斗坛,后拆除。

千秋亭与万春亭同浮碧、澄瑞等诸亭在御花园内亭亭玉立,与苍松翠柏、奇花异石、殿堂楼阁、池馆水榭一起,把这座皇家花园装扮得格外古雅富雨,庄严秀美。

堆秀山与御景亭;

文章图片13

堆秀山简介

堆秀山,明曰堆绣山,清乾隆年间改名堆秀山,位于故宫御花园中东北部、钦安殿后东北侧,背靠着高大的宫墙,腾空而立,十分精巧秀雅。堆秀山为一座人工假山,整座山完全是由奇形怪状的石块堆砌而成,堆山匠师们称这种手法为“堆秀式”,因此得名。

文章图片14

堆秀山

堆秀山初建于明代,未兴建时其地原有明代建筑观花殿一座,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奉神宗朱翊钧之命拆去,于同年在其基础上改筑堆山,用太湖石叠高14米而成,山顶筑有亭子一座,名曰御景亭,亭平面方形四角攒尖夔金宝顶,自亭上可俯瞰宫苑,远眺紫禁城、景山、西苑尽在目中。山北依宫墙,高约10m。

文章图片15

堆秀山—御景亭

山下有三条路可以到达山顶,东西山石间各有一条嶝道,拾级而上可达山顶御景亭,在此可俯瞰紫禁城全景,远眺可望及西山。除此以外,在山前正中洞内的石阶盘旋面上也可以到达山顶。

御景亭平面方形,四柱,一斗二升交蔴叶斗栱,攒尖顶,上覆翠绿琉璃瓦,黄色琉璃瓦剪边,鎏金宝顶,四面设隔扇门。四周围绕着汉白玉石栏板。亭内天花藻井,面南设宝座。

御景亭是皇帝、皇后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地方。每年的当日,皇帝都要携后妃们在此例行登高赏景,登临此亭,怡然相坐。

此时御花园景色尽在眼底:浮碧亭和澄瑞亭下的曲池中水禽嬉戏;苍松翠柏和花草藤萝间仙鹤漫游;南望禁宫一片琉璃之海,黄色的琉璃瓦在晴空下影射出闪耀的光芒。

文章图片16

叠石山脚正面中间有券洞门,洞门上额有一题名为“堆秀”的匾

叠石山脚正面中间有券洞门,洞门上额有一题名为“堆秀”的匾,使用满汉两种文字,门内有石洞,内为砖砌穹隆式石雕蟠龙藻井。

“御景亭”和“堆秀”之名皆为明万历皇帝所赐,清代至今仍保留着明代的旧称。现存的匾额皆清代所制。东侧山脚石壁上还刻有乾隆皇帝所题的“云根”二字,以赞赏石山似层云叠起之美。

文章图片17

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太湖石,在比较狭小的地面上,拔地腾空而起

文章图片18

山上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

文章图片19

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

文章图片20

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

堆秀山虽是叠砌垒垛的假山,但由匠师们精心设计和巧妙地使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太湖石,在比较狭小的地面上,拔地腾空而起,叠垒成一座怪石嶙峋、岩石陡峭的崇石峻岭,山上有些石块酷似鸡、狗、猪、猴、马、兔等“十二生肖”的动物形状,或卧或站,姿态各异,吸引人们去揣摩猜测,因而增添了观赏的趣味。

石蟠龙喷泉;堆秀山前山洞内有台阶通山顶,洞口左右两侧山石间设有一对石刻石狮驮石盆,石盆中有蟠龙喷水。

山腰处暗设水缸储水,据说为三口,在以前每天都有人负责往里面注水,以管相连,利用水的自然压力引水至蟠龙口中喷出,此为宫中仅存的水法。

其中,石狮一个为一组石雕,分上、中、下三部分,下部是趴卧姿势的大石狮,向内歪着头张着大嘴,大尾巴横摆着,身躯圆肥,四肢粗壮,显得十分稳健,两只石狮造型一样,前爪下无饰物,无法区别雄雌石狮,不同的地方是东边的石狮耳朵向上翻,西边的石狮耳朵向下垂;中部是大石狮背上有两只较小石狮,头尾相交靠在一起,挤靠着一起奋力托起一个大石盆,起到了“瓶颈”连接的作用;上部是扁鼓状的大石盆,盆中一条石刻蟠龙,龙头高昂向上,其中镶水管用来喷水,石盆盛水,水满后外溢流出,石盆外周边刻十五六只上下腾跃、欢欣起舞、活泼可爱的浮雕小石狮。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石蟠龙喷泉

