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蒙古(九)

 9tx22v工人 2022-12-19 发布于重庆

天下一统

公元1264年,忽必烈击败七弟阿里不哥,正式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汗,当然代价也是沉重的。人类历史上空前庞大地蒙古帝国自此分裂,尽管忽必烈曾一度尝试修补各宗之间的裂痕,让帝国重归一统,但终究还是有些一厢情愿了。

无奈接受这个事实后,忽必烈将目光转向江南,那里还有一个死而不僵的汉人王朝正在苟延残喘。他了解汉人,了解其文明,他深深地知道这个民族拥有多么强大的潜力,若不能趁其虚弱之际将之征服,那未来迎接他们的将是政权主体的彻底消亡与民族主体的被动融合,这是无数蒙古高原的先辈用残酷的事实一次次论证出来的真理,毋庸置疑,无法改变。

同年年底,南宋这边也进行了重大的人事变动,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智力有严重缺陷的赵禥(音棋),在权臣贾似道的运作下,顺利继位,成为南宋第六位皇帝,即宋度宗

为了保护皇帝为数不多的脑力,贾似道不辞辛苦,将朝政全部揽于己身。宋度宗感受到了宰相的忠心, 拜其为太师,加号平章军国重事(非常设官职,权臣标配,职权至高),封魏国公,军政大事皆有其处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文章图片1

贾似道酷爱斗蟋蟀,还写出了旷世巨著《促织经》,促织就是蟋蟀的雅称。全书分两卷,通过论赋、论形、论色、决胜、论养、论斗、论病等章节,对蟋蟀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述,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研究蟋蟀的专著,空前绝后!震古烁今!闲得蛋疼!

安排完如此重要的人事工作后,宋度宗赵禥同志便学着先帝的尿性,躲进后宫,终日与红粉骷髅为伴,不知寒暑。

身居高位,独揽朝纲的贾似道渐渐陷入了富贵荣华,予取予求的玄妙感觉之中。阿谀奉承之辈成天围在他身边,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话语几乎侵蚀了他的理智。享乐,苟安,得过且过成了他的唯一追求。

南宋朝廷在这对奇葩君臣的治理下,呈现出一派浓郁的亡国气象。

公元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六年前被吕文德猜忌,又看到贾似道滥杀忠臣,申冤无门,逼不得已,被迫投降)向忽必烈进言献先攻襄阳,撤其捍蔽”的攻宋方略。

蒙古两次侵宋都是主攻四川与两淮。蜀地山岭林立,无法大兵团作战,骑兵优势也难以发挥,后勤补给困难,宋军只需坚守要塞,便可拒敌于国门之外。两淮毗邻南宋统治中心,常年重兵把守坚城,加之该地区河网密布,同样不利于骑兵作战。

襄樊的重要性其实当初威震华夏的关二爷就已经用生命诠释过了,无论北伐还是南征,只要占据襄樊,那便可在战略上占据主动优势。

襄阳、樊城互为犄角,扼守汉江,是南宋江淮防线的最重要屏障,突破襄樊,沿汉江可直入长江,不仅断绝了江南与蜀地的联系,还令江淮天险失去价值,蒙古大军顺江而下,直逼临安,南宋再也无力回天。

文章图片2

公元1268年,忽必烈接受刘整建议,正式发动蒙古人的第三次侵宋战争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

襄阳在蒙古人第一次侵宋时,曾一度被窝阔台之子阔出占领,后于公元1239年被名将孟珙收复。考虑到襄阳重要的战略地位,南宋方面不断对其进行经营,到忽必烈攻宋时,城防已经极为坚固,兵精粮足,几乎成了无法攻克的铁城。

然而忽必烈的灭宋决心是坚定的,他知道机会难得,务必一鼓作气,将这个潜在的大敌彻底消灭。只是他没想到一个襄阳生生耗了他六年时间。

南宋襄樊战区统帅前期是吕文德(没有郭靖守襄阳),后期是兄弟吕文焕(也可能是堂兄弟,有争议)。吕文德主政期间,轻敌大意,导致忽必烈的围城战术得以实现。

尽管如此,南宋方面还是通过出色的战术,顽强的意志,将忽必烈的大军阻挡在襄阳城外,不得寸进。

公元1271年底,忽必烈颁布《建国号诏》,从《易经》“大哉乾元”中取“大元”二字,定之为国号。元朝之名自此而始。

公元1272年,忽必烈正式定都于重新营建好的中都城,并将之更名为大都(今北京,铁木真灭金国时曾将之焚毁,忽必烈继位后于原址附近重建),这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国际大都市——元大都。北京自此之后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国都,直至今日。

为了攻破襄樊,忽必烈专门派人远赴西亚伊利汗国,求助六弟旭烈兀的儿子阿八哈,让他派遣回回人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带着回回炮(一款极为先进的威力巨大的投石车)工匠、炮手前来支援。

公元1273年正月,元军烧毁襄樊之间的浮桥,随即攻克樊城,襄阳彻底成为孤城。

二月,襄阳主将吕文焕孤立无援,突围无望,被迫投降,部下荆湖路都统范天顺宁死不屈,自缢而亡。苟活与殉国,多么鲜明的对比!

