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香事与沉香|古天一2022秋拍

 睫毛上的风尘 2022-12-20 发布于江苏
Image

2022秋季拍卖会

BEIJING SEEKS ANTIQUE 2022 AUTUMN AUCTION

Image

古代文人无不爱香。他们以香养性,视用香为雅事,将香视为涵养性灵之物。在宋代,焚香同点茶、挂画、插花并列为四般闲事,成为文人怡情养性的重要内容。文人雅集以香增其儒雅,调弦抚琴以香平添韵致。

一炉清香,是书斋苦读时的慰籍,是静坐自省时的内心观照,以增文思灵感、生活情趣。“香”在文人们的参与下,最终完成了从敬奉天地、享受生活到濡养性灵的精彩禅变。

明清时期,宫廷香事活动非常丰富,其中有大量关于沉香使用的记载。这些详细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皇室对沉香的喜爱。从档案记载来看,主要的器物有两类:一是实用器,以沉香杯、数珠、暖手等小型器物为主;二是陈设器物,如吉祥瑞兽、炉瓶、底座等。乾隆时将整块的伽楠香作为陈设品使用,并专门为其配做了紫檀木座。

Image
Image

4116

沉香雕笑狮罗汉尊者

明代

H9cm;107g

此件沉香罗汉以上品沉香雕刻而成,嗅之气韵甜糯,丝丝入喉。罗汉结游戏坐,手持念珠,五官舒朗,神情安然含笑,慈悲睿智。衣纹错落披拂,膝上有一隻正在玩耍的小狮子,雕工生动,沉静而有韵味。

沉香自古以来为人珍视,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古人不仅将沉香用于焚香,也用以制作各类珍贵器物。

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吴兴南浔人。父庞云鏳为南浔镇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庞元济早年好字画碑帖,常临摹乾隆、嘉庆时名人字画,后从事字画买卖。庞元济既拥有财力,又精于鉴赏,收藏有铜器、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物,尤以书画最精,为全国著名书画收藏家之一。

Image

1065

御制沉香嵌宝福寿牌

清代

6×4cm

沉香之形成,极为难得,在形成沉香的过程中,其一厘一分的增加,都需要经历若干岁月。任何一块真正的沉香都凝结着机缘与时间。此件沉香嵌宝福寿牌,方形,以沉香木雕刻如意云纹,表面嵌蝙蝠、寿桃等,寓意福寿双全,沉香有凝神静气之功效,可谓佩戴佳品。

Image

清 茄楠木雕万事如意香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Image

1063

铜鎏金炉瓶盒一套

清乾隆

H12cm;H10cm;6.5×5×2.5cm

炉为鼎形,上有镂空花卉纹饰器盖,盖上有一戏球狮子作为盖纽。炉身鎏金浮雕花卉动物,两炉耳为兽耳。盒为长方形盒,盒盖鎏金浮雕花卉纹饰。瓶为扁方瓶,四面浮雕刻纹,下置底座,瓶口较小。

炉、瓶、盒三式兴盛于清代,一般为文房用具,炉以燃香,盒贮香料,瓶内可插铲灰用的铲、箸,也可用于陈设。三器工艺相同,浮雕花纹婉约写实,兼以鎏金突出纹饰,风格独特。

Image

1067

沉香仙鹿摆件

清中期

55×63×30cm

沉香集千百年天地灵气,自古为世人推重。本品选取沉香木雕成,色浅深褐。此摆件取材沉香木整料雕刻而成,依形雕就而成,依型就势,随料随雕,造型保留了原有的原木形状,十分巧妙。鹿呈站姿,身形壮硕,右前肢蜷曲于身下。木材的起伏表现出卧鹿发达的肌肉与强健壮硕的身躯,其天然的纹理、巧妙的构思与高档的材质相得益彰。此摆件包浆柔腻蕴润,光泽莹亮,其形道法天然,寓意吉祥,更兼用材硕大,十分难得。

Image
Image
Image

1101

铜鸭子香薰

元代

H37.5cm

自唐宋以来,燕居焚香,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香器工艺的发展和创造也渐渐兴盛,以瑞兽或动物为造型及装饰的香器,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唐宋时期,还流行一种香鸭。唐代李商隐诗云:“睡鸭香炉换夕熏。”南宋范成大则曰:“巴童来按鸭炉灰。”这种鸭形香器,到明代时被广泛使用。

此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以子母口衔接而成鸭式香薰造型。整器以上等精铜制成,鸭呈昂首站立鸣啼叫状,羽毛整齐排列。腹部内空,可放置香料。香气通过张开的鸭口飘出,底部置放一方形铜座,鸭单脚立于其上。