文章图片23

石蟠龙喷泉

整体看石刻以石狮为主,形状是下大上小,雕刻起伏流畅,龙嘴喷头是金属管制成,把金属管与石头雕刻品结合起来,在当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为了让龙能喷水,先让太监们提水上堆秀山顶,把水装入御景亭的铜水缸中,缸底有管道,水从山顶水缸中通过管道而下,产生压力在石蟠龙口的喷嘴喷出,形成水喷泉景象,石盆中水盛满后,沿石盆边水外溢形成水帘,这时石盆边上的浮雕小石狮好似在水中嬉闹,底部大石狮被清水“沐浴”,水花四溅,石狮喷泉给御花园增添不少情趣。

这对御花园石狮雕刻明显受到欧洲西方建筑装饰雕刻品的影响,推断其雕造时间,应与圆明园修建是同期的。

摛(chi)藻堂;

文章图片24

摛藻堂位于故宫御花园内东北部、堆秀山东侧

摛藻堂位于故宫御花园内东北部、堆秀山东侧,是乾隆年间修建的,主要曾用于贮藏《四库全书荟要》,其中摛是传扬、铺展的意思,“摛藻”意为弘扬文化。

该建筑依墙面南,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堂西墙辟有一小门,可通西耳房。堂前出廊,明间开门,次梢间为槛窗。室内放置书架,为宫中藏书之所。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后,《四库全书荟要》曾贮藏于此,供乾隆皇帝随时阅览。

摛藻堂的匾额是乾隆皇帝题写的“摛藻抒华”四字,楹联为“庭绕芳毯铺生意;座有芸编结古欢”。其中“芸编”一词中的芸指多年生草本植物芸香,古人常把芸香夹入书中以防虫蛀,故以芸编称古书。西门外的楹联为“左右图书,静中涵道妙;春秋风月,佳处得天和”。西室内,乾隆皇帝题写的楹联为“宿风”,楹联为“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还编了《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四库全书考证》、《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等。这几种书可以看作编纂《四库全书》的副产品。《四库全书荟要》是乾隆组织整理完《四库全书》后挑出来的精华,收书463种,20828卷,11178册。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乾隆皇帝经常到这里来查阅古籍,堂中书籍按经、史、子、集排列,牙签插架。阅古、吟诗是乾隆皇帝休闲生活的一大内容。

延晖阁;

文章图片25

延晖阁

延晖阁位于御花园内西北,北倚宫墙。明代初建时名为清望阁,清代改今名,概取延驻夕阳光辉之意。

清代宫廷从八旗遴选秀女进宫的活动在此举行。每三年选一次,满、蒙、汉八旗官员的女儿凡是13岁到17岁的都要参选,只有到17岁仍未被选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

选秀女的时候,候选的女孩子们先由太监从神武门领到这御花园北门外等候。选时一到,再将那些女孩子引到这延晖阁前站好,让坐在阁里的皇帝、皇太后挑选。

被选中的秀女,或成为皇帝的嫔妃,或指配给皇子皇孙和皇家宗室的子弟。

慈禧就是17岁时在这里被选入宫的。

阁外观为上下两层,其内部两层之间还有一暗层。阁上迴廊环绕,玲珑轻盈。延晖阁高居宫墙之内,与花园东部的堆秀山形成了左右均衡的格局。

登临高阁,或俯视园中景致,或北望景山,都风光绮丽。据说在冬季天气晴朗的日子,这里还可以看到西山的积雪。清代乾隆、道光、咸丰等皇帝都留有吟咏此阁的诗句。

绛雪轩与养性斋;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角,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角,后依宫墙,座东面西,其建筑平面为“凸”字形。

