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仿品都值1个多亿,这“两条龙”也太豪了吧

 行云流水vmmxd6 2022-12-18 发布于辽宁

中国陶瓷史上,藏着不少至今仍然解不开的谜题。

例如柴窑究竟存不存在,哥窑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曜变建盏是如何烧制出来的,等等。

宝哥哥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这个倒是没有那么庞大,但也是众说纷纭、迷雾重重。

钧瓷双龙瓶 任星航 宝库匠心馆藏

双龙瓶全称“双龙耳瓶”,也叫“双龙尊”,造型一般都是盘口、细长颈、罐状身,左右对称有两条龙口衔盘沿、尾接罐肩,呈双耳状立于瓶口两侧。

这种以双龙作耳的特殊器形最早见于隋代,目前所见有明确纪年且年份最早的双龙瓶,为1957 年从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但与后来经典器型不同的是,这个最早的双龙瓶是两个瓶身相连的双联壶形态。

白瓷螭龙双把双身壶 隋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典型的双柄单腹双龙瓶,流行于初唐至盛唐的几十年间,最早见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的虢(guó)王墓,此后的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皆有烧造。

唐代双龙瓶可分为白瓷、青瓷、三彩等多个品种,其中以河南巩县窑生产的白瓷双龙瓶最为常见,高者达六、七十厘米,低者仅十几厘米,式样大同小异。

白釉双龙耳瓶 唐 故宫博物院藏

巩县窑三彩贴塑双龙柄壶 唐 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藏

神秘的是,双龙瓶随着大唐帝国走向辉煌而兴盛,安史之乱后,随着大唐盛世走向消亡,这种造型独特的双龙瓶也销声匿迹,再没有出现过。

一直到九百多年之后,审美超凡的雍正皇帝命景德镇御窑仿烧,才在唐英手中再次短暂现世。

前后两次问世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足百年,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史上可谓昙花一现,极度神秘。而围绕着双龙瓶的种种疑问,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点:

造型来源

有学者认为,双龙瓶的奇特造型,源于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龙柄鸡首壶。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东晋 故宫博物院藏

鸡头壶始见于三国末年,流行于两晋至隋,因壶肩部塑鸡头而得名。

早期鸡头壶的鸡头短小,与壶身不连通,纯属装饰。到东晋时,鸡头由装饰物变为具实用性的壶嘴,手柄上也出现了龙首装饰。

龙柄鸡首壶的造型已经十分接近双龙瓶,唐代工匠在此基础上去掉鸡头形状的壶嘴,改单龙柄为双龙柄,似乎很有可能。

李静训墓出土白瓷龙柄鸡首壶 隋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双龙瓶是古希腊“安弗拉罐(瓶)”和本土文化融合的产物。

安弗拉为英文“Amphora”的音译,指两侧各有一耳的器物。希腊人和罗马人常用这种器物储存或盛放油、酒、水、和谷物,有尖底和平底之分。

伊朗法斯省波斯波利斯的亚美尼亚人朝贡石雕

安弗拉罐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经由西亚传入中原,两个手柄被崇尚龙文化的中国工匠改造为双龙造型,在民族大融合的唐代流行一时,好像也能说得通。

具体用途

无论双龙瓶来源于鸡首壶还是安弗拉罐,这两种器物都具备实用功能,作为继承者,双龙瓶应该也是一种实用器具才对。

但看双龙瓶的造型,夸张的双柄虽便于提取携带,但却不方便盛装和倾倒,盘口的使用也并不如喇叭口和带流的执壶来的方便,无论作为酒具还是水器,似乎都不太合格。

为此,有观点认为双龙瓶可能只是一种陈设器,仪式与陈设功能远大于实用性。

天蓝釉双龙耳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双龙瓶造型讲究、充满张力,轮廓线自然和谐,对称的龙形柄与口、肩相连形成虚实对比的空间感,整体于刚健挺拔中透出协调柔和的韵律美。

陈设说不无可能,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盛唐之后再无双龙瓶:随着国力衰微、经济下行,没什么实用功能的陈设品自然会被淘汰。

此外,目前发现的双龙瓶多出土于唐代墓葬,且多为达官贵族甚至是皇家的墓葬,如李渊第十五子李凤、延州刺史(四品)等。

钴蓝釉双龙耳瓶 唐 河南省恭陵哀皇后墓出土

因此,还有人提出双龙瓶应该属于明器,是仅供唐代贵族使用的高级随葬品,唐以后丧葬习俗改变,导致双龙瓶也不再烧造。

总之,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虽然来源不详、用途未知,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人们对双龙瓶的喜爱。

2010年,国家元首出访俄罗斯时,将一件钧瓷双龙瓶作为最高国礼赠送给俄罗斯总理普京。

2017香港佳士得春拍,雍正年间唐英出品的“高仿”粉青釉双龙瓶以1.24亿港元成交,刷新了明清官窑单色釉瓷器的世界纪录!

双龙瓶的魅力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