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经》:做到2点,焦虑、恐惧再也不见

 重塑心灵心理 2022-12-20 发布于北京

很多人不愿意面对恐惧,因为它会让人产生无助、挫败、脆弱等情绪。恐惧就像个怪物一样,人人都想把它从自己的生活里推开。但是,恐惧就真的这么一无是处,见不得光吗?

英国伦敦的麦格老师说:“恐惧是最有建设性的经验,当我们感到恐惧时,意味着我们正处在一个未知的领域,而这个未知是我们探索开始的地方。”

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恐惧,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恐惧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外在环境引起的。例如:被困在电梯里或被凶猛的动物追赶等引起的。这种恐惧是有可以指向的具体东西,是可以说出来怕的是什么。这种恐惧是人类的正常反应。

另外一种恐惧是由我们的内心引起的。例如:当我们看到别人玩过山车时,会想到“如果停电了怎么办?”“如果设备出了故障怎么办?”等。正是这些想法的产生,使我们出现了恐惧。但这种恐惧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是未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出现的恐惧其实是第二种。且这些恐惧的产生大多来自我们的童年。

小时候,妈妈可能会对调皮的孩子说:“如果不听话,你爸爸回来收拾你”。或者会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些话会激起孩子的恐惧,然后行为就会有所收敛。恐惧使人产生回避行为,同时也让人产生害怕被抛弃的感觉。

这些恐惧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然后弥散在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

工作中,总是小心翼翼,时时观察着领导的态度和情绪,唯恐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而遭到领导的批评。无法安心投入工作。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对权威恐惧的一种延伸。

另外还经常不敢拒绝同事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因为害怕同事可能会不喜欢自己。这些恐惧萦绕着自己,无法好好做自己,也没办法轻松的生活。

我们的大脑会通过不断地产生预测来消除不确定感。这些恐惧就是对未知情况的预测式心理反应。

人类大脑产生各种想法和预测,都是为了防御心中的害怕、担心和焦虑。如果觉察不到,就会陷在里面。此时的我们已经脱离了当下,只是在全神贯注的担心未来。如果这种情况不断发展下去会导致焦虑和失眠。

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恐惧的底层其实是个虚无的东西,是头脑思维的产物。

那么,看清了恐惧的摸样之后,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分二步来解决:

第一步:进行理性分析

很多恐惧和焦虑的发生其实是不理性的,是没有经过思考和分析的一种本能反应。所以应对焦虑和恐惧第一步就是要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把潜意识的东西拿到意识层面进行审视,进行理性分析。

先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为什么害怕,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可以把害怕的情况一一列出来。然后问自己:为什么这件事那么可怕,如果真的发生了会怎样,对我意味着什么。你会发现这件事即使发生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这样我们的焦虑和恐惧程度就会有所下降。

第二步:正念疗法

很多时候,只有理性层面的认识依然很难接受和面对。某些情况仍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应。这时,对产生的焦虑、担心和恐惧情绪不要尝试抗拒和回避,而是对这些感觉保持觉察,去感受这些情绪给身体带来的感受。你会发现身体的某些部位和这些体验是连接的。

然后带着觉察去感受那些部位,静静地去体会和感受它们。用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允许它们在这里,同时与它们保持连接。

当我们把对头脑中的注意力拉回到身体上时,头脑的想象就会减少,恐惧和焦虑情绪也会随之减弱。

《金刚经》中讲到:放下执着,就能去一切苦。只要对一切的现象不再执着,那么一切外界的现象就不会再对你构成影响及威胁,你也自然不会再有不安、担心、害怕、恐惧和焦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