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日之书

 千刀君 2022-12-19 发布于山东

这是千刀君的第190篇原创文章

从2021年开始养成习惯,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各写一篇手书,旨在找个安静的环境与自己谈谈心。话题也在不断变化,想到哪写到哪,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甚至吐槽骂街等等。

今年的手书完成于清明假期,本文是手书的整理版。去掉隐私,优化结构,传达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话不多说,进入正文。

春日手书

你好,千刀君。

见字如面。

尽管每天出门前、洗漱后、检查外观时总能见到自己,但文字却似另一面镜,是另一种直面自己的方式。常认定自己的文字(或者说作品)是炽热且真诚的,不会欺瞒,便相信心灵里的这片净土。这似乎是专属于自己的一种“隐疾”。

#隐疾

谈到隐疾,我好像从这一次低潮期中挺过来了。

大概偶是去年11月份,整个人陷入了一段精神极度贫瘠的时间里,不知道要做什么,亦不知做了什么又有何用。双十一买了两次纸质书,录制开箱视频时,说着说着话就断掉,并陷入沉思。缓了一会儿接着介绍,又再次断掉,看着镜头无言,喉头不敢动。这段时间里虽没怎么恐惧,但也没看到希望。每天在硬抗时间,时间也在硬抗我。

往前回溯,上一次的低潮期发生在2017年的初春,那是工作倦怠期的潜伏阶段,还没开始系统性的码字(七月份才开始正式的发表文章,写公众号),还处于知识的储备期。人在深圳,离家甚远,气候也不适应。冬天一闪而过,春天又来得太早。直到开始码字,才有了一些新的习惯和目标,破解了这段时间的迷茫。

再上一次则是在2015年读大学的时候,那段时间把郭德纲于谦的相声反反复复听了几遍,把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听了一遍,在学校的操场上不停地跑圈,持续自愈。

大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陷入低迷期,然后找到方法,再慢慢自我愈合。总感觉长大后时间飞快,往事却记忆犹新。我把这些往事重现的现象称为“闪回”,是一种奇特的记忆表现。

除每隔几年就必然发生一次的低潮期外,隐疾也有其他表现。比如喝一罐凉的巧克力奶准会腹泻;比如一旦着急和忙碌,额头左边太阳穴的位置就会起一个疙瘩,一摸带动周围的皮肤都开始疼,时间久了或者事情逐渐得到解决才会慢慢消失,结痂,恢复平衡;比如人前综合征,就是打喷嚏、流鼻涕等鼻炎伴随症状会在人前格外有效果,反而在有自有独处时间时很少出现;比如在工作特别累的时候,便会触发购物欲;比如手写日记时,会把依然写成“似然”,久而久之就把所有的依然都写成“似然”,变成了给自己的一种暗号,诸如此类。

他们并非是什么严重的病,并且有其固定的触发条件。现在想想更像是一种习惯、一种暗号、一种预警表现。

#健康

写完隐疾,顺带谈谈健康。这是个大话题,只能从小细节入手。保持良好身体状态的必要性无需多言,但自己这几年却没有多在意健康,典型的的就是逐渐放下锻炼,被杂事冲散了时间。

去年川渝行的时候,从川西雪山下来便有点高原反应,到了重庆又遇到升温,就很顺利的感冒了,体力不支。从朝天门到山城步道时,感觉上个台阶都气喘吁吁,鹅岭公园最高的塔也没爬上去,母亲一路照顾我,分担了共同时间。

今年本计划出去游玩,奈何病毒反扑,各地区人心惶惶,计划便搁浅了。只是春暖花开之际,却没有机会领略大好河山,实属可惜。只希望五六月份能逐渐消停,让自己有个出门转转的机会。

#创作与吸取过程

写完“饭前甜点”,进入第一个主题。

过去总是以客观、理性、冷峻甚至是凛冽的方式写东西,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写写自己呢。基于这种想法,就产生了《say something》与《夜行记》系列。

创作它们的初期念头并非是想形成系列,之后写了这么多也是无心插柳。去年九月前公众号一直断更,但此期间日记还在持续的记录,于是就想着把这期间的所见所闻凑成一篇文章出来。名字就叫say something,直译为“说点什么”。后来发现想说的还挺多,话题一个接一个不断,于是就形成了连载的系列。

而《夜行记》系列源自于对一些离奇梦境的记录。产量虽然不高,毕竟素材不是那么容易捕捉,但也逐渐形成规模。素材难存的原因便是每天早上赶着上班这个痛苦的过程会把整个夜晚所酝酿的美好想象一点点打碎。于是便用录音、提纲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记录,并在当日整理出来。

在后面几辑中,又进一步琢磨,旨在找到隐藏在深处的现实映射,这一点受到了荣格《红书》的影响。而现实是把《红书》搬到办公室半年之久,却只在一个晚上翻看过一次,便再无阅读之时。同样被拿到办公室的《特修斯之船》亦有相同命运,从2020年隔离期间开始看,到现在还没读完。

多次想把某本书读完作为一个目标(flag),但却极容易被现实打脸。年初给自己定了读书计划,要读一些好作者的作品。比如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如村上春树。本以为自己是个成年人了,就可以读村上读个自由,但实际上读完《拧发条鸟年代记》后,中间隔了很长时间没有再拾起过村上的任何一部作品。甚至连《发条鸟》的读书笔记也没写完。你说成年人,即便是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又哪有绝对的自由呢?