文章图片26

绛雪轩位于御花园东南角

两斋遥遥相对,造型高低不同,对称却不呆板。绎雪轩的门窗装饰均为楠木雕刻,窗棂雕有'万寿无疆'花纹。

乾隆皇帝常到绛雪轩吟诗作赋。当时绛雪轩前有五株海棠树,每当花瓣飘落时,宛如红色雪花纷纷降下一般,遂将此轩名为绎雪轩。

乾隆皇帝曾有'绛雪百年轩,五株峙禁园'的诗句。

绛雪轩室外的彩绘别具一格,即不用灿烂耀目的金线彩画,也不施以鲜艳强烈的朱柱丹楹,而是改用上下一色的斑竹纹油漆彩绘,门窗亦改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绿竹中,整座建筑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从而也给花园的这一景点(东南角)创造出一股轻松雅致的气氛。   

文章图片27

绛雪轩琉璃花坛

轩前一座琉璃花坛制做得极为精细,体量、造型恰到好处,下部为五彩琉璃的须弥座,饰有行龙及缠枝西番莲图案,上部用翠绿色栏板,基座与栏板之间施用了一条汉白玉石的上枋,色彩对比强烈,却又十分协调,为宫中花坛少有之杰作。坛内叠石为山,栽有牡丹等名贵花木。

此处在清朝时是皇帝用来养鹤的地方,名为鹤圈。与它相对应的西侧是皇帝养鹿的地方,名为鹿圈。取意为“鹤鹿同春”。原本两处都有栏杆相围,解放后因不在此养鹤与鹿了,所以均被拆除。

绛雪轩轩前琉璃花坛里有一簇极为罕见的太平花,这是晚清时西太后命人从河南移来栽种于此处的。

文章图片28

太平花

太平花,别名丰瑞花、太平瑞圣(盛)花,在宋代和清代被两位皇帝改赐过花名的宫廷名花。

又据史料记载,太平花是从成都上贡进京的。

文章图片29

洁白如玉太平花

文章图片30

故宫绛雪轩花坛里的太平花(未开花状态)

文章图片31

1937年5月27日,故宫博物院欢迎常务理事蒋作宾,在太平花前合影

文章图片32

民国”时期,游客在故宫里与太平花合影

养性斋;是一座楼阁式藏书楼,末代皇帝博仪退位以后,曾聘请教师在这里教他学习英语和数学。

此轩门窗为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柱、框、梁、枋皆饰斑竹纹彩画,朴实淡雅。轩前的琉璃花坛制颇为精致,坛内叠石为山,栽有牡丹等名贵花木。原来,轩前有海棠树5株,每当花瓣飘落时,宛若雪花片片缤纷而降,遂名绛雪轩。晚清时,慈禧命从河南移来太平花,代替了古海棠。花坛前竖立一远古木质化石柱也十分珍奇,上刻乾隆帝御题诗句。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初名乐志斋,清代改今名。

斋为两层楼阁式,原为7间,座西面东。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3间,改建为转角楼。

平面呈凹形,前出月台1座。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月台面改墁金砖。

道光时亦曾修茸。黄琉璃瓦转角庑殿顶,上层前檐出廊,下层东面明间开门,次间及南北转角3间均为支摘窗。

楼上正中悬康熙帝御笔匾:"飞龙在天"。楼下正中悬匾"居敬存诚",北楼下东向匾日:"悦心颐神"。

斋前叠石环抱,曾有曲流馆,后拆除。

清嘉庆、道光两帝时常来此斋。

逊帝溥仪的英文老师曾在此居住。这位英文老师是苏格兰人,中文名字叫庄士敦,他是一名中国通,中国话也讲得非常流利。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写道,自己念书厌烦的时候,庄士敦能循循善诱,"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称赞庄士敦是自己的又一个灵魂。因此,溥仪特意把这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当然,溥仪学习英文也就在这里了。