Image

明 铜鸭香薰 

南京博物院藏

Image

明代版画上的鸭子香薰

Image
Image
Image

1020

铜莲花炉

元代

10.8×9.5cm

香器的发展,曾随着佛教的传入展拓更新,香具的形制有了更多的变化。佛教文化与用香的结合,于是香器也带着各种样式的佛教元素,譬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里,就可见各式的香炉形象,如长柄炉、多足香炉等样式。事实上,本件熏炉,即与佛教息息相关。此炉身作莲花形,下承三足。莲花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弯折微翘,静中寓动,生机勃勃。

Image

1066

沉香木雕“一品当朝”如意

清代

L34cm

此件如意选料上乘,散发出怡人淡香。取整料雕作三弯折状,以浅浮雕满饰,纹样错落有致,如意柄以松树、祥云环绕,八仙托“一品当朝”四字。灵芝首镌刻福禄寿三星,人物刻划饱满生动,布局妥帖,虽繁尤序,雕工精细,纹样吉祥。

Image
Image

4114

沉香九芝如意

清早期

L38.5cm

以珍稀沉香为材,雕作如意。如意主干塑造成遒劲的枝干,枝干不同部位点缀八颗灵芝,加之如意头,共计九颗灵芝,寓意“九如”。九如:如山、如阜、如陵、如岗、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寿,是古时充满喜庆色彩的祝寿之辞。


如意在古代文房是清雅之物。明高濂《遵生八笺》〈如意〉:“近得天生树枝,磨作如意,精巧入神。复得竹鞭,树枝屈结,如意肖生,而柄亦天成,不事琢磨,无一毫斧凿痕。执之光莹如玉,其坚比铁惜不多得。


此如意皮壳光润,自然状态下,沉香香韵浓郁,悠远绵长。如意造型典雅,寓意吉祥,颇具雅逸之趣,为清代把玩陈设与传递吉祥祝愿之佳品。沉香本为极其珍稀的资源,以此为材制作玩赏之器较为少见,而这块沉香又有如此高品质的结香度,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Image
Image
Image

3077

德化窑白釉狮耳炉

清代

H7.5cm;D12cm

款识:山水奇珍

此炉仿明宣德铜炉样式,撇口鼓腹,圈足微撇,炉肩两侧饰双狮耳,狮首威严,凸目宽鼻,额头凸出,鬃毛毕现。炉身及底均施白釉,釉面白皙凝腻,整器造型规整大方,古朴典雅,可供案头陈设或随手把玩。炉底印有款识“山水奇珍”四字。

Image
Image

4065

铜象耳象足炉

清代

H6cm;L14cm

此炉呈直壁筒式,仿古铜器造型而成。侈口外撇,腹部为双象首耳,扇耳长鼻,憨态可掬,底部为四象足,总计六象首,极为少见。整器工艺精湛,铜工精良,古意盎然。安置于书房之内,焚香品茗,陈设珍赏,实为佳器。

Image
Image
Image

3030

影青釉莲花纹直口炉

明代

D12.3cm;H8.5cm

器呈直筒状,口沿一周未施釉,圈足,器身遍布莲花纹,层层叠叠,宛若花开;釉色淡雅柔和,高洁古雅。古人认为,焚香可怡情,配之形制高雅的香炉,则可悦目,在敬神、会客、抚琴、夜读等多种场景下,焚香必不可少,素雅高洁的香炉中,杳霭流玉,静心凝神。

景德镇青白瓷是著名窑场,湖田窑则是其杰出的代表。北宋晚期,受徽宗一朝的影响,产品开始进入全盛时期,质量达到历史的高峰。湖田窑重莲纹直口炉,属于青白瓷全盛时期的产品。匠人独具慧眼,将北宋诗人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词意,在炉上发挥的淋漓尽致。

本品可谓集宋式审美奇、雅、洁等品格于一体。奇者:炉高8.7厘米,口径12.5厘米,(一般口径未见超过10公分),为同类炉中少见;炉体外壁莲瓣纹一改常规,以多重狹长睡莲纹为饰,创意奇特,难得一见。雅者:炉体釉水清澈、透明、亮丽,如一池宁静的湖水。四重狹长规整的阳刻睡莲纹,浮雕图案在釉水深浅的青白间,线条流畅优美,体态典雅。浅白色微凸的莲瓣,置身于湖绿色的釉水间,好似一朵盛开的睡莲。“睡里心思浮水面,风生碧绿任缠绵”,不由人心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其次,除外壁有别于同类南宋龙泉炉的玄纹外,炉底满釉,圈足圆润细小,近似卧足,紧贴案几,颇显雅观。炉宽边芒口,留有包银残痕,昔日雅姿中不失几分大气。洁者:除器物整体干净利落、完美无损外,无不展现“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本意。胎土细腻、纯净、洁白;炉壁通透,光照影莲,明暗间睡莲姿容高洁、洒落;清澈、透明、纯净的青釉等,无不在折射莲之不随世俗,坚贞、洁身自爱的高贵品性。

