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喜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推荐人:胡阳新

 昵称15221501 2022-12-21 发布于湖北

发《教育科学》2016.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推荐人:胡阳新

谭喜翠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湖北 巴东 444324)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欠佳。对此,本文列举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阅读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相互提高的过程。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体现,而不是由教师代替学生进行阅读。所以,教师应根据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阅读平台,切实保障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保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角色倒置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主体化的教学地位是深化阅读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阅读教学上以“灌输”的方式来支配教学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学生处于“被学”的状态。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被教师“牵着鼻子”进行着阅读学习,学生成了课堂的“观众”。我们知道,“观众”做久了,势必造成小学生情感元素的疲惫,学生消极地应付教师,教师疲惫地应对教学,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痼疾”。

2、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就是方法单一。很多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堂讲解、反复地进行朗读及课后习题练习,根本就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只重视卷面的对错,试图通过高强度的练习来提升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方法,完全忽视了对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面对此种情景,学生只能无奈的背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就会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

3、教学内容泛化

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然而教学课时有限,很多老师都希望能够尽量全面的进行讲授,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学内容没有抓住重点进行深入讲解,使阅读教育流于形式。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所学似曾相识,对文章重点难以把握,被繁多复杂的教学内容所淹没。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1、创建阅读教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来在接受教育方面是比较被动的,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面对枯燥的文字所呈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更是如此。对此,教师只用强输硬灌的方法,或者要求小学生在阅读后写观后感等,这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这种方法正确吗?有效吗?相反,学生会感觉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重,不得不用应付的态度完成任务,其效果适得其反。在教学中,学生如果不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学习环境下接受阅读教育。

2、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凸显自主阅读权利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与技能以及精神享受的重要途径。一个人的阅读水平与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要联系。然而在当今许多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忽略了学生阅读、学习、思考的机会。换言之就是教师在阅读课上的过多讲解剥夺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失去了亲自去理解和感悟课文的机会。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理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呢?

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阅读能力,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的,就只能跟其他同学一样停止阅读,从而失去了认真阅读全文的机会。这样不仅会降低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会导致学生以后的阅读坏习惯。其次,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课外书阅读的机会。如果教师只是局限于课内的阅读教材,是很难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及扩充学生的知识量的。教材只要精讲多练,取其精华,在标准的阅读教学外,通过增加一些课外读物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时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质量将会有显著的作用。

3、贯彻授之以渔思想,杜绝授之以鱼教学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学生进行阅读和语文学习的铺路人。因此,教师不能代学生阅读,要做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要引导学生跟文本进行对话,但是不能代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要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但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阅读活动。首先,要让学生进行预习阅读。这种阅读通常用于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读书、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者印象最深的地方,并做上记号,便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精读。精读一般在课堂上进行,即在教师讲解点拨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思考,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对学生来说,在经过预读和精读及教师的讲解之后,他们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个时候就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让他们把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可以充分实现学生和作者情感的碰撞和交流。

4、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阅读量很大,但往往是边读边忘,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不做阅读随笔有直接关系。因此,教师不能任由学生随意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对阅读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圈点、摘抄、评注,让学生弄清作品“写什么”“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养成读书摘录习惯,会激发他们的文字敏感性,让他们学会积累优美的语言知识。同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也将大大提高,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除了养成阅读中的“随笔”习惯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收录阅读作品集。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阅读作品展”,并附上阅读随笔。学生会用心制作出自己的阅读作品集,在展览过程中,还能够观察到其他学生的阅读作品集,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5、课外阅读必不可少,建立课外阅读条件

学生们重温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式方法、检验自身学习成效、强化阅读技巧、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就是课外阅读。由于应试体制下的小学生们一般也都有着较为繁重的课业,真正能够用来进行阅读的课后时间并不充足。为了给学生们创造出课外阅读的时间,各学科的老师之间应当通力合作,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时期的学习特点,适当地减少课外作业中不必要的、机械性重复的部分。同时,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例如读书角布置、读后感展示等活动以创造出更好的阅读学习氛围。学生们通过这类活动不但能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以及感受,更能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各方面能力得到积累和成长。

综上所述,教师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认知,进而其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孟祥.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2013年第5期.

2.张德成.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见解[J].现代阅读,2013年第2期.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3期.

4.王永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5.唐红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3年第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