文章图片33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

文章图片34

御花园中琉璃影壁

 位育斋;

文章图片35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

  位育斋位于御花园内西北,明代建,初名为育轩,嘉靖年间曾更名玉芳轩,清代改称今名。
斋座北朝南,面阔5间,黄琉璃瓦硬山式顶。两次间为支摘窗。
清雍正时此斋曾作为佛堂。

四神祠;在御花园内钦安殿院落的西面,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是供奉道教四神的地方。其建筑造型纤秀而别具风格,形制似仿道教八卦,装饰色彩绚丽。室内靠南墙砌砖台,是架供案奉安神牌的地方。

文章图片36

四神词

四神词是御花园中不与其他小亭对称的一座小亭。它的名称是"祠",但结构无疑是座亭子,令人感到独特而神秘。明清两代宫中专设太监为四神祠上香,这座小亭香火不断。但是亭中没有所谓四神的牌位,因而这四神就无从确定是哪四神,清代学者遍查《古今图书集成》,也难以得出四神的确定判断。 所谓四神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说是风、云、雷、雨神。

文章图片37

凝香亭

凝香亭;凝香亭明嘉靖时建,原名金香亭。凝香亭为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凝香亭与花园西北隅的玉翠亭形制基本相同。 

文章图片38

玉翠亭

    玉翠亭;方形攒尖顶,四柱,柱间设有坐凳栏杆,天花板绘五彩百花。玉翠亭曾增设门窗。比较别致处是两亭的瓦是黄、蓝、绿三色琉璃瓦相间,如棋盘格,显得十分活泼,为宫中所仅有。

御花园古树;北京故宫御花园有不少稀世的植物瑰宝,连理柏和“人”字柏就是其中令人惊叹的园艺杰作。与辉煌的皇家建筑配合默契。

坤宁门和天一门中间有座香炉,香炉南面有一对曾经结合的连理柏,这也是御花园中唯一的连理柏,属于二级保护古树,树龄在100一300年之间。

在天一门里、钦安殿外的树池中也有一株柏树,树龄在300年以上,属于一级保护古树。多年来它一直被误认为是由两株柏树组合而成的“连理柏”,但据考证,它是棵“人”字柏,而不是连理柏。

万春亭四门外和千秋亭北门外的柏树,有人也曾认为是连理柏,其实也都是“人”字柏。

连理柏和“人”字柏究竟如何区分呢?

连理柏是由两株组成的,两个贴近的树枝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树皮被磨掉了,长在一起,或者地下的根交叉长在一起,就形成了天然的连理柏。

古代园艺大师也采用人工靠接的手法制作连理柏。方法是将两棵树临近树枝的皮用刀刮掉一部分,再将两个枝条靠在一起,用油布裹严,天长日久,两个枝条就长到一起了。

而“人”字柏本是一株柏树,只是由于树基部被劈开,犹如“人”字,才形成貌似两株的样子。万春亭周围的4棵柏树和千秋亭北门外的柏树,因为是由一株柏树从树干基部生长出来的所以应当叫做“人”字柏。

而关于连理树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战国时期,宋国君康王,霸占舍人韩平的爱妻合氏为妃,并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台筑成后康王又杀韩平。合氏闻讯痛不欲生。当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墓中撞棺而亡。残暴的康王出于嫉妒恶意,便把韩平、合氏夫妻尸首分别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让将他们合葬一起。但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合在一起,紧紧连结着。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御花园古树

文章图片41

御花园古树

文章图片42

御花园古树

文章图片43

御花园古树

文章图片44

御花园古树

在钦安殿前有一连理柏占居显位,树的二根分别位于故宫中轴线的两侧,于一米多高处合二为一,正值中轴线上方变为一棵。相传两树自动结伴,心往一处想,坚贞不屈,因而感动了上苍,使之融为一体,人们叫它连理树,象征纯真的爱情,因而引来了天下不少痴情男女与它相拥。

文章图片45

御花园里的连理柏

位于堆秀山东侧有一棵古柏,被封为“遮荫侯”。它在园中名气最大。此树高7.8米,树围0.9米。它虽貌不出众,所在的位置也不显赫,但怎么会得此殊荣呢?

