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非川之战时唐朝战略重心在东部,郭待封“违命”导致唐军大败

 炫叶楓雪 2022-12-18 发布于广东

大非川之战,10万唐军灰飞烟灭。

时值盛唐,唐军战斗力尚强,而统军将领薛仁贵又是一代名将。既然如此,为何依然惨败呢?

战略犹豫,坐视吐蕃成为超级强敌

吐蕃本无力挑战大唐。

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曾试图挑战大唐。在向大唐求亲被拒绝后,松赞干布曾发兵进攻松州,并豪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不过,当时的吐蕃大臣多知晓吐蕃并非大唐对手,劝松赞干布不要进犯大唐边境,劝谏大臣“自缢者凡八辈”。然而,松赞干布不听,非要挑战大唐。

然而,当唐军以步骑5万发起进攻时,吐蕃军无力抵挡。唐军先锋牛进达在松州大破吐蕃军后,松赞干布知实力悬殊,遣使谢罪,诚恳求婚。最后,感于吐蕃仰慕大国、切望结亲的诚意,太宗才以文成公主出嫁。

5万步骑,就能打服。显然,当时的吐蕃,并没有与大唐叫板的能力。

然而,唐高宗时一系列错误却使吐蕃迅速成为一个超级强敌!

吐蕃与大唐和亲后,继续扩展势力,但尚不敢动大唐。到高宗时期,见大唐投入大量资源于辽东、半岛,遂开始生心趁机与大唐争夺吐谷浑、西域。

吐谷浑形势图

显庆五年(660年,吐蕃开始对吐谷浑进行试探性进攻。当时,吐谷浑依附大唐。吐谷浑打不过吐蕃,就向大唐求助。然而,高宗考虑到大唐与吐蕃关系不错,遂只是“依违”其间,“未为与夺”。

大唐不助吐谷浑,吐谷浑自然不能敌吐蕃。龙朔三年663年,吐蕃遂在吐谷浑叛臣的“带路”下,大举进攻吐谷浑,一举占领吐谷浑大部分地区。

其后,吐蕃又大举进犯西域。到咸亨元年670年时,吐蕃接连攻陷西域18州之地,又与于阗攻占了龟兹!无奈之下,大唐被迫罢废安西四镇!

吐蕃连续猛烈扩张,高宗却迟迟“议久不决”,迟迟没有阻止!因此,到咸亨元年670年时,吐蕃,已经吞并了吐谷浑故地和安西四镇,成为超级强敌!

由于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完全纳入战争轨道,部落编制军事化,兵民合一,因此,其兵力、军需供应都十分惊人!

大非川之战形势图

后来的大非川之战,吐蕃一次投入40万大军,这个规模比大唐此前的对手都要大得多!

而且,吐蕃可不只是兵力多!他们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法令驾驭部众,“其兵法严,而师无馈粮,以虏获为资。每战,前队尽死,后队乃进”!

可以说,此时吐蕃的战斗力,超过了此前的东西突厥、高句丽,是大唐前所未有的强敌!

想当然的战略

直到咸亨元年670年,大唐才派遣薛仁贵、郭代封率兵10万反击!

大唐的战略意图是:护送吐谷浑可汗回归故地,召集旧部,配合大唐,一起恢复吐谷浑。一旦如此,吐蕃与安西四镇的联系也将隔断,大唐似乎可以一战把吐蕃打回贞观时期之前。

然而,这只是一个想当然的战略。

大唐以为,吐谷浑可汗回到故土,只要振臂一呼,就能让各地的吐谷浑部众一起反抗吐蕃。然而,此时,吐谷浑可汗已经没有了号召力了。

李靖

这位可汗是当年李靖讨灭吐谷浑后所立的“傀儡”,他一直不太得吐谷浑贵族人心。而在吐蕃统治该地后,极力拉拢吐谷浑贵族,形成了“浑蕃贵族联盟”。此时,这些吐谷浑部众,不可能支持唐军,而且,他们已是吐蕃的军事力量了!这种情况下,10万唐军,够用吗?

