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岭古道》纪实:探秘斜峪关

 陈仓道工作室 2022-12-20 发布于陕西

2022年10月26日,市户外运动协会《大秦岭古道》编委会的8名秦岭文化和古道文化爱好者,从宝鸡市区自驾车来到秦蜀要塞第一关一一斜峪关,寻觅千年雄关的珠丝马迹和人文轶事。

斜峪关位于今眉县齐镇斜峪关村,地处太白县、眉县、岐山三县交界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长达250千米的褒斜古道北段的起点地,是古老而悠久的太白山八景之一的“斜古雄关”所在地。褒斜古道从此地南通汉中、巴蜀,地接古城咸阳、长安,乃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和交通要塞。

斜峪关,北距眉县县城15千米,汉唐设临溪驿,是达官贵人从古都长安入褒斜古道的官方驿站。这里曾有一条南北向长约300多米的古街道,两边遍布店铺与摊点,是周边地区日常生活用品的集市和山货的集散地。北宋时,热闹非凡,山货特产更是一应俱全,南来北往朝廷官员,商贾游人,平民百姓相聚此地,使这里成为当时褒谷囗一处人气旺盛的经济、交通要地。

在斜峪关大桥西侧的岐地西关, 古村落巍峨的青石碑楼上赫然镌刻着“三国古堡落星湾”。这里伫立着一通石碑,“斜雄关”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镶嵌其间。

三国时,诸葛孔明兵出斜峪关,屯兵五丈原,最终卧龙将星陨落,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千百年来,无数英雄豪杰、仁人雅仕沿谷顺壑登上五丈原,寻踪访古捕捉诸葛亮当年出征的历史故事据当地老辈的村民讲,他们的先祖随诸葛亮大军来此征战,随后大部分人员在此地解甲归田,遗留下来,并在此落户置家,生儿育女,至今蜀音不改,民俗如川。蜀军将士把这里的荒滩开垦为良田,播下了蜀地的水稻秧苗,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后世称为“诸葛田”。

北宋仁宗年间,当时的凤翔府尹利用斜水(今名石头河)丰富充沛的水运,将太白山中的大批木料,沿石头河水运到此地,修筑了码头,创办了船坞。同时利用斜谷之水顺流而下,连通渭河漕运,西可至陈仓渡(今宝鸡市区),东可达长安。

在双家山东侧的石头河西岸的巨型连山礁石上,发现了双家山古代码头遗址。从地理地形判断,这里具备停靠船只的码头功能,又在靠近石头河东岸的河道內发现了用于拴拉船只的石桩孔,足以说明自古以来确实存在渡口等水运设施。

从斜峪关沿秦岭北麓的丘陵地带北行,便来到了关中西部四大著名的古镇之一的齐镇,古称齐家寨、齐家镇。因齐镇地处长安进入褒斜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是关中西部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路通南北连巴蜀,街贯东西聚商客”,是其作为关中西部重镇最为形象的描述。

1969年,国家在斜谷口筹建石头河水库,1971年开工建设,1982年11月竣工,历时13载。石头河水库高达114米,长达59米,宽达10米是亚洲第一座“高粘土芯墙土石坝”。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  雄关漫道

第二集  践草为径

第三集  栈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陈仓

第五集  出师未捷

第六集  力挽狂澜

第七集  铁马秋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