整个三月份都在外面奔波,没碰过一本书,精神逐渐贫瘠。四月份须静下心来,完整且连贯的读一些作品,同时最短时间写完每本书200字的短评,对于好书要额外的写长评。解构、进入情节、探索、碰壁、产生新火花、抽离、新生、不断成长。对待一部作品,总得走这么一个过程。

#局外人与自由脱离

现在已经没有足以让自己成瘾的习惯或激励措施了。年后开始大量下载PC游戏,只是单纯的下载满足囤积欲,却很难再去集中精神玩下去,盯着屏幕一会儿就头晕眼花,身体不适。再次印证一个事实,所谓成年人的自由只是一种美好的诉求与假象。放在十年前,玩一天都不会累。而现在没多少耐心去探索一个游戏的精神内核,每次探索下去都如走荆棘之路,想获取内核,身上却伤痕累累。

这大概也是我成为“局外人”,能够自由脱离的残酷真相。玩哪类游戏、读哪位作者的书并非是被其影响而逐渐成瘾,反而残酷的是,我是因为确定不会被影响才去接触这些内容,我有能自由脱离的方法。

而这种方法的代价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隔离感。既然能自由脱离,便不容易进入共情之门。不论是感情、工作、甚至于做一些爱好之事皆是如此。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感情能力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漠,风吹起砂石,只剩下丑陋且坑洼不平的表面。

#寻找答案之路

既然开始怀疑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那就别躲避,开始了解分析,看自己的答案是否准确,是否有理论或数据支撑,毕竟也很久没弄过这种推理式的人生答案了。如果能找到一条相对来说好用的框架,如果恰好在之前的日记或总结中写过提及过,那就更好了。

温习笔记的目标一直在做,但却只是三分钟热度。便在想是否可以突击一些专注力、意志力方面的书籍,培养自己的“进场力”,以便在这奔涌如海水的信息流中,避免焦头烂额迷失了方向。可以把处理手里的笔记和专题阅读作为四月的一个目标,并在四月末写一篇日记检验成果,主要是这些内容:

  • 之前的笔记风格整体是什么样的
  • 什么样的笔记内容没有价值
  • 什么样的笔记内容需要加工、更新
  • 经历了时间哪些观点发生了变化
  • 注意力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 哪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习惯可以去除
  • 还能培养什么正向习惯
  • 培养的前提是什么,限制又是什么

如此种种。

想到这里还要重读《学会提问》,顿时感觉四月份的压力一下子上来了。但也别拖,有问题解决问题,直面选择与困难。

#对比

下一部分是对去年六月份的“自问书”和九月手书的对比与回答,看一下这半年又有什么新答案和领悟。

很可惜,对于自问书中提到的“最优”和“底层逻辑”尚未开始接触和了解。并非缺乏途径,而是因为懒惰,便没有设置事情的优先级。

自身性格中有一种回避型倾向,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想要的东西越要去回避,最终原因可能是受幼时家庭的影响。既然拼命想要的也抓不住,不如干脆就不期待。久而久之,那些看似能伸手拿到的东西,也变成了回避。多年春暖花开,心里仍有尚未化开的冰山。

所以针对此也有了新的目标:

  • 确认能够获取底层逻辑知识点的一些途径(比如万维钢、高太爷等)
  • 确认这些信息、知识的有效性
  • 确认这些逻辑与自身观念的分歧
  • 确认是否需要处理分歧,如何处理

如此种种。

而在九月手书中,并未对生活有什么目标或诉求,只是一些记录和吐槽,所以不再做对比。

#我所追求的人生

我所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呢?

可能在不同阶段都会存在一些目标,比如考试,比如拿奖,比如购置资产。而放眼生命之河,要找一个大目标,不仅不容易,还可能变得很虚。即便是这样还是很想问自己,我所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找不到答案,可以写一些具象的内容。然后思考去获取、去实现这些具象所需要的条件,如何做身体建设,又如何做心理建设,有没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又如何去解救自己。我自己有没有可期待的未来,我与同龄人相比有没有相似或更好的未来。思考新的职业观念,新的走向,与新世界的连接与挂钩,我有没有新世界生存所需要的技能和水平,我该如何发现、培养这些有潜力的手段,我还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神力。

我还有没有独孤一掷的勇气,去与这未知世界抗衡?

#小确幸

我对世界的抱怨多如星斗,世界包容我如静默的河。

春日之书写到这里也接近尾声了,从二月开始筹备,四月写完,话题都进行了记录。大概是去了一趟北京之后,就喜欢上了那里的东西,买了两套文创系列的签字笔(得力的颐和园系列),用起来很舒服,写手书所用的笔就是这个系列,这可能是生活中的一种小确幸。

三月份出差时间,挤出时间去了当地的中心公园转了转,看微风吹皱湖面,体会阳光打在身上的温热,也是一种小确幸。

随机播放许嵩,意外发现几年前的《摄影艺术》很好听。重温周杰伦的《半岛铁盒》,在背景的吉他声中一次次陷入沉思。看着公园的湖面,脑子里藏着的旋律是S.H.E的《沿海公路的出口》,如此种种。

时间回到逛颐和园的那个下午,衣服兜里藏了一包奥利奥夹心饼干,走一会儿吃一片,香草味的。

那就止于此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