历时六年的襄樊之战,最终以元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南宋门户洞开,亡国在即。

公元1274年,忽必烈令伯颜(旭烈兀爱将,奉命出使蒙古汗庭,被忽必烈强行收编)为帅,督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沿途南宋将领或逃或降,根本无力抵抗。

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天真烂漫的宋度宗恰巧病故,错失亡国之君的封号。贾似道则继续弄权,强立四岁的赵㬎(音显)为帝,是为宋恭宗

公元1275年,伯颜兵锋直指临安,贾似道遣使求和,伯颜不许。贾似道命孙虎臣抵抗,结果水陆皆败,南宋军事力量彻底瓦解,再也无力与元军正面对抗。

战后贾似道被罢相,贬谪途中遭到郑虎臣(父亲被贾似道陷害致死)刺杀,一代奸相自此殒命,时年六十三岁。

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兵临城下,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南宋国都临安沦陷。

国破家亡之际,江南的大宋臣民并未放弃抵抗,李庭芝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拥立端宗赵昰(音是)于福州称帝,文天祥则在江西一带发展反元势力,继续坚持抵抗。

然而,苟活的南宋小朝廷,依旧秉承了生命不息,内斗不止的恶劣传统,令忠贞之士寒心。

七月,李庭芝战败,自杀殉国未遂,被俘后遭到杀害。

十一月,元军逼近福州,南宋小朝廷避入海中。

文章图片3

公元1278年春,南宋朝廷抵达雷州(今广东湛江)。不久,年仅十一岁的小皇帝赵昰去世。陆秀夫与众臣便在今香港大屿山附近拥戴年仅六岁的赵昺(音饼)为帝,是为大宋末帝。

同年,文天祥在海丰(广东海丰县)兵败被俘,雷州失守,朝廷迁往崖山(今广东新会)。元军继续追击,宋军在崖山战败,退无可退。

宰相陆秀夫将国玺绑在小皇帝身上,抱着他最后望了一眼这锦绣江山,随即投海自尽。剩下的赵宋皇族,朝臣军民皆不愿做亡国奴,相继跳海殉国,浮尸十余万。

自公元1234年,南宋端平入洛开启的蒙宋战争,至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终告结束,历经三代大汗,耗时46年。

偏安江南一百五十余年的南宋彻底灭亡,赵宋皇族在中国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宣告终结。

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华夏大地长达近四百年的多民族政权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完成了天下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大帝国,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当然,被俘虏的文天祥我们不能忘记。他之后在元大都吃了几年牢饭,忽必烈屡次劝降,皆以失败告终。后来忽必烈本想将之释放,但却阴差阳错未能执行。

公元1283年正月,文天祥如愿以身殉国,终年四十七岁,明代追谥忠烈,清代从祀孔庙。哀荣备至,名垂青史!

文章图片4

关于西藏问题

公元877年,吐蕃王朝于民变中崩溃后,整个西藏地区便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始终未能重建统一的国家政权。

随着蒙古帝国的日渐强大,西藏的上层阶级逐渐认识到他们是无法与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为敌的。

窝阔台时代,阔出王子率领蒙古大军南侵,试图一举吞并西藏地区。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在西藏地区有巨大影响力)在与僧俗各界代表充分沟通过后,于公元1247年在凉州武威的白塔寺与阔出王子举行会盟,十岁的八思巴同行。

会盟结束后,萨迦班智达向西藏僧俗各界颁布《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

主要内容如下:西藏地方的僧俗官员和百姓属民,都要承认自己是蒙古大汗的臣民;各地僧俗官员及百姓有关行政方面的事务,须由蒙古指派的官员来管理;有关宗教和寺庙僧众的事务,由蒙古委托萨迦派首领来管理。

这份文件的颁布,正式宣告了西藏自此纳入中国版图,长达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就此终结,萨迦派开始统治西藏地方。

公元1251年底,年仅十七岁的八思巴继承萨迦教派首领之位。

公元1253年,八思巴与南征大理的忽必烈会面。

公元1255年,八思巴入上都(忽必烈大本营),从事宗教活动。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位,八思巴忠心跟随。

公元1260年十二月,忽必烈封二十二岁的八思巴为国师,令其统领天下释教,成为佛门领袖。

公元1264年,忽必烈派八思巴兄弟回西藏主持建立西藏行政体制,并设立总制院,管理佛教和西藏事务。

文章图片5

公元1269年,八思巴回到中都(后来的元大都,即北京),向忽必烈献上他创制的以藏文字母与蒙语发音相结合的蒙古新字,也叫八思巴蒙文。忽必烈对此大为欢喜,当即颁行天下。

公元1270年,忽必烈晋升八思巴为大元帝师,封号全称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又称帝师大宝法王,简称帝师。

公元1280年,年仅46岁的帝师八思巴圆寂,死因有争议。

公元1288年,改总制院为宣政院,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