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新冠及其他感冒用中药也需谨慎?

 中庸为善为美 2022-12-20 发布于贵州

图片

一,整体认知,别把罪名都扣在“新冠”上

   最近出现了对于新冠病毒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无一例外的就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症状,甚至独有的症状都归罪于新冠病毒。这个说法不太合适,不能一股脑把帽子扣在新冠病毒上,“新冠病毒”若有知,也会大呼“冤枉”。毕竟,导致身体产生疾病的因素必然是综合性的,不能就“新冠病毒”就等于所有的疾病症状。一定是结合整体观念去认知,比如天气寒冷,我们没注意着凉了;比如平时我们作息观念不好,时常熬夜,三餐不定时,也多吃垃圾食品,导致正气不足,在病毒入侵时候没有反抗的力量;比如《黄帝内经》云:“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简单说,即是冬天产生的疾病有可能是你秋天没过好,而秋天没过好的原因可能是您夏天吹空调过多了。所以,导致你“阳”了,可以怪罪于新冠,但是身体的难受必须要清晰认知到这个所谓病毒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已。

二,个体差异,注意体质和地域、天气的差异

  在广东,从葛洪炼丹以来,许多传统文化已经深入血脉,深入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之中。对于个体差异,老广们有个独特的认知,每个人都在认识自己的底子(体质)是寒底”,还是“热底”。也不知不觉的把食物和药物都分为寒与热,“寒底”之人平时就不敢多吃寒凉之物,在正气低下之时更是非常谨慎。“热底”之人不敢多吃大热之物,就怕“上火”“湿热”,特别随着季节变化,这个“下火”“祛湿”都成为社会的主题了,比如凉茶和清补凉、祛湿汤等等。

  这个渗透在血脉里的文化是来自于传统中医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动荡,今天已经无法追究源头。可能源于葛洪炼丹等道家传承,可能源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但是可以肯定的知道,“寒热底”的认知是符合传统中医的理论的。

  传统中医都是讲辨证治疗,但是有许多人就不知道在辩证治疗之前还是有个“辨病治疗”的,也就是先分体质,简单说先分阴阳,再分五行。这个分阴阳就是“寒底”和“热底”。这个分体质,在以前也叫“禀赋”,《千金要方》称之为“禀质”,宋朝陈自明《妇人良方》叫“气质”,明朝张介宾认为是“享赋、气质”,现代人叫“体质”。也就是辩证治疗之前,先分体质,辨别阴阳,分列五行,然后才有辩证治疗。

   分别“寒热底”有多重要呢?治疗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如果你是“寒底”而过多服用了“寒药”,能治病么?反而容易加重病情。“热底”同理。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底子,对于药物还是要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最好有真正懂行的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吃药调理。

三,疾病的阶段必须了解,不然药物就容易错误使用

  在前文阳了怎么办?---中医视角(附方法)里提及到几个因素,常人简单理解就是正邪两个因素。那么疾病的阶段怎么去区分呢?

  比如正气的能量值远高于邪气,那么就不要作,保护好正气,邪气无法侵犯人体,自然就过关了。

  比如正气和邪气持平,这个是僵持阶段,保持正气,邪气自然慢慢就消除了,需要用药就按照《内经》所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比如正气不足而邪气猖狂,那么就要避其锋芒,叫“其慓悍者,按而收之”,这个怎么去理解呢?就是正气一般,邪气“慓悍”嚣张的不行,表现在人身体上就是难受的不行,这个难受不好形容,但是很多朋友最近应该感同身受,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非常非常难受的。但是这个邪气“慓悍”的阶段,针对的治则叫“按而收之”。这个也有不同说法,其中一个就是“其盛,可待衰而已”,就是正气不足的时候,邪气“慓悍”的时候,不要盲目用药去进攻邪气。也就是说所有外来的药物都是辅助身体的正气去跟邪气打仗,你正气不足的情况下,盲目去攻击,一个邪气“慓悍”未必能撼动它,一个损及正气,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是“按而收之”,保持自己的正气,等一等邪气衰了,那就可以“其实者,散而泻之”了。简单说,有些阶段就是邪气“慓悍”带来的剧烈难受,可能要忍一忍,想办法保持正气,等待反击的时机。

  比如邪气已开始散退,而正气由于本身或者是正邪斗争耗损的时候,这个状态就要注意在继续散邪的同时兼顾“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以上分阶段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就直接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恢复期。为什么一定要分阶段呢?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阶段如果没有分别清楚的话,会耽误病情甚至产生危险。这些就牵涉到一些更细的细节,比如“敛邪”之说。

四,滋阴敛邪

  笔者在读大学时候,老师们多有提及一个问题,就是在有外感的时候千万不要使用比如有“熟地”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等等药物。父亲也多次提及,注意“滋阴敛邪”。比如四物汤,被称为妇科圣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四味药材为主要原料。对于孕妇来说,活血之药是大忌,容易产生极坏的后果。但是在这里,川芎当归的补血活血的作用居然没有能对胞宫形成攻击,就是因为有“熟地”“白芍”的守护。

  《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衣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其故何哉。盖以熟地黄之胶粘善者,女人有孕四物汤为主,随症加入攻破之药而不伤,以四物汤中之熟地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胶粘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面,一著遂不能去也。”

   张景岳认为“熟地能护胎也,知其护胎之功,便可悟其护邪之害”。也就是说“熟地、白芍”能保护胞宫不受活血和其他的攻击伤害,同样在人体有外感邪气之时,如果误用了“熟地”,那么也如同“护胎”一样去“护邪”,因为“胶粘之性,最善著物,如油入面,一著遂不能去也”。这样就可怕了,因为不管是新冠病毒入侵,还是其他流感病毒,还是普通感冒入侵人体,这个时候不管是疾病哪个阶段,如果邪气被“护胎”一样去“护邪”。那么“以后虽服姜、附不热,服芩、连不寒,服参、术不补,服硝、黄不下”,也就是再吃其他散邪的药物没有用了,吃啥都无法对“邪气”产生攻击的伤害,因为“它”被牢牢的护住了。唉,看到许多人转发的针对所谓新冠的方剂之中,其中不乏就是有“熟地、白芍”之物,如果没有配伍妥当,没有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而盲目让大众无区别使用,这个“护邪”的后果还是大众来承受。有时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啊。

   我们再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里面很清晰的写明到了“恢复期”才有“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即是邪气已去,才能考虑补益肺脾之气,养阴才不敛邪。而在前面治疗期,如果不是非常好的配伍的情况之下,所有的养阴必然会有“敛邪”的风险,如果盲目使用“熟地白芍”类来“护邪”,后果很严重!我真的看不下去。唉!

                     小结

   大学学习《中医内科》,老是认为感冒分风寒和风热就是因为天气变化,外邪变化,人体接受的邪气不一样。后来才发现,不是的。体质是“寒底”的,受到“风热”的侵犯可能性极低,甚至一生都不会出现。体质是“热底”的,任何时候感冒都是“热感”,出现“风寒感冒”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大部分人在成年后,都对身体有一定认识,都知道自己该用哪些药物。但是再清醒的人也无法阻挡潮流的汹涌,所以请大家尽量保持清醒,不要盲目跟风。要冷静!如果没有专业懂行人指导用药,没有能得到及时诊疗的,或者正气很足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的,请您观看我前文阳了怎么办?---中医视角(附方法)

太乙联动、无为而治;健康之道、本自具足。

祝您健康顺遂

                      董小锋 丁未 于广东化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