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课件 | 《荷塘月色》

 又见雁儿飞 2022-12-19 发布于河南

天上有明月,人间有荷塘。

                                   ——李玉琳

白居易有诗“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苏轼有词“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心若安静,到哪里都是故乡,心若不静,到哪里都是流浪。即使太平盛世时身处凡尘俗世,又有几人能修得内心宁静呢?更何况在社会动荡不安之时,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苦闷、彷徨、内心不平静的程度,可想而知。他们是怎样排遣摆脱内心的不宁静的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吧。

本课件共33张,分三个部分:

任务一:荷塘月色月色荷塘——题目探究

任务二:颇不宁静寻找宁静——把握思路

任务三:比喻通感叠词动词——写作特色

作者为什么要去荷塘,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可见月夜赏荷塘是为了排遣心中的不宁静。作者在这美丽的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里,仿佛忘却了来时的那份不宁静,暂时沉浸在这片荷塘月色里,找到了可以让自己宁静的自然的良方。月光是淡淡的,作者在此也获得了淡淡的喜悦,正当作者沉浸其中时,他望向荷塘的四周,看到了阴阴的树色,没精打采的路灯光,这时候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惊醒了他,把他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他感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的月光,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着。作者又试图通过回忆江南采莲的事情来排遣这淡淡的哀愁,接着忆及《采莲赋》《西洲曲》,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作者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又回到了无奈的现实中。

最后总结,本文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明线,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暗线,用细腻而真实的笔触描写夜游荷塘所见,绘制出一幅醉人的月下荷塘美景图,展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虽不满现实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与苦闷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颇不宁静寻芳园,荷塘月色暂得欢  

                           ——《荷塘月色》

执教:李玉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