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2年,一封讣告送到中南海,毛泽东含泪: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君临天下100 2022-12-18 发布于湖北

毛泽东看过了战争的黑暗,也见证了中国走向光明,随之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百姓欢呼雀跃,他们终于可以不用饱受战乱之苦颠沛流离,而是可以和自己的家人相守在一起。而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却还要坚守在岗位上,家人团聚于他而言,还有些太远了。

虽然毛泽东照顾整个中国,但是他也一直牵挂着亲人,可是在1962年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收到了一封讣告。毛泽东看着里面的内容,知道了家人离世的消息,流下了眼泪。毛泽东给老家亲人写信,希望能将她与自己的夫人葬在一起。这个人是谁呢?为何毛泽东会让其与自己的夫人葬在一起呢?

一、岳母向振熙

这个人是毛泽东的岳母,也是毛泽东过世夫人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杨开慧是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的女儿,杨昌济十分的喜欢毛泽东,他知道毛泽东心存高远志向远大,绝非等闲之才,于是也有意把女儿托付给毛泽东。

杨昌济在1920年北平医院过世,而他临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蔡和森。在他看来,自己能够教授这两位国家栋梁之才,已经是值得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杨昌济过世的消息传开,毛泽东痛心不已,他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刻回到了杨家,一道送别这位慈父仁师一般的人物。一路上,毛泽东看着掩面哭泣的师母向振熙,心中不是滋味。他记得杨开慧和自己说过师母向振熙的事情。别看向振熙是一位妇人,但是她却能撑起这个家。

在杨开慧5岁的时候,父亲杨昌济在日本上学,家里只有母亲向振熙和他们两个孩子,向振熙一个人支撑着整个家,家里揭不开锅。那时候也正遇上了湖南发水灾,灾民纷纷沿街乞讨,就算是家里没有什么粮,向振熙都会去帮助这些灾民。

向振熙还是个十分勇敢的人,在杨开慧懂事之后,杨昌济就给母女俩写信,提起了杨开慧上学的问题,其中还强调了要向振熙和杨开慧一起学习。要是其他母亲的话,绝对会想,自己一把年纪了跟孩子去学校丢人,而向振熙则是摒弃世俗,和杨开慧一起学习。

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毛泽东敬佩的了。但是现在是整个家的支柱离世,对向振熙来说是天大的打击,毛泽东有点担心,自己的师母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而伤心过度。

显然,毛泽东多虑了,向振熙十分的坚强,独自一人撑起整个家。最让毛泽东感动的是,在他需要经费办理文化书社的时候,向振熙拿着办丧事剩下的钱给他解燃眉之急。向振熙相信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自己丈夫选中的人。

最让毛泽东记忆深刻一点是,在老师杨昌济去世没多久,师母就提起了他和杨开慧两个人的婚事。这件事情放在民间,一定会落人口舌,说此时结婚不吉利。但是向振熙则不以为然,让毛泽东和杨开慧两人不要在意世俗的声音。

就这样,一场“惊世骇俗”的婚礼完成了,这一场婚礼摒弃了世俗,没有邀请宾客,没有大办婚礼,就只是杨开慧拿着行李搬到了毛泽东的宿舍,仅此而已。

两个人条件有限,生活虽然稍微穷苦了一些,但是也过得十分的幸福。很快,杨开慧就有了身孕。听闻女儿怀孕的事情,向振熙十分的高兴,然后搬到了杨开慧和毛泽东的家照顾杨开慧,一方面可以减轻毛泽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为算是为他们两个人的革命工作做了些贡献。

在向振熙的照顾之下,杨开慧顺利生下了孩子毛岸英,之后几年接连生下了毛岸青和毛岸龙。一位新来的生命让向振熙有了新的牵挂,她会陪着孩子们一起笑,身体也一天天的健康起来。

二、分离之苦

只是,相伴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因为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国民党立刻开始对其家人实施抓捕。为了逃开国民党的追捕,杨开慧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生活。向振熙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每天茶不思饭不想,就担心杨开慧出事。

向振熙照顾着孩子,担心着女儿,最后却换来了女儿已经离世的消息。杨开慧在逃亡过程中一直思念着家里人,在1930年10月24日这天,杨开慧决定回去看看母亲和孩子,谁知道竟被国民党抓住,折磨了一个月之后离开了人世。

