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动仪和司南原来是假的

 王力德个人馆 2022-12-17 发布于新疆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以前中学学过的张衡地动仪,那个八条龙配八只蛤蟆的铜罐子,还有那个“勺把儿”的司南,全是假玩艺儿,并非古文物。那是1951年,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的王振铎根据《后汉书·张衡传》上196个字的简单描述,借鉴英国人米尔恩和日本人服部一三的设计原理,自行设计制造的。并非为了复原古物,只是为了科普宣传做个样子。

    当时我们上学的时候,以为古物就是这样。不过当时我也曾有点儿怀疑,这东西就靠里面一根“都柱”悬乎乎地立着,地震一来倒了,谁知它朝哪边儿倒呢?,为什呢一定会朝着地震的方向倒下去呢?究竟是什么原理呢?现在才知道,这根柱子从来就没倒过,就连唐山大地震时也没倒过,根本验证不了地震,那些龙嘴里的珠子也永远吐不出来,只是个摆设,我既无奈又愤怒。

  

  

  

    倒是那位英国人受到张衡地动仪的启发,不用“都柱”,采用了悬摆原理,1892年制作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真正能用的地震仪。

    据说,张衡地震仪诞生于公元132年,几十年后莫名消失,至今无踪,不见于任何出土文物和流传文物中。而直到公元432年,范晔才开始撰写《后汉书》。也就是说,范晔是在没有见到地动仪原型的情况下,时隔300年后,写出地动仪的内外构造的。可知,这段文字基本是靠着一点儿传说,再加他自己的想象,凭空创作出来的,这种记载有多少可靠成份?我估计就连“都柱”恐怕都是范晔编造的。王振铎只凭那个模糊记载无法复原,也在情理之中。

    打假专家方舟子认为,也许张衡的所谓地动仪,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根本就没有成功过,没有验证过地震。实际上复原张衡地动仪的努力不是王振铎一人,而是有十几种方案,但无一成功。按理说,现代人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要远远超过古人,如果古人真做出来过,现代人应该可以复原,即使没有那点文字记载,也应该能设计出来。

    我觉得方舟子的推测有道理,中国古代有关科技发明的记载,大多过于简略,而且其中不少吹嘘成份,传说成份,想象成份。比如我们看《三国演义》中的木牛流马,看起来好像尺寸都标得很清楚,实际上结构很不明确,后人至今都无法仿制出来。关键是它吹得太悬,简直就是带电源自动行走的机器马,而且进退自如,不劳人力,舌头还能控制它走和不走。这种东西任何人都造不出来,因为木制机械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强大的功能。

    那个司南呢?更糟糕,据说1952年郭沫若同志拟率代表团访问苏联,希望带一个司南复原品作为礼物,也是由王振铎只根据《论衡》中十几个字的记载:“司南之杓,投之於地,其柢指南。”再加想象创作出来的。磁勺做出后,就是不指南。代表团行期已近,只好用电磁铁给这个'司南’人工充磁。

  


  

    因为天然的磁铁矿磁性极弱,所受地磁力非常小,不大可能引导勺子克服摩擦力转起来,只有人工充磁才行。

    所以有人分析,也许中国古代实际上并没有指南针,只有机械式的指南车。


  

    西方人从古代就重视科技和发明,他们的博物馆里古代发明的文物多得数不清,比如他们古代的钟表、飞行器、火器、老爷车,等等,都有实物,英国还有专门的铅笔博物馆,我们在荷兰还看到木鞋博物馆。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但古人极不重视科技发明,根本不当回事儿,就连四大发明也是外国人帮我们总结出来的,我们自己并不知道。以致于到现在连一件像样的古发明文物也拿不出来,跟西方一比,我们实在太寒酸。

    大概为了大中华的“面子”,在没有文物,也没有翔实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居然就敢臆造出这么个东西,而且不加说明,摆在那儿胡弄人,骗了我们好几十年。

    如果我们稍有一点儿科学精神,当年就应该直接向公众说明:“也许古代有这种技术,但已失传,无法复原。”即使造出一个来,也应该说明并非古物,是现代人揣摸创造的。虽然当年面子上不那么好看,但不至于到今天如此丢脸,贻害后世。

    这位王振铎先生,不光复原了地动仪和司南,还复原了指南车、记里鼓车、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等百余种古代科技模型,分别收藏、陈列于中央、地方及国外的博物馆中。可以说,目前我们中国大多数古代科技的复原都出自王先生之手。这位先生的创造力的确令人惊佩,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复原?多少是凭空想象?现在还很难说。

    最近央视十频道有一位专门复原古代兵器的发明家吴景刚,根据古文献记载复原了诸葛连弩、三弓床弩、战国弩、撞车、巢车、炮车、架火战车、一窝蜂、火龙出水和折叠桥等等,都有实战效果,这才是值得称许的努力。

  

         2014年1月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