“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炉是香的载体。“香令人幽”,宋人焚香,清心悦神,斯会心界,追求意境,目光所及,炉具的形与质,关乎香味传递的意境。由此,该物不失为炉具中的上佳选择。

Image
Image
Image

1002

铜麒麟香熏

明代

H18.5cm

香熏精铜铸造,以瑞兽麒麟为形,身形矫健,身布鳞片状表皮,前腿挺立,后腿曲蹲,扭头向远处眺望。其头顶生独角,双耳竖立,圆眼怒瞪似铜铃,嘴微张,露出舌头和凶猛的獠牙。腹部中空上下联通,头部活环连接,供倒放香灰之用。麒麟是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

Image
Image
Image

3043

龙泉青釉弦纹三足炉

明代

H5.5cm;D7.2cm

炉唇口微侈,筒形腹,腹外壁饰弦纹,腹下承三马蹄形足。底部中有一圈足,露胎处呈棕褐色。内外满釉,釉色莹润,光泽柔和。此炉工艺细腻规整,器型雅致,为高等级香道器皿。

Image
Image

4059

铜山间对弈香熏

清代

H18cm

Image
Image

4113

沉香串饰

清代

108粒

此珠串由沉香及隔珠制成。沉香结油度高,香韵绵长,是难得的沉香佳材。有黑褐纹理,色泽深沉,如云似雾,意境悠远。珠圆浆润,油脂凝结厚重,令人爱不释手。

沉香的稀缺特性,决定了它使用的局限性。作为名贵材料,沉香在古代一直为贵族阶层所珍视,历代宫廷对沉香都表达了喜爱,对沉香的使用怀着巨大的热情。尤其是在清代,沉香几乎成为宫廷专用的贡品。

根据清宫内府《活计档》所载,清宫常以上等沉香,制作为朝珠。譬如雍正七年五月初八日,“太监王常贵交来伽楠香一块,重二十七两,随锡匣盛,传旨:着做数珠用,钦此。”雍正八年十月二十日,“太监王常贵交来伽楠香一块,重五斤四两,系巡抚鄂必达进,传旨:交造办处做数珠用,钦此”。



Image

4119

铁鋄金阿拉伯文镂空香熏

清代

L19.5cm

Image

4078

剔犀云纹香盒

清代

H2.8cm;6×6cm

此漆盒方形,木质,子母口。周身黑漆,堆漆厚,刻工圆润。内外皆为如意形云头纹,线条流畅,层次丰富,红黑相间,颇为独特。目前所见漆盒,圆形居多,方形漆盒较为少见,足见其珍。

Image

4011

黄花梨嵌瘿木香盒

清代

D7.5cm;H4cm

此盒黄花梨制,光素无饰,自然纹理流动美观。子母口,盖平顶,嵌瘿木,矮圈足。久经盘玩,浮现凝脂般光泽,更具岁月沧桑之感,放置于书房案头,平添文雅之气。

Image

4079

剔犀云纹香盒

清代

H2.8cm;6×6cm

此漆盒方形,木质,子母口。周身黑漆,堆漆厚,刻工圆润。内外皆为如意形云头纹,线条流畅,层次丰富,红黑相间,颇为独特。目前所见漆盒,圆形居多,方形漆盒较为少见,足见其珍。

Image
Image

4037

“己酉春仲逊之氏製”款铜奁式炉

清早期

H8cm;D10.5cm

铜炉呈筒形,唇口平正,直腹微斜下收,与炉身浑然一体,造型简洁不加矫饰,端庄素雅。炉铜质精细,其炉身亦颇厚重,表面呈栗红色,内胎结绿色氧化层,皮壳温润自然,甚合清雍正时期的审美风趣。

筒式炉之器型自宋代即见于瓷炉之中,《宣德彝器图谱》中即有此类器型之记载,至清代铸炉盛行仿古之风,筒式炉在宫廷铜炉中较为流行。炉底款“己酉春仲逊之氏製”,有别于同时期常见的年号款,实为难得。

Image
Image

4110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高香几

清中期

H72cm

此香几制式典雅端庄,四足为三弯腿造型,具有优美圆润的线条,将古典家具的线条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香几黑漆表里,四方几面,三弯腿四足,落在须弥座式几座上。

