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后生活与工作:在淡定中重建秩序

 千章说 2022-12-20 发布于浙江

核心:

后疫情时代,最近不少人会中招发烧,居家办公似乎依旧是一种常态,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接受这种常态,主动拥抱数字化工具,让数字工具为自己赋能,激发组织活力。对于企业服务商而言,也应该明白企业需要什么,应该如何保持乃至提升企业的级经营效率。

背景:

“发烧39°,我阳了。”

最近一段时间,类似这样的文案似乎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相对于刚开始时的未知,现在的人们比想象中要淡定许多。

而老章最近与客户业务沟通,总是会被友好问一句:“你在家还是在单位?在家的话好好养病,我找你另一位同事。”

事实上,就老章个人而言,熬过发烧的时候其他时候可以正常居家办公。而且,现在个人居家办公不再像2020年那么突然。相对成熟的数字化工具,维持着企业运营与个人工作的正常运作。而这似乎也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故事,那就是衰退的旧商业习惯与崛起的数字化新秩序。

办公新秩序:居家与单位兼备的“两条腿走路”

“很多成长于数字时代的新新人类,在体验过远程办公的好处后,一致认为远程办公是最好的工作方式。”畅销书《远程工作革命》作者罗伯特·格雷泽这样认为。

过去在疫情发生之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往往会有一定的界限。而这泾渭分明的界限,在过去一段时间被不定时的局部暴发的疫情打破了,时不时就要居家办公的情形下,工作与生活的空间被迫合二为一。

远程办公,这个话题的兴起或许是一时的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同时也在描绘着一种新的趋势。

关于远程办公,目前其实有一些争论。而在老章看来,有争论是一定的,但这里面有一些声音可能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二者是对立的,忽略了其中统一的一面。居家办公这件事或许仍然不被广为接受,如果可以来办公室,许多企业老板依旧要求员工按时来单位上班。综合来看,以下几个原因决定了远程办公或许依旧不可避免。

首先,在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下的不确定性增强。周围人在陆续“中招”,未来会不会还会再次中招目前谁也不敢确定。就像网上段子说的那样,已经有人从“杨过”到“杨康”,如今又到了“王重阳”。很多时候病毒这件事,其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该熟练掌握各类数字办公工具,把数字工具的使用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战略实施下去。

其次,居家办公自带的优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和金融历史学家 Natacha Postel-Vinay 表示:“大多证据表明,当人们居家时,效率提高了。”而伦敦国王学院经济学讲师 Almarina Gramozi 对美国和英国的公司员工进行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员工居家办公的效率不差于办公室的工作。

效率并不差的前提下,远程办公其实是可以被企业主考虑并接受的。

最后,成熟的数字化工具,搭建出了新形势下办公的基础设施。员工可以通过网盘共享资料,通过电子签名完成人事签约、商务签约以及各类日常经营活动,通过钉钉、腾讯会议们参加远程会议。如今的数字化工具,已经覆盖到许多企业经营管理场景当中,它们的存在和不断完善,也预示着企业员工远程办公这件事,变得越来越方便。

如果说一座座商业写字楼、商业园区是过去企业办公的基础设施,那么打破空间阻隔,各类数字工具组成的远程办公工具矩阵,则构成了数字化时代办公的新基础设施。不过在老章看来,如果说远程办公都是好处,也不准确,因为还有一些工种的结论是相反的。不少美国科技公司如今也陆陆续续开始取消远程办公。

在老章看来,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分配,企业主应该根据不同工种的性质决定其究竟该采取怎样的办公环境。

比如说,如果某个岗位比较重视个人生产力,那就让员工自己去选择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实现灵活办公。而那些需要团队合作、需要频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工作,还是应该放在单位。当然了,电子签名等工具其实不受这方面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未来采取“居家+单位”兼备的两条腿走路模式或许会是一种标配。这里面的关键在于结合自身实际,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维护企业生产力:数字工具抛向未来的锚

最近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后疫情时代,重新开放的中国经济将迎来复苏大潮。

在老章看来事实也的确如此,但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时候我们使用的各类数字化工具产品应该继续保留而不是回到疫情前。学会使用各类数字工具其实是个好习惯,而不是增加负担。

数字工具的出现不是为了打破而打破,就像机器的出现是不是单纯为了取代人工,互联网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线下交易。它们的目的,一定是让效率实现最大化。数字工具的发展需要考虑企业主之所想,企业服务首先一定要树立好这个服务意识。譬如电子签名,它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面签,而是让签约这件事变得更简单、更安全。

工具是生产力的标志,不同的生产关系其实是建立在一定水平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而在后疫情时代,TO B企业要想说服企业客户用自己的产品,首先就要告诉客户自己为什么可以维护自己企业的生产力,可能光维护还不够,需要告诉企业客户如何提升生产力,不能说因为一些员工居家办公了,管理就犯难了,就出现产生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譬如如何高效协作办公,怎样提升组织协作效率、改变组织。各种线上办公软件搭配使用,应该让企业员工感觉到虽然办公地点变了,工作进度没有变。而且还免去了通勤辛苦,有助于实现无纸化办公。

还比如一些场景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何用更快的速度、更高的价值和更低的成本,解决工作场景中具体的问题。例如电子签名,不受地域限制,降低签约所付出的成本,同时强化合同的安全性监督。数字签名、信息加密技术的使用使得合同内容不可修改。

企业服务运营商需要保持对业务的深入了解和随时跟进,同时,对数据标准化和产品设计同样也提出了很高的标准。

有这样一个话题引起不少企业的关注:为什么有的企业会感觉到数字化工具带给企业的效果有限?在老章看来,原因是很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像是在做“顶层设计”的部分数字化,对员工的赋能效果不足,你没办法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效果的确很难令人满意。

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而言,在思维层面上也应该从传统管理制度和规则中跳出。管理数字化,是企业整体业务数据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必要非得让所有员工待在工位上来劳动,重要的其实是自身战略清晰,每天的工作清晰,然后将每天的任务或者一段时间内的任务准确地分解到每个人身上,形成个人的任务清单。

无论居家还是在单位,办公这件事不应该受到地域限制所影响,企业应该从“公司+员工”变成“平台+个人”。让管理变得扁平,激发每一个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智能与网络协同这对“双螺旋”转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