文章图片46

位于堆秀山东侧有一棵古柏,被封为“遮荫侯”

相传有一年,乾隆下江南,天气很热,随从人等个个汗流浃背,惟有乾隆爽身惬意。回朝后,乾隆皇帝在园中游玩来到此树前,一太监奉承道:皇上去江南时此树枯萎。皇上一回来此树又茂盛起来了,看来是此树随皇上一同去了江南。

乾隆一想,去江南的路上别人大汗淋漓,而自己却很凉爽,再听太监这么一说,想必此树暗中为我遮荫,不禁心中大喜,便赐封此古柏为“遮荫侯”。

后来还为它题写了《柏树行》刻在碑上,碑就在树旁的摛藻堂西墙上。

诗曰:“摛藻堂边一株柏,根盘厚地枝拏天。八千春秋仅传说,厥寿少当四百年……”此碑现在仍在原处。

文章图片47

园中的名贵古树

文章图片48

园中的名贵古树

文章图片49

御花园中珍贵古树

园中的名贵古树还很多,如卧龙松、龙爪槐等,这些古树虽老态龙钟,但还枝繁叶茂,每天迎接着海内外广大游人。

下来欣赏御花园中一种鲜为人知的文物——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0

丰富多彩的花石子甬路

在御花园的通道上由五色匀称的石子缀成一幅幅生动的道路画面。只要细心观看,就会发现一个个争奇斗妍的大千世界。其中有花卉、人物、博古、建筑、飞禽、走兽、吉祥图案等七百多幅,色彩斑斓、琳琅满目,内容十分丰富。它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

文章图片51

别具一格花石子甬路

这些石子画,做工十分考究。它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砖雕成花纹,经过磨光;一种是以瓦条组成花纹,都是在花纹的空间填镶石子,铺缀成各种图案的。这些图案的形式极为多样,有《七巧图》《什样锦》《博古》《带形画》,等等。

文章图片52

鹿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3

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4

独有创意的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5

宫廷舞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6

飞龙在天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7

谁知盘中餐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8

室内装饰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平平安安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61

花卉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62

模仿火车站花石子甬路

文章图片63

色彩斑斓的花石子甬路

石子画中最有名的当属下面这幅“悍妇图“了,它就位于西井亭北侧不远处,这也是御花园中的一个看点!

文章图片64

花石子甬路 悍妇图

悍妇图分为四个小场景:最右边是一个悍妇拿绳子拴着老公当驴骑,老公跪在搓衣板儿上吃力地撑着前面的条凳;

第二幅是悍妇手持笤帚,老公跪在搓衣板儿上,头顶板凳儿还在作揖求饶;

第三幅悍妇坐着训斥跪在长凳上的老公,老公头顶上还顶着一个碗;

最后一幅中表现的是忍无可忍的老公骑驴逃命,后面是持棍追赶的悍妇。

而这个图景也有另外一种解法;叫“怕媳妇”图,画面表现几对男女,有的是男人跪在一条木凳上,头顶油灯,妻子骑在他身上;有的是男人跪在搓板上,头上顶一条板凳,妻子在一旁举棍痛打。种种情状,形象逼真,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下来欣赏御花园中的一些奇石盆景;

御花园里有许多奇石盆景,散落在各处。据统计,多达45个,大部分是太湖石制成的。太湖石经过多年的水上冲浪,形成了“千疮百孔”千奇百怪的各种姿态。它的审美标准非常奇特,以“薄、透、皱、露、美”为最珍贵,以多孔百褶、细腻起伏、自然风韵为最佳。优质的太湖石可以看做是“烟络”、“雨声”,还有“螺声”。每到下雨天,石坑里流淌的泉水就会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让人心旷神怡,充满想象力。