10万唐军虽然强悍,薛仁贵虽然英勇,但是,他们是去执行一个不切实际的战略任务!他们要克服高原反应,在得不到支持的广袤地区,面对数倍于己,军法严明的强大敌军。

战事未开,已是凶多吉少!

深入决战,补给困难

唐军出师后,直抵大非川。

关于大非川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有争议。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李靖击灭吐谷浑时,大非川是“终点站”。

当时,李靖兵分两路。自领军为北路,侯君集为南路。最后,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行军作战侯,两路大军会师大非川,作战胜利结束。

当年,李靖的北路军在行军中需要刺马血而饮才能克服困难;侯君集的南路军更是经过了盛夏而霜的艰难环境。

薛礼

毫无疑问,薛仁贵一路抵达大非川,这一路同样不好走。只不过,当年李靖抵达大非川,标志着战争胜利;而如今薛仁贵抵达大非川……仗还没开始打呢!

显然,这是吐蕃人诱敌深入之计!

薛仁贵抵达大非川,自然意味着补给困难,进退两难!

此时,即便唐军正面作战取得胜利,吐蕃依然可以凭借其广大的纵深和雄厚的兵力继续周旋。而对唐军来说,一旦战事不利,进退都很困难,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可以说,仗还没有打,吐蕃已是“先胜而后求战”,唐军已是“先战而后求胜”了!优劣之势,一目了然!

薛仁贵的战役规划:一样的套路,不一样的效果

既然如此,那就先战而后求胜吧!

薛礼

薛仁贵提出了一个“先战而后求胜”的战役规划:令2万人置辎重于大非川上两栅之内,薛仁贵率领轻锐出击,昼夜兼程,准备出其不意,攻敌不备。

出其不意,攻敌不备。这是唐初时名将在边疆战争中最常用的方法。

李靖攻东突厥,平吐谷浑,无不以一次出其不意的猛烈奇袭开局。

以奇袭打乱敌人部署,使敌人来不及组织起力量,唐军往往能够一举掌握战役主动权。

薛仁贵英勇无敌,玩这种套路自然驾轻就熟。

果然,薛仁贵英勇无双!

薛仁贵率领轻锐昼夜兼程,在河口(今青海兴海东南)大破吐蕃之众,乘胜进屯乌海!随即,薛仁贵进屯乌海,等待郭待封增援。

看起来,薛仁贵的袭击同样取得了相当胜利。然而,效果却远远不足!

李靖灭东突厥示意图

此前,唐名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屡试不爽,关键在于打乱了敌人部署,从而赢得了主动权。比如:李靖对东突厥两次袭击,都直接瞄准颉利可汗这个指挥中心,奇袭自然完全打乱了敌人的指挥系统!李靖对吐谷浑的猛烈袭击,迫使对方“悉烧野草,轻兵入漠”,敌主力被迫退却。

然而,此时,薛仁贵的袭击,虽然击败了吐蕃一部,但敌人指挥系统依然完好无损,敌集结起来的主力依然时刻能够对唐军构成致命威胁!

薛仁贵在发起袭击前,已经表示:“彼多瘴气,无宜久留”。也就是说,此时,即便郭待封部顺利抵达,唐军依然不可能在此相持,如果求战不得,唐军最多只能全师而还!

此时,对吐蕃来说,吐蕃仍然把持着攻守主动权!随即,郭待封的失误,则使唐军走向覆灭的命运。

郭代封的“违命”

在许多现代史书记载中,郭代封所率的,只是2万兵(包括辎重部队)。这应当是不合理的。

唐军总共10万,如果郭待封部只有2万,那么,薛仁贵带走的“轻锐”先锋就有8万!

10万大军,8万先锋,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薛礼

更可能的情况应当是:2万兵守辎重,其余8万为作战部队。薛仁贵率部分精锐为先锋,郭代封统领其余作战部队为后续。

薛仁贵率先锋进屯乌海后,等待郭待封率后续作战部队抵达。

按照这个部署,郭待封轻装上阵,与薛仁贵迅速靠拢,然后一起进行决战。然而,郭待封耻为薛仁贵之下,违其命令,带着辎重部队一起进发。如此,全军的速度都慢了下来!