几面嵌螺钿彩绘云龙纹,神龙见首不见尾,翻腾于云层之中。四面边缘凸棱,处理成倭角。小几束腰处四面有开光,开光造型边缘起阳线。腹部螺钿彩绘折枝花葡萄纹,葡萄藤蔓顺腿而下。底托板有螺钿组成的山水纹饰。

明代以来有室内焚香的习俗,香几为承置香炉的家具,黑漆嵌螺钿为香几的经典品种,以其色泽深沉亮丽而为时人所喜爱。

Image
Image
Image

3083

德化窑白釉香盘

明代

D19.5cm

款识:宣德年制

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在宣德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一般铜需四六次提炼,宣德炉铜材竟达十二次提炼),造型必须自《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呈给皇帝亲览,并说明图款的来源和典故的出处,经过筛选确定后,再铸成实物样品让宣宗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这一大波宣德炉的出现对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在其他香具之上也会落宣德年款识,此件德化窑香盘即是如此。

此盘造型别致,隽美可人,通体施德化白釉,釉质润泽,釉色凝白泛牙黄色泽。通体光素无纹,不事斧工,仅以简约的器型,肥美的釉色取胜。底落“宣德年制”四字篆书款。香盘属香具之一,《宋史·仪卫志二》:“鸡冠二人,紫衣,分执金灌器、唾壶,女冠二人,紫衣,执香炉、香盘,分左右以次奉引”。本件香盘线条雅致简素,胎釉具典型的明代风格,保存完好,工艺洵美,以之呈香具诸事,置于案上,典雅之至。

Image
Image

4069

铜阿文四方双耳瓶

明代

H11.6cm

香瓶平面作四方之形,敞口束颈,两侧环耳上雕刻卷云纹。瓶身四面开光,其内采用鱼籽地,上浮雕阿拉伯文,文字流畅优美,取材自清真言中内容,善祷善祝,以为祈福。此瓶式始见于明代早期。传世品中,鲜有方器,一经面世,多为珍罕之至。配有黄花梨底座。瓶底有英文刻字,为中国古董收藏家及古董商詹姆斯·拉里(James Lally)旧藏。

Image
Image

1077

紫檀束腰浮雕如意云头香几

清中期

H85cm

几面呈方形,以圆格角攒框平镶面心。高束腰铲地浮雕连续的如意云头纹。侧沿浮雕绳纹一周,牙条饰拐子纹,中垂云头纹一枚,直腿浮雕绳纹,足内翻回纹马蹄,整体造型方正端庄,构图得宜,细节丰富,工艺考究,繁简相宜,富贵高雅。

此几用材粗厚,工艺复杂精湛,应是宫廷、寺庙或大户家祠中物。香几常置厅堂的重要位置,用以陈香具花或文玩。尤其皇家宝座两旁,或大户人家的主厅,都让我们感受到香几的重要地位。

Image
Image
Image

3110

龙泉粉青釉三足炉

明代

H4.5cm;D7.7cm

杨万里在《烧香》诗中写道:“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如纸;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素馨忽闻茉莉折,低处龙麝和沉檀。平生饱识山林味,不奈此香殊妩媚;呼儿急取烹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天水一朝奉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科技领先,文化繁荣,经济空前发达,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就香文化发展而言,这时期的香文化也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香文化已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上至宫廷,下至百姓,香可谓成为日常生活的“酱、醋、油、盐、茶、酒”之外的第七件大事——“香”。就天水一朝文人生活而言,“焚香”是读书、赏画、插花之外的日常必修功课之一。考察这时文人用香制度,可谓:写诗、填词、作画、赏花、宴客、会友均要焚香,焚香已成为天水一朝文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从香具生产与使用而言,天水一朝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为适应此时用香制度的变化,开始制作大量造型简约、风格素雅、具有这时理学文化特征的瓷质香炉。

此件龙泉窑青釉香炉,既可作为焚香用具,也可作陈设之用,器形小巧,亦可掌中把玩。敛口,扁圆形筒腹,三柱足,胎质细白缜密,炉器通体施粉青釉,釉水均匀亮丽,釉色粉嫩。炉造型饱满端正,釉色莹润光鲜。三足设计精心巧妙,为炉中佳品,极为契合当时文人的审美。

以厚釉青瓷著称的龙泉窑,是中国青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宋代兴起以来,历经元明,凭其肥美的釉汁和优雅的形态称绝于世。庄绰《鸡肋编》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本品通体满施粉青釉,釉层肥润,釉面清澈晶莹,造形雅秀,乃龙泉青瓷登峰之作,特殊少见。

官方客服微信

拍卖相关问题请咨询官方客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