文章图片65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木化石

绛雪轩对面的花坛前竖一远古木质化石柱(硅化木),这块木化石是黑龙江将军福僧阿供奉给乾隆的贡品,该石树纹明显,脉络清晰,乍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敲之却铿然有声,已为石质,尤显珍贵。
御花园有奇石三宝,分别是木化石、海参石和诸葛白北斗。

乾隆皇帝对此木化石十分的喜爱,还亲自题诗一首,以示珍藏。题写的御制诗至今清晰可见:“不记投河日,宛逢变石年;磕敲自铿尔,节理尚依然;旁侧枝都谢,直长本自坚;康干虽岁贡,逊此一峰全”。

文章图片66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钟乳石

文章图片67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太湖石

文章图片68

小小的狮子林

依据《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御花园陈列的观赏石有48方(峰),体量以大中型为主,形式以孤石为主,也偶有堆叠成峰、组合石形式的,概有岩石、化石两大类,有造型、图纹、色质石为三个亚种,有灵璧、英德、太湖、木化、卵石、钟乳等石种。

文章图片69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钟乳石

文章图片70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太湖石

文章图片71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灵璧石

文章图片72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文章图片73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文章图片74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文章图片75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文章图片76

御花园中的奇石盆景

古人说:至坚者石,最灵者人。如果说石头是有灵性的,那是因为赏石者更有灵性之故。

总体上,“赏石”中“赏”是动词,“赏石”是动宾关系。这里的“赏”并非唐代白居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白居易《双石》)一派深情的恋石之“赏”,也非宋代米芾“见石就拜,如醉、如痴”极尽狂热的爱石之“赏”,而是表达了园主人对园中特立独置之孤石的“意赏”,它严谨、理性、有度。

最后欣赏一下跪在承光门前左右的两座鎏金铜象 。

文章图片77

跪在承光门前的鎏金铜象

这一对镏金铜象,以鼻触地,透过头部的绳子和背上的毡毯,以及驯良的眼神来看,可以知道是训练有素的“仪象”,而非不知礼仪的野种。还可以发现它的前腿跪的方向是相反的!真正的大象是不可能这么反关节伏着身体的。而这样的身姿,与神武门里的鎏金铜象也是完全一致。这其实就是“富贵象”,取的是“伏跪象”的谐音,因为前伏后跪的大象,可见皇帝不仅吃尽穿绝,连名字都要是大吉大利的,而且不惜大象以“反关节”的方式来迎合“朕意”。

相传雍正帝喜欢大象。他最喜欢在大象背上驮个宝瓶,这“太平有象”的寓意实在妙极。

造办处为皇上制造了一尊“太平有象”,雍正手抚着大象的耳朵说:“太平有象太平有象,这才最合朕的心意。”

文章图片78

跪在承光门前的鎏金铜象

他下令:“再铸两座镀金铜象,放置在御花园的承光门。”太平有象的构思才彰皇家气派,皇帝终日揪心的,不就是天下太平吗?

据窦光鼐、朱筠《日下旧闻考》等书记载,京城的象房系明代弘治八年(1495)修建。大象运至京城后,有专人进行调教、演习,所以象房又称“演象所”。此外,锦衣卫另有“驯象所”,专门管理“象奴”和“驯象”。

值得一提的是明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6月12日)当天,明军生产火药的王恭厂发生大爆炸(至今有媒体还说是不明飞行物在此坠毁)。爆炸摧毁民屋一万余间,死亡数千人,有些亡者的衣物甚至飞出了几十里远。爆炸的巨大冲击波也摧毁了象房。受到惊吓的大象在大街上狂奔,见人如见仇敌,用长牙和鼻子进行疯狂攻击,致使许多市民被大象踩死或摔死。