如果进军速度快,那么,吐蕃兵力虽多,但没有足够时间将大队人马全部带来围攻。然而,如今唐军行军缓慢,无疑给了吐蕃充分的时间进行集结、机动、围攻!

郭待封

如此,吐蕃集结了20万兵众,前来猛攻!郭待封自然不敌,败走!

人能跑出去,辎重可跑不出去!如此,唐军辎重尽失!

“军无辎重则亡”!何况,此时的唐军已经深入敌境,后方根本不可能给予补充!唐军,正走向覆灭!

覆灭:实力悬殊的死斗

薛仁贵在乌海等待郭待封,但郭待封已败走!无奈之下,薛仁贵只得退兵大非川。

毫无疑问,吐蕃是不可能就这么放走薛仁贵的!

此时,集结起来的吐蕃军已经达到40万!吐蕃军遂猛攻薛仁贵!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薛仁贵虽有“三箭定天山”之勇,但扭转不了败局!连番激战后,唐军死伤殆尽!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脱身逃走,最后与吐蕃“约和而还”。战后,3人被“免死除名”!

此战后,吐谷浑全境为吐蕃占领。

此战,不但是纵横四方的名将薛仁贵一生最耻辱的一仗,更是大唐开国后最大的一次败仗。

大非川之战地形图

历来,提到此战之败,人们往往强调以下两个原因。

1、高原反应。

唐军在海拔4000米的高海拔地区作战,显然会出现高原反应,战斗力自然被大幅削弱!

此说虽有理,但不全面。

高海拔地区作战,确实有极为严重的困难。此战中,“汉马颠跛,因而败绩”,无论是人还是马都很不适应。然而,这绝对不是主要原因。此前李靖、侯君集等人讨伐吐谷浑,不也是打得干净利落吗?

就唐军而言,李靖袭东突厥、李勣定漠北、苏定方击西突厥,大唐几次大的边疆作战,无不需要克服巨大的自然困难!

唐朝形势图

高原反应是一个常识问题,大唐要在高原作战,就自然对此有所认识、准备,不会使其成为不可克服的困难。

2、唐军战斗力下降。

高宗时期,府兵质量已不如贞观年间。这一说法有些想当然了。

高宗时期,大唐灭西突厥、平高句丽、百济,其武功不在贞观年间之下。仅因大非川一战之败,就认为唐军素质下降,是有些想当然了。

3、郭待封的失误。

郭待封“违命”,唐军“辎重尽失”,是惨败之因。

然而,即便郭待封不失误,当时的战役主动权仍掌握在吐蕃之手。即便其不失误,唐军也恐怕没有胜机!郭待封的失误,是将唐军由“无功”变成了“惨败”。

总的来说,唐军此战惨败,主要还是高宗战争指导能力的问题。

由于专力于半岛,高宗对西部重视不足,眼睁睁看着吐蕃壮大,成为一个超级强敌,这是其最大的失误!相比之下,当初,太宗一面准备征高句丽,一面又时刻警惕薛延陀等威胁,其国防指导能力是高宗所不能比的。其后,在浑蕃贵族联盟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想当然地让薛仁贵护送吐谷浑复国,这又是关键失误。

李治

可以说,这反映出高宗君臣在情报上的疏忽!

相比之下,太宗时期,每用兵,不但能对方的内部问题洞若观火,还能够对敌人进行分化、瓦解!这就是高宗战争指导能力不如太宗之处了!

可以说,高宗给薛仁贵的任务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不可能完成的!

大非川之战,薛仁贵不能取胜,其责在庙堂之上,而不在行伍之间!而在指挥上的不足,则使唐军陷入了覆灭的地步!

此战,吐蕃统帅论钦陵确实表现出了非常优秀的军事才能,无论是先诱唐军深入,还是抓住时机实施决战,其节奏都把握得非常好!

薛仁贵有将才,但平心而论,其军事才能确实不如论钦陵!面对这样的对手,薛仁贵并没有机会依靠指挥上的优势来扭转战局!而唐军将领之间的内部矛盾,以及郭待封不入流的表现,则最终断送了唐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