丈夫离世,让向振熙颓靡了一阵,女儿的死,让向振熙只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可是她现在不能倒下,因为身边还有三个外孙需要照顾。向振熙一直肩扛着家里的重担,拖着六十多岁的身体照顾几个年纪尚小的外孙,不仅如此,她还需要时刻注意外面的危险,以防敌人把孩子们也给抓走。

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在上海听到了自己哥哥家中的事情,心中担忧不已,念着几个孩子年幼,而向母年纪大不便照顾,就想着把孩子们接到上海来。经过党组织批准之后,毛泽民立刻联系了板仓杨家的亲戚,希望他们帮忙让孩子来上海。

因为周围环境动荡,这一次孩子们到上海的路也十分的艰辛,毛泽民告诉他们必须要按照规定时间前往上海,以免发生其他不可预估的情况。

此去上海,路费成了一大难题,向振熙想要亲自把孩子交到毛泽民手里,可是一路上的费用问题他们祖孙四人根本无法解决。杨家的其他亲戚虽然想帮忙,可是家里也都是揭不开锅,只能凑一些钱。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跟杨昌济的好友借了些钱,这才得以上路。向振熙到上海之后,看到孩子平安到了毛泽民手下,自己才放心的离开。相伴多年的孩子忽然间不在身边了,向振熙十分想念,可她如今只能独自一人期盼着远方的孩子平安喜乐。

毛泽东在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看看了,可是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只能偶尔派人回去看望。长沙解放了,这一喜讯传遍大街小巷,传到了已经79岁的向振熙耳朵里,她眼含热泪,嘴里一直念叨着自己的外孙们。

三、亲人重逢

杨家人知道毛泽东心中记挂家里,连忙给毛泽东写了信,告诉毛泽东家里一切安好。毛泽东看到师母向振熙身体安康,内心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下,他也托人给家里捎去了礼物和信件。

向振熙看着信上面熟悉的字迹,开心的流泪。没多久,向振熙也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外孙毛岸英。

“外婆!”

毛岸英的一声外婆直接喊到了向振熙的心里,这一声外婆她盼了二十多年啊……这一趟毛岸英回来,和向振熙仔细的说了说这些年的事情,把父亲托他送的礼物也全部给了向振熙,这一次也算是圆了向振熙的愿。

分别的时候,向振熙看着毛岸英离开的方向,心中期盼着下一次见面,可是向振熙没想到,这一次分别即是永别。就在两人见面的六个月后,毛岸英牺牲了。

毛岸英牺牲的消息传开,杨家人都倍感痛心,他们不忍心把这件事告诉年老的向振熙,他们怕向振熙顶不住打击,可是每每听到向振熙问“岸英怎么还不来”的时候,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把噩耗告诉向振熙。

时隔一年之后,向振熙盼来的不是毛岸英,而是二外孙毛岸青,不过于她而言,这也是幸福的。每年向振熙大寿,毛泽东都会请兄长杨开智送去礼物和礼金。

让毛泽东没想到的是,杨开智知道自己攀上了高官,于是还想靠着毛泽东升官发财。但是他们不知道,毛泽东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连带”关系,对他而言,公与私必须分开来。在人道的角度毛泽东尽力的帮助了兄长,而一旦涉及公事,毛泽东直接拒绝。

因为杨开智的行为惹得毛泽东对其避让不及。之后每年大寿,毛泽东再也不用杨开智帮忙给向振熙传信,而是选择了堂妹杨开英帮忙传递祝福。

向振熙92岁长眠于世,那时候的毛泽东还在中南海办公,他最不喜欢工作的时候被人打扰。但是秘书送来的一封信,让一向严格的毛泽东,放下了手里的工作。毛泽东知道向振熙过世了,这个一生为家庭的可怜母亲,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四、总结

战乱年代下的向振熙无疑是可怜的,她失去丈夫和女儿,就连外孙都走在自己的前面。她尝遍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却也在幸福之中度过了自己剩下的日子。家国面前,毛泽东选择了国,因为他知道,自己要照顾的是千万万人的家。

他知道自己对于向振熙是亏欠的,作为女婿的他没能守在岳母身边,也是不孝。最后毛泽东将向振熙和自己的夫人葬在了一起,让母女二人相伴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