文章图片79

跪在承光门前的鎏金铜象

这时浏览到了御花园的顺贞门,顺便了解一下顺贞门跟前的门。

文章图片80

顺贞门

顺贞门位于内廷中路北端,为御花园之北门。始建于明初,原称坤宁门。 寓顺和贞节之意。

文章图片81

顺贞门(门洞前方)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坤宁门移至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而改称今名。顺贞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每座均安双扇实榻大门,每扇门纵横各9颗门钉。门外为北横街,隔街与神武门相对,门内南向正对承光门,门左右各有东西向琉璃门1座,名延和门、集福门。此3座门间以琉璃顶矮墙相连,在顺贞门前围合成一座袖珍院落。

文章图片82

东面 延和门

文章图片83

西边 集福门

文章图片84

南边的承光门

文章图片85

此3座门间以琉璃顶矮墙相连,在顺贞门前围合成一座袖珍院落。

文章图片86

顺贞门为随墙琉璃门3座,

顺贞门乃内廷通往神武门之重要通道,无故禁开。皇后赴西苑先蚕坛行祭祀礼或去往圆明园、寿皇殿等处均出入此门,皇帝有时亦经此门出入。此外钦安殿道场之期,随时启闭以供道士进出,但须严行稽查,不许闲人出入。明代若逢宫人病故,棺椁从顺贞门右侧之门送出。清代后宫亲族女眷曾奉旨会亲于此,选秀女亦进此门。现建筑完好。

文章图片87

顺贞门门内南向正对承光门

顺贞门门外为北横街,隔街与神武门相对,门内南向正对承光门,门左右各有东西向琉璃门一座,名延和门、集福门。此三座门间以琉璃顶矮墙相连,在顺贞门前围合成一座䄂珍院落。

出了御花园的北门顺贞门就是故宫的最北端神武门了。

文章图片88

神武门

神武门旧设钟、鼓,由銮仪卫负责管理,钦天监指示更点,每日由博士一员轮值。每日黄昏后鸣钟108响,钟后敲鼓起更。其后每更打钟击鼓,启明时复鸣钟报晓。皇帝住宫内时则不鸣钟。
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每三年一次选秀女,备选者经由此偏门入宫候选。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即日出宫之时亦由此门离去。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之时,“故宫博物院”匾悬挂于此,并设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神武门,是紫禁城北门。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门,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后因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改名神武门。

城台开有三门,帝后走中间正门,嫔妃、官吏、侍卫、太监及工匠等均由两侧的门出入。清代选秀女,将嫔妃迎入宫中均走此门。1924年,逊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即由此门离去。门外上方匾额“故宫博物院”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于1971年题写。

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明清两代皇后行亲蚕礼即由此门出入。清代皇帝从热河或圆明园回宫时多从此门入宫。此门也是后妃及皇室人员出入皇宫的专用门。皇帝出外巡幸,可由午门出宫,但随行嫔妃必须由神武门出宫。如果皇帝侍奉皇太后出宫,则一同出神武门。

神武门高三十一米,约有十一层楼高,低于紫禁城午门三十七米九五的高度。是皇家宫城的正北门。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3券,上建城楼。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5间,进深1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石栏杆。楼前、后檐明间与左、右次间开门,菱花隔扇门。东西两山设双扇板门,通城墙及左、右马道。四面门前各出踏跺。楼为重檐庑殿顶,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上层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梁枋间饰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上檐悬蓝底鎏金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华带匾。顶覆黄色琉璃瓦。楼内顶部为金莲水草天花,地面铺墁金砖。神武门面对是景山。

文章图片89

神武门匾

据《养吉斋丛录》等书载,清代“三楼”,即神武门钟楼与地安门北的钟、鼓楼,都由銮仪卫掌管。并由负责天象和历法的钦天监逐日委派漏刻科博士一员,轮值神武门,指示更点。每到黄昏,神武门钟楼先鸣响一百零八声而后再“起更” 。

