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猗县医疗器械史

 临猗县医修站 2022-12-20 发布于山西

第一节应用及投资

新中国成立前,本县中医在治疗上多用的器械有针灸针、火罐、刀剪之类;中药炮制及衡量多用碾槽、药白等。西医诊所只有注射器、听诊器、镊子、手术剪、体温计等简单器械。政府不闻不问不投入,全靠私人购置。

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晋、骑氏两县卫生院靠政府少量投入和私医进院时带进的一些医疗器械,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少而简陋,时称“老三件”。乡下医疗单位的器械更少,多靠中医的“三个指头”和几根银针诊疗治病。

1952年,临晋卫生院始有2000倍显微镜1台,同年增设了简单的化验及小外科器械。

1953年,猗氏卫生院始有显微镜(德国造)。

1954年,县医院建起手术室,置有简单外科手术器械。

20世纪60年代,全县始有消毒锅、万能手术床、x光机等。

1964年资料载,时年全县有万能手术床3台、手术床2台、万能产床1台、九头无影灯2台、显微镜15台、孵孕箱2个、保温箱3个、烤箱3个,另有骨科、外科、眼科手术器械各1套。

70年代初,本县医疗器械装备按山西省的有关文件执行。

19731月,由省卫生厅投资,为县人民医院配备救护车1辆。

1975年,在国家支持和自筹资金基础上,本县对18个医疗单位进行器械装备。当时全县20个公社卫生院置有X光机13台、显微镜16台、高压消毒器10台、蒸馏水器4台,轻便手术床7张、麻醉机3台、氧气瓶6个、吸引器5台、简单手术器械16件。实现人员、技术、房屋、器械“四配套”的有10个卫生院(媚阳、七级、东张、张吴、孙吉、北辛、卓里、闫家庄、北景、角杯);能全面开展一般性手术的有8个卫生院;能部分开展手术的7个卫生院;不能开展手术的有李汉、临晋、南赵、耽子、大月5个卫生院;另有8个卫生院器械不足。

1977年,医疗器械装备经费全省采取专项下达指标的办法,由地区具体掌握实施,重点在山区县,本县没有享受相关政策。

1981年,山西省财政厅经费实行包干,部分留省,装备三分之一县级医疗单位,三分之二下拨装备县、乡医疗单位。

1982年,山西省明确医疗器械经费两条腿走路,“上补”与“下筹”相结同年10月,省卫生厅为本县第二人民医院装备救护车1辆。

1985年,运城地区按照省规定,对县以上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实行收取占用费和提取折扣费的制度。

1987年底,本县25个公立医疗单位,共有各种医疗器械1465台件,总价值796932元,300元以上的医疗器械669台(件),价值652687.66元,其中1000元以上器械111台(件)。

1988年,省财政停止下拨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器械经费。

1989年,本县有20个医疗单位增购医疗设备85台,价值19.5万元。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县医疗器械购置投资主要依靠自筹。其后,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本县各医疗单位器械购置不仅数量多,且科技含量明显增大。几十万至上百万元的高端器械陆续购入,磁共振、CT、彩超、电视腹腔镜等高档器械已作为诊疗手段进入县、乡医院。为了缓解医院资金压力,有的医疗单位在购置医疗器械时,引进股份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加入。

1992年,本县推行三级管理,加强“三基建设”。是年,全县投入30余万元,购置300元以上的医疗器械63台(件)。

1995年,全县28个医疗单位,在实行IV项目中,投资250余万元,装配购置医疗器械163台件,20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11台,心电图18台,X光机10台。县医院安装了价值200余万元的CT1台。

1996年,全县投资180余万元,装备购置医疗器械123台件。

在推行三级管理的5年里,全县设备投资422.6433万元,装备购置医疗设备183台件。除南赵卫生院外,其余19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了“一无三配套”。进入21世纪后,本县医疗设备装备与自购一度放缓。

以乡镇卫生院为例:

2003年装备器械2台(件),自购15台(件);

2004年装备3台件,自购9台(件);

2005年装备4台件,自购7台(件);

2006年装备11台件,自购3台(件);

2006年,全县共有千元以上的医疗设备1800余台(件),万元以上的有380台(件),百万元以上的特大型器械14台(件)。

2007年装备3台件,自购2台(件),

2008年装备8台件,自购1台(件)。

2008年,县人民医院争取到西班牙设备贷款102万欧元(1020万人民币),共增加设备23台件;县二院争取到西班牙设备贷款42万欧元(42万人民币),共增加设备5台件。

2009年,本县依靠世界银行贷款,全县医疗设备装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仅乡镇卫生院,当年就配备救护车10辆,其中装备3000元以上的设备221(件),自购3000元以上设备12台(件),为历年之最。据统计,从20032013年的10年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共装备3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310台(件),总价值93万元,自购3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80(件),总价值24万元。

2013年,全县共有万元以上的器械648台件,其中5万元以上的器械93台件,10万元以上的器械145台件,50万元以上的器械27台件,100万元以上的15台件,200万元以上的器械9台件。

第二节 管理与维修

为保证全县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正常使用,根据省、地要求,本县于1980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医疗器械修配站,设站长一人,由周建中担任,4名工作人员,财政单列,差额补助。与县卫生局合署办公。

2002年,周建中退二线,由王继峰接任。

本县器修站自成立以来,承担着全县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及计量管理和网络管理、软硬件维护。在管理工作中,按照山西省卫生系统医疗器械管理办法(草案),县医疗器械修配站建立了设备申购、论证、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的工作流程,以院为单位建立总账,科室建立分账,并制定管理维修制度。坚持每年下乡,深入医疗单位进行医疗器械登记和调查摸底。

在医疗器械维修上,采取上门服务、巡回服务的办法。积极配合县技术监督局及测试所做好设备的计量、鉴定和维修。从磁共振成像系统到科室空调及病员供水,从通讯设备到线路维护,在维修中都力求做到件件不漏,使全县器械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为了提高医疗器械使用的经济效益,从1986年起,全县实行百元以上器械折旧费。

同年,本县器修站被命名为省卫生厅“医疗器械管理红旗县”,省、地分别在本县召开了医疗器械管理现场会。本县的经验在1986年山西省卫生厅编辑出版的《医疗器械管理》杂志上全文刊登。

有关资料显示,本县器修站从1980年成立至1988年的8年间,共修复各种大中型器械726台(件),为国家节约资金28752.45元。从20032013年,10年间共维修复器械4486台(件)。其中2012年维修多达1270台(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