当时,一夜分为五更,亦称五夜或五鼓。一更约两小时。

每到一个“更次”,则由旗鼓手鸣鼓,直至第二天早上,五更已尽,再鸣晨钟,也是一百零八声。

地安门北的钟、鼓楼,同样如此,所以古有“晨钟暮鼓”之说。

但皇帝住在宫中时,规定神武门不再鸣钟。

据《宸垣识略》载,按明朝制度,在内皇城周围,共设四十铺,每铺有护军十名,昼夜进行守卫。并备有铜铃二十八个,每夜起更时,即从午门前西侧的右阙门第一铺发铃,军提一铃,摇至第二铺,连续传递,至左阙门第一铺止,已自西北而东南绕皇城一周,夜尽天明,将铃仍送右阙门第一铺收存,待次日再行传用。

清入关后,皇城守卫仍依明制,亦从右至左巡护,只是改“传铃”为“传筹”。宿卫大内的护军统领,在神武门内值夜,由其掌握神武门南顺贞门钥匙。

封建时代的帝王都城,依据古制应为“前朝后市”,即都城正中的前方是朝廷,后方是市场。明代的“后市”除在地安门(明称北安门)北一带外,还于神武门前设有“内市”,每月逢四开市营业,届时听凭商贾贸易,以备宫内及达官显贵们采购。

在这条横贯东西的长街上,奇珍异宝,琳琅满目,如宣德的铜器,成化的瓷器,永乐果园厂的髹器,景泰宫内监造的珐琅,无不应有尽有。

至于清代,亦有内市之设。慈禧太后居住西苑时,命宫监在北海承光殿团城旁,开设市场,陈列百货。慈禧还亲自去游逛问价,竟将此举称为“考镜商贾之情”(《清宫词注》)。

清代皇帝后妃的来源与历代不同,它创立了具有自己特点的“选秀女”制度,而神武门则是被选看八旗秀女领进和带出宫廷所必经的皇城大门。

这种严格的选秀女活动,由户部主管,每三年举行一次。

选看的前一日,各旗的参领、领催等要事先排定车次,然后按顺序鱼贯衔尾而进。每辆车上挑挂双灯,各有标志。傍晚发车,入夜经地安门至神武门外,等候启门,再以次下车入宫。所乘车辆,即由神武门夹道出东华门,再由崇文门大街一直向北,绕道仍进地安门回到神武门,估计时间已是次日中午左右。选看完毕的秀女,复按次序退出神武门,登车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却井然不乱,所以人们称之为“排车”。

据说乾隆年间,选秀女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各自争路,车不得进,不仅时有堕珥遗簪的旗女,且有交通事故发生。

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提出上述车辆由神武门向东而西绕行的方法,人皆称便,秀女的车辆就不再因抢道而拥挤不堪了。

鉴于选看秀女时,这种车马辐辏、人员麇集的情况,嘉庆六年(1801年)谕旨规定,应选当日,进宫的大臣官员不准走神武门,皆须由东华门、西华门入内,就连王子也不准由神武门行走。

神武门既是皇后妃嫔及选看秀女出入的主要宫门,所以在顺治初年,参与大政的孝庄皇后就颁有明谕:“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清宫词注》),这道懿旨清宫早年便高悬在神武门内。清朝初期,满汉分别,极为严格。满族女子本是“天足”,“缠足”的只有汉族妇女,所以孝庄的谕旨,具体反映了清入关之始强烈的民族观念。

而也有人将神武门称作为末世之门。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后,崇祯帝和太监王承恩来到神武门,看看这座以真武大帝命名的威严城门,凄慌无奈之中走出了皇宫,蹬上了景山,绝望的吊死在景山半山坡的槐树上,写就了明朝的末世挽歌。

1900年7月21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带着光绪帝慌忙走出神武门,经德胜门,走南口越居庸关逃往西安,曰:“西狩”去了。

这时的神武门也应听到了清王朝的末世歌声。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限令末代皇帝溥仪三小时内离开紫禁城,自选居所。溥仪从神武门出了紫禁城。

这座北神之门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位有皇帝身份的人走出了皇家宫院,从此中国再也没有皇宫大内了!

文章图片90

神武门

文章图片91

旧时的神武门

浏览了解了一些神武门的历史简介,到了这里,故宫御花园之行便正式告一段落。

但浏览完御花园,我们并没有出故宫,而是又浏览了故宫的奉先殿等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